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梦草原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走遍了内蒙古的山山水水,写就了这部这部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地区特点及文化的作品,这部作品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内蒙古的山脉河流、土壤气候、动物植物、风俗民情、文物古迹,无不应有尽有。书中充满了鲜活的细节描述和发自肺腑的情愫,记录了现实的草原世界,以及绵延的联想和瞬间的感悟,蕴含着作者对于和谐、古朴、率真的草原世界的一种冷峭美和本原的生命哲理。

目录

一、壮丽辽阔而又多姿多彩的内蒙古

娇艳多姿的大地/4

千里草原话百草/8

塞外鱼乡/14

宝光闪闪的矿藏/16

淌流大地的水系/18

二、从呼和浩特到乌兰察布

“召城”古利掠影/25

呼和浩特清真寺漫步/32

昭君墓前的退想/35

大黑河畔思悠悠/40

呼和浩特的昨天与今天/42

尘主府秘闻/45

驻足于康熙平定噶尔丹石碑前的沉思浮想/47

喇嘛洞游踪/49

石刻蒙文天文图破释/51

平治甸城山各道路碑与元代漠北交通/53

白塔耸光话丰州/56

大召内铁狮子铭文/59

味蓑丧口的民族风味小吃/60

阴山莜面甲天下/69

土豆吃法分外多/71

观社火/73

蒙古人献哈达岩画/76

浩淼碧波涌岱海/78

避暑盛地灰腾梁/79

长眠千年的契丹美女/81

死亡世界一篇动听的童话——乌兰哈达火山/83

一千七百年前的杂技花絮/84

君子津的故事/86

赵武灵王留下的长城遗迹/88

一件元代“葡萄酒瓶”背后的故事/90

三、从锡林郭勒草原到科尔沁草原

蒙古人爱马/95

绿海珍珠蒙古羊/99

通古尔高地恐龙/101

蘑菇梁采蘑/103

多伦诺尔盛夏天然冰/105

草原鼠和它的天敌/106

黄食·白食·红食/108

马可·波罗笔下的上都城/115

未驯服的动物世界/118

猎黄羊侧记/122

打马鬃和剪羊毛一瞥/124

实用、美观、大方的蒙古族服饰/125

草原上璀璨的明珠——锡林浩特/129

万绿丛中一点白——蒙古包/131

好客的牧民和“古壶热”/136

守护亡灵的石头人/137

草啄轻骑三河马/142

牲畜的“细粮”——碱草/143

乌珠穆沁牛/144

勒勒车呀慢悠悠/146

牧民宰畜和储肉/148

额吉湖畔话诺尔/149

格勒布尔召石窟艺术/151

潢水石桥——巴林石桥——巴林桥/153

晶莹温润、鲜血欲滴的巴林石/154

揭开辽王朝的首都上京城的秘密/156

叩开契丹责族郓律羽之墓厂/160

撒满“掺珠”的草原:清代公主陵揭秘/165

辽陈国套主墓考古行/168

一幅精彩的辽代马球比赛壁画欣赏/176

解放营子和白塔子辽墓的壁画风采/178

契丹人生活小景/180

由鲁王蛾说到弘吉剌氏与成吉思汗家族的联姻/183

废陵地宫之谜/186

深埋地下的千年画宫——宝山辽墓/193

库伦旗疆墓观画记/198

石上“天书”谁能破——契丹大小字墓志/202

四、从兴安岭南端到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

“内蒙古公园”扎兰屯/217

神水真神/219

绚丽多彩的鄂伦春民问装饰艺术/222

兴安岭四季游/224

美哉!达赉湖/226

鄂温克人的驯鹿/229

鲜卑人留下的历史足迹/231

五、从有鹿的地方到鄂尔多斯高原

包共——有鹿的地方/235

拜谒古寺五当召/237

黄河大鲤鱼/240

世界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242

