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时间说话/角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着以下几个主题展开:对文化象的审视与批判;对经典作品的重读与阐释;对被遮蔽的优秀者的发掘与推举;对生活细节的挖掘与描述。涉及大量文艺界人物和作品。全书文字优美,激情洋溢,多有独到见解。穿插于书国的图片亦是一大亮点。

目录

2----------------序/周泽雄

5-------------------第一辑

6-----------大地上的劳动者

10--------国有几个三流作家

14----------------沃伦相遇

18----------我们该怎么活着

22--------你的沉默感恩戴德

27----------“最佳”也无奈

31----------------玩的时代

34--------------什么在背后

4l----在一个夜晚听见了夜莺

47--------------交流的困惑

51----改版的杂志和一篇小说

53----------------爱与暖昧

57------------从激愤到玩笑

61----一个人和他的“城市”

65--------我的“作家”经历

68----------载满文字的火车

81------------------第二辑

82------------别拿容貌说事

86------------你属于哪一边

90----------编辑部里的行家

93------------谁比谁更垃圾

96----------当了教授又如何

100---------过气的“圈养”

104-------欣慰、担忧和遗憾

108-------------批评的堕落

l12-------------走,圈地去

115-------想挣钱就改名字吧

118---------当作家遇上导演

121-----------从一首诗开始

128在“痞子”与“大侠”之间

135-----------------第三辑

136-------------命运的墓床

140---长夜里,速度应该省掉

144-----苍山之光在群峰之上

148-------------最后的幻像

151-----------巨著总会完成

154-----谁能够走进这问密室

158-----------野花里的天堂

161---“美声”为什么那么美

166-------------秋天的低音

169---------------心中有佛

173-------------途中的浪子

176-------------磐石与山寨

180-----寻找一个最适当的词

184-------在黑暗中坚持到底

188-----------喝酒伤肝的人

l93-----------------第四辑

194-------两种动物的生或死

l97-------------雨中的母亲

200---------一点正经也没有

204-----------儿歌中的天伦

207---------我在暧昧的桂林

211---------偶像和“呕像”

214-------------虚幻的友情

217-----“朝向西边的岩石”

221---------这些事情有点烦

227---------拜托不要给我钱

229---------谁都可以吓翻你

232-------关于书的三个话题

237-------------草坪油菜花

240-------说客、歌手和壁虎

243---------幸福像花儿开放

247-------------------后记

试读章节

似乎正应了崔健的名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不留神, “美女作家”就成了19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代名词。自此以后,媒体上只要出现1970年代出生女作家的报道,就免不了拿她们的容貌和生活态度来说事,比如拿美色勾引编辑以发表作品,思想腐化糜烂,小说就是自传,生活除了性就是酒吧……在这种地毯式轰炸般的批判之下,少数具有才华的女作家面目变得可疑起来,文学上的突出表现被遮蔽。渐渐地,在不明就里的读者眼里,1970年代出生女作家的形象与“吃青春饭”的烟花女子毫无二致。

作为1970年代出生且天生喜欢凑热闹的文学爱好者,笔者对这批同龄人的作品、行为、观点并不陌生。相关报道、文章读多了,觉得人们对这些年轻的作家误解太多太深——据所能接触到的棉棉、卫慧、朱文颖、金仁顺、周洁茹、戴来、魏微等近十个较为知名的1970年代出生女作家的生活照(而不是艺术照)看,除了个别人还比较耐看之外,其他大多数人都是姿色平平,与“美女”还颇有一段距离,似乎不具备“以美色勾引男编辑”的天然资本;在生活上,尽管有个别作家观念比较开放,但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所有女作家的生活也同样糜烂。几乎所有的批评文章都以、而且只能以卫慧棉棉的“堕落”为例,卫慧棉棉怎么有资格代表整整一代女作家呢?难道卫慧棉棉“堕落”,她们的同龄人也一定堕落?这种“一棍打倒一排人”的做法是够痛快了,却不能服人。退一步说,评价一个作家是否出色,标准是其作品所达到的高度而不是容貌的美丑和绯闻的多少,相貌漂亮且文如其人当然好,但姿色平平者和人品不高者能写出好作品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我们把关注范围拓宽一些,比如读一些时尚杂志,会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女作家”这个称谓存在着某种“误会”。一些人眼中的“美女作家”其实是与卫慧棉棉无关的另外一批人——至于她们叫什么名字,这里就不说了,好在从《女友》、《新周刊》、《舞台与人生》等流行杂志时常可以看到这几个“作家”的“秀”,而且她们也在书商的操作下集体出版过作品集,然后被书商以“为美女作家正名”的方式进行宣传。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们的小文章也只能在流行杂志上露面,根本无法进入高档文学杂志的版面。严格地说,她们是美女,却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她们的写作仅仅是青春期小女孩的一种无意识的情感流露而已。相比之下,被指责为“用身体写作”的戴来、周洁茹、魏微等人却是在进行自觉的、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别的不说,仅以她们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频频在《收获》、《人民文学》、《花城》、《钟山》等著名文学刊物出现这一点,又岂是仅凭脸蛋漂亮就能做到的?这一切,正如周洁茹所说: “关于‘美女作家’?那是北京一个书商弄出来的四个粉领女人的集体作秀,她们拼命想挤进来,‘70后女作家’至少还都在《钟山》《作家》上发过小说,我就从来只在《人民文学》《收获》和《花城》上发小说,她们写了什么?她们只喜欢《知音》和《女友》!她们导致我们变得和她们一样低劣。”(周洁茹:《我为什么愤怒》),在同一篇文章里,周洁茹还对那些强加在女作家身上的种种误解进行了辩白:“关于‘另类’? ‘非主流’?真是好笑。我是一个专业作家,我从来都没有脱离过组织,我不过是从宣传部调往文联,他们培养了我,至今为止他们都养着我,整整四年了。我的小说《肉香》写了一个下岗女工的心理探索,我的小说《跳楼》写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制度问题,我的小说《小林和小林的房子》写了最底层的平民生活,困境中的人们,我说出了中国平民的奋斗史就是房子的奋斗史这句话。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他们就喜欢在我的小说里找‘性’和‘酒吧’。”

