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说中国五千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诗歌渊源流长,从诗三百到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的乐府。从唐诗、宋词、元曲,到近代白话自由诗,无不饱含着诗人浓烈的情感,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轨迹。《诗说中国五千年》以史为经,以诗为纬,将诗、史结合起来,以求能够以诗证史,辨伪存真,补史书之缺撼,还历史以真实,赏诗歌之优美,品历史之厚重。本书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各种题材的纪事诗,采取“因事系诗”体例,编著了这部书,试图从文史的切合点上寻找真实历史,欣赏诗歌艺术,传播知识,使广大文学爱好者通过系统阅读史诗认识一部中华五千年兴亡史,使广大史学爱好者从中领受诗歌艺术的社会感染力,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水平。

目录

一 远古传说时代及夏朝

(一)历史概况

(二)诗选

二 商代

(一)历史概况

(二)诗选

三 西周及春秋战国

(一)历史概况

(二)诗选

1 周民族的兴起与灭商

2 周代的阶级压迫与剥削

3 周代的礼乐与祭祀

4 周代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5 周代的战争征伐

6 周代的农业生活

7 周代的社会风情

8 战国纷争

四 秦汉时期

(一)历史概况

(二)诗选

1 秦朝的暴政

2 楚汉相争

3 萧规曹随

4 吕氏篡政

5 王莽篡政

6 汉代的阶级压迫与剥削

7 汉代的战争与徭役

8 汉末政治腐败与世风士风的变化

9 汉代农业水利

10 汉代的世俗民情

11 汉末董卓之乱与军阀混战

五 三国曹魏时期

(一)历史概况

(二)诗选

1 三国曹魏时期的军事活动

2 邺下文人集团的游娱生活

3 曹魏宗室矛盾

4 魏末险恶政治与士人心态

六 晋代

(一)历史概况

(二)诗选

1 西晋灭吴

2 西晋社会的浮华生活

3 八王之乱

4 永嘉之乱与西晋灭亡

5 晋代门阀政治及庶族士人的反抗

6 晋代文士的生命意识

7 晋代社会的隐逸风气

8 晋代文人名士的清谈习气

七 南朝 

(一)历史概况

(二)诗选

1 刘宋北伐

2 刘宋宗室的内讧

3 士族势力的衰落

4 侯景之乱与梁朝灭亡

5 南朝文人的山水娱情之风

6 南朝文人士大夫的佞佛之风

7 六朝社会的市井风情

八 北朝

(一)历史概况

(二)诗选

1 南北交流与羁北文人的愁苦心态

2 战争生活与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

3 阶级压迫与劳动者的贫困生活

4 北朝的社会风情

作者作品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远古传说时代及夏朝

(一)历史概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华文明光辉而灿烂。早在180万年前,我们生活的这片神奇而有魅力的土地上就有远古人类的活动。中国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最早出现在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和西南地区。在云南元谋县,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目前发现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是位于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其次是蓝田人遗址。从北京人的遗址遗存看,北京人已经学会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主要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发现得就更多了,如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山西阳高许家窑遗址等,这一时期的人类属于早期智人,同前期直立人相比,他们在石器制作上已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距今约18000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考古学家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的生活,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族类群体。他们靠采集、狩猎生活,还会捕鱼,已学会人工取火,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并能用骨针缝制衣服。山顶洞人集体生活,集体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人类的发展经过了数十万年,除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社会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我国远古人类步入了氏族社会。

约从10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所谓母系氏族,就是每个氏族的全体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老祖母,他们是以母系血缘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在母系社会中,妇女对财产的支配权大于男子,氏族家庭是以女子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吕氏春秋一恃君览》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指的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情况。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西安的半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虽然采集和渔猎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和饲养业的出现改变了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经济生活中划时代的大事。他们的手工业也很有成就,尤其是陶器的发明和制作,使人类第一次改变了对自然物的依赖,集中凸显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曙光。

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是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中心自然发生偏移,因此,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成为父亲财产的继承者。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P1-3

序言

在中国绵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文学艺术的主流。诗歌以其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寓意含蓄、便于吟诵,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如《诗经》三百篇,语言质朴优美,无论是抒情言志,还是状物纪事,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自从孔子编定之后,一直受到文人学者的重视,儒家学派把它看成是经典,反复进行研读,得其一奥,即足成名家。《诗经》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楚辞汉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从唐诗宋词到近代白话自由诗,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优秀的作品极为丰富。古典诗歌创作由最初的抒情言志和状物纪事逐渐发展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个流向,其中纪事诗以其具有强烈的社会感染力,备受社会重视。如汉魏乐屙中的《陌上桑》、《羽林郎》、《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等,情韵悠长,脍炙人口;唐代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更是千古绝唱;明清以来李东阳的《花将军歌》,李梦阳的《玄明宫行》,魏源的《江南吟》和《都中吟》,黄遵宪的《聂将军歌》和《哀旅顺》等,诗歌艺术直追前人,均为不朽之作。

