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乡村伙伴(一个城市少年的乡村纪行)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为一本具有社会价值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读物,再次掀起了一股人们对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关注的热潮。

这本书的作者唐天是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少年。初中毕业的那年暑假,15岁的他带着相机、笔记本深入到湖南和广西的10多个贫困山区作调查。经过3年的努力,他结识了60余个境况不同,年龄不同的农村孩子,跟他们做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喜怒哀乐,写出了近10万字的笔记,拍摄了近300幅图片。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有多重价值的书,孩子可以把它当做文学读物和滋养心灵的读物来读,家长可以把它当做励志读物来推荐给孩子读,教师和少年儿童工作者可以把它当做思想教育读物要求学生读。这也是一个公益项目,有爱心的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村孩子的状况和他们的渴求,从而为这孩子提一他们急需的帮助。

以同龄人的身份走进同龄人的心灵,更能发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他们同龄人另一种生活的自然而真实的记录,也是作者观察和思考的总汇。读来让人心动,感同身受。

目录

守望

 李娟

 罗利明

 袁吉

 崔亚纯

 崔月凤

 蔡忆娟

 蒋雨龙

 唐贇

 李林山、李荣

 刘洋

 杨敦萍

渴望

 李银

 崔媛媛

 周正涛

 吴珍、吴唯、吴浩源

 周虎

 陶李梅、陶鹏程

 谢平兰

 谢勇

 李寒秋

希望

 黄敏

 崔晓芳

 扶芳敏

 钟鲜梅

 陈兰、孙美玲

 谢天姿

 蒋菊英

 欧阳海飞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一直深深记得在岳阳县三荷乡平龙小学看到的午饭后学生们洗餐具的情景。

学生们团团围住那个水槽,小同学只洗自己的碗筷,大同学还要洗学校的饭盆。他们的碗里没有什么油,但一槽水要洗上百人的餐具,最后槽里的水浑浊不堪,接近水槽的水泥颜色了。大家仿佛都习惯了这样洗碗,没有去想卫不卫生的问题。在岳阳其他的学校里我也看到过类似情况,于是我拍下了这个镜头。

这次的主角叫李林山,拍照片时我并不知道他会成为我的采访对象,但后来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镜头下的一个脑袋居然就是李林山。

我本来去平龙是去采访陶鹏程的,但班主任又极力推荐我到住在学校隔壁的李林山家看看。李林山的情况是这样的:

李林山读五年级,刚满11岁,是个留守儿童。他妈妈在广州打工,爸爸在岳阳市区做木匠,也很少回家。18岁的大姐在读职高,一个月回家一次;二姐李荣在平地中学读书,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基本上,李林山是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学习。

2005年的一天,一个村民以为李林山的父亲回家了,就去找他。敲了半天门都没人开,但从窗边又似乎能听见里面有人答应。门没上锁,于是他就进去了,到房里一看,看见李林山一个人躺在床上,呼吸紧促满头是汗。原来,李林山发高烧请假在家三天了,睡了整整三天,没吃没喝。村民赶紧打电话通知李林山的父亲,奄奄一息的李林山这才被送到医院。

我跟着班主任老师来到了李家。那的确是个留守儿童的家的样子。最惹我注意的是那张床,实际上那不是“床”,就是靠着墙用砖块砌成的台子,往上面铺些被褥就当床用了。那床及李林山胸高,要爬上去他还得踩一张板凳。家里只有这一个睡人的地方,可以想象得到,家里基本不会有5口人到齐的时候。

班主任说:“我常常看到李林山捂着肚子蹲在墙边,有次我就问他怎么了,他说是饿得肚子痛。”

李林山坐在床上,脚悬在半空,很老实地望着我。

“你平时在家吃饭怎么办?”

“二姐做,她每个周末会回来,做好了菜她才去学校。”

“难道她做一次你吃一星期?”

“嗯!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电饭煲,我只要煮饭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岂不是夏天要吃馊菜冬天要吃冷菜?爸爸大概以为自己安排得很妥当了,但小小的李林山每天要么不吃要么就吃剩菜,小小年纪已经开始胃痛了。

有一个寒龙村的婶婶,承包了这个学校的小商店,对李林山一家比较熟悉。她说:“父母打工赚钱是应该的,但是也要经常回家关心一下孩子嘛!”

回到学校,校长也开始诉苦:“每个困难的学生,我们都想帮,但我们没有能力啊!我们学校300多师生,7个班,只有6间教室,只好把食堂腾出来上课。晚上值班的老师没有地方睡,就把办公室用一块塑料布隔成两间。我们学校办学质量年年能得到乡里的表彰,但我们的办学条件实在太差了……”

听着,我就又想起三桥完小的刘校长,他也对我说过一些办学的难处。他们学校有10个老师,全部是本乡人。他是师范毕业,但其他人顶多高中毕业,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有的老师连电脑都不会用。受过系统培训的老师不肯下到农村来,使得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现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一些老师除了处罚也想不出别的办法来鼓励他们学。孩子出了任何问题,有些家长就找学校、老师赔偿。所以很多农村的老师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不求升学,但求无过。  经济条件不好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农村文化教育落后又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P○五四-○五六

后记

在此书付梓之前,唐天又一次跟一些小伙伴们取得了联系,了解到了一些他们的现状。但因为更多的小伙伴是在贫困山区,电话不通,更没有网络,交通也不便,因此,已无从联系了。

