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戏曲鉴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历史为主线,以艺术审美为核心,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剧目进行分析、评鉴。以戏曲综合艺术为中心,突出声腔音乐艺术在戏曲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语言流畅、朴实而有文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内容通俗易懂,兼具专业性、趣味性、学术性。注重与相关人文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汇,力求乐、像、图、谱并茂。本教程以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为指导,贯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思想,厚今薄古,但求与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现实景况相结合,逐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认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内容推荐

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上海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国部分专家、教授以及近百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精心编写并出版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本套教材在编写原则上,首先,适当考虑到各艺术门类知识的完整性,将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经典作品按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反映出来,做到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其次,充分考虑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深入浅出、点到即止,力求做到专业知识通俗化,以“完全不懂艺术的学生也能步入艺术殿堂”为目标,充分做到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进退有度。再次,各分册都配有完备的电脑教学课件,以供教师授课之用。

本套教材适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等)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除本科、专科、高职高专院校外,还适用于所有的文、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学生,并可作为广大社会读者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普及读物。

目录

绪论/1

 一、关于戏曲的概念/1

 二、关于戏曲的艺术特质/2

 三、关于戏曲的鉴赏/4

第一章 远古至隋唐的戏曲萌芽,6

第一节 中国戏曲的萌发历程/6

 一、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国戏曲的渊源/6

 二、周代的“六代乐舞”和巫觋表演孕育着戏曲表演的重要因素/7

 三、秦汉时期的“角抵戏”为戏曲艺术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基础与条件/9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优戏与歌舞戏的表演促进了戏曲艺术的产生/9

 五、隋唐时期的新歌舞戏和众多剧目的出现使中国戏曲的雏形已经形成/10

第二节 戏曲萌发阶段的代表性曲目 /11

 一、角抵向歌舞的过渡者:《东海黄公》 /11

 二、戴面具的歌舞戏:《大面》 /12

 三、传自龟兹的歌舞戏:《钵头》 /13

 四、引人人胜的歌舞戏:《踏谣娘》 /13

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一):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唱、念、做、打” /14

第二章 宋元戏曲/1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6

第二节 “哇农市女的随心令”——宋元南戏 /23

 一、要夺魁名的书生负心戏:《张协状元》 /23

 二、为艺术、为爱情献身:《宦门子弟错立身》 /26

 三、市井风俗的活画卷:《小孙屠》 /29

第三节 雅俗共赏的“真元之声”——元杂剧/31

 一、惊天地,泣鬼神:《窦娥冤》 /31

 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 /33

 三、“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梧桐雨》 /35

 四、伤感、哀怨、凄怆的“绿纱窗,不思量”:《汉宫秋》 /36

 五、似真似幻、身魂交替:《倩女离魂》 /38

第四节 戏曲基础知识(二):戏曲角色行当划分/40

第三章 明清戏曲/42

第一节 发展概况/42

第二节 文人雅化的传奇剧目/48

 一、 “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的词曲之祖:《琵琶记》 /48

 二、 “贵当行不贵藻丽”的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52

第三节 南北声腔的融和者——昆曲/59

 一、 “梨园子弟争歌之”:《浣纱记》 /59

 二、玉簪定情,终得善果:《玉簪记》 /60

 三、 “生生死死为情多”:《牡丹亭》 /62

 四、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生殿》 /65

 五、 “挑灯填词,人口成歌,皆南朝新事”:《桃花扇》 /68

第四节 “同光十三绝”与流派纷呈的京剧艺术/70

 一、 “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与《文昭关》 /71

 二、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卢胜奎与《空城计》 /72

 三、 “无腔不学谭”:谭鑫培与《四郎探母》 /73

 四、 “人生聚散实难料”:徐小香与《群英会》 /75

第五节 戏曲基础知识(三):戏曲音乐分类/76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的戏曲/78

