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在九芎林/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中元节这天来临前,各农家都赶着把新禾田的杂草除完,这对年仅十一岁、又一直被农忙羁绊的雄牯来说,真是如鸟出笼的大日子。

“老鼠湘,我们找阿福一道去王爷庙偷看师公糊大士爷吧!”中元节前一天吃过午饭后,雄牯小声对比他小一岁,身体比他细小得多的堂弟说。

两个人悄悄绕过屋后,深恐被那些死要跟着屁股跑的小堂弟们知道。他们沿着小溪的护岸杂木林带前进,等到了有桂竹混生的地方,就折人小溪,涉过溪水,爬上对岸的林带。去阿福家他们从不走牛车路,那要远得多,除非雄牯偷骑他阿爸的脚踏车。

这条秘密的小路是堂兄弟两个人闯出来的,虽然不好走,却很近,而且一路上充满刺激和野趣。他们遇见过行动迅捷的过山刀蛇,抓过好玩的笋蛄,也捡过鸟蛋,采过鸡肉丝菇,还有一次巧遇庄头人来毒鱼,雄牯还捞了一篮子的鲫鱼。

钻出护岸树丛,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立刻呈现眼前,一座老旧的典型客家三向墙头屋,就坐落在偌大的水田中间,好似一条蜷着身子睡觉的老猫。这就是阿福的家。

午后的田野出奇的沉寂,空气中飘着水田刚除过草的特殊气味,老屋的烟囱正吐着蒸饭的炊烟,细而直,飘人蓝蓝的天空里。

“今天真可爱,不是吗?雄牯!”老鼠湘走在后面赞叹地说,同时征求雄牯的同意。

“是呀!”雄牯回答着,“从学校放暑假那一天开始就是一连串做不完的农事。替割禾师父捧禾束、拾稻穗、挑稻草,接着马上是踩禾头、割田埂草、搬秧苗,然后是薅草,一次,两次,直到今天中午才结束,可是暑假也只剩下十五天了。”雄牯惋惜着,无可奈何地说。

“啊!没有工作的日子,每一天都得好好过啊!”雄牯说。

两人沿着新割过草的田埂向阿福家走去,才靠近晒谷场,两只土狗吠着冲上来,一黄一黑。

“黄头!乌龙!乖。”雄牯喊着狗。

两只狗立刻摇头摆尾,咧着嘴,高兴地扑向他们身上,雄牯抱住了黄狗,老鼠湘则忙着躲避黑狗过分亲热的动作。

“嗨!雄牯,老鼠湘!”一个看来跟雄牯差不多大的村童打着赤膊,从矮竹长成的篱笆里走出来,下身穿着由肥料袋子缝制成的内裤,裤子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红红的大字——硫胺,四十公斤装。

“嗨!阿福,食饱没?”雄牯说。

“还没,”阿福说,“正在等我阿姆蒸米粽!”

老鼠湘嗅着空气中的米粽味,咽了一下口水。

“要去看师公糊大士爷吗?”雄牯热切地问。

“我不敢去,我阿爸一定会打我。大士爷是鬼王,没糊好以前不准看,大人们都说小孩子看了会生病的。”阿福带着恫吓的语气说。

“阿福!”雄牯不耐烦地说,“你要什么都相信大人说的,那你只有天天在家割草看娃娃,什么都不要玩,哪里也不要去。你看,阿福,上次我当着庄里大伙的面用抓蝴蝶的手摸鼻子,也没有像大人说的鼻子会烂掉,我抓蜻蜓,也没有像大人说的会长臭头。”

“是啊!阿福!”老鼠湘深以为然地说,“我和雄牯抓了一大堆的蟾蜍去学校吓女生,我们也没有像大人说的长大脖子(甲状腺肿)呀!谁不知道大人总爱骗小孩。”

“可是我阿爸不会准我去看的。”阿福犹豫着说。

“哟!阿福,你什么时候变成老实伯了?你不会说暑假作业不会做,要去问住在街上的同学吗?”雄牯带着嘲弄的口气说,

 “要不是忙着中元节的事,你那个不识字的阿爸还会用脚踏车送你去哩!”

