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
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里写到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现状,以及父辈和子女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代沟,对于年长一辈的中年人来说,是最能勾起回忆的画面。所有父母都关心的和子女的相处问题,也被描写入微,真实动人且熨帖于心。而在现代大都市中,就有很多来自异乡为理想打拼的年轻人,他们在感情上爱恨纠葛,以及面对物质、选择等现实问题时的纠结心情,最直接地反映了当下年轻群体的生活、工作及感情状态。有相当的生活气息和地域文化色彩。在李茜设计的故事中,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可行性都得以展现,强烈却不浮夸。无论是温情、感人的,还是嫉妒、猜忌、工于心计的。

内容推荐

《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异乡出身的知青儿女,他们从小在父母的教导下认定自己是上海人,可当他们真正来到上海,却发现自己是被当作外地人,他们越是努力想融入上海,就越发感觉到隔膜和排斥。而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的种种碰壁、在上海立足的艰辛也让他们更加迷茫,生处南城的父母亲们并不了解孩子们的挣扎,只催促他们以结婚、工作等等形式留在上海,然后接自己过去,让他们能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

刚刚毕业工作的他们,在上海这个生活快节奏、高成本的城市,根本没有能力短时间站稳脚跟,接父母回上海了却他们的心愿也如镜花水月。两代人之间跌宕起伏、路转峰回的矛盾,年轻人之间友情爱情的情感纠葛,交织成一幕幕催泪戏码。

跨越两代人的时间轴,云南上海两地的空间轴,亲情、友情与爱情在人生坐标上勾画出曲折起伏的抛物线。《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作者李茜以女生特有的情感,凌厉的笔触,巧妙设置情节,叙事述理相依相扣。不急不缓的轻松阅读节奏中,不动声色将情节步步推进,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地将所有情绪推向事先设计好的触发人泪点的结尾。让人欲罢不能,深陷其中。

目录

第八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试读章节

我甚至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因为只要我一转头,就能看见石胜在不远处。

他看起来是十六七岁的模样,穿着白色衬衫与黑色长裤,站在画架之后。他那么瘦,从侧面望去像是毛笔拓出的扁扁一笔水墨,印染在黄昏光线于天空铺陈出的宣纸上,或是泛黄的旧照里一束不经意闯入的斜阳。

我和他站在破旧的天台上,探身往下望,是往来的车流与寻常的街景,只有两列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与灰蒙蒙的光线让我辨出这是上海。

他看起来那样青春,年少得栩栩如生,仿佛从未跋涉过岁月长河。可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梦。

因为我从未见过十七岁的他。

石胜之于我,似乎永远只是一个过客,他出现于我生命中不同的节点,刻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来过,却没有留下。

但梦里的我依然控制不住想要靠近他,迟疑着想要握住他的手。我怕这个肥皂泡般的梦境一触即碎,又怕若是错过,从此连在梦中也再见不到他。

最终我只是走到他身后,沉默地注视他笔直的背影。他似乎感觉不到我的存在,专注于眼前的画作。

三十一岁的我看着梦中十七岁的石胜。

他用铅笔涂抹画纸,寥寥几笔勾勒出轮廓,再细致地描绘五官。

只画到眼睛,我便已知道他在画那个女孩。

他眼前除了上海灰旧的天空再无一物,但他每次下笔都毫不迟疑,仿佛画中人就在面前,或者是他已经画过太多遍,一笔一画都刻于心中。

我用手紧紧捂住嘴,妄图阻挡自己发出呜咽。

十七岁的石胜在想念那个女孩。

我要在很久之后才能懂得,他是曾经如此……如此沉默地,而又用尽全力地想念过她。

手机铃声响起,我睁开眼,恍惚了几秒钟,发现自己在哭。

屏幕上显示着“姚霖凯”三个字,我拿着电话的手微微发抖,按下接听键,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那边也只有细微的沙沙声,沉默了一会儿,才终于听到他轻轻喊我名字:“阮丛。”

直到这一声,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从梦中醒来,现实如冰冷的刀锋般瞬间切开了刚才那个昏黄温暖的幻境。我声音嘶哑,尽力掩盖着未散尽的哭声:“你……知道了?”

“嗯,我听——”他微微一顿,小心翼翼地斟酌着用词,“我听阿姨说了。”像是生怕引起我的不快,他没有等我回应,很快接下去说,“现在,怎么办?”

仿佛有一个声音超脱了意识,我几乎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去找他。”

姚霖凯吃了一惊:“你知道他在哪儿了?”

“我不知道,但是——”我的声音陡然升高,“我梦见他了,姚霖凯,我梦见他在上海,在一个天台上,他在上海!”