美岱召与三娘子/245

草原歌星百灵乌/249

敖包前的祭礼/251

景教石塔有谁识/258

阿伦苏木古城观蛇记/260

凭吊成吉思汗家族驸马郎住过的古城/263

汪古部贵族墓发掘亲历记/265

住在冬暖夏凉的土窑洞中的感受/268

鄂尔多斯高原的煤城/270

枝繁叶茂的油松王/272

别有风趣的鄂尔多斯婚礼/274

  “住娘家炭”琐记/284

大自然赐给人娄的珍贵天然食品——沙枣和沙棘/285

成吉思汗陵散记/288

查汗淖和巴彦淖碱湖/290

幽默风趣的乌审召查玛/292

今日的毛乌素沙漠/294

草原上的王府揭秘/297

麝香之谜/301

六、从河套平原到巴丹吉林沙漠

在麋黍飘香的土地上/305

渠道如织的后套水利/307

河套蜜瓜,不用自己夸/309

可怖的山洪/311

镶嵌在芊茫沙漠中的一颗蓝色宝石——月亮湖/313

抱着火炉吃西瓜/317

险哉!洪羊洞/319

正在被破释的天书:阴山岩画/320

深埋大漠的哈日浩特/324

古兰泰盐池/329

有趣的虎吱蜥和蛇狮子/331

沙漠戈壁中的绿色世界:梭梭、苁蓉、胡杨、柠条/332

野味津津的沙葱/337

戈壁、瀚海、沙漠之舟、海市蜃楼/338

蒙古族葬俗目击记乃46

沙浪滚滚的黑风/348

那达幕大会侧记/351

有趣的小儿剪额发化(A/355

不起眼的骆驼蓬草/356

沙海深处闪耀的文明之光/358

绚丽多彩的西夏彩塑/360

热闹非凡的喇嘛诵经法会厂364

静夜琴声/365

阿拉善王爷鹿角椅不寻常的来历/370

回眸与前瞻

后记

试读章节

有一次,我偶然翻阅中国地质图,发现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在内蒙古境内,竟有那么多第四纪喷发的玄武熔岩和火山锥,比如有阿巴嘎火山、达里诺尔火山、岱海南部火山、乌兰哈达火山等,这些已经死亡了的火山,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

乌兰哈达火山群,分布在察哈尔熔岩台地的北部边缘地带,由于它优美别致的外形,曾吸引过许多地质科学工作者前去探访。1969年盛夏,我到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出差,在那里结识了位内蒙古地质局的同志,他邀我考察了乌兰哈达火山群。

那里共有9座火山堆,明显地分成东西两列。9座火山,除阿力乌素火山外,均属典型的截头圆锥状火山,形态完整、新鲜而醒目。

东列火山由西火烧山、中火烧山、东火烧山及大小红山子等5座组成,明显地排列在一条线上。因3座火烧山和2座红山子分别位于火山列的两端,远望好似两座山,所以当地蒙古人称此景观为“浩尧尔努登”,即“突出大地的两个眼睛”之意。各座火山的大小、高低、形状不尽相同。以西火烧山为例,是马蹄形火山锥,火口呈椭圆形,火口直径140米,短轴直径80米,深6至7米,破火口向东南敞开,在破火口外形成冲沟直达山脚。在火山锥西南坡脚下,舌状熔岩流很明显。火口垣多由熔岩渣组成。火山口中心,宛如锅底。我用块石头敲那里的岩石,有咚咚的回音,好似发自地球博大胸腔深处中的回声。

西列火山,位于乌兰哈达车站西南3公里,由4座火山组成,排列在北东向的一条直线上,其中3座火山堆的形态相似,都是典型截头圆锥体,远望极似打铁砧,因此当地人称它为砧子山。又因近观3座火山的火口均较完整浑圆,形似炉灶,所以当地汉人称它为炼丹炉,传说是老君炼丹的地方。这4座火山,以北炼丹炉距乌兰哈达车站最近,也是西列火山中最典型的一座,形态完整,火口浑圆,高约50米,火口直径50米,深约30米,火口垣平坦,觅约1 0米左右。锥体主要由浮石状熔渣、火山碎屑及火山弹、火山砾等组成。熔岩流主要流向东南,岩流为蛇状和绳索状,造成地面崎岖不平。P83