对于“美女作家”的说法,棉棉也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我长得有点怪,绝对谈不上美女……谁再说我是“美女作家”我就跟谁急!作家就是作家,美女就是美女,什么叫“美女作家”?这是对自己的一切都缺乏自信的“女作家”的意淫,我不想成为这场“传奇”的受害者。……“美女作家”是对作家的不尊重,是笑话,是媚俗。请别利用文学,真恶心。(张英:《关于棉棉》)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对作1970年代出生作家会有如此多的误解呢?窃以为除了女作家中的确有几个“害群之马”外,读者和评论家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以说,懒惰,是当代读者的一大特点。他们很少阅读或者根本没读过1970年代出生作家的作品,之所以对这些作家的作品内容、生活观念“如数家珍”,是因为他们为了省事,主动跳过了烦琐的阅读过程而直接从报纸娱乐版、互联网热门话题栏目中找到了结果——“媒体评论家”的“大作”。看来,1970年代出生作家名声落到这个地步,与读者误将庸俗的评论家当权威不无关系。在我看来,这些评论家对1970年代出生作家的作品的接触并不比一个普通读者多,他们充其量也只是草草读过一两篇被传得很出名的作品而已。他们忽略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喧嚣、日新月异的时代,是一批思想和身体都正在成熟着的年轻人。他们找到了这批作家的共性——年轻,而忽略了她们的个性——创作观点、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对于这样一批崭新的文学殿堂的叩门者,仅拿一种风格、一种取向来界定她们不仅轻率而且不负责任。种种因素堆积起来,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状况怎不会出现?我曾读到一篇关于“美女作家”的文章,作者把安妮宝贝作为“靶子”。这真令人哭笑不得。安妮宝贝虽然长相不错,但她与棉棉等不是同一拨出现的,风格也各不相同。人们主要是把她当做“网络作家”的代表人物。看到一个女作家年纪轻、写得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给人家扣帽子,这样的评论也太不负责任了。而这,也正反映了“美女作家”这一命名的荒谬。

这种现象,除了反映出读者的懒惰,也体现了当今评论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浮躁。评论家已没有心思静下来细细地阅读一本书、好好地思考一个问题了,他们需要多写文章挣钱养家糊口,和朋友下馆子、上舞厅,和情人约会——这多么像被他们嗤之以鼻的“美女作家”所做的事啊——当然在酒足饭饱之后,也不忘时不时抛出一些观点、下一些结论,对人物事件指手画脚一番,否则别人就会慢慢地把他遗忘。至于这些观点结论对不对,则是另一码事了。在这种情况下,评论家们能写出怎样的作品可想而知。而对“美女作家”这一词汇的误解与恶炒,只不过是他们混饭吃的手法而已。P082-085

序言

我没见过刘春,但读过他不少诗歌和随笔,蒙他看得起,也收到他惠赠的大著。且说半年前的一天,在我做版主的真名网上。一位署名“刘项”的网友,挂了一个主帖《很令自己惭愧的一个旧文))。我不知道刘项是谁,但大致可以猜出这是一个带有自嘲意味的网名或笔名,因为古人有“刘项原来不读书”的说法。那个主帖是评论余华的,也就是本书中的《我们该怎么活着》。其中一些质朴的表达、灵动的分析、坦诚的剖白,让我一见倾心。我当即回了一个帖子:

“拜读:‘刘项原来会读书’。我个人非常认同楼主的看法,确切地说,是认同楼主的困惑。我的小见是:文学评论,表达困惑常常比表达观点更加可取。欢迎刘项先生光临真名,来了就别走了,希望能多多读到类似的‘困惑’。”

