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KFS对话建筑
内容
编辑推荐

唯一建筑类电视访谈节目,大师、名流之精彩言论,感受建筑师的原创历程。

《KFS对话建筑》中国第一档建筑类电视访谈节目,栏目自2005年1月1日开播以来,陆续邀请了许多世界设计名师、时代新锐、社会名流作为节目的嘉宾共同参与节目,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建筑界、规划界、景观界、地产界的热点话题。本书真实还原了镜头上的精彩对话。书中既有罗伯特斯特恩、伊东丰雄、矶崎新等建筑界的风云人物对他们建筑理念的阐述,也有另一些社会名流,如麦肯哲、程乃珊姗等,从他们的视觉角度为我们探讨当今的建筑。

目录

社会名流 对话建筑

乔·方覃纳  国会议员、住房部长谈全社会的安居乐业

麦肯哲 宋毅军  总领事所欣赏的建筑与城市

王昌达  成功建筑开发商的宝贵经验

史蜀君  电影导演视觉中的建筑印象

程乃姗  “老克勒”女作家记忆中的建筑

程乃立 保罗·纽曼 约翰·泽梅尔曼  木建筑正在快步走近我们的生活

设计名师 对话建筑

罗伯特·斯特恩  耶鲁建筑学院院长请你与周边相协调

伊东丰雄  众多粉丝,日本建筑时尚风向标

矶崎新  灵感来自内心感觉

戴复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用激情唤醒沉睡的美丽

郑时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设计精品创造更美好的城市

蔡镇钰  中国建筑大师:建筑的生态节能至关重要

邢同和  设计上海博物馆的设计大师

奥古斯都·卡纳蒂  没有“意大利风格”的意大利小镇

马里奥·甘德松那斯  上海将成为21世纪的中心都市

尼古拉·米其林  旧城中设计新建筑

朱锡金  以为人本,构建和谐社会

徐循初  中国城市交通体系的创立者

时代新锐 对话建筑

奥雷·舍人  CCTV:是谁惊动了中国建筑界

登琨艳  谈“梦”

傅国华  棒球所带来的突发灵感

郑可  坚定的现代主义建筑师

张桦  “航母”指挥官眼中的中国建筑界

周俭  同里镇与“法国骑士勋章”

唐子来  世博会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路易·迪昂  一个加拿大建筑师在中国的十年感言

马卫东  出版商+建筑师=马卫东

塞巴斯蒂安·巴特勒  木结构之美——加拿大梦加园

傅国华 倪文华  最适合即是最合理的

刘力  科技含量决定建筑寿命

章明  反映建筑最本真状态的设计态度

邬伟民  极具亲和力的开放型社区

刘同安 胡伟 余晖  漫谈复合型住宅小区

周影波 程华为 王若冰  挖掘商业建筑中的最大的商业价值

试读章节

慧眼独具地发掘和赋予土地独特价值,即是成功的一半,以其独特的视野引领居住时尚。王博士审时度势,敏锐地抓住新的契机。

 

   成功建筑开发商的宝贵经验Wendy:王总,听说您早年学的专业并不是建筑或者规划专业,后来怎么会去从事房地产行业呢?王昌达:实际上房地产行业的领导很多都不见得是学建筑出身的,但是我跟建筑还算是比较有缘,因为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跟工程管理这两个方面联系比较紧密一点。再加上大学毕业以后,从1984年起我就当了基建处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接触到了许多单位、设计单位,包括大大小小的设计院,也常常跟政府部门打交道,应该说我的经历是很丰富的。在这整个过程中间,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所以相对搞房地产来说有一定的优势条件。Wendy:那您在当基建处长的时候,因为您学的不是这个专业,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王昌达:很少遇到困难,因为我碰到问题会跟技术人员互相磋商。我们是一个集成商,应该善于把园林景观、建筑结构、保温节能、居住理念、生活空间、建筑美学等很多的知识结合起来。Wendy:房产商跟建筑师经常是作为一个团队来工作的,但是这两者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因为建筑师他注重的是建筑本身的文化以及它的功能。但是房产商经常对一些建筑的个性、它的营销、它的材料成本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在意,作为房产开发企业的领导,您有没有经常碰到过这样的矛盾?王昌达:这个矛盾应该说是会碰到的,但是我们应该说是统一的地方多,矛盾的地方少。因为设计师想体现他的设计风格、设计理念或者他的一个设计的高度。那么发展商呢?有的发展商可能会想节省点成本吧。一般来说在房地产低潮的时候,有些比较短视的发展商会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在房产形势好的时候,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设计的楼型好、漂亮,立面靓丽,那肯定能卖更高的价钱嘛!当然这个层次我觉得还是稍微一般了点,我对这个问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希望能够发挥设计师的全部才华,他的知识价值有多大,能使出多大的本领,我就给他搭多大的舞台。所以应该说,建筑商跟设计师不仅是甲、乙方的关系,更应该是朋友的关系,是一种学术探讨互相切磋学问的关系。Wendy:您已经开发了很多高档的楼盘,当您拿到一块地的时候根据您的经验,是怎么样来评判这一块地的价值?怎么样发现其中最值得开发的闪光的亮点?王昌达:这个一般来说,你要有一个对市场的敏锐度,你要有一种灵感,还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比如说我们金桥的楼盘,那个时候,他们把它叫做是金桥出口加工生活园区,好像就在工厂旁边建房子,让人觉得前面是工厂后面是住家,这个档次就低了嘛!实际上我们发现金桥集团做了很多事,规划了大卖场,如欧倍德、家乐福等等;搞了体育中心还有高档的别墅区;园区里面还搞了许多教育设施,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另外还把上海三所三级甲等医院都搬到那里去了。应该说它已经具备了一个外国人可以居住的条件。结果我们跟金桥集团商议共同把这个理念变过来,就变成了上海第一个国际社区——碧云国际社区。现在这个“碧云国际社区”应该是一块光荣的牌子,这是上海滩上第一个国际社区,针对这么一个社区,我们在里面建了一个楼盘。我给它起的推广名叫做“时代金领爱建园”。金领就是白领中间的精英,就是知识与财富的象征,因为我们里面有很多的外资企业,这么多外资企业的员工会住到我们这里面来,这不就是“时代金领”吗?理所当然这个地价就升值了。

