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唐惊变(中国式王朝衰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文选择的时代,锁定在大唐,是大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至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末,期间经历了使赫赫大唐盛世开始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悲剧的序幕拉开了,帝王、权臣、英雄、叛将、宦官纷纷登场……

往事越千年,如今那场大乱早已尘封在历史的积淀中,但我们通过诸多史书还能依稀感受到当时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史家用文字铺成了一条路,辗转曲折,峰回路转;我们的心也随之时悲时喜,跌宕起伏。本书将围绕安史之乱向您展现这场使一个朝代发生剧变的事件——大唐惊变。

内容推荐

渔阳鼙鼓动地来,九重城阙烟尘生。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赫赫大唐盛世开始了走向衰落的道路。悲剧的序幕拉开了,帝王、权臣、英雄、叛将、宦官纷纷登场……

在诸多王朝当中,唐的衰落最让人叹息。和一般王朝相比,唐朝非常有个性,几乎是突然就兴盛起来了,然后又突然衰落下去——兴则万国来朝,衰则一落千丈。这次战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座分水岭,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目录

引子 大明宫的黎明静悄悄

壹 祸起

第一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

第二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

 一、安禄山

 二、激变

 三、范阳兵来

第三章 悲情三人组

 一、封常清

 二、高仙芝

(一)高仙芝的成名作——小勃律之征

(二)怛逻斯之战

 三、第一番较量的失败

 四、安史之乱的第一批烈士

 五、哥舒夜带刀

 六、安史之乱的又一批烈士

 七、潼关失守

(一)潼关前,安禄山暴跳如雷

(二)潼关前,哥舒翰灰头土脸

(三)“大汉咣当倒地”

第四章 马嵬之变

 一、出逃

 二、试看今日之宫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三、“哗变”

(一)谁是幕后黑手?

(二)杨贵妃生死之谜

 四、又一次“马嵬之变”

贰 相持

第五章 惊魂甫定,聚焦灵武

 一、唐玄宗西游记——剑阁闻铃

 二、李亨的“西行漫记”——灵武之行

 三、新皇即位——西唐小朝廷

 四、白衣卿相——神仙弟弟

 五、熙熙攘攘

 六、兄弟——阋于墙?外御侮?

(一)永王之反

(二)太上皇的意图

 七、灵武的准备工作

(一)元帅之争

(二)肃宗:我想有为

(三)房瑁“浮沉录”

第六章 内讧·对峙

 一、安庆绪:大刀向安禄山的肚子上砍去

 二、肃宗的隐患

(一)李泌之计

(二)建宁之死

 三、睢阳保卫战始末

(一)雍丘保卫战

(二)壮烈睢阳

第七章 大会战

 一、攻守平衡

 二、收复两京

 三、重回长安

(一)李泌归隐

(二)六等定罪

(三)玄宗归来

 四、史思明再次反叛

 五、新任太子

 六、宿敌

 七、九节度对战史思明

第八章 烽火再燃

 一、大燕的第二次内讧

 二、宿敌再相逢

 三、史思明得偿宿愿

 四、离职后的副元帅们

(一)仆固怀恩:不得不反

(二)郭子仪:优哉优哉

(三)李光弼:抑郁而终

叁 落幕

第九章 代宗即位

 一、变本加厉的“妇寺干政”

 二、长生殿上的孤影

 三、宫廷里的动乱

第十章 大燕的第三次内讧

 一、史思明:第二个安禄山

 二、细数叛将

第十一章 寡助与灭亡

 一、黎明前的黑暗

 二、史朝义:天下之大,竟无立身之地

 三、八年之乱,落下帷幕

结尾 历史的转折

附录 安史之乱大事年表

主要人物表

试读章节

大明宫的黎明静悄悄

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一些大臣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大明宫,准备早朝。尽管昨天人数就已经减少很多,据说十无一二,但总会有人来不是?然而,他们忽然间发现,不但自己的很多同僚没有到,就连宝座上的皇帝都不见踪影,整个朝堂之上空空荡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是所有到场的人们面面相觑——皇帝去哪了?

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到达大明宫之前的几个时辰里,在这个漆黑的黎明,昨天还下诏说要御驾亲征的唐玄宗,带着自己的子孙嫔妃,从皇宫中匆忙地出来,直奔长安城的大门,然后向西逃之天天。

后世有人责怪玄宗没有带上他的大臣一起出逃,但事实上玄宗已是顾不上了,就连自己在宫外一时无法找回来的子孙嫔妃,也都没法带上,何况大臣们呢?

