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的榜样(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50佳)
内容
编辑推荐

多核技术的产生、宽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Web2.0时代的到来,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一张张更为年轻的面孔,一个个更富有激情的创意,一笔笔更加期待的风险投资,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经过精心挑选,从信息、网络服务、社区交友、网上交易、无线互联网5个方面,选取了近年来涌现出的50家新兴网络公司,通过《互联网周刊》近30名记者的深入采访,集中描述和分析了这些优秀公司的企业故事、商业模式以及创业经验。相信本书对那些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但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与经验的互联网创业人士一定能有所帮助、有所指导。

内容推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多核技术的产生、网络宽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Web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经过精心挑选,从信息、网络服务、社区交友、网上交易、无线互联网5个方面,选取了近年来涌现出的50家新兴网络公司,通过《互联网周刊》近30名记者的深入采访,集中描述和分析了这些优秀公司的企业故事、商业模式以及创业经验。相信本书对那些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但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与经验的互联网创业人士一定能有所帮助、有所指导。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 信息

 中国博客网:公开的网络日记本 

 58同城:在分类信息中淘宝 

 94POP:音乐共享的生意经 

 悠视网:互联网上的“央视” 

 传视数码:网络电视绕道而行 

 神州亿品:给火车布网 

 大旗:网上的“读者文摘” 

 A8:不走iTunes的“老路” 

 ZCOM:电子杂志“报刊亭” 

 广源:火车上的“分众传媒” 

 土豆网:在播客田里种广告 

 浏览网:杂志产业的服务集成商 

 天维源创:“动漫”媒体制造者 

 互动维客:维基商业化的中国样本 

第二部分 网络服务 

 全景:互联网上的图片大王

 源泉:数字音乐的整合桥梁 

 说宝堂:向“机器人”学英语 

 Mapbar:掘金经纬间 

 小I:在聊天中发掘商机 

 饭统网:改变人们的吃饭习惯 

 好耶:网络广告卷土重来 

 周博通:定制互联网 

 Feedsky:网络上的发行商 

 上海火速:网络营销专家的成长秘诀 

 VeryCD:做一家纯粹的资源共享网站 

 Mofile:社区化的网络硬盘 

 奇虎网:可以搜索的互动社区 

第三部分 社区交友 

 天际网:觅金商务人际网络 

 百合:网上红娘 

 新聚网:博客俱乐部 

 天涯社区:人文圈子的“回音壁”

 千橡:社区“大杂烩” 

 粉丝网:你就是明星 

第四部分 网上交易 

 我有网:将虚拟交易产业化

 5173:虚拟物品卖出真金白银

 易巴特:给易货业加点IT 

 价格通:网上购物的价格指导

 网众:团结就是力量 

 YeePay:支付多面手 

 云网:“全数字化”电子商务 

 K68:数字化工作擂台 

第五部分 无线互联网 

 摩网:手机上的互联网 

 万蝶:移动博客试飞记 

 乐视移动:手机电视的造梦者

 掌联科技:移动广告我先行

 锋众:手机上的3721 

 亿美软通:移动信息化的生意

 酷鹏网:电子优惠券平台

 银河传媒:条码中的超媒体梦想 

 龙潭:用户行为模式背后的商机 

后记 

试读章节

资本追捧

2006年4月1日,30岁的姚劲波和他不到1岁的58同城搬到了位于北京CBD商务圈的富力双子座。本来那里的办公室有60个办公桌位,姚劲波让人减掉了2个,凑了一个58。

从成立之初的3个人到现在的20多个人,58同城的发展速度似乎超过了姚劲波先前的想像,但一直又都处在姚劲波的掌控之中。

这一切得益于姚劲波多年来闯荡互联网界所积累的经验。

1999年,姚劲波从青岛海洋大学毕业后到了中国银行山东分行做技术。但姚劲波觉得单纯做技术和他的志向不符,因此很陕就放弃了银行的工作,到广州和朋友做起了网上商城。虽然这类网站现在看起来跟淘宝一样,但是由于做的可能有点早,资金又不是很充裕,于是姚劲波很快又跳出来做起了易域网。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开始进入泡沫期,但域名、虚拟主机这样的企业服务市场一直在稳定增长。”创办5个月后,易域网就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位置。易域网被万网收购后,姚劲波在万网工作了5年。离开万网时,姚劲波的职位是营销副总裁。

姚劲波对自己在万网期间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心存感激。“在一个大公司工作过以后,再来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不过也许是受职位所限,至少有一样是姚劲波在创办58同城之前所没有学到的,那就是和资本打交道。

虽然一开始和资本的接触看上去有些惊险,但是过程却非常顺利。赛富(saifPartners)最初是在清科的一本内部刊物上注意到了刚刚成立2个月的58同城,当时赛富合伙人羊东很陕就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项目。

当羊东通过58同城的客服部门跟姚劲波接洽之后,赛富和58同城很快就进入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只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双方“就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签署了协议”。此前,赛富投资的典型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企业,“这个阶段的企业大都已经有了相当的收入甚至不错的利润”。