由夏勒浩来骑着骆驼继续北行,当夜幕来临时,我们来到沙日台办木保尔陶勒盖。那里有一个长形的大湖,湖东畔是一座高高的沙山。听说在那“大跃进”的年代里,这里还是个渔场。当我们拾柴做饭时,在湖边被风吹开的地面上,又一次发现了古代陶片和远古人类用过的石制工具,那是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以及西夏时期的文化遗物。这些默默无语而又熠熠生光的古物,展现了这里的文明历程。

我们又在瀚海的峰顶整整行走了一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随着犬吠声,来到了巴丹吉林嘎查。这里有一座即将被沙漠埋没的清代喇嘛庙。在庙西南,有一个大的湖泊。湖中有沙山映成的幻影,粼粼的湖水微波荡漾,岸畔绿草如茵,红鹰在苍穹翱翔,好一派旖旎的沙漠风光,好一处世外桃园!当我们漫步湖边,欣赏这风景如画的有趣美景时,在湖南岸被风吹开的破裂的沙丘上,竟然又一次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西夏的古遗址,以及清代修建喇嘛庙时的砖瓦窑址。地面上散乱地散置着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石器和陶片,以及西夏时代特有的瓷器片。

次日,我们的驼队继续前进,穿过几道沙山,行约1O余公里,来到一个名叫音德日图的地方,又一次见到新石器日寸代至青铜时代的陶器和石器,从这些石器看,当时的人们过着狺牧经济生活。

巴丹吉林沙海中,湖泊是很多的,而今有些已经干涸,甚至被沙漠埋没,但也有不少湖泊,至今依然湖水清清。从湖畔周围的遗址和环境看,当年湖泊周围并非像现在这样的破碎地面,而是一层黑色的土地,上面长着青青的茂草。在这水丰草茂的原野里,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依靠大自然赐给的乳汁繁衍生息,培育了一代代的生民,创造了在当时世界上堪称先进的古代文明。

星转斗移,沧桑变迁。曾几何时,湖水旖旎的风光减少了,苍茫大地上的绿草不见了,哺育生灵的乳汁干枯了,人畜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改变了。因大气环流等原因,大约到青铜时代晚期或铁器时代早期,即距今约3000年左右,浩瀚的沙漠飞扬滚进,吞噬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命,将这里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猎牧业又明一扫而光。遗留给今人的,竟是厂阔无垠的沙海!

魔鬼般的巴丹吉林沙漠,吞噬了无数个生命,但不畏严酷的自然界的英雄们,仍居留在这里生活。P359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内蒙古草原的书,一份来自草原人的见闻。

这是草原在一个热爱草原者心里漾起的浪花。

广阔无垠的草原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天地问的景象有多么丰富,草原就有多么丰富。草原像火星。点燃了隐藏在内心的激情;草原像涓涓细流,能冲开封闭的柔情之闸;草原似风,沉缅于草原中的,心灵如同风中的花絮,被吹向销魂的角落……

