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所好学校是这样炼成的(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品牌建设之道)/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的学校建设为例,为广大读者介绍学校的建设之道。该书语言通俗,可读性很强。本书的出版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教师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思想盛宴、实践大餐。有志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将从对这本丰富充实、富有张力的书稿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内容推荐

《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以学校教育叙事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反映面向新世纪走在改革和创新前沿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本丛书主要汇集参加上述课题研究的部分学校撰写的报告或专著,但不局限于参加课题的学校。本书是该丛书的其中一本。

目录

序一/朱永新

序二/朱建康

第一章 追梦生涯的新起点

 一、历史回眸: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二、理性思考:时代需要的好校长

 三、打开心扉:我与教师的悄悄话

 四、群体智慧:我为学校献一计

 五、坚守信念:我们能够做到

 六、问题思考:如何走出面临的困境

 七、心灵震撼:来自一场报告

 八、未来憧憬:理想中的我

第二章 勾画发展蓝图

 一、理念定位:我们追求怎样的品位

 二、追求个性:我们创建怎样的特色

 三、挖掘潜力:我们造就怎样的教师

 四、放眼明天:我们培养怎样的学生

 五、重构科研:我们需要怎样的研究

 六、立足课堂:我们追寻怎样的教学

 七、因地制宜:我们倡导怎样的德育

 八、形神兼备:我们培植怎样的文化

第三章 构筑教师成长快车道

 一、点燃理想:放飞教师教育的梦想

 二、专业发展:踏上成长的高速公路

 三、设计道路:我的人生我做主

 四、目标合同:缔结美丽的发展盟约

 五、倡导和谐:构筑教师的精神家园

 六、漫步闲暇:研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七、多层评价:呼唤自主发展

 八、剖析成功:激发心灵的活力

第四章 营造校本研修文化

 一、引领成长:校本研修风景线

 二、不断探索:革新校本研究范式

 三、理想课堂:升华师生生命价值

 四、彰显特色:“6+1”教研组长培训

 五、呼唤自由:创新学校组织形式

 六、徜徉自主:发展学校民间团体

 七、提供舞台:构建多维研修平台

 八、享受研究:走上幸福研究道路

第五章 惠及学生终身发展

 一、艺术课程:由内而外的高雅气质

 二、英语课程: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

 三、足球文化:健康永恒的绿色资本

 四、学会创造:永不改变的生命旋律

 五、快乐阅读:经典亮丽的书香人生

 六、综合实践:自由灵动的学习空间

 七、非常课堂:幸福诗意的快乐之旅

 八、群星争辉:和谐进取的成长过程

第六章 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一、校长日记:在学习思考中提升

 二、管理文化:关键是解决执行力问题

 三、捆绑评价:打造和谐的合作共同体

 四、每周论坛:周周感动校园

 五、制度创新:管是为了不管

 六、改变心智:学习就是管理

 七、无为而治:管理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孕育特色与品牌

 一、突出灵魂:品牌校长的炼就

 二、围绕核心:品牌教师的打造

 三、抓住根本:品牌课程的建设

 四、着眼归宿:品牌学生的培养

 五、成果显现:品牌质量的形成

 六、形成合力:品牌形象的塑造

第八章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一、促进均衡:教育均衡化的现状

 二、电梯构造:集团化办学的设想

 三、关注差异:弱势教育群体的关照

 四、增强功能:教育服务中心的诞生

 五、放宽视野:社区教育与家长学校

 六、实现双赢:合作办学产生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998年,我受命从乡村的一所小学调入湖塘桥中心小学当校长。算起来这一年是我做校长的第四个年头了。记得暑假的一天,晚上十点多钟,我突然得知将要调离武进新安小学到湖塘桥中心小学任职。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新安小学,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当时着急的我连忙给新安镇领导打电话看看还有没有商量的余地,可是没有打通,我和我的家人整整坐了一夜。说实在的,我不想离开新安。一是因为自己生在新安,长在新安。镇政府和村委对教育工作很支持,工作的大环境相当好。二是和自己一起生活的母亲已经79岁,不可能与我一起奔波再到湖塘。三是自己动过两次大手术,丈夫为了照顾我,刚刚调到一起工作。我当时还认为湖塘人才济济,自己要学历没有学历,要能力没能力,何必要我去呢?我是一个穿着“草鞋”上来的人呀!虽然我内心里是极不情愿的,可是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一旦组织作出决定,个人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服从。就这样,在新学期开学前,我带着简单的行装来到湖塘桥中心小学,开始了我的追梦生涯。记得我到湖塘桥中心小学的第一个晚上,是当时的教育局一位女领导陪我住在教师进修学校的。第二天,新安镇的领导、新安小学整个领导班子、部分教师甚至家长来到湖塘桥中心小学帮我打扫卫生,在腾出的空教室中摆放油盐糖酱,布置我的“新家”,我真是百感交集。为了照顾我和上小学的儿子,婆婆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工作和我一起来到湖塘镇。

