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内容
编辑推荐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丛书,本丛书意在推动中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奖掖新进人材,鼓励刻苦治学,倡导基础扎实而又适合国情的学术创新精神,以弘扬光大我民族知识传统,迎接中华文明新的腾飞。

内容推荐

本书论述“祖宗之法”在宋代的发展与变化,虽以北宋前期为重心,实则阐明两宋君臣因时事变异,选择祖宗言行,做出不同的解释和利用的过程,既塑造可供仿效的祖宗形象,也为其为政施治的护身符。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练的文字、严谨的态度,深度挖掘宋朝祖宗之法话语背后的涵意与事实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有叙述,有分析,有议论,不仅是理解宋朝政治特性的主要线索、整体把握宋代政治发展的主要课题,更是近年来对宋代政治与文化透析最深、最具创见的学术专著,值得深思细读。

目录

序引 问题的提出

一、关于政治史研究:以宋代为例

(一)“问题意识”:政治史的研究导向

(二)过程·行为·关系:政治史

讨论的对象

(三)学术创新:学人永远的追求

二、关于宋代的“祖宗之法”

(一)“祖宗之法”:宋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

(二)“做法”与“说法”

三、关于本书的基本内容

(一)本书希望讨论的问题

(二)本书的篇章安排

第一章 家法与国法的混溶

——“祖宗”与“祖宗家法”

一、“奉宗庙社稷,承祖宗休烈”:两汉时期

对于“祖宗”的尊崇

(一)“宗庙社稷”与“尊祖敬宗”

(二)“汉家故事”与“祖宗之制”

二、“祖宗之法,期于慎守”:唐、五代

时期对于“祖宗成规”的强调

(一)“念尔祖宗,宁我宗社”

(二)“祖宗成式,修举罔坠”

(三)“但遵故事,合举成规”

三、“祖宗法度,乃是家法”:“正家之法”

与赵宋的“祖宗家法”

(一)宋人对于李唐史事的反思

(二)从“保守门户”到“嗣守祖宗基业”

(三)“祖宗家法”:帝王的“家事”与“国事”

第二章 走出五代

——10世纪中原王朝统治人群的转变

一、五代宋初统治人群中民族色彩的淡出

(一)五代时期的民族混溶

(二)宋初民族色彩的淡出与“胡/汉”

语境的消解

二、走向再造:10世纪前中期的文臣群体

(一)重“流品”与抑“浮薄”

(二)“崇尚”与“荡涤”我现在没空

(三)“文士”与“吏能”

(四)交汇与再造

三、导向的确立:“欲武臣读书”

与“用读书人”

(一)宋初对于“读书”的提倡

(二)关于“宰相须用读书人”

(三)关于“事业付之书生”

(四)文武兼长与文武分途

第三章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宋太祖、太宗的创法立制与“祖宗之法”

基调的形成

一、“变家为国”:北宋初年政治格局的形成

(一)从军阀到君主

(二)重建集权:从“收兵权”开始

二、波折中的调整:北宋初期的政治中枢

(一)宋初的“二府”与“废坐论之礼”

(二)走向外朝:宋初的枢密院及其长官

三、“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赵宋“祖宗

之法”的实质

(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提出

(二)重在防范“内患”的“防弊之政”

第四章 从“保祖宗基业”到“守祖宗典故”

——真宗朝的过渡

一、“祖宗法制具在”与“务行故事”

(一)并非顺畅的皇位交接

(二)遵先朝成宪,守“祖宗基业”

二、后澶渊时代与“神道设教”

(一)再受“符命”:“天书”与“圣祖”

(二)“神道设教”:殊尤之瑞与治世之灾

三、“务行故事”原则的确立

(一)抵触与困惑

(二)“典故所无不可听”

第五章 “祖宗之法”的正式提出

——仁宗朝前期

一、“祖宗法不可坏”

(一)“遗诏”与“遗诰”:乾兴与明道

(二)“祖宗法”的明确提出

二、故事、《宝训》与《圣政》

(一)故事与《宝训》《圣政》的修纂

(二)《宝训》、《圣政》的基本体例

(三)进读与阐释:对于故事的“发明”

三、从“奉行圣旨”到“共治天下”

(一)“皇王之道”与“君臣之际”

(二)“比隆汉唐”与“称说三代”

(三)从“奉行圣旨”到“共冶天下”

第六章 概览:“祖宗之法”对于两宋政治的影响

——北宋中期到南宋后期

一、“洪祖宗”与“不足法”:北宋中后期的

朝政风波

(一)从“庆历新政”到“熙丰新法”

(二)从“更化”到“绍述”

二、“我朝家法,远过汉唐”:南宋时期

对于“祖宗家法”的尊崇

(一)“绍祖宗垂创之基”

(二)“本朝家法,远过汉唐”

(三)“乞复旧典以彰新化”

三、附谈“祖宗之法”的诠释与“祖宗”形象的

塑造:从北宋中期到南宋后期

(一)对于“祖宗之法”的主观认识

(二)“道理最大”说的提出及其阐发

(三)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

结语 对于“祖宗之法”的再认识

一、“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

(一)稳定至上:“祖宗之法”的中心目标

(二)防微杜渐:“纪纲”与“和气”

二、虚实之间:再谈“说法”与“做法”