第一节 发展概况/78

第二节 京剧四大名旦/84

 一、 “春兰王者之香”:梅兰芳与《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84

 二、 “菊花霜天挺秀”:程砚秋与《锁麟囊》、《荒山泪》 /89

 三、 “牡丹占尽春光”:荀慧生与《红娘》 /93

 四、 “芙蓉映日鲜红”:尚小云与《梁红玉》 /97

第三节 高腔(弋阳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00

 一、川剧《柳阴记》 /101

 二、湘剧《金印记》 /104

 三、赣剧《珍珠记》 /106

 四、松阳高腔《三状元》 /108

第四节 梆子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09

 一、秦腔《三滴血》 /110

 二、同州梆子《三娘教子》 /112

 三、晋剧《打金枝》 /114

 四、豫剧《三上轿》 /115

 五、河北梆子《秦香莲》 /118

第五节 皮黄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21

 一、汉剧《宇宙峰》 /122

 二、汉调二黄《法门寺》 /124

 三、徽调《水淹七军》 /126

 四、桂剧《拾玉镯》 /127

第六节 戏曲基础知识(四):戏曲唱腔流派/129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戏曲/131

第一节 发展概况/131

 一、对传统戏曲的继承、整理与改编/131

 二、新编历史剧的创作/132

 三、现代戏的创作/133

 四、戏曲队伍的培养/134

 五、戏曲体制改革/135

 六、少数民族戏曲的蓬勃发展,135

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136

 一、京剧:马连良、张君秋、周信芳及其代表作/136

 二、 昆曲:余振飞、浙江苏昆剧团及其代表作/143

 三、豫剧:常香玉、马金凤、杨兰春、王基笑及其代表作/150

 四、越剧: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及其代表作/156

 五、评剧:新凤霞、韩少云及其代表作/161

 六、黄梅戏:严凤英、王少舫与《天仙配》 /164

 七、粤剧:马师曾、红线女与《关汉卿》 /167

 八、川剧:阳友鹤、周企何与《秋江》 /169

 九、沪剧:丁是娥与《罗汉钱》 /172

 十、越调:申凤梅与《诸葛亮吊孝》 /174

 十一、 吕剧:郎咸芬与《李二嫂改嫁》 /177

 十二、婺剧《白蛇前传》 /179

 十三、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182

 十四、湖剧《麒麟带》 /183

 十五、蒲剧《清风亭》 /184

 十六、陇剧《枫洛地》 /187

 十七、碗碗腔《金碗钗》 /189

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五):戏曲程式,192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戏曲,194

第一节 发展概况/194

 一、 “样板戏”产生的历史背景/194

 二、 “样板戏”的形成过程/195

 三、 “样板戏”人物主题音乐的贯穿运用/195

 四、 “样板戏”中西混合乐队的运用/197

 五、对“样板戏”的评价/197

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198

 一、 《红灯记》 /198

 二、 《沙家浜》 /199

 三、 《智取威虎山》 /200

 四、 《奇袭白虎团》 /201

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六):戏曲脸谱/202

第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戏曲/204

第一节 发展概况/204

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207

 一、广西彩调《刘三姐》 /207

 二、川剧《金子》 /210

 三、越剧《西厢记》、《陆游与唐琬》 /212

 四、豫剧《红果红了》 /215

 五、黄梅戏《秋千架》、《徽州女人》 /216

 六、昆曲《牡丹亭》 /220

 七、京剧《曹操与杨修》、《骆驼祥子》 /223

 八、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226

 九、河南曲剧《卷席筒》 /227

 十、淮剧《金龙与蜉蝣》 /230

 十一、甬剧《典妻》 /231

 十二、桂剧《大儒还乡》 /233

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七):戏曲伴奏/235

第八章 部分少数民族戏曲/237

第一节 藏戏《文成公主》 /237

 一、藏戏概况 /237

 二、 《文成公主》赏析/238

第二节 壮剧《瓦氏夫人》 /240

 一、壮剧概况 /240

 二、 《瓦氏夫人》赏析 /241

第三节 苗剧《翻江山》 /244

 一、苗剧概况 /244

 二、 《翻江山》赏析/244

第四节 彝剧《半夜羊叫》 /245

 一、彝剧发展概况/245

 二、 《半夜羊叫》赏析/246

第五节 白剧《望夫云》 /248

 一、白剧概况/248

 二、 《望夫云》赏析/250

第六节 傣剧《娥并与桑洛》 /251

 一、傣剧概况/251

 二、 《娥并与桑洛》赏析/252

第七节 蒙古剧《满都海斯琴》 /253

 一、蒙古剧概况,253

 二、 《满都海斯琴》赏析/254

第八节 戏曲基础知识(八):戏曲剧种/255

后记/2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戏曲鉴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克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24080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05.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9
18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6 1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