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占测趣谈/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我国古代民俗风间中占测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了基本的介绍。在章节安排上,主要以占测手段、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尽可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占测的产生、基本原理、演变以及其社会影响。为了增强可读性、趣味性,本书特地选择了一些史书和前人笔记中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也插入了一些相关实物的图片。对于占测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不容错过!

目录

前言  /1

壹 藏往知来:周易

一、周易的传说  /3

 1.“易”的意思  /3

 2.《周易》的来历  /5

二、周易的结构  /7

 1.八卦和六十四卦  /7

 2.卦爻的解读  /11

 3.净扫东窗读《周易》  /13

三、周易预测  /18

 1.正规的易筮  /18

 2.对卦爻辞的分析  /22

 3.易占的异化  /25

四、周易文化  /3l

 1.学术周易  /31

 2.走出神秘的易卜  /34

 3.趣味化的民间易占  /35

 4.文人易卜  /36

 5.周易的痕迹  /39

贰 复杂的公式:星命与式占

一、占星术  /45

 1.古代的天文学  /45

 2.星宿  /5l

 3.分野  /68

 4.用于占星的主要天文现象 /72

 5.宫廷化的占星术  /79

二、星命术  /82

 1.占星加算命  /82

 2.星命术的工具  /83

三、八字算命  /85

 1.繁复的八字  /85

 2.八字定大运  /88

 3.京房与《火珠林》  /90

四、式占  /91

 1.式占概要  /91

 2.奇门遁甲  /92

五、公式预测的社会影响  /98

 1.对灾难的担忧  /98

 2.信与不信之间  /99

 3.轻松的式占  /100

叁 第三只眼:相术

一、相术起源  /107

 1.经验化的相术  /107

 2.直觉的作用  /109

二、相术占测  /112

 1.相术的弱点  /112

 2.相士的传闻  /115

 3.杜撰的奇说  /117

三、相术的技巧  /120

 1.难以理解的视觉能力  12 L]

 2.相术的诈骗  /123

 3.相术的回归  /127

肆 异界的媒介:降神

一、降神概述  /135

 1.五花八门的降神活动  /135

 2.降神的情形  /140

二、降神的主要手段  /142

三、降神活动中难以解释的层面  /147

伍 可怕的呓语:预言

一、预言的由来  /152

 1.真假莫辨的童谣  /152

 2.风靡一时的谶纬  /155

 3.走上正轨的《推背图》  /157

二、预言的形式和分析  /159

 1.歌诀系列  /159

 2.图解系列  /161

三、预言的困惑  /167

 1.预言的真伪  /167

 2.预言的原理  /168

 3.预言的遭遇  /170

陆 游离的字符:测字

一、测字的起源与发展  /175

 1.符号崇拜  /175

 2.汉字的产生  /176

 3.可拆解的汉字  /178

 4.滥觞于谶纬  /180

 5.唐宋时的普及  /183

 6.元明清时的泛滥  /186

二、雾里看花的测字手法  /187

 1.测字十法  /188

 2.心意六法  /189

 3.泛神秘化的测字法  /190

试读章节

一、占星术

1.古代的天文学

我国最早使用“天文”一词的正是《周易》、《周易·系辞传》中说道: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周易·贲》又有: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古人所说的“文”,最初就是今天的“纹”字,即纹理、纹路的意思,用抽象的话来说,是一种包含人文信息的图案。因此,“天文”一词在古人的眼里实际上是指天上的图案,其中包括今日气象学中的现象,如虹、日晕等,而今日天文学中所包含的不少分支则不在古代天文学研究范围之内,这在中外古代天文学是相同的。

《社会科学》1987年第5期介绍,1987年8月,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关家川乡出土已残破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盆一件,通高9.2厘米,口径18.3厘米。陶盆内彩绘有两个同心圆,外围为锯齿纹,内圆两线通过圆心交叉呈十字状。内圆分为四格,有两格内绘新月,另两格内绘实心半圆。两线顶端绘有球状物,十字状犹如轮轴旋转,图案奇异。据研究,符合《周易》“日往则月来”、“山岳则配天”的记载,因此被认为是最远古的天文图。

公元前16世纪,商代的大天文学家巫咸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被称为《巫咸星经》。它包含三十三个星座,共计一百四十四颗恒星,可惜已经失传了。到了战国时期,楚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记录有511颗恒星。魏人石申著有《天文》,记录有80.9颗恒星,可惜原著已经失传,后人将散见于其他著作中的这两位大天文学家的著作合编为《甘石星经》。三国时代吴国人陈卓继往开来,以甘德、石申与巫咸三家的全天星图为底本,将星空分为283宫,共有1465颗星。