编辑纪事诗集是我国学术的优秀传统。南宋计有功广罗唐代诗歌资料,勒成巨帙,最先编成《唐诗纪事》,继有厉鹗的《宋诗纪事》,陈衍的《辽金元诗纪事》,陈田的《明诗纪事》,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等。这些纪事作品的时间前后衔接,体例相近,而目的却不尽一致:有的旨在钩沉发微,“以诗证史”;有的意在品藻得失,“以史证诗”;有的只是为了保存一代诗人逸闻趣事和作品。《唐诗纪事》是计有功有感于一代作者事迹泯灭而作,共搜罗了1150位诗人的主要作品和本事,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缺点在于不注资料出处,且选录标准不够严格,无本事的诗篇占有很大数量;《宋诗纪事》是厉鹗有见于后人忽视宋词的艺术价值,为扭转文风而作,他所谓的“事”仍然不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事件,而是专指作者创作诗歌的佚事,兼及诗家评论,近似于一代诗歌总集;陈衍的《辽金元诗纪事》体例师承厉氏,惟辑录标准掌握得比较严格,非纪事诗不入选;陈田的《明诗纪事》亦宗法厉氏,重点仍是搜罗一代诗人故事,间也收录部分反映重大政治事件的长诗,而“无事可纪”的作品仍占有较大篇幅;邓之诚以史家治诗,对于收入《清史纪事初编》的六百家诗人生平经历均有精确考订,采录两千余首诗,取舍标准颇为谨严,无事可纪的作品概不收录。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所选录的作品不限于名家,“但取其事”,可惜只收录了顺治、康熙两朝纪事诗;钱仲联教授主编《清诗纪事》,于体例则兼取各家之长,引用各种书籍一千余种,收录作者五千余人,编成巨著,一代诗人逸事与重要纪事作品网罗殆尽。以上这些诗集在体例上均系因人系诗,吟诵同一事件的作品散编在各卷之中,由于卷帙浩繁,检索起来很不便利。

“以史证诗”是我国的优良学术传统。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则提倡以诗补史,尝谓:“今之称杜诗者以为诗史,亦信然矣。然注杜诗者,但见以史证诗,未闻以诗补史之阙,虽日诗史,史固无籍乎诗也。”(黄宗羲:《万履安先生诗序》,载《南雷文定》前集卷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鉴于此,从事“以诗证史”研究,他的《元白诗笺证稿》学术价值很大,深受学界推崇。历代正史大都经过统治者的周密涂改和粉饰,以假乱真,故布疑阵,通过辨伪存真的“以诗证史”,可补史书之缺,使人能够接近历史的真实。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精选了各种题材的纪事诗,采取“因事系诗”体例,编著了这部书,试图从文史的切合点上寻找真实历史,欣赏诗歌艺术,传播知识,使广大文学爱好者通过系统阅读史诗认识一部中华五千年兴亡史,使广大史学爱好者从中领受诗歌艺术的社会感染力,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水平。  是书编撰,发凡起例,力求各卷统一,而由于多人分工负责进行,在细节上很难完全划一,敬请读者原谅。另外,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祈高明指正。

作 者

2006.5.20

后记

四五年前,王宏斌、孙克强二先生与河南大学出版社的马小泉、刘小敏先生商议策划出版“诗说中国五千年”丛书。丛书拟本着以诗证史、诗史互释的原则,以诗的形式证验历史发展轨迹,为读者提供一个既可获取大量的历史信息,又可得到审美欣赏的阅读视角。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的课题。承蒙诸位先生的不弃,使我忝列其间,负责完成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任务。虽然我自知能力有限,但出于对此课题的兴趣,便愉快地应承了下来。由于教学工作的繁重,为了保证时间,也为了保证质量,我约请我的同事孔漫春女士和我一道来从事此项工作。我们的工作程序是先由我拟定大体的框架提纲,列出初步的诗歌选目,讨论确定下来后,再分工具体去做。孔漫春女士偏重先秦两汉,我偏重魏晋南北朝。初稿出来后,双方交换审读补充,凡遇到问题讨论解决。最后由我进一步润色补充,通审定稿。可以说整部书稿是由我们两人共同完成的,已很难分清哪一篇是由谁执笔的。当然,如果出现不当或错误之处,主要的责任还应由我来承担。孔漫春女士的认真和谦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合作也是愉快的。

要从古代的诗歌创作中“淘”出一些“史影”,使读诗的人在审美欣赏的同时又了解一些历史的情状,就必须关注那些最具有写实性的诗歌。而社会现实生活包罗万象,各个历史时期文人的兴趣点又不一样,所以,有的时期写实性的作品很多,有的时期写实性的作品可能就很少。有的时期的作品虽然也属于写实的,但反映的不过是个人的日常生活琐事和私情,基本没有对当时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政治、军事等活动的记录和描写,这一情况在六朝时期表现最为突出。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只能按丛书的体例要求来灵活处理。这样做可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考虑到书的定位和要求,我们也只能如此了。

书稿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王宏斌、孙克强、马小泉、刘小敏诸先生的支持。朱绍侯先生、龚留柱先生审读了初稿,并对书稿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减少了我们的错误;张玉梅女士一直关心书稿的进度,为书稿花费了不少心血。在此,我们对上述诸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稿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不少前辈时贤的成果,限于体例,未能一一注明,在此我们也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利锁

2005年11月于河南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说中国五千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利锁//孔漫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914208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6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2
出版地 河南
230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8: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