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孙中山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孙中山从革命起来,从革命中离去。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而且在近代世界史上也是一位时代的伟大人物,他追求真理,与日俱进,尤其是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促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他一生清贫俭朴,逝世后所留人格,堪称时代的楷模和表率。

本书就是一本关于记录孙中山一生的简明传记。

内容推荐

孙中山结束了一个时代。

孙中山开创了一个时代。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事础,记录了孙中山的一生活——“贫困的农家子”、在黑暗中探索、从“医人”到“医国”、创建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和宋庆龄的结合等……

目录

修订说明

前言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1>“贫困的农家子”

 2>在黑暗中探索

第二章 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3>从“医人”到“医国”

 4>创建革命组织

 5>伦敦蒙难

 6>惠州再举义旗

第三章 成立中国同盟会

 7>中国同盟会的创建

 8>“与保皇派大战”

第四章 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9>愈挫愈奋的武装起义

 10>中国第一个总统

第五章 坚决捍卫共和国

 11>宣扬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

 12>艰难的反袁斗争

 13>和宋庆龄的结合

 14>求索,再求索

第六章 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15>革命思想的重要发展

 16>改组国民党,开辟国共合作之路

 17>首次国共合作

 18>“永绝反革命的根株”

第七章 抱病北上,巨星陨落

 19>为谋国家和平统一北上

 20>哲人其萎四海同悲

结束语

附录一:宋庆龄关于若干历史事实的一封信

附录二:孙中山年谱简编

附录三:本书征引主要书目

试读章节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爆发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近代的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的时期。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开始后26年,即1866年的11月12日晨4时(清同冶五年的农历十月初六寅时),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南部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日新的粤语谐音为逸仙),别号中山。

他流亡国外期间,为从事秘密活动,曾经化名中山樵、高野长雄、陈文、陈载之、中山二郎、吴仲、高达生、杜嘉偌等。革命者无意间称他为孙中山,民国后成为社会上的习惯称呼。他自署本名孙文,有时把“孙文逸仙”并用;英文名Sun Yatsen。孙中山创建了中华民国,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了杰出贡献,民国后国民党内及民间已有尊称他为国父者。为了表彰和纪念其伟大功勋,国民党常务委员会于1940年3月做出决议,同年4月1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正式尊称他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的家庭中,除有父、母和祖母黄氏(1792—1869年)外,有同胞兄妹四人,他排行第三,上有哥哥孙眉(字德彰,1854—1915年)和姐姐孙妙茜(1863—1955年),下有妹妹孙秋绮(1871—1912年)。

凄风苦雨的年代

孙中山自述:“文之先人躬耕数代。”他的祖父孙敬贤(1789—1850年),初薄有田产,后家道中落,成为一个没有土地的佃耕农,经常用番薯糊口。为了生活,他的父亲孙达成(1813—1888年)在16岁的时候就漂流到澳门打工,先是学裁缝,后又在一家鞋铺当鞋匠,最后在32岁才返回翠亨村务农,并与附近的隔田乡(今崖口乡)杨胜辉的女儿、一位温雅端庄又善良的农村姑娘杨氏(1828—1910年)结婚。到孙中山幼年时,全家男女老幼7口人居住在村边一间简陋的泥砖屋里,只靠租种两亩半田过活,孙达成还兼作村中更夫,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尽管一家人终岁辛勤劳动,还是缺衣少吃,只能勉强维持着半饥半寒的穷困生活。

因为生活困难,孙中山幼年的时候没有鞋子穿,经常赤脚走路;很难吃上米饭,以番薯为主要食粮。由于在村边的那间破烂小屋中实在容纳不下逐渐长大的孩子们,他有一段时间,晚上只好借宿邻居杨成发的家中。生活的艰辛在童稚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他后来曾不止一次地坦率对人讲:他是苦力的儿子,他自己也是苦力,是和穷人一起长大的。

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孙中山的童年充满了辛酸和苦难,没有欢乐和幸福。但是,生活的困苦并没有压倒这个聪颖活泼的孩子,他时而沉浸于游水、捉鱼、踢毽子等玩耍之中,时而也跑到附近武馆看三合会员们练武,或伙同小朋友在山野间模拟太平军与清军打仗的游戏。

贫困的生活,迫使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年刚15岁,便到邻乡南萌村地主程名桂家里做长工。1871年,又被迫背井离乡,跟随舅父杨文纳等人漂洋过海,冒险跑到遥远的檀香山(当时华侨对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的泛称)谋生。开始在一家菜园里当工人,不久转到一个农牧场做雇工。靠着智慧和勤劳,使他在这块正在开辟的土地上,由艰苦地开垦荒地,到经营畜牧业,在1879年左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富裕的农场主,成为了华侨资本家。

