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战争记忆与历史反思)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解析了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为根源的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它首先从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中国军民伤亡及经济损失的统计入手,追究日本天皇、军部和政府的侵华战争责任;随后以分析日本侵华战争责任未予清算的原因为背景,综述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内涵;接着探讨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根源——历史认识问题的触发和演变,评述战争受害者对日索赔诉讼的现状;最后解析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症结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在结语部分,提出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寻找”化干戈为玉帛”的途径及标准。从而构筑了对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框架。

内容推荐

为什么应该战后立即清算的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拖到今天还没有解决,甚至呈恶化的态势?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根源的历史认识问题是怎样触发和演变的?

如何评估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对日本外交取向乃至中日关系的影响?

如何寻求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途径?

此书构筑了对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框架。首先从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中国军民伤亡及经济损失的统计入手,追究日本天皇、军部和政府的侵华战争责任;随后以分析日本侵华战争责任未予清算的原因为背景,综述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内涵;接着探讨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根源——历史认识问题的触发和演变,评述战争受害者对日索赔诉讼的现状;最后解析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症结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在结语部分,提出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寻找”化干戈为玉帛”的途径及标准。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中国军民的伤亡及经济损失  1

第一节 日本侵华战争造成中国军民的伤亡/1

一 战后中国军民伤亡统计数字/l

二 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的调查统计数字/2

三 侵华战争造成的伤亡有待深入研究/4

第二节 残酷的经济掠夺及其给中国造成的损失/21

第二章 日本天皇、军部和政府的侵华战争责任  30

第一节 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30

第二节 日本军部的战争责任/46

第三节 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55

第三章 日本侵华战争责任未予清算  62

第一节 美国政府刻意纵容/62

第二节 日本政府掩盖罪责/76

第三节 裕仁天皇逃避罪责/86

第四节 战争罪犯阴魂不散/92

第五节 右翼势力卷土重来/10l

第六节 武装部队死而复生/107

第七节 大众意识有待澄清/111

第四章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久拖不决  126

第一节 领土争议问题/126

第二节 屠杀俘虏及平民问题/132

第三节 奴役战俘和强掳劳工伤害问题/136

第四节 对妇女强暴伤害问题/141

第五节 细菌战伤害问题/145

第六节 化学战伤害问题/148

第七节 活体实验伤害问题/156

第八节 制贩毒品伤害问题/158

第九节 损害私人财产赔偿问题/159

第十节 抢劫文物图书归还问题/160

第十一节 残留债券清偿问题/162

第十二节 台湾问题/163

第五章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根源——历史认识问题 167

第一节 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之特殊性/167

第二节 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之触发/172

第三节 中曾根康弘内阁对战争责任政策先“右”后“左”的调整/174

第四节 日本政府对战争责任政策调整的背景/176

第六章 战争受害者对日索赔诉讼  180

第一节 关于国家战争索赔问题/181

第二节 关于战争受害者赔偿问题/185

第三节 战争受害者索赔诉讼的法官因素/189

第四节 日本法院对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作出原告部分胜诉的判决/192

第五节 国际舆论要求日本政府承担侵华战争罪责/197

第七章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之症结  202

第一节 联合执政党内阁对战争责任政策的再向“左”调整及受挫/203

第二节 桥本龙太郎及其继任内阁对战争责任政策的向“右”调整/208

第三节 小泉纯一郎内阁对战争责任政策的再向“右”调整/210

第四节 日本政府的“三不政策”和“倒打一耙”/212

第五节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症结/218

一 日本政府的大国战略在发挥主导作用/218

二 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推波助澜/223

三 大多数民众对日本侵华战争缺乏认识和反省/224

四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美国因素/226

第八章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33