“我们对于处在早期阶段的企业筛选标准是很严格的。”羊东给出了赛富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相中了成立不到半年的58同城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分类信息市场在国内外都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证实;第二,以姚劲波为首的创业团队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创业以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很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做成”。    P8-9

序言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者

Web2.0是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产物。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井喷。这提供了可以大幅度提高互联网服务质量的可能性。同时,互联网行业整体利润率过高,导致更多资金入盘,使得竞争更加剧烈。最后,互联网用户因为使用经验的积累,对互联网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Web2.0的终极目标,是使互联网变得更加好用。举个例子:AJAX技术,能让用户在少开窗口的情况下,做同样多的事。但如果什么都用AJAX,将导致网页下载太慢,就不符合Web2.0的精神。博客应用,是高端BBS用户的需求。以人为核心组织内容,便于内容的传播,同时提高内容创作者的热情,能有效提高高质量内容的生产。

任何创新,都充满了危险。但创新又是产生新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力的必经之路。互联网是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互联网上的革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高于总产值相当的非基础设施行业的革新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2006年中国风险投资的升温,我们可能会在5年后,得出2005、2006年这段时间创新成本过高的结论。但有几点可以确定:这本书里会有回报巨大的投资案例;这里的大多数创业者,会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即使部分不成功,他们所做的事,会在其他公司更大范围的进行,提高相关产品的行业平均品质。他们的创业经历,会给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宝贵的、不可替代的经验。

Web2.0最大的受益者,是互联网用户。创新难,创业更难;以创新为核心价值的创业,社会要大力支持。资本和社会要多鼓励那些难做的、对社会有益的事。

希望这本书的读者,以关怀的眼光,看待本书所介绍的创业者们。

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者。

后记

面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任何试图描摹其发展脉络的书籍,都无法百分之百地保证其内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当读者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本书所涉及的50家公司中,有一些企业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一点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那些创新公司的商业模式,那些年轻创业者的热情与梦想,那些沉淀下来的经营能力与开拓意识,都已经并正在继续展现其价值与魅力,也直接促进了互联网在中国的繁荣。

在互联网创造的新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可以与那些大公司们一样,自由地参与全球范围的市场交换,每一个人也都可以如那些大作家们一样,可以自主地发表自己的声音。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否已经充分意识到,也无论是否直接参与了互联网创业,互联网都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

在我们看来,互联网并不仅是技术,也不仅是新闻和娱乐,它的价值远甚于此:

它改变了商业世界的规则,技术驱动的商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蔚然成风;它带来了清晰、彻底的市场化运作规则,以及触手可及的国际视野;它是嵌入中国改革、发展这一历史进程的新变量,有望走出一条“以增量带动存量变革”的新模式和新道路它是中国青年人创业的主要领域之一,为这个时代的中国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业平台和实现梦想的舞台。

具体到互联网产业当前的发展概貌,我们认为,历经启蒙阶段和数轮商业化浪潮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与无线产业相互促进,其发展正在迈入一个新阶段:

首先,2005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网民超过一亿,手机用户接近4亿,中国已拥有全球第二大网民群体和第一大手机用户群体,总体状况非常乐观。其次,近年来以Web2.0为代表的新兴公司的集体涌现。第三,互联网开始全面、深入地融入中国现实的经济生活。最后,无线与互联的结合也将发挥巨大的威力。

回顾这一轮的创业浪潮,其特点非常鲜明:创新企业集体涌现;风险投资持续跟踪;本地人才主导;产品与服务走向细分和本地化; “技术互联网”、“商业互联网”逐步过渡为“社会化的互联网”。企业前程、人物命运、公司模式、竞争态势,所有这些重要因素和形态都正在演化。而我们,一群媒体从业者,则是要找到他们、观察他们、记录他们。一个时代需要它自己的一份媒体。创刊八年来的每一周,每一年,《互联网周刊》求索的脚步从未放慢过。

面向产业前沿,采访最有代表性的新兴企业,发现和记录有潜力的创新商业模式,分析价值创造的过程与机制,点滴之间揭示产业变迁、价值创造、新规则成型的过程,并折射出中国商业社会变革的潜在趋势和中国年轻人成长、创业的精神轨迹——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已经迫近了这个最初的目标。发现新知,传递价值——这是《互联网周刊》的目标,也是周刊同仁们集体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本书的分工为:写作——周刊编辑部;编辑——何佳艳、郑重、陈亮、李洋;文字统筹与策划——宋斐;组织协调——肖昱辰。最后,特别感谢陈天桥先生、马云先生、王志东先生、陈一舟先生的大力支持!

书评(媒体评论)

创新是互联网的活力之源,创业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本书所涉及的企业。有的可能会在未来改变商业版图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期待着这些创新型网络公司的精彩表现! 

——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王志东

如果我马云创业能够成功,那我相信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

——阿里巴巴创办人、主席、首席执行官(CEO) 马云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风险?创意?应变性?扁平化?好像都流于表面,唯有“执着”二字,得到了我内心的呼应,也成为我和业内好朋友们共同的价值观。

——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天桥

希望这本书的读者,以关怀的眼光,看待这本书里面的创业者们: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者。

——千橡互动集团首席执行官/董事长 陈一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的榜样(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50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互联网周刊杂志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150912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4.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