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天主教基础知识/宗教知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有关天主教的普及性知识读物,内容包括中国天主教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天主教经典、天主教传统、天主教信仰、天主教礼仪和天主教圣事等。本书力求深入到天主教信仰当中去,不仅介绍天主教信仰和经典、礼仪、典制等基本内容,而且尽可能简洁地述及相关的神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不同流派和重要争论,以便读者在掩卷之时,对天主教信仰有一个基本了解,即知道了天主教徒信什么和怎样信。

目录

总序   吴云贵

前言   任延黎

  

圣 经

一、圣经 /1

二、旧约圣经/5

三、新约圣经/12

四、梅瑟五书/18

五、四福音书/23

六、宗徒大事录/30

七、保禄书信/33

八、天主教典籍的汉译/39

  

天主教传统

一、天主教简史/44

二、公会议/55

三、教阶制/62

四、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71

天主教信仰和神学

一、信仰/78

二、启示与理性/82

三、传统/85

四、宗徒信经/87

五、尼西亚一君士坦丁堡信经/88

六、天主/89

七、三位一体/94

八、耶稣基督/96

九、道成肉身/101

十、圣神/103

十一、圣母玛利/106

十二、原罪/109

十三、救赎/112

十四、恩宠/114

十五、圣事/117

十六、教会论/120

十七、末世论/123

十八、神学/125

十九、教父/128

二十、奥古斯丁主义/130

二十一、托马斯主义/132

二十二、天主十诫/134

  

天主教礼仪、圣事、瞻礼

一、礼仪/139

二、洗礼/142

三、坚振/146

四、圣体/148

五、告解/152

六、终傅/155

七、神品 /157

八、婚配/160

九、祈祷/164

十、天主经/167

十一、讲道/170

十二、祝圣/171

十三、大赦/173

十四、十字架/174

十五、圣像/176

十六、天主教瞻礼/178

   

中国天主教历史

一、中国天主教简史/184

二、景教/191

三、也里可温教/193

四、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195

五、利玛窦的传教方法/200

六、明清之际的天主教徒及其信仰/205

七、南京教案/2ll

八、历狱/215

九、中国礼仪之争/219

十、传教士与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224

十一、明清之际诸帝与天主教/230

十二、百年禁教/239

十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天主教/250

十四、教案/255

十五、天津教案/267

十六、巨野教案 /270

十七、大足教案/272

十八、义和团运动与天主教 /275

十九、中国与罗马教廷历史上的交往 /284

二十、中国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本地化./290

二十一、中国天主教的反帝爱国运动/298

二十二、中国天主教全国性组织和会议/304

    

