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死亡与医学伦理
内容
编辑推荐

优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精神文明的呼唤,是人类善待生命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本书系统论述了与人的优死有关的生理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问题,同时,系统地探讨了死亡标准、临终关怀、安乐死及死亡教育等优死实践问题。

内容推荐

人应当优生,应不应该优死?人可以优生,可不可以优死?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对自身生命质量提出的新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优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精神文明的呼唤,是人类善待生命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本书系统论述了与人的优死有关的生理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问题,同时,系统地探讨了死亡标准、临终关怀、安乐死及死亡教育等优死实践问题。本书既可作为对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教科书,又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及社会人群了解优死学的通俗读物。

目录

绪 论 /1

第一章 死亡之谜的破解与认识 /3

 一、死亡研究概况/3

(一)人类死亡研究史况 /3

(二)如何研究死亡/10

(三)人类死亡学的建立 /12

 二、死亡的定义及标准 /15

(一)死亡与生命等诸多过程的关系/15

(二)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志的死亡定义/16

(三)心、肺、脑死亡定义 /17

(四)其他综合观点的死亡定义 /18

 三、脑死亡的标准及其意义 /21

(一)脑死亡的标准/21

(二)脑死亡的检查/23

(三)脑死亡标准的道德意义 /24

 四、死亡原因与过程 /26

(一)死亡原因及诱发因素 /26

(二)人类的死亡过程/36

 五、死亡的方式与机理 /40

(一)人类的死亡方式/40

(二)人类死亡的机制 /42

 六、树立科学的死亡观/45

(一)树立归宿信念,坦然对待死亡 /45

(二)充实人生价值,无愧死亡到来 /45

(三)消除迷信思想,无畏直面死亡 /46

(四)保持身心健康,安乐进入死亡 /46

第二章 临终关怀概念及其发展/47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47

(一)临终需要关怀/47

(二)临终关怀的基本概念 /48

(三)临终关怀机构的类型 /49

(四)临终关怀团队的作用 /51

 二、临终关怀的特点 /53

(一)临终关怀的基本特点 /53

(二)临终关怀淡化治疗,强调照护 /54

(三)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与活动/56

(四)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 /58

 三、世界临终关怀起源与现状 /60

(一)世界临终关怀起源 /60

(二)世界临终关怀的现状 /63

 四、中国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 /65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临终关怀 /65

