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本刊以全新视角重新挖掘儒学的深层次内涵,内容包括文化热点、文化战略、学术思想与评论、古典新诠、对话与争鸣、天下儒学、学人纪念几个方面,重新诠释了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
| 图书 | 原道(第12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儒学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本刊以全新视角重新挖掘儒学的深层次内涵,内容包括文化热点、文化战略、学术思想与评论、古典新诠、对话与争鸣、天下儒学、学人纪念几个方面,重新诠释了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 内容推荐 中国五千年一以贯之的文化之道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应该是什么? 原道即是找路,找一条通向精神家园的路。它不仅只是一种姿态、一种渴望、一种信念,也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行动。所谓“道,行之而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目录 文化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重估国学的价值纪宝成 讨论国学,该如何讲道理徐友渔 就国学院问题答《华夏时报》记者问 陈 明 “郑家栋事件” 编者按 陈 明 “郑家栋事件”与儒学无关 徐友渔 谁在利用“郑家栋事件” 徐来 需要反省的不只是郑家栋 彭永捷 “郑家栋事件”与现代儒学的困境 玉 堂 文化战略 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 ——在西南政法大学的演讲 蒋 庆 关于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文化战略思考 卢国龙 中国文明与学术自主 ——反思二十年人文社会科学 雷思温 笔术、思想与评论 李泽厚先生访谈 附:短记二则;诗词一束 致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的信 方克立 “原道”与大陆新儒学建构 陈 明 王达三 豫章“三代”之治观念论略 ——以《尊尧录》为中心的一种诠释 林宏星 中国文道及其文化精神 ——以《文心雕龙·原道》为中心 唐 辉 论“中国哲学”的意义困境 邓曦泽 有关“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异域声音 ——戴卡琳教授《“中国哲学”存在吗?》述评 田智忠 我们时代的先知 ——5.12清华演讲中的甘阳 林国荣 古典新诠 《论语》诠释传统中的时代张力 ——以《论语》中的“事君”及其历代解释为例 陈壁生 试论孔子礼制秩序的内涵 ——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例 曾海军 对话与争鸣 儒本、儒言与儒兴 ——南水与少翁、海裔诸君在“朝圣山之思”的对话 天下儒学 儒教对中国的伟大贡献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汤恩佳 学人纪念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钱穆 八十一年为一战 ——评钱穆《晚学盲言》 范 仄 附一 儒学的命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评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范 仄 附二 《朱熹的历史世界》随评天 心 曹慕樊先生讲学记录 曹慕樊 回忆曹慕樊老师 邓小军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原道(第12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明//朱汉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0188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5 |
| 出版时间 | 2005-11-01 |
| 首版时间 | 2005-11-01 |
| 印刷时间 | 2005-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1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12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72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