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听校园/教育随笔系列/教育在线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朴实,诗意,形象,激情——我们追求这样的教育实践,也追求这样的教育表达。

目录

自序/001

第一辑 教育随想

 以平常心看少年作家/002

 最是平和最难得/005

 一片“耐心”在玉壶/014

 改变现行的高考报名办法/017

 焦点何在/019

 人梯·坐标·农夫与火/022

 话说中学老师与大学教授/024

 扬州一堂公开课/033

 公开课不要再演戏了/035

 新“官”上任两把火/039

 学校应该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043

第二辑 语文茶吧

 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对话/048

 关于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通信/057

 语文教师应该补钙/062

 文本的实践转换及其对语文教师的挑战/072

 语文教学可否提倡多元化/075

 回归自然常态的语文学习/078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084

 语文命题应求实/089

 语文教学一、二、三、四/091

 对语文批评的批评/100

 语文教学研究如何深入/109

 寄语新语文研究——写在《语文报·教师版》创刊之际/119

第三辑 澳洲访学

 绿色澳洲,绿色悉尼/123

 乌的生存与人的教育/126

 澳洲文化生活面面观/129

 澳洲的文明与不文明/132

 澳洲是我们的参照物/135

 教育循环与教育民主/137

 澳洲教师的讲课特点/142

 开放大学和开放国会/145

 不能不来,不能不回/147

 假洋鬼子和真洋鬼子/151

 精英学校和普通中学/153

 澳洲学校的课堂教学/158

 没有德育的道德教育/161

 体育新概念——身心健康/164

 澳洲学校的校长好当/167

 澳洲学校的几个特征/169

 研究中澳教育的思路/172

第四辑 吾与吾师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175

 那一行匆匆的脚印/180

 张开大嘴奔跑/182

 感受于漪老师的人格魅力——写在于漪老师从教50年/189

 先生,您好/193

 冯校长,走好/196

 牵挂/206

 工作着就是美丽的——给赵永红的回信/208

第五辑 书前书后

 《创新思维与作文》后记/211

 《中学生怎样写科研小论文》后记/213

 一本活的教育学——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215

 “青春书架”专栏语丝/218

 品昧年轻——为《年轻人》作序/228

 《今朝秋雨》后记/229

 《建平校本课程》序/232

 善于选择个最佳的写作角度——《2001年高中生最佳作文》概说/235

 学会多层次地立体描绘——《2000年高中生最佳作文》概说/240

 浓妆淡抹总相宜——《2003年高中生最佳作文年选》概说/245

 话说新新作文——《新新作文年选》概说/250

试读章节

好友李镇西来函约我编一本随笔集,我欣然应允。平常多写所谓教研论文。论文块头大,内容丰富,引经据典,言而有据,语词准确,且好用术语,形式划一,整齐规范;然而大凡论文不免有一些八股味,有时不免显得过于一本正经,甚而有些装模作样。

中文系出来的人,性情文字读得多了,自然也会写一些这样的文章。我也这样,写作论文挺累人,于是论文之余,也写一些散文随笔之类的,算是给自己轻松一下,有些报刊愿意发表,自然拿去发表。现在机会来了,有结集出版的可能,当然是好事,于是赶紧搜集、分类、整理。重读过去的文字,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文章,发现不少文章显得有几分幼稚,几分冲动,起码是不够成熟的表现。但读来读去,文章还是真诚的,所说的还是自己的话,虽然那时的自己有些天真,姑且随它去吧,也就不作什么修改了,算是保留“历史原样”吧。

随笔说束轻松,随意写就是了,但其实不然。首先,随笔是随心,笔录的是自己的真性情,于是这就需要有袒露自己心思的勇气,应该承认我自己尚无过人的胆量,写给自已看的和写给人家看的还是有些区别的。其次,随笔足随缘,随笔不足刻意为之,是恰逢机缘的自然流露,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凡刻意做作的随笔是不忍卒读的,机缘是客观的,但主观上没有一点闲适心态,也足很难把握住的。也就是说忙人是很难写好随笔的,我恰好是一个忙人,一个语义老师,一个学校管理者,双肩挑,不忙才怪,好在多年养成了随手笔录的习惯,忙里偷闲,总给自己留点心灵自由的时间。第三,随笔足随意,这说的足义字功夫,小用术语,说的都是人白话,朴实的白话说好了可也很难,要做到意到笔随,情到词随,谈何容易?这需要作者对巾国的语占文字有一种特殊的感悟力。

