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秘闻故宫(故宫的人文历史)/旅游人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居住过明清数代皇帝的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也是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昔日帝王的居所,会使你感觉到浩瀚天地间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威严顿时触入你的灵魂,它的森严,它的豪华,它的高贵,它的精致……会让你感觉自己仿佛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内容推荐

居住过明清数代皇帝的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也是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是中国封建皇权的文化图腾:身为皇家第一卫士的紫禁城门,至尊、威严,深深打上皇权烙印。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是宫内最令人瞩目的一组建筑,是皇权圣地、政治中心,尤其是太和殿,将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构严谨的养心殿,是故宫中轴线以外最受欢迎的宫殿,它门内有门,院内有院,舒适、隐蔽、安全而幽静,方便朝政和寝居。

“前朝后寝”,皇帝的“国”与“家”巧妙地连为一体,望子成龙,经营千秋大业,老皇帝这份为守住江山而兢兢业业的心情,深深地印在文华殿宫区的建筑规划上。这里是龙子皇孙研习修身之所,见证了皇子们的顽皮与成长,承载着培育江山首席接班人的重任。坤宁宫,帝王挥霍奢华的婚姻盛典始于此,闲愁哀怨也终于此,洞房花烛有美梦,但更有难圆之时!

在紫禁城一群群高大、霸气的殿宇之间,有一座别致的、小巧温雅的四方殿宇——交泰殿,它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一座令人好奇的皇家宅邸。东西六宫12座宫殿,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这里生活居住过无数妃子,但在青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慈禧、董鄂妃、珍妃……拥有九龙壁的宁寿宫是皇宫中的又一座皇宫,乾隆两次千叟宴和慈禧耗资近千万两白银的六旬寿诞,均说明它是老皇帝日暮时分的惬意栖居。紫禁城中轴线末端的御花园,是森严宫殿的一抹春天,绿树成阴,移步换景,让人沉醉。

中国人普遍钟爱玉,这是因为玉契合了中国人的本性,温柔、内敛、淡定而不张扬。巧夺天工的宫廷玉器,既是皇家身份和财产的象征,同时也展示了翩翩君子的高雅志趣。故宫文物,一次次流失、聚拢的反复过程告诉人们:文化瑰宝的传承,是民族基因的延续,是人类文明的延续……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文化孕育的龙腾之地

第二章

 历尽沧桑的王权圣地

第三章

 皇权威严的第一卫士

第四章

 大清王朝荣辱兴衰的历史画卷

第五章

 龙子皇孙的研习修身之所

第六章

 日暮时分的惬意栖居

第七章

 深宫别苑里的女人传奇

第八章

 洞房花烛美梦难圆

第九章

 天地交感·阴阳和合之作

第十章

 森严红墙内的一抹春天

第十一章

 巧夺天工的宫廷玉器

第十二章

 流失在山河破碎间的瑰宝

后记

试读章节

宣宗朱瞻基在位时也未能重建,三大殿台基上一直是焦土一片。

1436年,明英宗朱祈镇即位。朱祈镇十分崇拜其曾祖父朱棣,也十分向往他的业绩,所以,他一即位就马上着手做一件父亲和祖父都没有做的事——重建三大殿。正统元年(1436年)三大殿重建工程开工,于正统五年三月竣工,三大殿又重新屹立在三台之上,二十年前的朝贺大典终于在紫禁城恢复了。

然而,好景不长,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十三日,距第一次火灾相隔整整136年,雷雨大作,雷击骤起生火,大火从奉天殿延烧及谨身、华盖二殿,以及文楼、武楼、春天门、左顺门、右顺门和午门等,总共有两殿两楼十五门全部毁于大火,损失惨重。

嘉靖帝时代,再次重建奉天等殿以及午门、奉天门。工程动工时,嘉靖帝亲自祭告大高玄殿。—年后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新建的午门、太和门、东西角门、左右顺门等竣工,嘉靖帝下旨将奉天门更名为大朝门。

