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咖啡地图(附光盘60家欧洲最精彩的咖啡馆寻踪)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咖啡馆疯子,一辈子要收藏的经典咖啡馆,都在这里。

本书延续了《打开咖啡馆的门》的深度人文风格,呈现了欧洲最精彩的60家咖啡馆的风貌。其中14家享乐分子,值得绕大弯去找;33家入迷分子,待到打烊自己把椅子放到桌上去;13家无可救药分子,死活都要去,咖啡梦登峰造极之处。最后13家,未必都是百年积淀的老牌子,却绝对个个都内藏深遂的致命诱惑,每一家都值得为它专门去一趟欧洲。

内容推荐

六十家咖啡馆,六十个生活主张。影响一代中国人阅读习惯的书,都会雅皮的必读圣经。

这是一本在大陆和台湾几度出版的咖啡书,凭着张耀极具品位的文字与摄影风格,此书经创造了“咖啡圣经”的神话,并为张耀奠定了“咖啡教父”的地位。这本当年的前卫读物开启了一代风气,张耀图文迅速拥有了一群追随者和模仿者,东视文学视觉节目甚至专门对其作了专访。现下坊间的一些有关咖啡的著作都或多或少受此书影响,甚至有直接的拷贝。

本书是作者携其工作室蓄势七年之后重新推出的经典,书后还另附记载了张耀的视觉观点与生活态度的光盘,绝对是雅皮修炼的极佳教材,值得珍藏。

目录

写在国内再版之时

引言 没想到有那么多“咖啡馆疯子”

第一篇 多瑙河畔的咖啡首都,K.U.K王朝的旧梦 16家

第二篇 巴黎,让喝咖啡变成风流 18家

第三篇 伊比利亚浓烈图画,里斯本、马德里、巴塞罗那 6家

第四篇 从威尼斯开始沉沦,在罗马到达高峰 14家

第五篇 北城浪漫,德国、比利时、荷兰咖啡馆 6家

咖啡馆名称和地址

试读章节

这个地方敢叫“老维也纳咖啡馆”,而且在门面上一脸朴素,不做任何花样,绝对有一个自视甚高的东家。

在老城第1区中心,却选了一条僻静的侧街,不是内行根本就找不到。

它也不想让你找到,这是一个纯粹做熟客生意的店。

推开那扇平常人决不会在意的小小白门,里面是昏暗的前厅,眼睛很难习惯。后面的厅比较大,而且微微亮一些。但客人大都围坐在前面,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大都围坐在吧台左右,跟两个一半像主人一半像老招待的人闲聊着。后面的大厅里只坐了一对年轻的恋人,在自顾自地絮谈。

前厅后堂,都靠灯光,吊了七八个丝毫不亮的小灯,几乎是垂直地投下一小圈光,这制造出一种犹如洞穴的奇特感觉,还蛮温暖的。

这样的地方是维也纳老咖啡客的巢穴,有正好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松懈懒散的气味,温度和湿度,厨房深处还飘来一点煎肠子的微香,这是本地咖啡老板能提供的最好小食。

吃正餐,维也纳人是不会来咖啡馆里的。

深红色绒布的靠椅,绒毛都磨光了,露出了里面的筋骨,但很少人注意到,因为椅背上的墙头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大海报,坑坑洼洼地一层层贴上去,好多年也没人取下来过。

坐久了,你会发现没有一张咖啡桌放在直射的光线下,墙上的小灯又如此无力,看报是不大可能的。

虽然这家店里面放了许多报纸。

这的客人好像都在别的地方看完报纸,开完会,才来这坐坐,伸一个懒腰,让再熟悉不过的咖啡机声音和香味抚摸一下劳顿的神经,听听周围熟人讲话,说说故事,然后就会慢慢地活过来了,眼睛里开始放出光芒。

这时门外面,又进来了下一个神态疲倦的客人。

下午以后,似乎只看见客人在不断地进来,却很少见到谁离开了。

等到人越来越多,前厅里的人都开始站在那讲话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这家咖啡馆的热烈和磁场力道。

大火熊熊的高炉。

你第二天早上来,这里就会冷清得如同刚散场的戏院。很少的客人和招待都微微有点发愁的神情。

这样的忧郁,也是维也纳咖啡精神的一部分。

P38-39

序言

七年了,我的咖啡书已经出了这么久,有点难以想像。七年当中,各色的咖啡书几乎铺天盖地,纷纷以时髦为号召,而我最初的《打开咖啡馆的门》、《张耀·咖啡地图》这套开风气之先的书却很快脱销了,因为种种原因无缘再出现在书店里,以至于不少喜爱这套书的读者只能托人辗转购买昂贵的海外版本。此次承蒙世纪文景的朱旗兄厚爱,想到重新修订出版这套书,以飨读者。

这些年来,我在各地出版的书作数十种,巴黎、罗马、西班牙、东京、上海……影像和文字风格越来越尖锐而个人化,似乎华彩无限,其实我走来走去的精神归宿还是三个字:咖啡馆。

很早前,我就自许将来每本书五年、十年后都能拿出来再版,不少出版界行家在笑,我没在意,我去了咖啡馆。

我是维也纳老咖啡馆熏陶出来的人,那种地方待久了,对时间的感觉与别人不同,外面的匆忙和绚丽,只是窗户玻璃上的一道反光。

离开维也纳有一阵了,依旧难忘那些门面旧旧的,里面天花板很高,有点时间灰尘,大吊灯永远不会很明亮的,店主人总有点睡不醒的店家。

那些可以让人沉进去的紫红丝绒的靠背椅子,喝什么咖啡都好,无所谓了。

外面下雨也好,出太阳也好,经过的路人满脸灿烂也好,很忧郁的样也好,大腹便便也好,两手空空也好,都会时过境迁的。可能,咖啡馆还在。

书评(媒体评论)

因为《打开咖啡馆的门》,认识了“张耀”这个名字。

我的震撼还没平复,又看到他的第二本咖啡书《咖啡地图》,结果就一直跟踪他的文字。

接着是让人视觉惊艳的“无界的偏见”系列三部曲……他那“与偏见有关系,跟正确没关系”的随性作风,酷得你不能忽视。

看张耀的书,像看一部心情电影,照片里的人与物像在一种持续进行状态中。视觉和文字双轨进行,可以随意翻几分钟,也可以认真看上几小时。无论怎样,都是一种心灵享受。

——新加坡《i周刊》

你经历越广,走的地方越远。好像视野无限,偏见也就可能越深。偏见是一种选择,一种自设边界,一种面对广阔无极的坚守自己。

我的创作有点像拍一部很个人的电影。我拍照非常快,有时连取景孔都不看,就这样按快门。我可以感觉到里面画面是什么。这就是我拍照想要的感觉,不推敲画面、光线和曝光程度。因为在书中,每个单张照片的角色就像个符号,在视觉的河流里才有效果。

写作跟拍照的过程是相反的,有点像悟禅,是一种沉思冥想。

——张耀

张耀以《打开咖啡馆的门》、《咖啡地图》颠覆了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被内地媒体称为“图文书之父”。一句“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也被许多雅皮奉为生活信仰。

——《新京报》

《咖啡地图》更是引发一片欧陆咖啡热,热情的读者甚至拿着书按图索骥,到欧洲四处搜寻。

——台湾《GQ》

“不要看招牌,只要气氛对,就推门进去”,这是张耀选择咖啡馆的直觉;他的摄影作品也具有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浪漫。

——《联合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咖啡地图(附光盘60家欧洲最精彩的咖啡馆寻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5977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6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9.3
丛书名
印张 10.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1
20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