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福山教育叙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如何提升学校发展的文化?

用什么来唤醒教师的精神与信念?

如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怎样进行教师的心理管理?

校本教研如何开展?

项目管理的方法在学校如何应用?

一位教育追梦人以其十多年的成功教育创业经历,给予特别的解答。

关注教师的精神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是要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更是要“唤醒”教师的精神和信念。所谓“唤醒”,其真正的主体只能是教师自己。因此,真正的精神成长还必须让教师自己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获,过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它的成败将最终决定我们未来的教育事业的成败!

内容推荐

在这本书中呈现的是一位创业者对教育的思考。全书由一篇篇叙事体文章组成,也间有教师、学生、家长的评述。其中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分析,有的只是揭示实践经验中的意义,提供一种分享。如果说,大多数研究者在做理论文章时往往是把实践升华为理论的话,那么,在这本书里尝试研究的就是实践本身,写的是一位名校的校长如何理解自己心目中的中国教育,如何实现帮助教师的精神成长。

目录

第一章 追求:永不满足/1

一、时代大潮下的思考与抉择/3

1.不做浦东崛起的旁观者/3

2.一流城市与一流教育/6

3.教改的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10

4.国际理解下的基础教育/16

二、曲折前进的福山之路/21

1.从里弄小学到示范学校/21

2.从课堂、书本到“外语节”和“文化周”/27

3.从英语特色到特色学校/33

三、要做就做最好的/36

1.小学校长也要有大视野/36

2.福山的教师每一个都是最优秀的/39

3.小学生,大气派/40

第二章 信念:让福山站起来/45

一、福山人的梦/47

1.一切为了福山/47

2.走福山自己的路/52

3.要做教育的领头羊/56

二、让福山走向世界/62

1.地球村中的福山/62

2.文化福山/66

3.不忘民族本色/74

三、誓为教育改革的开拓者/78

1.做有魄力的校长/78

2.在发展大潮中寻找福山的位置/82

3.敢于说“NO”/85

第三章 关爱:创造一个家/89

一、福山是个温暖的大家庭/91

1.营造“福山之家”/91

2.关心每个教师/93

3.每个福山人都是“家”的一员/97

二、用“爱”凝聚大家/101

1.尊重教师,理解教师/101

2.关注教师的精神发展/104

3.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心灵港湾”/107

三、“家”是力量的源泉/110

1.团结才有力量/110

2.“家”是成长的摇篮/114

3.眷恋让福山充满魅力/119

第四章 支持:铺就事业之路/123

一、魅力福山/125

1.人性为本/125

2.让教师爱福山/128

3.打造福山精神/130

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133

1.行政发展不是唯一的激励模式/133

2.人人前面都有路/136

3.尊重孕育个性/140

4.新手也飞翔/142

三、让教书成为快乐的事/146

1.选择教育,人生无憾/146

2.让教师成就自己,成就教育/150

第五章 攀登:无跟风光在险峰/153

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155

1.在大上海挑战未来/155

2.既要发展,又要保证质量/162

3.开放的福山/165

二、高处见智慧/171

1.用冷静的头脑应对改革/171

2.福山的品牌战略/176

3.大处着手,不忘细节/18l

三、立足潮头看旭日/185

1.透过福山看教育/188

2.小学教育有大使命/190

3.福山对每个孩子负责/196

第六章 执著:让学校走得更远/201

一、未雨绸缪/203

1.成功的福山应思考什么/203

2.在现行体制下寻找福山的发展空间/208

3.面向未来是永远的选择/210

二、制度建设支撑永久发展/213

1.质量管理保质量/213

2.项目管理显活力/219

3.校园民主/226

4.制度理性绽放人性光芒/229

三、战略决胜未来/234

1.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235

2.创新让学校不断超越/237

3.走向世界,争创一流/239

后记/241

试读章节

1.不做浦东崛起的旁观者

今大,每当我走在上海浦东广阔的世纪大道上,穿行于陆家嘴金融区的摩天大楼之间,或者眺望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时,我心中就涌起一种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中有欣慰、有自豪、有辛酸,但更多的还是憧憬和自信。我这样说,并非仅因为我被浦东的现代化气息、旧际化氛同所感染,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有我为之奉献了十几年的汗水、为之而自豪、为之而激动、为之而憔悴,同时也为之而信心百倍的福山外国语小学。福山外围语小学原名福山路小学,它坐落在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福山路上,东临福山路,南靠张杨路,两邻东方路,北近现在的浦东大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福山外国语小学的发展历程,事实上就是浦东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和浦东的发展史是那样地吻合,几乎就是在同一脉搏甲跳动,而对我这个和福山外国语小学发生了如此紧密关系的个体来说,这个跳动的脉搏其实就存在于我的生命里。换句话说,正是这一血脉相连的关系,将我和浦东、和福山外国语小学,无法割裂地连接存一起。我常常庆幸,我和浦东这块热土一起走过了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回味的十几年时间。在这十几年里,我不仅有幸见证了浦东的超常崛起,更重要的是,命运之神将我和福山外国语小学这个响亮的名字连接在一起。