(二)中国当代临终关怀的发展 /69

第三章 临终心理与关怀/73

 一、临终病人的临终心理理论 /73

(一)库伯勒.罗斯临终心理发展理论/73

(二)威斯曼和帕蒂森临终心理理论/76

 二、临终病人的临终心理表现 /79

(一)临终病人对病情的觉察 /79

(二)不同年龄与不同病情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80

(三)临终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和表现 /83

(四)临终平静心理状态及产生机理/86

 三、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 /87

(一)对临终者心理关怀原则 /87

(二)满足临终病人的需求 /89

(三)对临终者心理关怀的一般方法/91

 四、濒死体验研究概况 /93

(一)频死体验研究的基础 /93

(二)濒死体验的表现/95

(三)对濒死体验的解释 /98

第四章 临终症状表现与控制 /100

 一、临终疼痛的概念与评估/100

(一)临终疼痛的概念 /100

(二)临终病人躯体疼痛的分类 /102

(三)癌症病人疼痛程度的诊断和分级 /103

 二、疼痛控制的原则与方法/104

(一)疼痛控制的基本原则/104

(二)癌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疗法 /107

(三)病人自控式止痛(PCA) /112

 三、临终心理止痛护理/114

(一)临终心理止痛护理的机制 /114

(二)临终心理止痛护理的原则 /115

第五章 临终病人的生活护理 /117

 一、临终病人生活护理原则/117

(一)提供舒适的临终环境/117

(二)做好临终病人的个人卫生 /119

(三)给予良好的饮食护理/120

(四)安排好临终病人的日常生活 /121

 二、临终病人生活护理方法/121

(一)头部的护理方法 /]2l

(二)褥疮的护理方法 /123

(三)饮食的护理方法 /125

(四)呼吸系统的护理 /129

(五)病人卧床的护理 /131

(六)病人洗浴的护理 /133

(七)病人大小便的处理 /134

 三、濒死护理与尸体料理/138

(一)濒死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 /138

(二)濒死病人的护理 /139

(三)尸体料理的方法 /141

(四)尸体料理中的注意事项/142

 四、假死的观察与预防/143

(一)人类死亡过程中的假死现象 /144

(二)民间对假死的防范措施/144

(三)假死的原因与鉴别/145

(四)假死的处置 /147

第六章 安乐死及其实施的期待 /148

 一、安乐死的概念与对象/148

(一)安乐死的概念与分类/148

(二)实施安乐死的对象及条件 /152

 二、安乐死的由来及现状/154

(一)安乐死的由来 /154

(二)安乐死的现状 /155

 三、安乐死的道德争议/157

(一)对安乐死争议的现状/157

(二)对安乐死不同的道德观念 /158

(三)安乐死道德伦理上的肯定 /160

 四、安乐死的实施与立法/163

(一)安乐死的实施 /163

(二)安乐死的立法 /164

(三)若干安乐死文件的格式/166

 五、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和谐统一/169

(一)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差异 /169

(二)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选择 /170

(三)两者和谐统一的道德意义 /170

第七章 以全新的观念对待死亡 /172

 一、社会性死亡/172

(一)社会性死亡概述 /172

(二)社会性死亡和老年人/173

 二、自杀及其预防/175

(一)人类自杀研究概述 /175

(二)影响人类自杀的因素/179

(三)自杀的心理表现 /183

(四)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187

 三、死亡教育/190

(一)当代死亡教育的发展概况 /190

(二)死亡教育的概念、原则与意义/192

(三)死亡教育的方法和内容/195

 四、死亡道德/200

(一)死亡道德的形成与特点/200

(二)封建社会的死亡道德/203

(三)现代社会死亡道德 /207

第八章 超越死亡 /212

 一、人类对超越死亡的追求/212

(一)人类超越死亡的方式/212

(二)科学对长生不老的研究/220

 二、实现超越死亡的科学假说/225

(一)克隆技术/225

(二)脑移植/228

参考文献/233

试读章节

二、临终关怀的特点

(一)临终关怀的基本特点

1.服务对象既包括临终病人也包括病人家属

在医院看病,医护人员主要是为病人服务的,家属则是站在医生一边,和医生一起为病人奔波。在临终关怀中,家属则不仅为病人服务,而且也成为医护人员或者说临终关怀团队服务的对象。临终关怀的特点就在于,医护人员在关怀临终病人的同时,也要做好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关怀照顾工作。特别是在病人死亡和死后的时期,要使家属能够加强自我护理,承受“丧失”的打击,接纳“丧失的自我”,以适应新的生活,这对保护和增进家属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服务的内容广泛全面

临终关怀服务并非单纯的医疗、护理服务,而是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咨询、死亡教育、社会支援和居丧照护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其范围一般包括对疼痛或其他各种症状的控制,如药物止痛、神经阻滞止痛;对临终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安慰;发动社会各界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的社会支援;病人死后对家属的居丧照护等。

3.服务形式多样化、本土化

临终关怀的服务形式具有服务方式多样化、本土化的特点。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以住院照护的方式为主,即注重建立临终关怀院。美国则以家庭临终关怀服务为主,即开展社区服务。

我国的临终关怀工作者,则正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方式。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以临终关怀病房的形式比较普遍,因为这种形式可以利用医院病房的原有人员和设备,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能够较快地开展工作.当然,在社区医疗的支持下,居家照护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形式,这对在家中照护临终病人就具有特别的实用意义。P53-54

序言

人都会死,这是客观而沉重的事实;人知哀死,这是普遍而深奥的现象。古往今来,无数的先哲都对死亡问题进行过不懈探索和研究。笔者在二十余年的医学教学工作中也始终关注死亡问题的研究,这是因为医学的职能不仅仅是救死扶伤,它还必须直面回天无力的时刻——死亡,而这正是以往医学教育忽视的一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理论和生命价值理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人类的健康文明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诸如优生优育、防疫接种、健康保健、益寿延年……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这也促使人们思考,当各种顽疾的发展无情地将病人推向死亡边缘的时候,当目睹临终者在常人无法忍受的极端痛苦中默默承受煎熬的情景,人们渐渐意识到,尽管治愈无望,大限将至,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也应高质量地度过——展现人生最后一道风景线,因此,死亡过程应该优化。

优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精神文明的呼唤,是人类善待生命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优生和优死是人生的两个密不可分而又相提并论的主题,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的两个极端。人类应该如何面对死亡,能否对死亡过程进行控制,做到善终优死,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医学家和社会学家从理论上作出回答并在实践中提出具体措施。既要优生,又要优死,这已成了现代医学的热点。

基于此,笔者尝试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既是继续完成本职工作,为医科学生提供课余参考书籍;又是履行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尽的社会义务,为宣传善终学说,优化死亡过程,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出一把力。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内死亡研究的著名学者段德智教授。段教授百忙之中拨冗指导,并欣然为本书作序,使本书增色不少;同时感谢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艾永循教授的鼎力相助,使我们在时间、人力、物力、资料等诸方面获得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对本书中的缺点和错误给予批评指正。

作  者

2004年12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死亡与医学伦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平//李海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46160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052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