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节奏和变化,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波动的矛盾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很多人时常会产生一种无名的不安和焦躁。对琐碎繁杂、无从着手的人际交往束手无策,甚至陷入进退维谷之境。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人们不通晓为人的精明之道,没有把握住为人处世的真谛。
本书语言朴实精炼,文字明了简洁,结构清晰严谨,蕴涵深广;结合事例针对如何做人做事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透析。最后,阐明人生箴言,从有度有术的人生策略中,为人们总结出豁达而理智的立身处世之道。
做人要心无边行有度做事需进有招退有术!
“度”要求做人有分寸、知进退;“术”要求做事有方法、讲策略。人生的巧妙就在于有“度”有“术”。为人处事,只有“度”、“术”结合,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掌握生活的主动权,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做人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把握做人的分寸,掌控做事的尺度,日积月累,在一分一寸之中叠加起人生的新高度。
本书语言朴实精炼,文字明了简洁,结构清晰严谨,蕴涵深广;结合事例针对如何做人做事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透析。最后,阐明人生箴言,从有度有术的人生策略中,为人们总结出豁达而理智的立身处世之道。
放,是解脱约束,得到自由;纵,是纵容、骄奢不羁。综合起来,放纵的意思是:不加约束,不守规矩,没有礼貌,骄奢不羁。
而宽容是尊重意见,理解差异;宽容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宽容是长善救失。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宽容就意味着:多些允许,少些不准;多点肯定,少点批评;多点欣赏,少点指责。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仅能够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事绝不是只有简单的事。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经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因而,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
但是,宽容一定不能放纵,宽容也需要技巧。宽容并非一味地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后果。否则,对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从而显示出自己的软弱。
宽容自己是一种醒悟。宽容别人是一种胸怀。宽容不仅可以教育他人,还能赢得友谊。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公元279年,赵国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在企业管理中,好的领导,应该宽容员工的某些出于良好动机的错误、原谅员工一时头脑发热犯下的小错误,而且,还应该采取适当的行为,督促、指导员工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但是,他不会放纵员工屡次犯下同样的错误,不会放纵员工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错误行为,不会放纵员工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否则,他将突破优秀领导的界限,而变成放纵型领导。
同样,在校园管理中,宽容能够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宽容是对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尊重,其主旨在于让学生的自然天性得以充分的显扬。但是,宽容并不代表放纵,“容人之过,莫纵其非”,若宽而不当,宽而无度,会导致学生纪律涣散,恣意妄为,就不能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一位中学教师在开班会时是这样讲的:今天让学生明白不能养成粗心的习惯,但由于对粗心的忽视和宽容,粗心一次次地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对此,能够有清醒认识的同学恐怕不多。因为粗心,考试时成绩的不理想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
因此,以后我们对待粗心,一定要端正态度。因为放纵错误就等于扭曲了宽容。我们绝不能宽容因粗心造成的错误,放纵自己,使自己对学习逐渐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宽容是男一种意义上的严格,是教师充分利用情意因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激发强大的内驱力,实现更快更高的发展,所以“宽”与“严”从根本上是统一的。宽容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伸展空间,而严格要求则为学生发展铺设了正确轨道,创新教育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以儒为尊,而儒家的中庸之道核心就是宽恕。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答道: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明代学者薛楦曾说: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能宽容别人是一种喜悦,被别人宽容是一种幸福。有容乃大,厚德载物,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先哲们给我们留下了无尽之宽容的智慧。
在西方文化之中,宽容也是一种高尚人格的追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为什么宽阔无边?就是因为心存宽容。当代以传染快乐著称的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这样写道: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
宽容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重视的是彼此的宽容和理解;在法律精神上,也推崇宽恕救赎,即使是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也大都免于一死;在国家关系上,注重协商、宽待和平等相处,因此,宽容成为世界和谐的主旋律。当然,宽容并不是放纵。对那些恶意的、有意识的、得寸进尺的伤害者,不能听之任之,因为放纵为非作歹就等于放纵邪恶。
我们的宽容只能对待那些有自知自明,克己为人的人,如果有人歪曲我们的宽容,无视我们的存在,变本加厉地欺弱怕硬,自私自利地欲望膨胀,玷污我们的亲情和人格,使大家不能真诚的交流,不毹坦诚的相待……那么宽容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不要把别人的宽容看成是软弱可欺,不要把蛮横无理当作自己的山头,做人要有自知自明。任何对社会,对家庭,对亲情友情有危害的人和事我们都不要放纵!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丧尽天良的人,是放纵。
生活需要宽容,但不是不加分析地一味放纵,那是道德的堕落与良心的泯灭,更是懦弱与精神的麻木。宽容不是放纵,它是道德的准则,宽容不是麻木,它是人生的哲学。P16-19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节奏和变化,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波动的矛盾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很多人时常会产生一种无名的不安和焦躁。对琐碎繁杂、无从着手的人际交往束手无策,甚至陷入进退维谷之境。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人们不通晓为人的精明之道,没有把握住为人处世的真谛。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认为别人固执、贪婪、缺乏精明处事的素养。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自己?当我们为人处世,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呢?这就要求我们做人要有度,做事要有术。
其实,“度”早在儒家思想中就有所涉及。凡事贵有度。度,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中道也。有度,是君子之美德,生活之智慧,亦是和谐之要义。言辞有度,则意达而融洽;进退有度,则圆润而通达;取舍有度,则心宽常乐;待入有度,则亲疏得宜;处事有度,则行止得体。万事须有度,过则必有咎。
做人有度,需要修身养性,心如止水;品德操守高尚,言谈举止文雅;有平常心,无烦心事;做事有术,需要独立冷静,不但要深思熟虑,而且要稳重有序,思维灵活,反应机敏,有凌云志,无自卑感。
做人与做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做人论境界也讲方法,做事讲方法同样也要论境界。其实,这所谓的境界和方法正是“度”和“术”。“度”要求做人:要有分寸,知退进;“术”要求做事:要有方法,讲策略。做人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恰到好处,是人生的大学问;做人做事有度,在于把握人生分寸。一分一寸,日积月累,叠加成人生高度。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度”和“术”。即:做人要单纯,做事要独立;做人要智慧,做事要留余;做人要谦虚,做事要认真。做人要朴素节俭,做事要积极行动;做人要宽容知足,做事要敢拿敢放;做人要激情高涨,做事要善抓机遇。
只有智慧做人,机巧做事,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一个人如果只是固本,为人做事不讲究方法,将会碰得头破血流,寸步难行。
一个人如果过分圆滑,事事都想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做人心无边而行有度,做事进有招,退有术;人生的巧妙就在于有“度”有“术”。为人处世,只有“度”“术”结合,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掌握生活主动权,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本书语言朴实精炼,文字明了简洁,结构清晰严谨,蕴涵深广;结合事例针对如何做人做事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透析。最后,阐明人生箴言,从有度有术的人生策略中,为人们总结出豁达而理智的立身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