众所周知,上海浦东的大发展算起来也不过是十五六年光景。15年前,中国经济虽然开始复苏,但依然处在贫弱的边缘,当时世界经济500强企业里几乎没有一位CEO愿意对中围进行战略性的投资,同际社会也还普遍怀疑中国能否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与此同时,我的一些同学正忙着打点行装远涉重洋,因为谁也无法明确地预知上海浦东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然而,历史就是在这个时刻发生了改变。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浦东。在此之后若干年,“浦东”几乎就成了“高速度”的代名词。浦东大地上的变化几乎就是魔术师的舞台:在昔日稻花飘香的浦东大地上,一台台机器变着花样轰鸣不止,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延伸到远方……记得有个外国朋友开玩笑地说,“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几乎全世界一半的打桩机都集中在上海”,而事实上更确切地说,这些打桩机就集中在浦东。那时候,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浦东的发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置身于浦东这样的大发展、大变革中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各种思潮、各种观念、各种冲动都在不同的人们心中,以不同的方式在涌动,对于一名普通的外语教师而言,浦东的发展对我的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启发是巨大的。行走在浦东不断崛起的楼群当中,我并没有将自己看作一个局外人,而是将自己视为浦东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决不做浦东发展的旁观者!事实上,我几乎每天都在用我自己的方式思索着大楼和各种建筑物背后的另一个无形的问题——教有,或者说是“人才”培养问题。我深深知道,对于一个正在进行跨越式发展的城市,一个将自身定位在旧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来说,“人才”将是最终决定其成败与否的最关键问题。虽然,那时候不仅上海,而且全围都在呼唤“人才”;可是,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怎样培养我们最需要的“人才”?人们似乎并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可以说,当时我们的教育几乎还是“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动脑不动手”、“高分低能”、“哑巴英语”也是较为普遍的教育现象。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作为一名老师,一名上海的老师,一名浦东的老师,我确实有一种紧迫感。我觉得我有义务去思考“人才”培养的问题,思考上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培养我们最需要的“人才”。实际上,这样想的时候,我心里就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上海人才教育事业做点开拓性的、创造性的事情。当然,如果从安稳的角度来说,我大可不必给自己平添更大的折腾。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可爱的女儿,我和我先生的薪水也足以维持家庭的小康生活。但是,也许是我这个人的个性从来就不甘心平庸,渴望创造,喜欢挑战;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份责任感,反正我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就希望把它做下去。1991年,我就是怀揣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和信念,辞去原来的中学教师职位,毅然走进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弄堂小学——福山路小学。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一所小学,我是怀着一种实验者的心态,我就是想看看,我能不能在那些接受启蒙教育的孩子身上挖掘出我想要看到的“潜能”来,从而为我们的真正“人才”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未胃想到,我当时的这一选择最终还是真让我的教育梦想“美梦成真”,福山路小学竟也就成了我教育梦想起飞的地方,成为我生命寄托的所在。

我真的很庆幸,18年前我没有接受同学的劝告,去大洋彼岸实现所谓的“自由发展”;同时,我更庆幸,我没有做浦东发展的旁观者。现在,看着福山外国语小学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我心中就感到无比的高兴。这种高兴的心情可以说是难以言表、难以分享的,在某种意义上,福山外国语小学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我为她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而她也以自己的成长为我带来各种幸福的体验。现在,为了福山的事业,我和我的同事忙碌又快乐地工作着。多年来,我习惯了早起,早早地到校园巡视一下,并对一天工作的安排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打开校园网,阅读校园新闻、学生论坛、教师随笔,在这些栏目中,我总会获得新的信息、新的启发、新的感动。当大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几个校区的校长们都会有个碰头会,等到商量完事情,已经是万家灯火。不过,学校的很多办公室依然亮着灯,灯下,老师们还在忙碌着呢。每当看到我的同事这份投入的状态,我心里就踏踏实实的,不怎么觉得累了。是的,在福山外国语小学,我找不到孤独的感觉,因为我和我的同事已经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园。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存环境,人们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做事难!但我和我的伙伴们不会发出这样感慨,我们坚信,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都会相互鼓励,携手共进。在浦东,在离陆家嘴不远的地方,我和我的同事洒下了辛勤汗水,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这美丽的校园,美好的事业,美妙的真情,也为了作为“浦东人”的这份责任感,我和我的同事要为“福山”的未来倾注更大的热情。请您听听我们福山老师发自内心的自豪而激情澎湃的声音吧。P3-5

序言

我和福山一同走过十多年的岁月,她之于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个工作场所,或某种实现个人价值、寄寓人生理想的外在依托,更确切地说,她已经成为我生活的内在构成,是生命的另一种呈现。十多年的时光,虽然并非悠然从容,但生命于其间所展现的丰满和可能,实践着我对平凡人生的理解和对超越平庸的追求。

