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张获寒先生的经典绘本。书中所描绘的故事背景和旧时的人文风气,在诙谐幽默之余,也让人颇有身处苏杭之地的美妙意境,与“张获寒”的精美图画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且灵秀之中更有江浙之乡的朴实,令人回味无穷。
图书 | 三笑缘(典藏版)/民国精品连环画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部作品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张获寒先生的经典绘本。书中所描绘的故事背景和旧时的人文风气,在诙谐幽默之余,也让人颇有身处苏杭之地的美妙意境,与“张获寒”的精美图画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且灵秀之中更有江浙之乡的朴实,令人回味无穷。 序言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连环画几乎就是邢段岁月的代名词,只是多年以后再重拾起来翻看那泛黄的旧页时,就仿佛一张老照片,在如今劳顿奔波的日子面前突然摊放着一段几乎淡忘的单纯快乐的岁月,于是开始安逸地回想过去的老日子,留恋一种叹息和珍贵。 《三笑缘》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一则民间老故事,但该题材的连环画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不曾出版过。本书所采纳的绘本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张获寒先生的经典绘本。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连环画坛的“四大名旦”——赵宏本、钱笑果、陈兄镒、沈曼云此时画风尚未成熟,而“张获寒”却能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画面,在连环画界实属罕见,其精湛的绘画造诣把书中的人物描绘得形神兼并,让人爱不释手。另外,据连环画收藏界的专家准断,“张获寒”在当时并不是专门从事连环画创作的画家,《三笑缘》是其客串所绘作品,且也只是在当时的老报纸上连载而巳,因此对今人来说更显此版本的珍贵之处,且此次出版也属建国后的首次,极具收藏和阅读价值。 同时值得一提的还有该绘本的配文。从文宇的白话直述方式来看,张伴青的文字尽显苏杭之地吴侬软语的婉约灵动,配合书中所描绘的故事背景和旧时的人文风气,在诙谐幽默之余,也让人颇有身处苏杭之地的美妙意境,与“张获寒”的精美图画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且灵秀之中更有江浙水乡的朴实,令人回味无穷。 本册连环画的出版,初衷是不愿如此明珠为岁月逐渐沉积堆掩,但求广为阅览,能令读者回忆品味那一处老时光,为今日留一处时光,回溯的逗号。 |
标签 | |
缩略图 | |
书名 | 三笑缘(典藏版)/民国精品连环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伴青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张荻寒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87682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低幼读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28.4 |
丛书名 | |
印张 | 6.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30 |
宽 | 172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