第一节 中日两国政经关系的“热与冷”/234

第二节 中日两国民众的“信任问题”/236

第三节 历史事实与感情记忆/242

一 “历史事实与感情记忆”脱节问题/243

二 中日民众“感情记忆”的差异与交流的可能性/246

三 中日历史教育对民众“感情记忆”的影响/251

第四节 与日本方面辩论:究竟是谁出了问题/256

结语 寻找“化干戈为玉帛”的途径  291

试读章节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以鸦片、吗啡、海洛因等毒品毒化中国人民的罪行,是日本国家有组织、有系统地实行的,系由以日本首相为总裁,外务、大藏(财政)、陆军、海军四相为副总裁之兴亚院所掌管或指导,作为日本国家的国策计划而展开的大规模战争犯罪的行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指出:“毒品的买卖是与军事行动和政治发展相关联的东西。由于毒品买卖,为日本所设立的种种地方政权取得了大部分资金。否则,这些资金就要由日本供给或由增加地方税来筹措。至于吸食者的大量增加对于中国民众道德上的影响那是容易想象得到的。1937年后与在中国的鸦片买卖有关的是日本陆军、外务省和兴亚院。三菱商事公司和三井物产公司为日本、伪满洲国和中国采购了大量的伊朗鸦片。由于外务省的安排,这两家公司在1938年3月缔结了关于鸦片输入地和划分鸦片贩卖区的协定。由三菱办理对日本及伪满洲国的鸦片供给,由三井办理对华中、华南的鸦片供P158给,对于华北的供给由两家平分。每年的鸦片输入额由日本、伪满洲国和中国的傀儡政权决定后通知这两家公司。关于贩卖鸦片,是委托给中国派遣军在各城镇所设立的特务机关去办理的。”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这一判决,为日本学者植田捷雄、冈田芳政、多田井喜生、高桥正卫、江口圭一、仓桥正直等教授和台湾李恩涵教授的研究所证明。家永三郎教授认为:“日本利用日本军对中国的占领,通过伪满洲国与冀东地区把大量鸦片走私到中国,一方面获得巨利,一方面使很多中国人因吸食鸦片而身心遭受腐蚀变为废人。大纲已明,在中国之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形象,应无可疑。”

迄今,日本在中国制贩毒品造成的危害以及三菱、三井公司非法牟取的暴利,都没有清算。P159

序言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2004年结项)的成果之一,内容是解析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为根源的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

自古以来,战争的魔影一直困扰着人类,“化干戈为玉帛”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铸剑为犁”的雕塑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人民前赴后继的追求目标,但是要想实现又谈何容易。两国间的战争状态可以通过签订条约的形式来结束,两国民众的心理战争状态尤其是受害民众的战争心理却会刻骨铭心而难以消除。日本侵华战争(193l一1945年)已经是近60年前的事了,结束战争状态的《中日联合声明》也已经签订30多年了,可是迄今日本侵华战争遗留的诸多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还演变成破坏中日民众关系的现实问题和两国政治关系陷入僵局的症结;为此中日两国政府一再交涉,媒体屡发评论,民众反响强烈,国际舆论称之为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死结”。

对于这样的重大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在一些著述中分别程度不同地有所论及,但是不仅对其起因、内涵和症结等基本要素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述,甚至对其根源——日本关于侵华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的触发和演变也缺乏学术研究。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问题涉及中日两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关系,包括为什么应该战后立即清算的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拖到今天还没有解决,甚至呈恶化的态势?作为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根源的历史认识问题是怎样触发和演变的?如何评估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对日本外交取向乃至中日关系的影响?如何寻求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途径?这些包裹着历史与现实、政治与情感、内政与外交、民族特性与人类共识等诸多纠葛,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是笔者和同仁长期关注的课题。2001年初,笔者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开始了有关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全面研究,其中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本书在广泛吸收各国学者研究成果,尤其是汇总本课题组成员多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专题与综合的论证,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作出总体评析。

本书构筑了对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框架。首先从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中国军民伤亡及经济损失的统计入手,追究日本天皇、军部和政府的侵华战争责任;随后以分析日本侵华战争责任未予清算的原因为背景,综述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内涵;接着探讨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根源——历史认识问题的触发和演变,评述战争受害者对日索赔诉讼的现状;最后解析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症结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在结语部分,提出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寻找“化干戈为玉帛”的途径及标准。

