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编订而成的。全书共分三部分:导论;上篇,人权的主体性论证理论;下篇,人权的关系性论证理论。
本书认为,人权话语的盛行并没有能够有效兑现呵护人的尊严的承诺,在人世间实现正义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权理论都是从主体性哲学出发的,从而都属于主体性人权论证理论。
图书 | 人权论证范式的变革--从主体性到关系性/民权学子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编订而成的。全书共分三部分:导论;上篇,人权的主体性论证理论;下篇,人权的关系性论证理论。 本书认为,人权话语的盛行并没有能够有效兑现呵护人的尊严的承诺,在人世间实现正义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权理论都是从主体性哲学出发的,从而都属于主体性人权论证理论。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时代的普遍观念,是惟一被共同接受的道德与政治语言。然而,人权话语的盛行并没有能够有效兑现呵护人的尊严的承诺,在人世间实现正义。通过追溯人权史,本书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权理论都是从主体性哲学出发的,从而都属于主体性人权论证理论。在后形而上学的多元化时代,要指望通过人权有效保障人的尊严,建立和谐秩序,须实现人权论证范式由主体性到关系性的转向。归根到底,人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人权则是一种人际社会关系中的要求。人权表达的就是如何通过主体间的规范共识,保障每个人平等的权利与自由,实现美好生活的理念。 目录 导 论1 第一节 多元论语境与人权的时代困境2 一 多元论前提与人权的确立2 二 人权普遍化与人权的困境8 第二节 人权论证范式的批判性转向16 一 人权概念要素分析16 二 人权论证的主体性范式24 三 人权论证的关系性转向29 上 篇 人权的主体性论证理论 第一章 理性与自由:康德论人权的确立39 第一节 康德论人权的逻辑起点40 一 人的双重性是人权的出发点41 二 人的自由是人权的逻辑起点52 第二节 道德法则与人权的道德基础59 一 道德与理性命令的二分60 二 绝对命令与人权的道德奠基67 第三节 外在自由与人权的确立77 一 外在自由与人权的证立80 二 原始契约与人权的确立95 第二章 自律与他律:传统人权观的康德批判105 第一节 对自然权利理论的批判105 一 理性与自然权利观的阐明106 二 自然权利观与他律117 第二节 对功利主义人权观的批判125 一 功利原则与功利主义人权观126 二 功利与道德上的他律135 第三章 权利与善:康德人权观的当代承继与歧见144 第一节 权利优于善:罗尔斯的人权理论145 一 对功利主义人权观的批判145 二 源于道德主体的权利诠释150 第二节 反对权利优于善:社群主义人权观158 一 对康德式“自我”人权观的批判160 二 权利的“共同体”起源166 三 一点评议172 下 篇 人权的关系性论证理论 第四章 主体性与人权论证理论的检视179 第一节 主体性人权观论证路径的检视183 一 康德式自由主义人权观的论证路径183 二 社群主义权利观的论证路径190 第二节 主体性人权观哲学依据的检视198 一 康德式人权观的主体性视角201 二 卢梭式社群主义权利观的主体性考察206 第五章 关系性与人权论证范式的转向212 第一节 “为承认而斗争”:黑格尔的遗产220 一 自然法与人权起源的路径选择221 二 主观精神与人权的相互承认235 第二节 人权的社会学路向的尝试245 一 相互承认的自然主义转化246 二 “普遍化的他者”与人权的起源254 第六章 交往行动与人权的相互承认267 第一节 交往理性与人权的社会基础267 一 交往行动与普遍语用学前提268 二 交往理性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277 第二节 人权相互承认的伦理学原则287 一 理想的言语情境288 二 商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299 第三节 商谈原则与人权的逻辑起源307 一 商谈原则与人权的面向308 二 人权的逻辑起源313 尾 论 人权与和谐321 第一节 人权论证的中国语境322 一 儒家人性观与人权的相容性323 二 关系性自我与人权论证329 第二节 人权关系论转向与和谐340 一 人权入宪与构建和谐社会342 二 超越人权争议与和谐世界347 参考文献359 后 记38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权论证范式的变革--从主体性到关系性/民权学子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严海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04745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5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082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