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三星堆和长江文明研讨会所做摘要的文集,主要针对巴蜀文化本身的特色,对巴蜀文化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阐发,对三星堆、金沙等遗址的发现作出集中剖析,并对巴蜀文化的探索进行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前瞻了今后工作的发展趋势。
| 图书 | 三星堆与长江文明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三星堆和长江文明研讨会所做摘要的文集,主要针对巴蜀文化本身的特色,对巴蜀文化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阐发,对三星堆、金沙等遗址的发现作出集中剖析,并对巴蜀文化的探索进行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前瞻了今后工作的发展趋势。 序言 考古学的进展业已表明,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多地区的。灿烂的中国文明,系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共同缔造。文明起源的研究,是现代科学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历程的探讨,最近已经获得多学科学者的普遍重视。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考虑到巴蜀文化本身的特色,及其与中原、西部、南方各古代文化之间具有的种种关系,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这也许就是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化厅、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发起召开“三星堆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意义所在。 在德阳召开的这次“三星堆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各位先生依据大量的材料和深入的研究,对巴蜀文化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阐发,其论说比我的认识无疑更为明确,更为深刻得多。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早已经声闻天下,但是这项发现的重要价值,恐怕还要等到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才会得到充分的估量。我常常想,像三星堆以及巴蜀文化这样的发现,应该和历史上特洛伊、尼尼微等等一样,列入世界考古学的史册。近些年,由于种种条件的改变,中国的考古成果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注意。比如曾任考古学史会议主席的英国学者丹尼尔,他在20世纪50年代写的《考古学一百年》,70年代修订增补的《考古学一百五十年》,都不曾将中国放在考古学史的主线上,而到其逝世前1981年出版的《考古学简史》,才把未来几十年考古学的新发展寄望于中国。三星堆及巴蜀文化研究所造成的影响,在2l世纪中无疑会逐渐凸显出来。 这次会议的突出成就,是对三星堆、金沙等遗址的发现作出集中剖析,并对巴蜀文化的探索进行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前瞻了今后工作的发展趋势。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学者们为未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课题。如《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文中讲到的“古蜀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和周边文明的关系”、“巴蜀文化与西亚、南亚和东南亚文明的关系”,以及三星堆文明是封闭还是开放,就需要今后特别探讨。还有不少方面,读者不难由各麓论文中梳理出来。 会议以“三星堆与长江文明”为题,本身就是相当重要的。这个主题反映着一个很有价值的.见解,即三星堆及巴蜀文化是整个“长江文明”的组成部分,应该把巴蜀文化置于“长江文明”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会议上的许多论文,都环绕着这一中心。 20世纪学者论述中国古代史,每以东西关系立说。傅斯年的名文《夷夏东西说》,认为夏与周在西,夷与商在东,彼此交迭兴起,在历史学界有过很大的影响。不过他讲到的夏、夷、商、周,各自的中心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到了20世纪后半期,随着考古工作在全国普遍开展,古史研究者的眼界也不断拓展,长江流域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关注。于是,东西关系的观点为南北关系取代,一些论著提出了黄河、长江为中国“两河”的新说,“长江文明”的概念即由是产生,成为学术界热门的话题,有关研究成绩显著。 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南北之中还有东西。黄河流域可分为西部的上游,东部的中下游;长江流域也可分为上游和中游、下游。长江在南方一直是横贯东西的交通干线,其上游有滇文化、巴蜀文化,中游有荆楚文化,下游有越文化,等等。大家看,在三星堆器物坑里,已经发现特点与湖南、湖北荆楚地区相似的青铜尊、罍。巫山大宁河李家滩发现的大尊,是其间的中介。这里还出有与安徽阜阳润河所出类似的龙虎尊。在金沙遗址中出土的有刻画符号的长琮,则是由良渚文化分布地流传过来的。这一类现象表明,远古以来的巴蜀地区,除接受北方中原文化的影响外,还与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交流,而且后者也许关系还更密切些。中原文化的影响,很可能是通过长江中游,间接传入上游的巴蜀地区的。无论怎样,把长江流域不同文化放在一起来考虑,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最后还想说一下巴蜀文字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就这一问题各抒己见,有很好的看法,业已朝向解决跨进了不少。前些时候我在成都谈过,由于有关材料大量出现,巴蜀文字性质的判明已具备条件,距离解读不远。大家知道,世界上还没有解读的古文字不多,巴蜀文字一旦解读,将是学术界一件有震动性的大事。 2004年9月8日 于北京清华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三星堆与长江文明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郝跃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12322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12 |
| 出版时间 | 2005-03-01 |
| 首版时间 | 2005-03-01 |
| 印刷时间 | 2005-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85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8-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286 |
| 宽 | 212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