湖塘桥中心小学坐落在全国百强镇湖塘镇的西北角。刚开始接手新的工作,我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当时湖塘桥中心小学还统管12所完全小学和1所初级小学,在206名教师中只有两位区级骨干教师,教学骨干力量不强,有20位教师常年不在岗,教师工作热情不高。二是镇党委政府。在我对学校的情况还不了解的情况下,领导明确要求我用较短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拿出一份学校的整改方案。

我很感谢湖塘桥实验小学庞荣瑞校长当时给我提供的业务帮助,他告诉我要全面深入地调查后才能采取行动,这对我以后的决策很有帮助。半年中,我除了上好一门主课外,大量的时间是骑着一辆助力自行车奔走在各个学校。

P2-3

序言

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所著《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的中译本,该书对美国当前和未来的基础教育结构、办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等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和展望。波伊尔指出,基础学校就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吕型伟教授牵头,从少到多,全国各地三十多所锐意革新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普通教育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验”“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21世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验”,并已陆续出版了几本专著。“十五”期间,在此基础上,由吕型伟教授为顾问,顾泠沅、吕达牵头的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并进入总结、概括阶段。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引下,课题组对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构建进行了各有特色的探索与实验。大量来自学校、来自教育实践的生动案例以及师生创造的活生生的理论,集中反映了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出了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动员令。面对这个崭新的世纪,基础教育的基础正在更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基础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式。面对新世纪、新学校、新基础、新人才的呼唤,课题组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的这套《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以学校教育叙事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反映面向新世纪走在改革和创新前沿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

本丛书主要汇集参加上述课题研究的部分学校撰写的报告或专著,但不局限于参加课题的学校。在共同的理念下,丛书将按照开放的原则,选收其他具有鲜明改革与创新特色的学校的研究报告,欢迎广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与丛书编委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系,推荐研究成果。

我们希望并衷心祝愿这些“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成为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头雁。

“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课题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

2O03年6月

后记

教育需要实干家,也需要梦想家。有梦想才能超越过去,有激情才能创造未来。以梦想为船,以激情为帆,怀揣教育之梦,我踏上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之路。

四十多岁的我,也许早已过了生命中最灿烂的阳光季节,是梦想和激情让萌动的心灵在不再年轻的岁月里轻舞飞扬。我常对我校的老师们说:“你最值得拥有的,是心中积极的梦想;你最值得骄傲的,是胸中涌动的激情。”是激情给梦想开辟成功的通道,是梦想给激情插上翱翔的翅膀。

八年的发展,我进发着超越过去的激情,也备尝着跨越现在的艰辛,湖塘桥中心小学从一所农村普通中心小学发展成为一所省实验学校、省艺术特色学校。从学校现状的分析到学校发展的谋划,从管理模式的重构到师生群体的打造,从学校特色的形成到品牌学校的构建,从发展规划的论证到集团办学的构思,学校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加速期。

盘点过去,是梦想陪我度过不眠之夜,是激情伴我走过一路荆棘。《一所好学校是这样炼成的》既是我们湖塘桥中心小学八年来办学实践的总结,也是我教育思考与探索的新起点。

回顾这八年,是一个个课题在为学校发展领航。全国“十五”规划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引领着我校以独特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模式不断丰富内涵。课题组顾问、全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对湖塘桥中心小学备加关注和厚爱,不断地向我们传递理念、播种思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热心于湖塘桥中心小学的学校发展和课题研究,多次到学校考察指导!

回顾这八年,是专家在为学校发展导航。特别要感谢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给学校整个发展的指引、策划与帮助,使湖塘桥中心小学能够始终站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以明晰独特的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目标,把教育的梦想变成理想的现实!

回顾这八年,是领导在为学校发展护航。感谢常州市政府、武进区政府、常州市教育局、武进区教育局以及湖塘镇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对湖塘桥中心小学的关心与指导!

回顾这八年,我最要感谢的是与我有着共同教育梦想和同样教育激情的湖塘桥中心小学的老师们,是你们和我一路激情,一起寻梦、追梦和圆梦!

在书稿的撰写过程中,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达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周卫教授、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沈克强副局长参与了指导或框架内容的讨论;我校吴群英、徐立、霍晓玲、龚小鹰、钱爱芙、吴华英、王小波等老师分担了资料的收集工作,庄惠芬、王岚、朱燕芬、吴小江、黄亚芬、壮亚芬、孟亦萍等老师参与了文字的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专业力量对书稿进行了精心的修改、加工和编审,并在教材编写和出版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使本书尽快面世。在此,也谨向我国最大的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图书建设基地——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表达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农村教育工作者,献给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塘桥中心小学发展的领导和同仁。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奚亚英

2006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所好学校是这样炼成的(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品牌建设之道)/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奚亚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7195983
开本 32开
页数 3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2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