检讨一下自己,以上几个方面都有欠缺,心里惴惴不安,只好留待编辑和读者的批评。至于书稿取名“心听校园”,我想含义还是明白的,是想表明自己身为一线教师存用心倾听校园里的人和事,在用心思考关于教育的问题。正因为是用心所为,所以我不怕浅薄大肌将这些文字集合起来,交给编辑,交给读者——我的同行或者是未来的同行。

2003年12月14日于上海桃林(P1-2)

序言

有人说: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震荡性影响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而且这种“震荡”最终将达到何种程度,我们今天也很难预料——也许它是没有“最终”的。我同意这种观点。有时人们看到更多的是网络的负面影响:其实,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和信息源,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和优越性。它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观念爆炸!它消解了过去地域和时间带给我们的局限,节约了人类大量的劳动成本、资源成本和智力成本。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开发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毫无疑问,它改变了我们汲取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在这变革的时代,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在科技对人类自身的异化冲击中站稳脚跟,而不是一味地对新生事物所带来的部分弊端视如洪水猛兽。网络是工具,而工具本身的价值是中性的,其利害完全取决于工具使用者自己。因噎废食是断不可取的!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和我的一批教育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一个“教育在线(eduol.corn.cn)”网站。创建学习社区,净化网络文化,凝聚教育才俊,提升教育品质,最大限度地用好网络这个利器,这是我们的梦想!

我在“教育在线”的首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理想的网络是平等的空间。没有话语的霸权,没有繁琐的俗套,只有真情的流露与思想的碰撞。

我理想的网络是学术的净土。严肃而不失幽默,通俗但绝不恶俗。网络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道德与法制的约束。

我理想的网络是温馨的家园,每一位会员与访客、每一位版主与嘉宾,都是这个家庭里愉快的成员。这儿没有家长,人人都是别人的服务生并且永远乐此不疲。

我理想的网络是教育家的摇篮。在这儿,智慧在研讨中充盈,理想在争论中升华。关注教育,关爱你周围的每位师生,捧一颗真心来交流,带满腔热情再努力。

“教育在线”自2002年6月16日开通以来,点击数一路攀升,一批批满怀热情的教育志士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最初的4个月里,注册会员达到了2300多人,论坛的发帖总数超过5万。自从上了网,我觉得生命中的每一天便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充实,多了一份冲动,多了一份童真,多了一份诗意!我与每一个会员一样感受着交流与碰撞的快乐。在网上,我们能更多地听到毫无拘束的真话。观点鲜明的帖子及毫无顾忌的评论,尤其是对教育现状的批评,让每一个真正关心教育的人多了一刻冷静、一点思索与一份压力,更多了一股改革的动力。众多有思想、有见地的教育媒体的编辑、记者的参与也使“教育在线”多了一份骄傲。大家相会在网上,无论约稿还是投稿,或者是征集点评,须臾之间即可完成。

我不敢说当初创办“教育在线”时的所有理想都已经实现,但至少有一点是令我特别欣慰的,那就是通过“教育在线”,我结识了原本素不相识的一批优秀教师:他们分布于天山之麓,南海之滨,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他们是网络精英,也是真正的教育英雄!正是这些教育英雄,在紧张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到网上进行教学方法交流、教育思想交锋、人生观点碰撞。教育论坛的每一份帖子,在线文库的每一篇文章,无不凝聚着网友们对教育的情感与思考,他们关注教育热点,关注新的教育理念与动态,他们感受与思考,使“教育在线”成了一方属于教师自己的精神家园。

依托“教育在线”独特的沟通方式,在大家对共同关心的教育话题充分思考、调研与探讨后,我们便有了这一套“教育在线文库”。

“教育在线文库”第一辑为六种,第二辑为五种,有淡描心灵之旅、倾诉教师情怀的“教育随笔系列”,有直面教育存在、倡导人文关怀的“教育报告系列”,有关注均衡发展、探寻教育未来的“教育话题系列”,更有触及观点内核、引发学生思考的“走进中学生系列”。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网络与传统媒介互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同时也为网络文化魅力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尽绵薄之力。

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有“教育在线”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还得到了四川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与希望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听校园/教育随笔系列/教育在线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红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839987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52-53
丛书名 教育随笔系列
印张 8.625
印次 2
出版地 四川
209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