“等米粽捞出锅后就走!”阿福说。

老鼠湘轻轻咽了一下口水。

“我们真该骑脚踏车来!”阿福在通往街上的路途中,故意轻描淡写地说。

“阿福!你会骑脚踏车了?”老鼠湘敏感又惊奇地问。

“没什么!不到一个礼拜就学会了。”阿福耸耸肩说,好像那事不值得一提,唯有这样才能显出他有多了不起。

“坐骑还是穿脚骑?”雄牯有点紧张地问。

“穿脚骑,我的脚踩不到踏板,不敢上去坐着骑。”阿福说。

雄牯松了一口长气,“还好!”他想,“不是坐骑,不然阿福要神气起来了。”

“会载人吗?”雄牯问。P7-9

后记

印度的圣人喇嘛尊者在他的名著《大师喜马拉雅山》中一再强调:“童年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石,童年播下的种子,他日终将开花结果。”从这里不难体会童年教育的重要。

但,我们要教孩子什么呢?这是非常关键的课题。首先,我们得对孩子在这段时期脑细胞的发育、生理及心理的状况有所了解,才不会导致揠苗助长,或压抑天分,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我们看到许多广告高声疾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耸动、矛盾又似是而非的观念。真正的问题是很多人把孩子的成长当做一场竞赛,而且是一项单项竞赛。好像只要赢了别人,人生就赢了。但人生可不是单项运动,而是如此多样,况且人生也不是什么竞赛,而是一趟美好的旅行,一段多彩多姿的历程,干吗把全天下的人拿来当竞争的对手?这些人全是来丰富你的,不是来与你竞争的。所以没有起跑点,只有同伴的集合点以及旅行的启程点!

很可惜,有太多的父母在为孩子建立第一个关键的人生观念上就错了,以致毁了孩子这辈子的快乐旅行。殊为可惜。

商业社会常以一个人赚多少钱、拥有多少钱来界定人的成就,而国家之间则以“国民收入”来决定这个国家如何如何……这个观念导致了人类的自私、贪婪、掠夺以及战争,也毁了多少人的人生美好快乐之旅。我们一面编织了理想国、大同世界、人间天堂等梦境,可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动却朝反方向前进……

数年前,许多有智慧的人提出对人生新的看待方式,我们不要再问“收入多少”这种永不会让人满足的问题,而改以“快乐多少”来决定,“快乐指数”、“幸福指数”应时而出,这真是一个“大哉问”。

于是大规模的调查展开了,得到的结果让众人跌破眼镜,像不丹、吉里巴斯这些国家年所得没几百块美金,是“国民收入”在全球吊车尾的国家,他们的快乐指数竟然是前几名。这让人惊觉,原来快乐与收入多少无关,反而是跟整个社会的观念、文化、精神、宗教更有关联。这正好给我们老师与父母亲去反省你希望孩子是快乐一生,还是不知厌足地过着紧张竞争的一生?

《家在九芎林》是我的童年生活。虽然穷苦,却直接面对生活,深入土地,与自然万物为友。虽然得到的栽培少了一些,但也很少受到压抑。我们的生命力更强,情感更深厚,也更有创造力。所谓的台湾经济奇迹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创造出来。当然,我们也有不少缺点,像今天我们难解决的生态与环保问题,也是我们这代人搞出来的乱摊子,现在还在继续胡搞。我用我另一本童诗集《村童野径》中的一首诗《童年感言》做个结尾:

