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科涅夫的战争回忆录,书中真实生动地记述了科涅夫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战斗历程,既有战争初期的痛苦失利和艰苦考验,又有关键时期的根本转折和通向胜利的漫长曲折。全书再现了苏联红军指战员保卫祖国的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更反映了科涅夫是一位思维独特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指挥员,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
图书 | 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国著名将帅战争回忆录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科涅夫的战争回忆录,书中真实生动地记述了科涅夫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战斗历程,既有战争初期的痛苦失利和艰苦考验,又有关键时期的根本转折和通向胜利的漫长曲折。全书再现了苏联红军指战员保卫祖国的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更反映了科涅夫是一位思维独特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指挥员,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 内容推荐 本书原名《方面军司令员战争回忆录》(1941—1945),作者苏联元帅科涅夫(1897年1973年)是苏军著名军事统帅.苏联1945年5月战胜法西斯德国的10个方面军司令员之一。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科涅夫先后担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参与斯摩棱斯克交战.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解放柏林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为打败法西斯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是科涅夫的战争回忆录,记述了科涅夫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战斗历程。翻译是根据2000年的新译本,比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版的译本,增加1941年和1942年的回忆内容,对1943年~1945年的内容也进行增删,并收入科涅夫生前未发表的对斯大林领导苏联卫国战争的记述评价。反映了科涅夫是一位思维独特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指挥员.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对研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1.战前军事生涯(1) 2.斯摩棱斯克交战(25) 3.莫斯科会战(42) 4.加里宁方面军(65) 5.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草原方面军(86) 6.第聂伯河会战(106) 7.科尔孙一舍甫琴柯夫斯基合围(141) 8.利沃夫一桑多梅日战役(195) 9.柏林战役(260) 10.布拉格战役(371) 11.谈谈斯大林(420) 代结束语(429) 附录:在最高军事委员会(440) 试读章节 我于是当上了由乌拉尔工人和波罗的海舰队水兵编成的装甲列车政治委员。列车成员按革命原则说是战斗集体,但从纪律上说并非特别团结。因此需要认认真真工作,把装甲列车变成真正的战斗突击力量。 我和装甲列车由彼尔姆行驶到赤塔,经过了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装甲列车得到了好评。我使党组织团结成一个很好的组织。当时的进攻主要沿着铁路实施,装甲列车经常成为进攻军队战斗队形的中心。它沿着铁路推进,步兵第29、第27师的“红色勇士”散兵线和其他团在左右两侧跟进…… 装甲列车用火炮和机枪实施射击,冲进车站,以火力打开道路,在左右两侧跟进的步兵散兵线则攻占车站和附近的居民地。装甲列车与步兵的战斗协同在国内战争年代不止一次取得了胜利。我们就是这样夺取了伊希姆。但是未能这样冲击鄂木斯克,因为额尔齐斯河是装甲列车的严重障碍。不过我们仍然会同步兵对额尔齐斯河接近地进行了冲击,随后夺取了接近地,并且敢想敢做,在冰面上铺设铁轨,就这样使装甲列车渡过了额尔齐斯河。 在赤塔接近地则不仅要和哥萨克首领谢苗诺夫②的自卫军、而且要和日本侵略军作战。就是现在我也仿佛看见了贡戈塔附近的那个战场,看见了白匪和日本兵在他们两列装甲列车支援下对我们发起冲击的散兵线,看见了H.A.卡兰达里什维利指挥我骑兵发起的冲击。原被流放的革命者卡兰达里什维利是东西伯利亚游击队领导人之一,他建立的骑兵队在反对高尔察克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次,他与其他队伍协同,挡住了高尔察克前往伊尔库茨克的道路。P6 序言 本书作者是苏联元帅科涅夫·伊万·斯切潘诺维奇(1897—1973)的战争回忆录。科涅夫是苏联著名军事统帅,两次苏联英雄,苏军1945年战胜法西斯德国时的十个方面军司令员之一。科涅夫的战斗历程带有传奇性。他原是沙俄军队士兵,1916年入伍,只当到炮兵下士就在1917年底复员回到农村。由于倾向革命,特别是拥护布尔什维克,他和其他退伍士兵开始在家乡建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他被相继选为县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新成立的俄共(布)县委会主席。接着又先后担任打击富农的县革命战斗队队长和负责全县军事工作的县军事委员,积极参加了组建、训练红色近卫军和支援红军部队的工作。1918年7月,被选为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期间,参加了平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叛乱的战斗。