本书提出,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根源是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是一个有特别涵义的概念,它指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对待侵略战争历史及其责任的认识逐渐恶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日本社会围绕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和如何承担战争责任,以及如何取得曾经遭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邻国,尤其是受害最重的中国及其人民的原宥,并重新建立信任关系这些具有根本原则性的问题上。出现了整体右倾化的趋势: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与处理政策进行了调整、转换和再调整,总的趋势是在回避和掩盖战争责任;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相应地开展了对保守派政治家的支持活动,甚至要求将历史认识倒退到侵略战争中流行的观念;而日本大多数民众对这一逆流采取了容忍、默认和认同的态度。政府、右翼保守势力和普通民众这三者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表现互为因果并互相推动。造成日本社会上出现了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事态。对此。日本左翼进步力量针锋相对地开展了抵制活动,国际社会尤其是曾经遭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亚洲邻国也表示强烈反对,酿成重大国际事件。这些表现、态势和影响,汇集成为“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正是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作祟,使得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一拖再拖而难以解决。

本书提出,拒绝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是日本政府蓄意打压中国的一张牌。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呈恶化的态势,表面看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在兴风作浪,而实质是日本政府的大国战略在发挥主导作用。日本政府的大国战略目标,是通过否认侵略战争历史和推卸战争责任,来甩掉战争责任和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包袱,以恢复其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日本政府将中国的崛起作为其实现大国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因此将遏制中国,以确立其东亚领袖地位,作为其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的策略是通过拒绝解决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来打压中国的威望,通过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又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关乎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影响东亚稳定与和平的国际关系问题。

本书认为,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日本政府的战略取向是关键因素。日本可以不顾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反对,在拒绝对侵略战争历史反省和认罪的前提下,已经重新发展成为军事大国;但是要想谋求类似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则缺乏政治大国必备的资质,包括:一、在战争责任方面,日本政府推翻有关国际判决、国际条约和政府承诺,尤其是违反《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连续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连续批准歪曲历史和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坚持拒绝对战争受害者赔偿的方针.坚持突破“和平宪法”扩充军力,显示出推卸战争责任甚至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使日本丧失了政治大国的负责精神;二、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破坏了日本民众同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邻国人民的沟通和信任,使日本丧失了政治大国的基本信誉;三、日本依托日美同盟,扩展军事力量的同时,也使自身受控于美国,美国在日本的4万多驻军和130多个军事基地,将是迫使日本服从美国全球战略的紧箍咒,使日本丧失了政治大国的独立品格。这些缺失,归根结底是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造成的。日本只有卸下这个深重的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本书认为,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要靠日本大多数民众的觉悟。日本大多数民众对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采取沉默或认同的态度,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战争历史,或者了解得很少。让日本大多数民众了解中国人民的极其悲惨的战争被害,促使其“换位认识”,即站在中国受害者的立场上,认识日本侵华战争历史及其对中国民众造成的巨大伤害。日本民众只有真正了解当年中国民众曾经遭受日本侵略战争伤害之深,及其至今心中深藏的怨恨之大,才能真正体会到当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之暴戾。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受害者维护尊严和讨回公道的感情,促使日本政府反省并认罪,迫使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改弦更张。从而求得中国受害者的宽宥,构筑中日两国共同的历史认识,达到中日两国和民族的和解。正如《东京新闻》针对东京地方法院判决中国的日军遗弃化学武器受害者索赔胜诉所指出的那样;实际上,历史问题距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摆在我们面前;建立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前提。

本书还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大潮流,沟通与和解是中日关系的主旋律,协作与互利是中日两国的共同追求。经过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尤其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必定会作为中日和平友好乐章的一个杂音而休止。

本书的完成,除了包含本课题组成员的有关研究成果以外,还要特别感谢军事科学院罗焕章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汤重南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章伯锋研究员和张振鸥研究员的鼎力襄助。对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学术研究尚属初创阶段,其事态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加上本人才识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吴广义

2005年7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战争记忆与历史反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广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407918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307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