为何奉天等殿屡遭火灾?嘉靖和大臣们总结教训时,认为与殿名有关。天是至高无上的神,按书写规则,“天”字在书写时应单起行,并高出于其他字。但是“奉天殿”三字在宫殿立匾(即牌)上,不可能做这样的处理,只有压在“奉”字之下。这就惹恼了上天,所以,屡降火灾予以惩罚(姜舜源《紫禁城秘闻》,国际文化出版社,1994)。

也许是想送走雷火瘟神吧,嘉靖下令将奉天殿等殿与门的名字全都改了,奉天殿改为“皇极殿”,华盖殿改为“中极殿”,谨身殿改为“建极殿”。

但是,改名换姓的三大殿仍没有逃过劫数!

四十年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三大殿又发生第三次大火灾,火起自归极门,延烧至皇极等殿,还有文格、武成二阁,以及周围廊庑,一时俱为灰烬。

六年后,万历三十一年,由钦天监择定四月十六日动工开始清理三大殿火场地面。又隔七年后,即万历四十三年闰八月三大殿才开始重建。其所以在焚火后的十八年才重建,这恐怕和明末经济拮据、银两紧缺以及砖木不易采办有关。三大殿的修复工程进度极慢,停停、建建,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才又兴工,天启六年九月,皇极殿终于竣工完成,天启皇帝在新殿举行隆重的朝贺大典,接受百官夫贺礼。

然而并未在此享用多久,十七年后明朝被入主中原的满洲统治者替代。当清朝顺治皇帝住进紫禁城时,它已是一座完整的皇宫。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为体现改朝换代后的新气象,顺治帝将紫禁城的宫殿名称一一更改为今天的名字,即皇极殿改为“太和殿”、中极殿改为“中和殿”、建极殿改为“保和殿”。其中“太和”、“保和”出自《易经》“保和大和乃利贞”。古代“大”与“太”通用,“大和”亦即“太和”,是指世界万物都依照自然规律和谐地运转。“保和”,是指永远保持这种和谐的运转关系。“中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指任何事物都要做得不偏不倚,不过又无不及,恰到好处,方能保持住世界的和谐关系,使之兴旺发达。这三个宫殿名称的选用,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新王朝寄予的良好祝愿。

爱新觉罗家族得到的宫殿虽然完整,但仍需要修缮。康熙即位后,在清除了鳌拜集团后,便开始着手整理皇宫内部事务,三大殿的修缮工程便也被提上日程。康熙十一年(1672年)闰七月,修缮三大殿及其廊庑的工程,包括拆卸屋顶、油漆饰彩画等全部竣工。

但修缮一新的太和殿,仅仅使用了数年。康熙十八年,太和殿再次遭灾倒塌。当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根本无暇顾及太和殿。直到平定了国内各种割据势力,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康熙三十四年才开始重建太和殿。当时没有太和殿的设计图纸,只有—个木结构模型,于是,工部老匠师梁九主张用木模型放大样的办法,即保持建筑构件间的比例不变,各构件同时放大一定的倍数。在梁九的主持下,太和殿于康熙三十六年七月落成竣工。

此后乾隆年间,三大殿仍有零星火灾,但着火被毁的宫殿很快就修复完好。最后一次火灾发生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夜间,贞度门被烧毁并延烧至太和门及左右庑房。这场火灾离光绪皇帝的大婚仅一个多月,被认为是大不吉祥的征兆。事后证明,这桩婚姻确实是不幸的。