回县里后,经过多次努力参加了红军。 耐人寻味的是,这位著名军事统帅的军事生涯是从做政治工作开始的。他先后担任后备炮队党组织书记,装甲列车、步兵旅、步兵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军政委,然后又当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24年在莫斯科军区司令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他就纪律和组织及在军队中进行正规训练问题作了一次发言。军区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对他的发言大为赞赏,决定调他去做指挥工作,并送军事学院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班深造。科涅夫决心并付出巨大努力适应这种转变。他以优异成绩在进修班毕业后,请求任命他当团长,而且一心一意当了五年,多次谢绝提拔和调动,从而为他的军事指挥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经过了从副师长开始的所有职位,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员、军区司令员。 卫国战争开始后,科涅夫挂着军区司令员职务去指挥一个集团军参加防御作战。他在战火中脱颖而出,随后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军衔也随着他的战绩迅速得到晋升,三年内由战争初期的中将升到了苏联元帅。战争结束后,曾两度出任军事部副部长或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并曾担任总监察长、华沙条约缔约国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等职。 科涅夫在卫国战争中得到迅速提升,与他的独特经历、刻苦努力和高度军事素养密切相关。战争期间担任总参谋长将近3年、战后曾任武装力量部(国防部)部长的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说他“具有和朱可夫相近的坚强性格和意志力”,是一位优秀的统帅。另一位苏联元帅巴格拉米扬在回忆录中称赞他“是个思维独特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指挥员”,“不仅精通战术,而且是军队战斗训练法专家”,“能看出军事发展中新的和进步的萌芽”,“对一切公式化的东西都深恶痛绝”。正因如此,他在卫国战争中特别是战争后期以善打硬仗著称。在科尔孙一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中,他指挥军队一边抗击敌反突击一边建立合围的对内和对外正面,全歼近10万德军;在利沃夫一桑多梅日战役中,以其指挥的一个拥有120万人的方面军同时在两个方向实施猛烈突击,在宽大正面上从行进问强渡江河,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中,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果断集中兵力兵器于最重要地段,与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协同,击溃了盘踞波兰的德军;在柏林战役中,指挥各坦克集团军实施深远机动,对法西斯德国首都实施了致命的翼侧突击,再次与朱可夫所部协同,围歼了德军柏林集团;在苏德战场最后一个战役——布拉格战役中,指挥百万大军由柏林南下,率先突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与其他方面军共同消灭了法西斯德军最后一个集团。 科涅夫在军事上的出众才能,使最高统帅斯大林对他十分器重。尽管他多次与斯大林争辩,甚至拒绝执行斯大林的计划而导致被撤职,但是据书中记述,几次争辩都是斯大林不得不让步,继续委以重任。科涅夫从1943年起连续指挥重要方面军,与其他方面军协同或独自进行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战役;在被撤了西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后,几天内就被任命为另一个重要方面军的司令员;与他关系比较紧张的朱可夫被解除陆军总司令职务后,斯大林亲自提议由他接任。这些事实都是斯大林赏识他的明证。 本书原名《方面军司令员笔记》,是1972年科涅夫在世时亲自审定的一个版本《方面军司令员笔记(1943—1945)》,这个版本只收入他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1943—1945年的回忆和评述。现在读者手中的这个版本是2000年新出的俄文版,增补了许多新的内容,由莫斯科《呼声》出版社编辑出版。新的版本除了保留1972年版的最重要内容,同时增加了科涅夫对卫国战争前的军事生涯回顾,特别增加了1941-1942年对卫国战争初期苏军艰苦作战的叙述和回忆,对最高统帅斯大林和曾任副最高统帅的朱可夫的评价。增加的部分许多是作者去世后才公开发表的,有的选自鲜为人知的档案,有的甚至是科涅夫的录音资料。有关回忆斯大林对苏联卫国战争的指导和朱可夫事件的记叙是首次公开发表。因此,本书就成为科涅夫完整的战争回忆录,既有深厚的学术性,可供军事造诣较高的人员参考,又有较强的可读性,适于广大读者阅读。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夫人周静芬同志的许多帮助。 为了便于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阅读,译者对某些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风俗习惯、地名变迁进行了必要的注释。 赖铭传 2004年10月 于国防大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国著名将帅战争回忆录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联)N.C.科涅夫 |
译者 | 赖铭传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54922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12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