刘项很快回复了我,非常谦逊,还检讨了自己的懒惰。当然,他也顺嘴表扬了我几句。身为版主,在自己的地盘上,被网友表扬几句,是一件绝对不能当真的事,我早已见怪不怪。在我又把主帖拜读一遍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位刘项很可能就是那位我从未谋面的桂林诗人刘春。为慎重起见,我写了这样一句话:“刘项兄的文字和回帖,让我回忆起一种或明或暗的关系,我无法确认是否与兄有过联系。”——无关者当然看不出我的意思,但如果刘项果是刘春,接头暗号就算对上了。刘春出过一本书,书名就叫《或明或暗的关系))。“周兄眼尖啊,我们的确有‘或明或暗的关系’。”刘项答道。哈哈,太棒了。“我怎么蒙出是你的呢?没见到老兄的文字有一股独特的从容悠闲劲么?深谙进退之道,用意甚深而用词甚缓,这是典型的南国刘家样呀。哪天高兴,自己把头盖揭了吧,让我们瞧瞧最新一代诗坛新锐的锋芒和见识。”我说道。

这以后,刘春成了真名网的常客,我读了他大量文章,借助BBs的对话框,也有幸和他做过大量交流。

也就是借助这次巧遇,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对刘春的文字一直充满好感。坦率地说,刘眷的诗歌,成就尚在随笔之上,刘春的随笔并不以文字独特见长,要从他的随笔文字中猜出作者是谁,难度较大——凭文字猜出他的诗歌,反而容易些。事实上,刘春文字的独特,不在遣词造句,而是在那文字以下,有性情在流转,在那文字以上,有诗情在翱翔。那里有一股让我倍感迷人的气息,与他的同龄人相较,刘春笔墨中的沉稳、节制和含蓄,别具魅力。他话语中的谦逊,不是因实力不足而采取的自保策略,而是出于对世界丰富性的认识和对自身渺小的体认。

如刘春所言,他是那种“知道自己能力界限”的人、那种对文学满怀敬意的人。他之喜爱文学,完全没有时下个别轻狂后生常有的那种“二愣子踹场子”的抱负。刘春文字里的从容是那样鲜明,他坚定地将自己放在一名文学学徒工的位置上,尝试通过与文学大师们的“面对面”接触交流,锱铢必较、步步为营地推进自己的目标。刘春的文字里有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本分,他无意制造话题.引爆焦点。他的随笔安安静静,从中几乎可以听到作者的呼吸和心跳,还能感到一盏台灯发出的古典光亮。他心虑澄明,虚其怀而敞其心,属于那种注定要与文学厮守终身的人,准备接受一种“文学马拉松”人生的人。因为早早地看清了未来的道路,他聪明地回避了文坛上的种种无谓之说,无根之谈,拒绝在蹩脚文学中多费口舌。他把一个又一个夜晚留给了心爱的文学大师们,而那一个个夜晚,也给了他足够的精神回报。(关于博尔赫斯,刘春有如此高论:“我一直怀疑那些认为博尔赫斯不重要的人是不是选错了读书时间的缘故。博尔赫斯是属于夜间的,看似随意却极端机智,其纯粹和大气只能在万籁俱寂时才能让你更深刻地品味到。”)读他的随笔,我们会发现他口味的挑剔,而这份挑剔回馈给他的大气和从容,也是一眼可辨的。一位老是以修行的姿态与第一流文学朝夕相处、晨昏相对的青年,他的内心很难不变得博大。说这样的青年前程未可限量,几乎是一种滥调。

每一位优秀的作家,都必须先成为优秀的读者。倾听给了他表达的自信,阅读赋予他见识的不凡,与大师们的默默交流,则最大程度地夯实了他的文学地基。在这本随笔集里,刘春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优秀读者的素养,关于如何阅读,刘春在本书中有过大量老练的阐述。而他本人的阅读方式,在我看来带有极大的实战演练意味,好像是一种走上思维拳击台的阅读。在那盏子夜幽灯的陪伴下,他默默地站在擂台一隅,虽然抱有向大师虚心请教之诚,但也时刻准备挥出自己思想的左勾拳。

出手再重一点吧,刘春。我觉得你的准备工作已经相当充分了,该让我们更多地见识你的见识,思考你的思考,沉重你的沉重,灿烂你的灿烂。如果写随笔的刘春能够更多地向写诗的刘春借鉴气魄,吸取胆识,他的文章将立刻变得不同凡响。这一点,我相信刘春不久就会做到。

后记

我对随笔的理解很简单,也很肤浅,随笔就是说话,对人对事对物表达意见。音调的软硬高低,与个人的素养和当时的情绪、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这本书里的文章,有的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有的面红耳赤慷慨激昂,有的指桑骂槐装疯卖傻。但不管是至今仍不改初衷的话,还是说出口就追悔莫及的话,在表达时我都是真诚的。至于结果如何,只能由时间去评判。

事实上,对于其中的某些内容,时间已经说话;对于另一些内容,时间正在说话;对于那些第一次在纸面上呈现的内容,时间终将发言。时间是公正的,不会惟利是图,不会徇私舞弊,不会阳奉阴违,她不开口,人类的絮叨毫无用处。

感谢周泽雄兄拨冗为本书写序;感谢我的妻子黄芳为我校对文稿;感谢芯子、罗小凤、石泉、许燕莎、投之以木桃以及很多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他们有的在网上为我指出差错,有的帮我输入文字,有的对本书内容进行过点评;还要感谢为本书提供照片的作家和诗人。缺少了上面任何一项,这本书都是不完美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时间说话/角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56082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9
14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