玄宗不是第一个出逃的皇帝,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但他的这次出逃却是非常的有名。其实面对没有希望守得住而且是将要被攻破的都城,皇帝的选择无外乎有三: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出逃,三是殉国。做第三种选择的皇帝少之又少,只有朱由检勉强算是一个,但他在多次或主动或被动地否定了出逃方案之后,最终还是忍不住逃出了紫禁城,只是后来实在逃不出去了;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历来受人尊敬,可惜他又的确没有皇帝的名义。顺其自然的皇帝大多在投降之前反抗一下,毕竟谁也不愿意一上来就做俘虏。算算古来投降的皇帝还真不少呢,倒是陈后主很有个性地逃到井中企图逃过一劫,然而当隋兵要向井中扔石头的时候,这位写过“玉树流光照后庭”的南朝最后一位皇帝,也只有大声呼救了。

出逃固然比不上殉国的壮烈,但和坐等比起来毕竟还是“有为”的,虽然两个听来都很让人气馁。比之于出降,出逃有一样好处就是可以保住有生力量。像唐玄宗这次出逃,确实比他在长安城坐等叛军破城要好,否则唐朝皇室全都被杀,那么唐朝就真正的灭亡了。

这么说好像有鼓励“出逃”之嫌。呜呼善哉善哉,如果能不到这种地步,而都像面对突厥大兵压境却胸有成竹的唐太宗那样,又何必讨论哪种选择呢?如果玄宗后期能不那么昏聩,又何来安史之乱呢?

P1-2

序言

禹传子,家天下。

自从夏朝诞生后(虽然至今尚有争议,但主流是倾向于曾存在过的),中国又历经了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若干朝代。本文选择的时代,就锁定在大唐,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大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至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末,其实延伸一下,也可以延到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初,算来足有八年左右。

无论哪一个朝代,都有兴盛和衰落,而往往动乱就是促成兴衰的催化剂。大多数的催化剂都是加速了朝代的衰落。其实历史从来就不乏“之乱”,挑几个有名的,像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南朝梁侯景之乱等等。不过,似乎有的动乱也起到了“副作用”。譬如,同样是唐朝,同样是政变,玄武门前的刀光剑影曾几次决定着大殿上宝座的归属,李世民的政变使贞观之治提早来到,而李隆基的政变则终结了朝廷的混乱,从而开创了开元盛世。

但好运走到了头,如果自己对所得不加以珍惜,那么就注定有一天会将好运气挥霍殆尽。玄宗老了,累了,似乎也烦了,于是佳人在抱,骊山宫中,优哉游哉;至于朝政,内事不决有宰相,外事不决有边将。玄宗无论如何都不肯听信别人说安禄山会谋反,他对此事的置若罔闻,仿佛是无数次地重复着一句话:我信得过他。然而最后,就是这个最让玄宗信得过的人,狠狠地抽了他一耳光。幡然悔悟的玄宗为着他曾经的糊涂付出了许多代价,然而什么都晚了,人们在错愕惊讶之中,看到了一场放之于历史之中都堪称是一场大变的动乱,我们姑且称为“大唐惊变”吧。

肃宗从玄宗手中接(夺?)过的天下实在糟得可以,他必须要面对一个纷乱的局势。然而,肃宗至死也没有看到战乱平定,他当政的几年完全处于战乱中。肃宗好容易收复了两京,又狠了狠心,准备不惜血本剿灭叛贼,然而却被一场大风打乱了计划。好容易又重新占得优势,却因为急于求成反倒落个大败。可怜的肃宗,在一片喧闹声中,无力地看着自己的妻儿陷入悲惨的境地,自己却是无可奈何,与高寿的玄宗先后去世,于是重担落到了代宗的身上。但叛军内部的变化比大唐还要剧烈,一次次发生的政变削弱了他们的实力,每一次变化都带来人事的调整,都带来人心的不稳,甚至带来大屠杀。最终,熬到筋疲力尽的双方,都无力再支持下去。所以当叛军中最后一位主帅自杀后,唐朝也彳艮识时务地接受了叛军残余势力的投降,尽管这为日后的大唐带来了藩镇之乱的祸根,但我相信,即使预先知道以后的事情,代宗皇帝大概仍然会皱着眉头接纳降者,无论如何,谁也熬不下去了。这个不是咬咬牙就能挺得住的事情,因为大家已经咬了八年的牙,现在连牙都快咬掉了——牙要是掉了还拿什么来咬呢?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王朝有可能比今天历史课本上记载的时间更长。的确,那般强盛的唐朝,如果不是这么一次使人口锐减、使经济萧条、使国力耗竭的重击,也许唐朝会像一个人那样慢慢老去直到逝去,又怎么会“突变”呢?兴则万国来朝,衰则一落千丈,和别的王朝相比起来,算是大起大落了。自然,表面上的变化,背后蕴含了诸多因素的积累。而一旦条件成熟,这场大乱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且几乎一发不可收拾—一事实上,双方都有机会尽早把事情搞定,但双方又都各自犯了许多错误,才使安史之乱拖了这么久。从唐朝这方来说,虽然看起来很多时候都是胜利者,但一不留神就闹出个大败来;大败不需要很多,只要一次,就足以前功尽弃。于是力量就这样很遗感地被消耗掉了,若这些“无用功”花在对付叛军的身上,也许唐朝是可以彻底消灭安史余部的。不过叛军那边失算更多,能撑这么久已经很“了不起”了。

往事越千年,如今那场大乱早已尘封在历史的积淀中,但我们通过诸多史书还能依稀感受到当时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史家用文字铺成了一条路,辗转曲折,峰回路转;我们的心也随之时悲时喜,跌宕起伏。本文将围绕安史之乱向您展现这场使一个朝代发生剧变的事件——大唐惊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唐惊变(中国式王朝衰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4874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2.205.0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1
16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