“阮丛,你冷静、冷静一点!”他显然并不相信,只是想安抚我激动的情绪,“你只是一时接受不了打击,才会做这样的梦。”

“真的,我知道他在上海,我就是知道!”我没有理会他的劝说,身体因为忽然蹿出的念头而颤抖,“我现在就去订机票,我马上来上海,你等着我,我去找他!”

“阮丛!”

“你相信我这一次好不好,姚霖凯,我要找到石胜,我一定要找到他。”我的声音忍不住再一次哽咽起来。  姚霖凯沉默了,也许是不忍戳穿我的幻想,他一直是这样一个温柔的人。最终,他松了口:“好吧,我在上海等你,有什么事我们见面再商量。”

我挂下电话,手机上显示今天是2012年12月16日。

石胜失踪已经七天了。我不知道他在哪儿,是生,还是死。

但我决定抓住最后一线直觉去上海找他。沉默地,用尽全力地去找他。P16-18

序言

从编辑那里收到全稿的时候,我正在《小时代》电影剧组日以继夜地赶工。进组之后,我和编辑间的工作交接大多通过网络留言和离线文件。因为紧凑的拍摄日程常常不得已将几天的工作压缩到没有夜戏的晚上开夜车完成。而在收到这本书后,我便抽出拍戏间隙的片刻休息时间,用携带的笔记本追不及待地看完。这个故事的选题是由我亲自策划的,可以说我对它多一份额外的期待。

这个念头其实诞生在更早之前。当时我还在进行《小时代3.0》的创作,头脑中便已生出一个关于知青的背景设定,我非常喜欢。记得提出这个选题的时候,我正和公司的编辑们开会策划新一年的《最小说》。在讨论由谁主导全新形式的【zui boy/girl】号栏时,我脑内几乎是直接出现了李茜的名字。就是她了!而下一秒,我便脱口而出道:“我想了一个新的长篇选题,让李茜来写一下吧,我觉得她可以驾驭。”

大概三个月前,我把李茜拉入《小时代》电影的编剧组。当时她正处于长篇小说《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的创作期。虽然已提前交足了八回的连载章节,但从预计成稿量和计划出版时间来看,余稿也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而在创作《小时代》电影剧本的两个月中,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顾暇其他的。从剧本项目结束到现在我拿到《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全稿,中间只有两个多星期的时间。老实说我是有点吃惊的,从完稿的字数来看,李茜在这两个多星期中,几乎是以每天一万多字的速度完成了这本小说。一天一万字不罕见,但要做到连续两个多星期天天一万字绝非易事。能否从头至尾保持并提升连载时的水准,也是我所担心。然而在看完整本书之后,我不禁对自己最初的担心暗自一笑。我早该知道李茜不会让我失望,这不也是当初我将这个亲自策划的选题交由她来写的原因吗?

由于《小时代》电影剧本、漫画脚本、杂志专栏、长篇连载等项目,我和李茜常有机会接触。沟通过程中,更多时候她是不说话的,神情专注,不时以“嗯”或“好”回应,偶尔说两句简短的自我理解,得到认同后会下意识地微点下头,再往本子上记两笔。很少在她脸上找到激动的表情,谦和内敛却又充满自信。只有当她谈论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脸上不自主流露出的兴奋劲,才让人恍然从她作品的纯熟气质中反应过来,这位性格和文字都具备大将之气的作者,她也不过是个才二十岁出头年纪轻轻的女生。但她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实力派”标签。

《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里写到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现状,以及父辈和子女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代沟,对于年长一辈的中年人来说,是最能勾起回忆的画面。所有父母都关心的和子女的相处问题,也被描写入微,真实动人且熨帖于心。而在现代大都市中,就有很多来自异乡为理想打拼的年轻人,他们在感情上爱恨纠葛,以及面对物质、选择等现实问题时的纠结心情,最直接地反映了当下年轻群体的生活、工作及感情状态。有相当的生活气息和地域文化色彩。在李茜设计的故事中,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可行性都得以展现,强烈却不浮夸。无论是温情、感人的,还是嫉妒、猜忌、工于心计的。许多人经历过旧时岁月、斑驳记忆、暗淡的过往及虚缈的未来,在她笔下有条不紊、流畅自然地展开,行文淡定而自信,笔酣墨饱精致通透。一个懂得体验人生、思考感悟生活的作者,才能写出如此意蕴丰厚情味绵长的好作品。

一部好看的作品,一位优秀的作者,都不应该被错过。

所以,我很乐意向你们推荐这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1605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