民国时期,三大殿虽然没有发生过火灾,但还是有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李曼《故宫史迹》,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1923年,国会以“恐再现帝制”为理由拟将三大殿拆毁,在其基座上另建一座西式的新议院,并决定如果建筑材料不足,就拆掉乾清官来补充。这一消息被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得知,他立刻通电北京政府,阻止并谴责这一动议。电文见诸报端,揭穿了拆毁三大殿的密谋,各界无不哗然。在民众的一致抗议下,北京当局迫于各界舆论压力和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等因素,最终放弃了拆殿建院的动议,三大殿免遭荼毒。吴佩孚虽是个大军阀,却也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三大殿作为前朝建筑的核心,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在紫禁城的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老天爷似乎故意与人间的天子作对,偏偏这最重要的三大殿所遭受的灾难最多,而且屡次火灾都是由雷火引起,这对一直自诩为“天子”的君主们来说是—个绝妙的讽刺,更是—个沉重的打击。

其实三大殿之所以屡次发生火灾,并全都是由雷火引起的,主要还是因为三大殿是木结构建筑,古代又缺少避雷的措施。

建国以后,故宫被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加施了避雷措施,之后,三大殿和整个紫禁城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

如今,昔日那个威严的王权圣地已不复存在,三大殿也不再是皇权的象征,但它们仍然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瑰宝,依然雄伟壮观,庄严肃穆,让我们肃然起敬!P29-32

序言

编撰《旅游人文》丛书的初衷很明确,就是为中国特色的大众旅游做一件实事。

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相对于豪富、贵族等少数人出游的大众旅游,始于二次大战之后。所谓大众旅游,是指平民百姓、工薪阶层涌人出游行列,并逐渐成为旅游主体。西方的大众旅游大体上经历过观光游到观光度假游两个发展阶段。大众旅游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大众旅游是旅游史上一个里程碑。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众旅游出现要晚了约三十多年,也没有经历过豪富、贵族等少数人为旅游主体的历史阶段。中国大众旅游是在文化传统厚重、文化普及缺失的土壤和背景下,伴随改革开放步伐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大众旅游不能同西方大众旅游同日而语。就客体层面而言,厚重的文化传统如何开挖、提升;主体层面而言,旅游人文缺失如何弥补、加深,都成为中国特色大众旅游所要解决的课题。

中国大众旅游在轰轰烈烈中行进,又是在蹒跚学步中流动。三十多年来,大众旅游的实践,渐渐使旅游大众获得旅游知识。可以这样认为,20世纪末叶二十多年的大众旅游,为旅游大众补上了旅游文化的课。在21世纪,中国的旅游大众已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要“下马观花”了:

他们从单一的观光游进入休闲式观光游,用更多时间解读景观文化:

他们不满足景区里的单调指示牌,要求出现景区标识系统,以求得到景观信息;

他们对静态实景已打不起看劲,渴求动态景观与之配合;

他们甚至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将景区数字化处理,呈现虚拟场景,进一步提高文化档次。

以上种种,归结到一点,就是对旅游景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的一种人文企求。基于此,本套丛书作了如下安排:

一是寻觅。即寻觅实体景观中看不见的人和事,对已消失的文化景观,稽古勾沉,虚拟显现。

二是融合。将寻觅到的消失景观与实体景观融为一体,使游人看到古今相通、虚实场景组合的新景观。

三是解读。在新旧景观叙述中,细细道出其中的文化韵味,使游人有所感悟。

本套丛书包括:《足音泰山》、《沧桑长城》、《天下黄河》、《秘闻故宫》、《诗景长江》、《小桥一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各个分册的作者努力实现可读性、学术性统一,图文并茂。丛书编委会做了选题、审读的工作。

丛书作者均是上海市民,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作为广义的志愿者,以此作为献给盛会的一份薄礼。

丁季华写于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寓所

2009年3月18日

后记

本书大纲拟定王晓云,张卫卫、吴天香、胡明婕、张传丽、骈丽军、陈蕙参与资料收集和初稿写作,全书由王晓云修改定稿。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首先感谢丁季华教授,在于老先生的积极筹划和组织下,使这套丛书能够顺利问世;其次,许多前辈有关故宫的研究和论述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充实资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也为此书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囿于学识浅陋,书中必有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有待同仁批评指教。

王晓云

2009年4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秘闻故宫(故宫的人文历史)/旅游人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39394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4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8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