我爱草原,始于幼年。童年对草原的向往,是多次跟随父亲到邻近的太行山刈草引发的。人生如梦,梦似人生。萌发于孩提时的草原之梦,竞成了平生的追求,现今已梦幻成真。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与草原融成一体,结下了不了之情。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新世纪的今天,我的来踪去迹几乎都深深印留在草原上。在内蒙古草地、湖泊、小溪、河畔、沙漠、高山、岩脉、深涧、峡谷,我耗去了许多年华,由一个英气勃勃的青年,渐变成一个华发苍颜的老者。我多半生偎依在草原的怀抱,注视着草原的春华秋实,深吮着花草沁人肺腑的芬芳。在激情冲动下,我趴在草原深处,拥抱、亲吻草的清新、花的馨香,仰视蓝天、白云和明月。在天光斑斓的苍宇下,谛听由远及近的驼铃声、马嘶声和近旁发出的鸟语声、虫鸣声、清风声……那种醉意、那种悠扬,谁能说清呢?这花、这草、这声、这景,在心灵中时时溅起晶莹的浪花。草原像一只无形的手,弹拨着爱草原者的心弦。草原的美色、回响和心弦的颤动,交织成神奇的旋律。世界上有多少个草原痴恋者,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回响和颤动。

能生活在美妙的草原世界,是一种缘分,确切的说是一种福分。在过去悠长的岁月中,我曾趴在草地原野的岩石上,描绘了数千幅图解古代猎牧民生活的岩画;考察、发掘过猎牧民生居死葬的古城、村落、祭坛、墓地以及草地上伫立的神秘石人;目睹过牧民们婚丧嫁娶的感人场面;参与过牧民放牧、挤奶、剪毛、制作奶酪的多种劳作;也曾参加过祭敖包、那达慕大会等有趣的活动……  现在,我将这些亲历、亲闻写成了百余篇短文。这些短文是一位草原旅者对草原见闻和思索的倾吐,是对草原千万种回响和颤动的写真。但愿读者朋友能通过此书分享我的喜悦和陶醉。

后记

摆在我面前这颗小而发涩的青果就要付梓了。谨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致以衷心的感谢,尤其是为本书付出很多辛劳的张昱责编,我更要向他道一声重谢。尽管这部文稿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但它却是我在内蒙古大地奔波40多年洒下的汗渍和从未淡薄的对内蒙古这片热土爱恋的表述。

内蒙古的天地人,内蒙古的昨天和今天,一直是历史、考古、地理、民族、草原、动物、畜牧诸多学界众相关注的,也是我一直向往的。40多年来,由于职业的原因,我像候鸟般地春去秋归,走遍内蒙古的各个角落,写过许多文章,专著就出版21部,其中有些作品是可以提到学术殿堂里的东西。盖之庸是个年轻人,也走过许多地方,而且对辽代考古情有独钟,先后出版过两本辽代考古著作,与辽代考古结下了深深情缘,故本书有关辽代的内容是由他去完成的。

奉呈在读者面前的《寻梦草原》,记录了内蒙古草原的天、地、人,是作者的亲历体会和心得。但它终不同于严肃的学术面孔或一二三四的逻辑论列。鉴于此,有好友相劝:“再不要以十分有限的精力去写这类文字了”。言外之意是不言而喻的,认为它不是学术专著,难为学界认同和关注。面对这些好意,我内心有时也滋生过某种淡淡的悲凉和酸楚,不知说些什么应对,也不知如何是好。但对内蒙古的景观、历史、自然的热爱之情时时袭上心头,有欲罢不能之势,心想总也得让普通读者对内蒙古有所了解。我决心将自己已知的知识转化为便于人们吸收的营养,将人们不屑为之的小事做下去。得失未卜,无暇顾及,让广大读者去评论好了。

从1960年至今,在宁夏、内蒙古田野上,我奔走了44年。内蒙古大地,尤其是花的原野,是我倾注过较多心血的地方。如今,内蒙古的田野工作已在自己生活中渐渐远去。许多旧人和往事,在慢慢消淡甚至忘却。这本《寻梦草原》是我田野工作生涯的一个小小的回顾和纪念。但愿能对读到这本书的人,在了解内蒙古方面有所启迪,诚能如是,吾侪足矣。

 作者之一的盖之庸,撰写了本书辽代部分,并附了精美照片,为本书增辉不少。

对为本书提过照片之诸公,尤其是达楞同志,谨致衷心谢意。

  2004年5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梦草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盖山林//盖之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745277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2.6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内蒙古
246
16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