世界上最著名的石刻天文图,是现存苏州的南宋淳祜丁未年(1247)的天文图,刻于高2.67米、宽1.17米的石碑上,上半部为星图,下半部是文字说明。在苏州还有同样的石刻《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据《宋史》记载,公元1190年大学者黄裳绘制了八幅图献给皇太子嘉王.即现存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以及遗失的《太极三才本性图》、《皇帝王伯学术图》、《九流学术图》、《百官图》和《平江路图》。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这样的情形不只适用于描述中国,世界各大文明留下的古老文献和传说中有关天文的知识都令人惊讶。

古代美洲文化光辉灿烂,他们用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建造了许多著名的金字塔,如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羽蛇神金字塔以及观测金星的建筑。羽蛇金字塔的四方阶梯各有九十一级,加上塔顶平台,正好等于一年365天,每当春分和秋分之时,日落偏西的特定时刻,在一定的角度望去,金字塔上会显现出一条巨大的羽毛蛇在徐徐游动,而在其余日子里,这条塑造的蛇隐藏在阶梯的断面内并不引人注意。

在厄瓜多尔的基多城被称为地球的中心。很早以前,以太阳的子孙自居的印第安人,就在相定的地点修筑起圆形天文台,根据阳光照射的阴影观察太阳的运行,他们发现了“太阳之路”,这就是地球的赤道线。  古代玛雅人精确地测定了金星运动的种种周期性变化,发现金星会合周期为584天,五次会合的时间正好是八年,每次会合又分为四个阶段:展见236天,伏90天,夕见250天,伏8天。在玛雅人用符号?表示金星。

古巴比伦人为了占星的需要,在公元前3000年把太阳一年运行一周的黄道,等分为十二个星座,同时也涉及其他一些星座。现在已经知道当时的星座及星名约二百个。

古代墨西哥人采用二十天记日法。著名的图案复杂的阿兹台克圆形历碑(又称太阳碑),据说其中心图案便是象征人类第五个阶段的“当代的太阳”,前四个太阳已经毁灭了,而第五个太阳将在地震中毁灭。在中心图案的四周是一个由20个雕像组成的圆环,它们是鳄鱼、风、房屋、蜥蜴、蛇、死亡、鹿、兔、水、狗、猴、草、芦苇、美洲虎、鹰、秃鹫、运动、刀、雨、花,有十种动物,三种植物,两种人造物,三种自然物和一对矛盾(死亡与运动,运动可视为生命),这二十种图案便是二十天的名称。

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O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

古代先民创造各种天文学的成就,一方面是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更主要的是祭祀和占卜活动的要求。所以,远古从事天文学的都是神职人员,比如前面提到的巫咸,其中“巫”是他的职业,“咸”才是他的名字。因此,古代天文学从内容到方法都和占卜预测有着天生的紧密联系。P45-51

序言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们一直在追求一个理想.那就是超越时空。为了了解过去,人们创造了历史;为了把握将来,人们付出了更多。一代又一代,观察、思考、决策、归纳,循环往复。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是隐隐觉得:尚未发生的一切必定有章可循。于是,有了占测。

在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上至“第一经典”的《周易》,下至贩夫走卒的街谈巷议,关于占测的内容可谓俯拾皆是;上至天上的星宿,下至草木器物,都可能成为占测活动乞灵的工具。亢龙有悔、物极必反是耳熟能详的成语,算命相面、拆字扶乩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占测,人们往往将信将疑,又觉得神秘无比。

本书选取了我国古代民俗风间中占测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了基本的介绍。在章节安排上,主要以占测手段、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尽可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占测的产生、基本原理、演变以及其社会影响。为了增强可读性、趣味性,特地选择了一些史书和前人笔记中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也插入了一些相关实物的图片。至于占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内容渐渐与哲学结合而具有理性思辨的价值,有些则纯粹是巫觋迷信的子遗而沦为某些术士的谋生手段,也有些或许包含了尚不为人知的科学道理,其中的深入分析则不是这本普及性的读物所能够胜任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应属于占测范畴的“风水”(即堪舆),因本丛书有一本《风水趣谈》作专门的介绍,所以本书略过此节。

由于作者学识疏浅,故书中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及方家指正批评。同时本书也引用了许多研究者的学术资料和图片,因本丛书体例无法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

胡真 张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占测趣谈/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真//张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41942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92.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