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十五”出版规划的重点图书之一。它引用了大量考古的材料,从实物出发,且每一章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专题是讲“生产技术”。可以说,本书是一部系统的、非常完善的通史,是一部记载中国丝绸历史的巨著,它的出版填补了丝绸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也是丝绸业的一件大事。
图书 | 中国丝绸通史(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家“十五”出版规划的重点图书之一。它引用了大量考古的材料,从实物出发,且每一章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专题是讲“生产技术”。可以说,本书是一部系统的、非常完善的通史,是一部记载中国丝绸历史的巨著,它的出版填补了丝绸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也是丝绸业的一件大事。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蚕桑丝绸的技术特征3 第二节 丝绸的起源 11 第三节 丝绸发展的三大阶18 第四节 丝绸与中国文化的关系2l 第五节 丝绸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7 第一章 商周丝绸 第一节 概述35 第二节 生产技术44 第三节 丝绸品种58 第四节 艺术风格72 第二章 秦汉丝绸 第一节 概述85 第二节 生产技术95 第三节 丝绸品种111 第四节 艺术风格 12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丝绸 第一节 概述143 第二节 生产技术 149 第三节 丝绸品种156 第四节 艺术风格166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丝绸 第一节 概述187 第二节 生产技术206 第三节 丝绸品种214 第四节 艺术风格234 第五章 宋、辽、金、西夏的丝绸 第一节 概述259 第二节 生产技术269 第三节 丝绸品种284 第四节 艺术风格306 第六章 元代丝绸 第一节 概述329 第二节 生产技术339 第三节 丝绸品种352 第四节 艺术风格366 第七章 明代丝绸 第一节概述389 第二节 生产技术402 第三节 丝绸品种416 第四节 艺术风格437 第八章 清代丝绸 第一节 概述471 第二节 生产技术497 第三节 丝绸品种519 第四节 艺术风格541 第九章 民国丝绸 第一节 概述585 第二节 生产技术611 第三节 丝绸品种630 第四节 艺术风格650 第十章 当代丝绸 第一节概述675 第二节 生产技术704 第三节 丝绸品种726 第四节 艺术风格747 附录一 丝绸文物重大考古发现一览表789 附录二 历年丝绸生产量统计803 附录三 历年蚕丝与丝织品出口量统计812 附录四 清历届江南织造官员任期年表817 附录五 民国时期主要丝绸企业情况一览表828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丝绸通史(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905718 |
开本 | 8开 |
页数 | 83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669 |
出版时间 | 2005-11-01 |
首版时间 | 2005-11-01 |
印刷时间 | 200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426.8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318 |
宽 | 238 |
高 | 5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