贫苦的童年生活经验

绨对时间的发酵

逐渐酿成甘美的回忆

酸涩的童年暗恋

也变成了甜蜜的诗篇

疼入心肺的伤口

结成了骄傲的疤痕勋章

那瑟瑟的泪水

如雨滴落的汗

变成源源不绝的灵感

原来生活中的一切苦辣心酸

都自有其深意

自有其完美

以喜悦的心

品尝人生中的一切发生与遭遇

生命自然精彩欢喜

目录

一九七九年序:童年与乡愁

二○○○年序:回首纯真年代

庙坪上的首级

水灯上的两毛钱

火烧大士爷

万善堂之夜

福佬人来镇的时候

决斗头前溪

离家出走

牧童之歌

捉妖记

荒河寒夜

顽童与石虎

春雨

二○一○年后记: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序言

自一九七五年以来,台湾不顾一切地朝建设“经济奇迹”的目标努力后,人们口袋里花花绿绿的钞票不断地增加,同时,我们环境的污染指数也不断增高,而大自然里的生物却快速地减少,萤火虫消失了,泥鳅、蛤蜊、青蛙……不见了,小溪岸、河堤、沟渠、田埂……大都铺上了坚硬、粗暴、丑陋的水泥,美丽、生动的大自然渐离我们而远去,孩子们也越来越少有机会去接近自然、向自然学习,也无法从自然那里得到启示、快乐、感动,儿童最珍贵的想象力也难以得到大自然的滋润,正如一位小朋友说的:“台湾的虎姑婆移民去了,因为大人把大树砍光,虎姑婆没有森林可以藏身了……”

为了保留台湾大自然的一线生机,二十年来,我经常上山下海,以纸笔、相机来记录美丽丰饶的宝岛。为了让儿童有机会与能力接触大自然,我也花好多时间去为孩子们演讲,并带领他们到荒野自然去进行观察与体验。我发现这种播种与扎根的工作是真正保护台湾大自然生机的最佳办法,而且效果显著,这些孩子都懂得从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眼光来反省生活与面对自然。

过去我与许多人曾以环保运动来抵抗那些制造污染、破坏大地的大企业,其结果就像遇见了希腊神话中的九头妖龙——你砍去一个龙头,它会再长出两个头来一样,不但没完没了,还会被套上“环保流氓”的大帽子而难以脱身。但是,这些曾深入荒野、受过大自然感动与启示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若是成为政府决策官员,他们不会为虎作伥;若是成为企业家,他们早就明白,“违反自然生态的投资”对整个地球、人类而言,是极为亏本、得不偿失的投资。

为了台湾的自然生机,为了孩子们,我在一九九五年创立了荒野保护协会,旨在汇聚更多理念相同,真正爱大自然、爱台湾、爱孩子的有心人士,一起来推动这个观念。此外,我也通过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我这二十年来在台湾山野所做的自然观察与体验,一方面为记录,一方面是我与大自然相处的经验传承,更是我在自然深处的沉思与反省。

如果你阅读这一系列“徐仁修的自然观察与体验”而感到有些心动,请与荒野保护协会联系,你很可能就是那些将影响台湾未来的“荒野讲师”或“荒野解说员”。

内容推荐

徐仁修创作的《家在九芎林》是“东方的顽童历险记”,是中国白话文学史上最真挚动人的“荒野乡愁书”。透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顽童历险故事,本书既逼真地呈现出了与台湾农家,乃至整个“乡土中国”相关联的诸多真实面影:大家庭、穷苦、做不完的农事、农家的淳朴节俭、迷信愚昧以及朴素宁静的生活情调等,更写出了扎根于大地上的、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自然态”人生。这种已然逝去的多彩人生足以让今天的少年中国人惊异莫名乃至羡慕不已,足以让年华老大的中国人不胜唏嘘和感伤,并在对过往生活样态的浓烈乡愁中自然而然地反思工业文明的明暗面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空洞匮乏。

编辑推荐

“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是徐仁修为关爱自然的人士所写的荒野故事书,是风靡华人世界的“自然文学”经典。在写作形式上,集自然探险、博物学、文学、生态摄影于一身,是诗与思的完美结合,科普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们关心的是与每个中国人的幸福息息相关的大问题:自然退隐、生态恶化的时代,人如何与自然重归于好?如何在自然的怀抱里安顿身心?如何体味自然的奥妙与大美?如何借助自然的智慧来理解人、人性、人类文明的危机与缺陷、健康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们常常让我们想起梭罗、约翰·缪尔、约翰·巴勒斯、玛丽·奥斯汀等自然文学大师,但比他们的作品更有故事性,艺术形式更丰富,也更有中国味,因而更吸引人。

  这个系列的七本书,本本有特色,绝不雷同!其中,《家在九芎林》是“东方的顽童历险记”,是中国白话文学史上最真挚动人的“荒野乡愁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在九芎林/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仁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41608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407874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