开发商超人一筹的眼光要建立在自身不断的积累上。王昌达博士是如何审时度势,敏锐地抓住新的契机的呢?王昌达: 比方说,像上海的西南角,有这么一个经过规划批准,可以开发的一块土地,在1平方公里至2平方公里之间,离市中心的距离是在十七八公里左右。那么这样的距离在以前是属于郊区了,但是现在由于高架的开通,轻轨的开通应该说这距离大大拉近了,那么像这样的地,用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去规划和开发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风水宝地,因为你有高架道,有国道到这个地方,有高速公路,还有轻轨到这个地方。其中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开发这块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定位。Wendy:很多人会想象这样一块地做一个高档别墅很合适,您是不是这样想?王昌达:我倒不是这样想,因为高档别墅在上海郊区已经星罗棋布。例如青浦、南汇,还有浦东,到处都有别墅区。但像这种特别适合于人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我的感觉是可以把它建造成一个新时期的新古北,或者叫做新虹桥。去年我到了瑞士,我觉得不管是苏黎士还是日内瓦,它都有很多高级的办公区。但它不像我们建造的都是摩天大楼,而是建造四层、五层、六层、八层、十层以及围合式的建筑,那里公建的形式建得比较多,中间围合式的建筑,里面就是成片成片的花园、小溪、喷泉、湖泊,对着湖光山色办公,感觉非常不错。

        P11-P13

序言

  为什么会选择做电视节目

记得那一次《中国建筑时报》的记者问我:你作为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为什么会选择去投资、去制作这样一档电视节目。仔细想来,既有偶然性,同时也是一个愿望的实现。

亲历蓬勃发展的年代,有了大有作为的机会,也得到了许多的肯定和荣誉。偶然之间与一些加拿大的同事交谈,每每谈及15年前获得的加拿大McGill麦吉尔大学的克里夫全额奖学金,令我大开眼界,改变命运,总是心存感激,溢于言表,记忆深处永远不敢遗忘。

经常与媒体接触,也结识了一些媒体的朋友。设立一份奖学金固然是好,但其受众面毕竟有限,而电视节目则完全不同。况且今天的中国建筑,已成了世界的舞台,大众的普及文化与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追捧。从北京的奧运会的水立方,CCTV大楼等等,孰是孰非,主流与非主流,当代建筑何去何从,有个大众论坛岂不是最好?《对话建筑》正是这样的一个舞台,它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对话建筑,而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师。这样的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台周播的建筑专业电视节目产生于当今的中国,产生于当今的上海,是最最合适不过的了。

有了计划,就要实施。最难的是由谁来做主持人。想必要有娴熟的中英文语言条件,还要有深厚的规划建筑功底和对当今种种思潮的判断力,否则如何去应付这些国际建筑大师,让他们掏出真正的心里话?最后的唯一选择是我的夫人倪文华(Wendy),一个既有东西方文化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又能从容应对的当代女性。选择做一档周播节目,心里感觉就像赛场上的马,永不停息。每周一睁开眼睛,就想着必须完成本周的节目,不许偷懒,不许生病,不敢怠慢,精神高度紧张,总之太费心费神费身体。

辛辛苦苦地做了近一年, 出一本文字书本既是总结鼓励,也是将来一个方便的记忆。常常问自己,尽管这是一个产生大师的特殊时代,是优秀建筑踊跃出现的非常时期,但产生大师和优秀建筑的速度绝赶不上周播的速度,访谈的对象将越来越少,该怎么办?还没想好。

后记

在现今号称建筑师乐园或试验田的中国、风格、学说充斥耳目,无论先来后到,各持其不二主张。而另一面,每年赋予了千万平方米楼宇灵魂的建筑师们,试图将水泥,玻璃,钢铁,木材等塑造成为艺术的实用品的建筑师们,他们的声音很少在大众媒体中出现,甚至于在有些人眼里,建筑师即略等同于建筑工人。这种强烈的不和谐迫使建筑师们站起来,冲上了舞台。

《对话建筑》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名师,大师,小师,无名之师只要你有话要讲,有新鲜事例,有激情释放,有思想共享这里你尽可演绎。兼收并蓄也罢,东风西风也罢,去芜存菁也罢,各领风骚也罢,一个开放的论坛相信可助建筑界内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乃至自我反省。

至于本人,在十余年设计师生涯之后得以走上舞台,在这里要感谢KFS,感谢摄制组全体同仁的努力,感谢各位嘉宾分享思考的成果,感谢支持这一节目的热心观众们。本书收纳有2005年10月前嘉宾的精彩言论,与看过或没看过节目的,业内或业外的朋友共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KFS对话建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文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4419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6.16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51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