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宇宙之谜(插图本)/探秘解谜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天、地、人,可是今天的人类恰恰对这三个古老的话题知之甚少。本套丛书正是一套诠释和破解以人为核心的科普丛书,它以生命、自然、动植物、海洋和宇宙五大系列构成。书中的故事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国外的也有中国的,讲的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本书将对宇宙进行探秘与解谜。

内容推荐

本书是有益人类进步的好书。它以崇尚科学知识、抵制封建愚昧为核心,对宇宙中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和背景,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探索和解谜。全书内容包括:探寻火星生命、黑洞密布银河系、鲜为人知天外事、小行星带来了地球客等。

目录

嫦娥奔月/1

月球——人类新家园?/7

站在月球上控制地球/9

离开地球滑雪/15

找陨石,登月球!/17

“巴林杰”陨石坑/19

真有月球细菌?/24

月亮之罪?/28

神秘的“月球短暂现象(L·T·P)”/31

新时代的诺亚方舟:月球/34

地球和月球的距离/38

“阿波罗16号”的回忆/41

冲出地球/46

飞船“隔热衣”/48

“三最”降落伞/50

闯四关,才能回家/54

“生物群”遨游苍穹/57

地球植物游太空/62

爱因斯坦预言成真/65

类星体/68

“哈勃规律”始末/71

“哈勃”新发现/74

孙悟空的困惑/76

“水星”变火星/83

“勇气”+“机遇”发现水/86

闰秒出现——精确计时的开始/90

时间是什么/91

“时间机器”悖论/96

精确“天钟”/100

人类“第二方舟”——火星/102

火星“心里有底”/106

探寻火星生命/108

在太阳系旅行/113

太阳激发灵感/118

地球之水天外来/123

地球之外的“世外桃源”/126

孰真孰假外星人/129

太空中,华人群星璀璨/133

巡天遥看一千河/136

黑洞密布银河系/140

鲜为人知天外事/143

小行星的未来/146

横空出世“大地球”/150

新发现:9个小星系/155

天外来客/157

天外黑手——太阳磁暴/160

科技巨星探外星生命/162

太空探索新工具:智能粒子/166

情深意长天与地/168

宇宙之门/174

地外9大“暴脾气”/179

来龙去脉话太空/183

无水生命体/189

回顾SAA探秘史/194

小行星带来了地球客/198

宇宙的明天/201

预测未来:字宙轮回/205

试读章节

“阿波罗16号”的回忆

以下是美国空军准将杜克作为一名阿波罗16号宇航员的登月经历。

1972年4月16凌晨,这是一个星期日,杜克和另外两名宇航员被送进了指令舱,指令舱在366英尺高的土星V火箭的顶端。地面上的特殊仪器监测着他们的心跳和呼吸。

火箭上升时,开始杜克感到速度非常缓慢,像一架电梯一样慢腾腾地上升;后来,火箭像发疯似地来回摇摆,犹如一辆古老的马车在一条弯弯曲曲、坎坷不平的小道上摇摇晃晃地行驶着。

上升速度越来越快。13分钟后,火箭就在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了。

杜克在18000英里高的太空中从指令舱里往下看地球,他看见了整个北美大陆,和整个中美洲的轮廓。天空非常明净,没有一点云层遮盖北美大陆上空。

地球上基本上是三种颜色,雪和云层是白色的,陆地是褐色的,海水是晶蓝色的。艳丽悦目,即使是采用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也难表现当时他所感受的真实色彩。直到18000英里以上的太空中,才分辨不出地球上明显的颜色。

宇航员吃的是袋装无水快餐。进餐前,必须用喷水枪插入塑料袋加上水。此时若你松手,袋子里的“汤”就会到处漂浮,你不得不一点点把它们找回来。

一次,豌豆汤粘在匙上,杜克狠狠地敲了几下匙子,“汤”就飞了。一个个圆溜溜的碗豆汤漂浮在自己周围,真像一颗颗绿色的弹球儿。要想吃到它,只好一颗颗地把它吸入嘴里。

宇航员睡觉的姿势也非常有趣,他们的头可以什么也不挨着就睡着了。早晨醒来,会发现自己是浮在空中,自由自在地漂来漂去。

使人感到神秘的是宇宙射线粒显然能穿过宇宙飞胎,刺激神经和大脑。你会看见闪光,还能说出它们来自什么方向,像一颗颗流星通过你的眼前。若垂直飞过,就像一根根荧光灯管一样。

三天后,他们到达月球上空,并在绕月球的轨道上运行。第四天,杜克和另一宇航员进入了登月舱。此时抬头看月球,就会看见月球上的人形阴影,他们就着陆在人形的左腮颊上。

月球上是灰色的不毛之地的起伏小山。月球上的天空是外层空间,不像地球有大气层。“天空是黑暗的,即使太阳照射在你身上,你看见的仍然是漆黑的天空。”

月球上的“一天”等于地球上两个星期。宇航员在月球上度过一个早晨,就等于地球上的三天时间。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正在天上。他们停留的那几天,月球的温度从29℃上升到113℃。

虽然月球是一个真空和有辐射的恶劣环境,可杜克带了一张有妻子、孩子和小狗的照片,他把照片放在月球上,过了两个小时,高温酷热把照片烤卷缩了。

月球表面没有土壤,只有碎石和尘土,尘上层有几毫米到1米多厚,所以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留下明显的足迹,你不必担心这些足迹会消失而迷路。只要你沿着自己留下的足迹回来,就会准确无误地回到登月舱。