三年之后,命运之舟把他们载向了何方?不知道。但我们唯愿他们一切都好。

李娟:李娟现在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后坪镇学校读初三。李娟在学校寄宿,一个月回家一趟,所以我没找到她。在电话里,我跟李娟的伯伯详细地聊了聊。她伯伯说,李娟现在每学期要交四五百元的学费,然后家里一星期还要给李娟寄50元的生活费。伯伯说,这些,都让李爸爸觉得负担很重。李娟的妈妈还是一直没来看过女儿,全家就靠李爸爸种点田维持生计。一家四口人只有三亩多田,自己吃完,一年到头能卖的余粮只有两三百斤。一斤米能卖多少钱呢?爸爸就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开辟了几块山地,再种一些玉米。伯伯说,李娟现在成绩中上,考高中应该有希望,但家里这样的条件,她要继续读高中却没多少可能。伯伯还说,李娟现在仍然是那样活泼开朗的性格,大人们其实真的不忍心让她离开学校。

黄敏:黄敏现在在二家河乡的中学读初三,因为成绩优异,学费被免掉了。黄敏现在和大伯、堂哥他们住在一起,大家都很照顾她,她唯一的压力就是学习。家人都觉得黄敏学习很有天赋,因此也对黄敏要求很高,认为她考上高中是必须的事。我问黄敏,你的理想还是做一名教师吗?她的回答却是不知道了。她说,现在的她觉得理想距现实太遥远了,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她现在能做的,只有尽力考上一所好高中,然后一步步努力下去。

罗利明:他同村的人告诉我,他已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中学,他已经无缘了。

李银:13岁了,她的病这三年不仅没见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书读不了,家务也做不来了。我问李爸爸,那她现在每天在家干什么呢?爸爸说,她只能在家门口转转,发发呆。她弟弟现在在张家界市的一所中学读书,成绩中等,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她弟弟身上。李爸爸李妈妈双双在城里打工,一月加起来也就2000多块钱的收入,除开全家人吃穿,还有弟弟的学费,根本没有余钱给李银去大城市的大医院做彻底的治疗。那李银的病,何时能治好呢?

袁吉:我打电话到袁吉家,爷爷说他已经不在崇山了,幸福的他和他妹妹已经在去年去了广东汕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了。我再打到他汕头的家,袁吉高兴极了,说自己和妹妹都在汕头的培苗学校读初中,学习成绩都是顶呱呱!袁吉说,老师同学都非常喜欢他们。袁爸爸告诉我,他现在每月工资4500,印刷厂还帮他们全家安排了房子。农村出身的袁爸爸,靠自己的技能在城市闯出了一片天地。我问袁爸爸,这么多年没有生活在一起,孩子与父母之间会有隔阂吗?袁爸爸说,根本没有那样的感觉,因为以前就经常电话联系着。况且亲人们只要在一起了,马上就会相亲相爱。袁爸爸还说,他现在关注的还不是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很懂事。家里现在有条件了,但孩子们也从来不会乱要零花钱。袁爸爸关心的是山上那些学习难以为继的孩子。袁爸爸说,一有机会,他一定会回老家去帮乡亲们做些什么。

崔晓芳:晓芳和我一直用网络和手机保持着联系。她现在和朋友一起集资贷款了几万块钱,在常德津市开了一家小服装店。晓芳说她每天守在店里,都没有时间出去玩了。虽然生活的压力很大,离自己的梦想也很远了,但晓芳说,能有一份自己的小事业,去为之努力,为之打拼,心里已很满足了。

崔亚纯:亚纯现在仍然是脾气倔得很。她也一个人去外地打工了。她做过柜台营业员,在工厂里打过工。现在她在珠海,虽然知道了妈妈在哪里,但也一直没去找过妈妈。亚纯说,最近几年她发生了太多事情,一时半会儿说也说不清,总之就是好的不明显,坏的也不怎么坏。所以这几年的经历,她不愿意多说,她说:“把之前的不开心全部忘记就是我现在需要做的!过去不开心的要忘记,未来一定要充满期待!”

钟鲜梅:鲜梅给我发过一封邮件。2007年和2008年,鲜梅去了两次医院,希望通过手术治好自己的腿,让人生重写。可没想到,经过几次手术后,她的腿反而越来越疼,百般无奈的她再去医院时,医生给的结果却是:“必须截肢!”

因为截肢后半年才能穿假肢,高三的她只好休学了,放弃了高考,留在了乡下。

现在,鲜梅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在湖南省特教中专读书。没有读到理想的大学,还被截去了小腿,她说她痛苦了很久。所幸的是,她还保持着一贯乐观的心态,自己在努力学习电脑美术设计和室内设计,争取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真的希望,她所有的噩梦都已经做完,以后等着她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美好日子。

谢天姿:谢天姿现在在北京,我问她在北京做什么,她说:“打工啊!我爸妈都老了,家里也没储蓄了,我得挣钱养他们啊!”我忽然觉得很心酸。

天姿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工资不稳定,每月能拿2000左右。我问,这些钱够养家和养自己了吗?天姿说,这哪里够呀,每月给家里寄1000,剩下的钱吃饭租房子都有问题,在北京租一个地下室都要五六百。

以前,谢家为了图书馆倾注了所有。现在,他们一家还在继续付出,无论是年迈的,青壮的,还是年少的……

书评(媒体评论)

以同龄人的身份走进同龄人的心灵,更能发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他们同龄人另一种生活的自然而真实的记录,也是作者观察和思考的总汇。读来让人心动,感同身受。

——金波(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这是一本有多重价值的书,孩子可以把它当做文学读物和滋养心灵的读物来读,家长可以把它当做励志读物来推荐给孩子读,教师和少年儿童工作者可以把它当做思想教育读物要求学生读。这也是一个公益项目,有爱心的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村孩子的状况和他们的渴求,从而为这孩子提一他们急需的帮助。

——樊发稼(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文学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乡村伙伴(一个城市少年的乡村纪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45535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6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