如果说福山在这十多年岁月中表现出某些值得赞许称道之处,正是由于有这么一群平凡而不甘于平庸的人汇集于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当今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依然执著于某种有补于世的理想、追求,难免显得孤僻、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觉得伪善,但真诚的信念并不惮干误解和轻蔑,福山的成长印证了我们的追求和付出。我庆幸能够与这样一群依然生活于理想与信念中的人同行。

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们不敢妄称自己所做之事为“大”,但我们确以做一件大事的心态来经营着福山这片小小的校园。对于我们,小学,不是单纯的蒙训之地,小学教师也不是简单的“识记”之师。每一个孩子,都意味着无数等待被开启的可能,这无尽的可能铺展在我们眼前,是召唤,更是警示。我们被亲手编织明天的想象诱惑,期待着不尽相同的个体在此有一个完美的起步;但那无尽的可能性时时质疑着我们的选择,我们是否能够无愧于一个个新鲜活泼的生命?

做一点事,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的信念支持着我们走过了十多年的岁月。一年又一年,福山人总是在寻找、在创造、在力图有所突破:自创早期英语、双语教学,开设国际理解教育,创办外语节,开设各类拓展课程、兴趣课程,等等。它们为福山带来了各种荣誉和一次次发展的机遇。我们珍视这些荣誉,但这远不是我们的目标所在,教学上、学校管理上的花样翻新,只不过是借以达到这个目标的形式或途径。启迪完满的心智、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因此,强化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种竞争与交流的技能,同时也意味着铺展一片新的文化视野;创办一个节日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的兴趣,更是为了在游戏中传播关于对世界的理解;教学上的花样翻新,也不单纯是为了促进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在童稚与成人世界之间搭建好沟通与过渡的桥梁……

也许我们一时还不能达到完美,但我们总是努力做得更好,总是力图在所有的可能中,帮助我们的孩子获取那最好的可能。这样一种信念使福山一直行进在一条不断自我超越的道路上。当福山逐渐跨越了她晦暗的起点,我们不无欣喜地看到,福山的每一步发展都应和了时代前进的节拍。

时代不会停止它前进的脚步,福山也不会顿足于这条自我超越之途。十多年荣辱与共的岁月已经铸炼出这样一种默契:平稳安乐的日子,我们不会懈怠,因为一种声音从我们生命的内在渴求中向外漫溢,那是福山充满希望的明天发出的召唤;在忙碌艰难的时候。我们也不会畏惧,因为所有的付出注定会有所收获,福山的过去给予了我们这样的自信。

后记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诚哉斯言!

“教书育人”——普通的四个字让每一个孜孜从教的工作者煞费思量。如何教书,教怎样的书?如何育人,培养怎样的人?几十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深感现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尴尬处境:教育的理想与教育体制,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急剧变化的现实环境,人文关怀与急功近利的发展目标,社会的需求与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关注,等等。这些矛盾,困扰着福山的每一步成长,并随着她的成长而变得更为突显和不可回避。

更深层次的困惑源于为人的困惑、发展的困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期盼什么样的境界,教育才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和福山一同走过十几年的岁月,我不能说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我的一点心得是,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于对人的本质的更高远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更完善的追求上。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目标过于玄虚和抽象,而且有违现实需求。但我以为,理想也许永远不能成为现实,但“百年积德而后可兴”,在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中,现实才有望有所改变。当代的中国教育一方面深陷于分数、考试、升学的旧体制轮回中,一方面又越来越受制于“读书皆为科名起”的现实困境,人之作为天地万物之灵所应有的丰富、强健、自由、独立,多被遏制和漠视。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牺牲人本来有望达到的生动、活跃的状态来屈就既成的现实;以狭隘、生硬的方式强行关闭通向未来的诸多可能。这样的教育与其说是开启蒙昧,不如说是误导人生。

我所期待的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她崇尚民主、充满智慧、顺应人的天性、追求卓越的境界。民主意味着对人的独立性和丰富性的尊重,她不以成绩单为办学宗旨,不会为培养了一批听话的孩子而沾沾自喜,她懂得丰富多彩的个性与充满活力的人生世界的内在联系;智慧意味着不以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为满足,而是凭借爱与睿智,巧妙地应对、化解和超越成长的烦恼,突显成长的欢欣,塑造健全的人格;顺应天性并不是对人性的不足视而不见,而是在肯定人的独特和差异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以求最大限度地开掘人的潜质,将人的发展推至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样的教育,其追求应朴素而高远,其形式必活泼而开放,其成果将健康而丰美。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期待不切实际,但既然教育是如此深刻地与人生、未来、发展等人类根本性问题相纠缠,那么每一个尽心尽责的教育者,就不能不对此有所思考,并企图有所作为。虽然有关教育的问题在无数先贤明哲的论辩中尚未见分晓,虽然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主观愿望和客观环境之间的隔阂,足以让普通的从教者泄气,但是“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我相信中国未来教育的赫赫功绩就依赖于当下教育者们的冥冥之志与惛惛之事。

教育之事,任重而道远,故士不可以不弘志。

——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共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福山教育叙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惠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3866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29.21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2
出版地 广西
246
17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3: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