登月舱附近安装了一台遥控电视摄像机,这台摄像机是由休斯顿控制的,它自动地把镜头对准宇航员,让休斯顿控制中心看见在月球上发生的情况。

在月球上71小时后,他们两人才回到登月舱,随后起飞返航。几分钟后,他们又回到绕月球的轨道上。1小时内,登月舱同指令舱对接,三名宇航员又欢聚在一起了。

在回到地球前,杜克在离地球50000英里的太空中,走出指令舱漫步。“当时月球在我们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地球离我们很远,看起来是一个小得多的蓝白色的银球。”

他们在漆黑的太空,以每小时5000英里的速度飞行。虽然速度这样快,却不感到在运动。指令舱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时,速度是每秒38000英尺,也就是每小时大约26000英里。

他们准确地在夏威夷南部1500英里的着陆目标着陆。在10000英尺高处张开降落伞,随后在空中漂浮。45分钟后,他们被一架飞机从海中打捞起来。

两天后,杜克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他以一名普通的男子汉、孩子的父亲、空军官员和宇航员出征,却成为一名驰名的英雄凯旋。

P41-45

序言

这是一套诠释和破解以人为核心的科普丛书,它以生命、自然、动植物、海洋和宇宙五大系列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天、地、人,可是今天的人类恰恰对这三个古老的话题知之甚少。对于“天”,现代宇宙不过刚猜出点皮毛;对于我们整天踩在脚下的“地”,我们钻探深度以10公里计,与地球半径(6378.14公里)相比,不过才千分之二三。若是苹果,我们连表皮的深层都没有啃破,这点我们甚至不如一条虫!至少它们已经吃到果心了。对于“人”,我们了解得尤其肤浅。特别是大脑思维的本质与神经工作的方式,我们还基本一无所知,它也许是21世纪“芝麻”都叫不开的神秘洞府。即使科学之路如此艰辛,取得一点成果如此之难,我辈仍在解开一切禁锢人类愚昧的枷锁,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混沌迈向文明和昌盛。

随着医学事业的日渐昌明,现代科技成果可以做到延长人的寿命,以进一步拓展人类的文明。不过,若人类寿命长到了今天的10倍,就一定是好事吗?200年前,德国浪漫诗人诺瓦利斯就说过:“如果没有死亡,最大的幸福就属于极端疯狂者。”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少时读书,如萤火之光,青壮年读书,如日中天之势,晚年读书,如秉烛之明”为楷模要好一些。当然,这个书,绝对是有益人类进步的好书了。

书中的故事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国外的也有中国的,讲的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一些孜孜不倦的学人在思索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和背景,发生的过程和结果。更有甚者,有愈来愈多的科学家力图破解这些故事中的谜,努力揭示出它们对人类社会影响产生的作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分辨科学和伪科学,澄清流传已久的谬误,匡正似是而非的习俗。编者也期待着人们从中得到启示,盼望有志于此者采取一些合乎科学合乎自然的行动。当然,科学是包罗万象的事业,它需要各方面的才能。如杨振宁教授所言:“我想同样强调的另一点是,有许多年轻人喜欢收集、分类和整理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才能。我相信大家知道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有更高的组织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是组织者。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我希望你抓住这个有利的条件,因为大量科学知识最终要系统化,有一定系统化感的人同样应抓住这一点,它会引导你走向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就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新目标,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套丛书就是以崇尚科学知识、抵制封建愚昧为核心的丛书,它的出版,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正逢其时。愿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建康

2007年12月

后记

若在林林总总的图书里徜徉,总会嗅到其中那淡淡的文化气息:若到了万籁俱寂的夜晚,点亮床头小灯,手捧一卷细读,许能体会到天籁之音的呢喃。个中滋味之甘醇,就远胜于饕餮大餐的肥厚了。追忆逝去的半个世纪前的青葱岁月,再看今生诸多科技巨匠,惊觉他们竟是屡屡受益于科普教育之初始。看来,改变人生的不全是金钱,也许一本书就能引导你向光明前行的轨迹呢。即使不然,它也可以补日常教材未顾及到的地方,于是,编写组启动了每个人的心智,尽可能地将较前沿的科技知识筛选、加工。其间,在海外的王昊先生给我们电传了部分最新信息,并对资料中的谬误之处进行了及时的纠正:从事英语教学的李俊小姐为我们比对有关素材;高级工程师黄尚平先生对丛书进行了全面核校。客观地说,这是众多学科的科技工作者的调研成果和新闻媒介的慧眼识金,我们所起的作用仅是归类整理,以便让欲学者有依,求饱学者点评,光大人类所共有的科技财富为人类所共享。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和愿景。至于是否合乎“顾客”的口味,我们正以谦卑的心态等待着各方面的指点,虔诚地聆听批评和建议之声。

在编稿中期,李尔钢社长仔细调阅了五本书的初稿,除肯定了编写方向外,还对一些稿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甚至到了谋划一些文章的起笔和收笔的细致程度。本丛书的责任编辑李春女士在编稿中,对编写组严厉得近乎“苛刻”,数次指出稿件中的硬伤,至于处处软伤,更难躲过她的朱笔,羞得人面红耳赤。现在细细斟酌后,真要对李社长和李春老师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谢谢”!因为你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对作品和读者的负责,而你们的职业素养则是编写组全体的楷模。

王晓华

丁亥年·大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宇宙之谜(插图本)/探秘解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华//王霖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12909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59-49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