当孙眉的经济富裕后,他寄回的侨汇成为孙家主要经济来源时,其经济地位也就随之改变,家庭生活大有改善,孙达成方才不再充当更夫,并有时雇工从事耕种了。

孙中山出生那年,是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6年,太平天国天京(南京)陷落后两年。这时的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正加速着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清政府在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和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先后惨遭失败与屈辱投降,使中国一方面在政治上开始丧失了独立地位,领土的完整遭到破坏,司法、海关等各种主权受到侵犯;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也开始丧失了独立性,逐渐沦为国际资本的附庸,诸如丝、茶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外国侵略者所控制,走上依赖外国资本的道路。

不过,在此同时,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及其仆从——中国封建势力的不屈不挠的斗争。1851年爆发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因天京陷落而失败,但各地人民起义武装仍坚持着艰苦的斗争。

香山县,位于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南部,濒临南海,南达澳门、香港,北通广州,交通便利,有独特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地属亚热带气候,三冬无雪,四季常花,拥有许多肥沃的沙田,物产丰富,是珠江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相传“香山”二字,是由于该县山中盛产“沉香”而得名。

翠亨村是香山县东南部的一个小小村落,濒临波澜壮阔的珠江和南海,群山环抱,峰峦挺秀,村前清溪潺潺流过,绿树成荫,虽非风景胜区,景色也相当宜人。它西北距县城石岐29公里,南距澳门37公华里,东南方隔着水域与香港遥遥相对。当时全村的居民约六七十户,大部分耕地为杨、陆两姓地主所占有,贫富极度悬殊;并且地多沙碛,土质硗劣,耕作落后,粮食产量甚低,是一个山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小山村。P1-3

序言

一个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也不会忘记引导人民前进的伟大历史人物。

近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了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严重压迫下解放出来,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无数的革命先行者苦心积虑地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求祖国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之路,并且为实现他们当时所能提出的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中国人民是永远尊崇和缅怀这些优秀人物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赫然醒目的名字一一孙中山,就是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干多年,到了18世纪末的清朝中期已经十分腐朽。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有的封建主义压迫加上新来的帝国主义侵略,使祖国灾难日益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生活下去。革命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了。经过1851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一浪高过一浪。在这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孙中山登上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舞台。他是第一个振臂高呼“振兴中华”的倡导者,这一响亮口号曾经深深打动和激励几代中华儿女。他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曲折和艰苦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最后一个王朝,缔造了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孙中山为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的革命家。并且,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巨大的声誉,是受人们景仰的具有崇高威望的世界性的伟大政治家。不仅如此,孙中山还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他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晚年,他果敢地吸取历次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毅然抛弃某些过时的观念,“适乎世界的潮流,合乎人群的需要”,将其思想和实践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把三民主义做了新的发展,实行革命的“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从此,兴起大革命的风暴,成功地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推动了国民革命战争的发展,促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

为了改变中国衰败落后的命运,孙中山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近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目的是力图使祖国摆脱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枷锁,并尽快从中世纪进入近代先进国家之林,与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他亲手规划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蓝图,体现了作为革命领导人的宏图大志和远见卓识。他有着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希望世界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他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历史遗产,其中有不少理论与构想在现今仍然有着很强的建设性与指导意义,它将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珍贵财富。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会动摇的。

但是,在对孙中山的评价同题上,不同的社会集团、政治派别和人物从不同立场和角度作出了种种截然相反的答案,在社会上产生了令人迷惑难解的负作用。因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翔实史料和认真研究,介绍、分析和总结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和革命思想,全面地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孙中山,对于我们了解近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复杂斗争过程,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今天,当十三亿中国人齐心协力,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主义及革命思想,学习他的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精神,深思他在世时对中国、亚洲以至世界的发展所揭示的真理,从中得到启迪和力量,会有助于人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聪明和才智。

本书就是试图从上述角度撰写的一本孙中山的简明传记。

书评(媒体评论)

《孙中山传》是建国以来第一本比较完整的孙中山评传。孙中山的革命一生在不大的篇幅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反映。作者将孙中山放置在一定的历史范畴内,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给予应有的评价,既不苛求,也不溢美,符合历史的真实。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为基础,还到孙中山曾经生活与战斗过的地方进行访问调查,胥强了历史的实感。

——张磊

孙中山是伟大的人物,却又是普通的革命者。他不为个人,不谋私利,为革命远涉重洋奔走呼号,斗争道路极琪艰难险阻,思想发展顺应了世界进步的潮流。他不断地从革命斗争中,总结和吸取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经一次挫折,得一次提高,最终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书中各章一面写孙先生的革命斗争,一面写他的思想发展,这对我们认识这一伟大的革命人物是有帮助的。

——邬和镒

此书首先把孙中山与时代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不把他看成孤立的一个人。在论述上既肯定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又不否认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这样才真实、可信。而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描写孙中山的后期,详尽地论述了孙中山晚年思想上的重大转变是此书的另一个特点。

——盛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孙中山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尚明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4711
开本 16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