(一)宋人的“本朝”史观

(二)被尊崇与被利用

赘语

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二)“汉家故事”与“祖宗之制”

汉人“每称天子为国家”,皇帝之身、之家,与最高权力结构一体两面,无法切分。汉天子所代表的,就是汉家,就是国家。而嗣君的传承继体,既体现着皇帝权力的来源,也决定着其权力的规范。正是由于这一关联,“汉家故事”与“祖宗之制”对当时的国家有着特别的意义。

“故事”,从字面上看,是指已往之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这一表述通常有其特定含义。一般说来,“故事”指朝廷的往事前例,包括成型的典章制度和以往的行事惯例。就其性质而言,可以是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可以是制度性的,也可以是非制度性的。在传统帝制时代,朝廷行政的运作方式往往具有强烈的历史依赖性,时有随宜权变,但基本上又须持经守常。因而“故事”通常受到特殊的重视。

《汉书》卷七四《魏相传》中,说到汉宣帝时的丞相魏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所谓“汉故事”,也就是“汉家故事”或者“国家故事”。在律、令、科、比之外,“故事”也被朝廷当作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东汉以来,本朝前代帝王的故事亦被称之为“祖宗旧事”。这些“汉故事”“汉家旧典”“汉典旧事”被与“国体”联系起来,“述修旧事”“宜如故典”一类建议不绝于耳。《诗经》中“不愆不忘,率由旧章”的说法,也时时见于臣僚章疏。

《后汉书》卷二七《杜林传》载,东汉光武帝时,曾经大议郊祀之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杜)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于是“定从林议”。杜林的“独见”之所以最终胜出,无疑是借重于“祖宗故事”的分量。

汉代已经出现“祖宗之制”的说法,特别是东汉人回顾本朝史事时,时而用到这一表述。《汉书》卷七三《韦贤传附子玄成传》,以很大篇幅谈及汉室宗庙制度事,文末赞语引班彪的话说:“司徒掾班彪曰:汉承亡秦绝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施宜。自元、成后学者蕃滋,贡禹毁宗庙,匡衡改郊兆,何武定三公,后皆数复,故纷纷不定。何者?礼文缺微,古今异制,各为一家,未易可偏定也。考观诸儒之议,刘歆博而笃矣。”细玩前后文意,可以看出,班彪所谓“祖宗之制”,是指汉家的尊祖敬宗之制,而不是泛指列祖列宗留下的规矩制度。班彪子班固在《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下》中,回溯了汉兴以来“昭孝事祖,通神明”的过程,最后在其赞语中总结道:“由是言之,祖宗之制盖有自然之应,顺时宜矣。”在这里,“祖宗之制”则是指汉朝的德运之制。不难看出,上述用法中“祖宗之制”的含义,与后世习惯的说法并不完全相同。

P26-28

序言

当前,在海内外华人学者当中,一个呼声正在兴起一它在诉说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它在争辩中国学术文化的独立地位,它在呼喊中国优秀知识传统的复兴与鼎盛,它在日益清晰而明确地向人类表明:我们不但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中国建设成为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我们还要群策群力,力争使中国在21世纪变成真正的文明大国、思想大国和学术大国。

在这种令人鼓舞的气氛中,三联书店荣幸地得到海内外关心中国学术文化的朋友们的帮助,编辑出版这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以为华人学者们上述强劲呼求的一种纪录,一个回应。

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些著名专家、教授应本店之邀,组成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完全独立地运作,负责审定书稿,并指导本店编辑部进行必要的工作。每一本专著书尾,均刊印推荐此书的专家评语。此种学术质量责任制度,将尽可能保证本丛书的学术品格。对于以季羡林教授为首的本丛书学术委员会的辛勤工作和高度责任心,我们深为钦佩并表谢意。

推动中国学术进步,促进国内学术自由,鼓励学界进取嘲索,是为三联书店之一贯宗旨。希望在中国日益开放、进步潮繁盛的氛围中,在海内外学术机构,热心人士、学界先进的支持帮助下,更多地出版学术和文化精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一九九七年五月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论述“祖宗之法”在宋代的发展与变化,虽以北宋前期为重心,实则阐明两宋君臣因时事变异,选择祖宗言行,做出不同的解释和利用的过程,既塑造可供仿效的祖宗形象,也为其为政施治的护身符。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练的文字、严谨的态度,深度挖掘宋朝祖宗之法话语背后的涵意与事实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有叙述,有分析,有议论,不仅是理解宋朝政治特性的主要线索、整体把握宋代政治发展的主要课题,更是近年来对宋代政治与文化透析最深、最具创见的学术专著,值得深思细读。

——黄宽重

把“祖宗之法”处理为一个核心明确稳定、而外缘宽泛富有弹性的综合体,其基本精神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它既包含着若干“做法”,如守内虚外、以文驭武、压制宦官外戚、尊重士大夫等;同时也包含着各种“说法”,呈现为一个“话语的集成”,由“涂抹”、“层累”和“叠加”而形成,对之的理解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其立意有匠心独具处,其阐发是“立体”的,手法娴熟、剖析细腻又富于分寸感;其所揭示的政治与文化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为从文化角度透视中国政治,提供了新鲜启示。

——阎步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小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5289
开本 32开
页数 5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8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