中国天主教历史人物

一、孟高维诺/311

二、方济各·沙勿略/312

三、罗明坚/312

四、利玛窦/313

五、龙华民/315

六、庞迪我/316

七、金尼阁/316

八、艾儒略/318

九、徐光启/319

十、李之藻/320

十一、杨廷筠/321

十二、阳玛诺/322

十三、卜弥格/323

十四、汤若望/324

十五、卫匡国/325

十六、南怀仁/326

十七、罗文藻/326

十八、吴渔山/327

十九、徐日异/328

二十、郎世宁/329

二十一、刚恒毅/330

二十二、雷鸣远/330

二十三、马相伯/332

二十四、李状/334

二十五、田耕莘/334

二十六、英敛之/335

二十七、陆徵祥/336

二十八、蔡宁/337

二十九、黎培里/338

三十、谢寿康/339

三十一、皮漱石/341

三十二、张家树/343

三十三、宗怀德/345

试读章节

九、道成肉身

基督教教义,指天主圣子取了人的灵魂和肉身,降生为人的行动。道成肉身这个词源自希腊语sarx,意指“肉身”,若望福音受此启发而写道:“道成了肉身”(若一,14)。在基督教会初期,幻影派(Docetism)认为道成肉身只具表象的意义,这一观点与希腊的诺斯替派(Gnosticism)一致。究其根源,乃希腊思想对“肉身”的悲观理解。在他们看来,“肉身”与物质世界一样是低下的。4世纪时,阿里乌派(Arians)否认天主圣子的真实神性,他们认为,在耶稣的人性中,只不过是他的天上的在先存在取代了灵魂。稍后,阿波 利 拿(ApolIinaris)对此错误赋予更精致的形式。按照他的解释,圣言在耶稣内取得了奴斯(nous,心智),即灵魂中最具精神性的存在的位置?而奴斯是所有的灵魂与天主发生关系的渠道。阿波利拿派所犯的许多错误,特别是归于阿大纳西(Athanasius)这位在尼西亚公会议后努力反对阿里乌派、捍卫大公信仰的神学家名下的错误,连同他们的学说一道流传入正统派内。于是便出现了一性论派(Monophysism,该派认为在基督内只存在唯一的一种本性),以及它的反对面聂斯脱利派(nestorians,该派认为两种本性即神性和人性在基督内比肩并在,而没有发生真实的合一)。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聂斯脱利由于急于清除阿波利拿派的一性论,以至于他否认玛利亚是天主之母(theotokos)。431年,在亚历山大宗主教圣奚里尔(Cyril)的主持下召开了以弗所公会议,会议通过了一封奚里尔致聂斯脱利的信。在信中,奚里尔为玛利亚的上帝之母这个称谓作出了辩护,认为依据是在基督内,神性与人性是严格合一的。但是奚里尔附在信中的绝罚条令也有一性论的嫌疑,从此引发了一连串的争论,直到433年颁布了合一信式,这场争论才得以告终。

但就在合一信式颁布后不久,优迪克(Eutychius)重新祭起在他们看来是出自阿大纳西的阿波利拿的错误形式:“成肉身圣言天主的唯一本性”,以此与在以弗所公会议上已获通过的奚里尔教导相抗衡。451年的卡尔西顿公会议在基督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会议采用了教皇圣利奥(Leo)所提供的表达式,宣认“两种本性中的每一种都以它本身的存在(idiotes)方式存在着……彼此在唯一的位格中相通”。神学家拜占庭的莱昂斯(Leonthus of Byzantitim)在解释这种表达时说,本性(Ousia)指的是存在的观念,而位格(hypostasis)则是一种自身能存在的观念。通常,每个人的本性都是自身存在,因此都具有位格,但就耶稣基督而言,人的本性被“结合”进了圣言的位格中。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遵循莱昂斯的路线,认为神圣逻各斯(Logos)结合了肉身,因此在基督内只有唯一的一个自体(hypostasis)或唯一的位格(prosopon)。

在单效力论(monergism)和单志论(monothelitism)的形式下,一性论借尸还魂。对此,教皇马尔定一世(Martin I)和君士坦丁堡神学家精修者马克西姆(MaXime)予以坚决反击。681年,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的召开结束了这些争论。公会议认为:“两种意志……两种效力……并行不悖,但人的意志服从……全能的神圣意志,受它的支配。”

以上便是教会关于道成肉身的奥秘的教导。但这些教导并不能使神学家停止讨论,使一切问题都止息下来。首先,忠实于安第阿学派的东方叙利亚的大部分基督徒,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以弗所公会议,他们认为,以弗所公会议损害了救世主的完满人性实在。其次,对奚里尔学说的追随导致了埃及的科普特教会(Coptic church),西叙利亚教会(即雅各伯派Jacobites),阿尼美亚教会背弃了卡尔西顿公会议。直至今日,无论是在天主教会还是在东正教会内,关于道成肉身信理的讨论,特别是在两种本性的完整性问题上,在两种本性的合一问题上,依然引起热烈的争论,甚至互相对抗。P101-103

序言

《中国天主教基础知识》是系列著作《宗教知识丛书》之一,宗旨是客观介绍关于中国天主教的知识。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天主教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天主教经典、天主教传统、天主教信仰、天主教礼仪和天主教圣事等。由于本书的对象是有兴趣了解中国天主教的国内广大读者,于是在下笔撰写本书之初,就面对三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一,怎样使用专门术语和译名?在我国称作天主教的罗马公教,和称作耶稣教、基督教或基督新教的抗议宗,以及东正教,都是基督教的派别。一般来说,基督教的这些不同教会所使用的有关基督教的名词,其大部分在外文中本是同源的,只是由于历史和传统的诸多原因,形成了中文译名的混乱局面,并造成著述者和阅读者两方面的困难。坦白地说,国内读者对基督新教的用语比较熟悉,而对天主教的语言感到陌生。出于帮助读者了解其间差别和熟悉天主教的考虑,我们有意使用了天主教的中文用语和译名,试图弥补书界一向存在的这一缺憾。就此而言,本书表现出一点新意。还需顺便说明一下,人们熟知的“基督教”、“基督教会”、“基督徒”这些名词按其本义并不是如我们一些同胞所误会的那样,属基督新教所专有,而是也应指称天主教。所以我们在行文时,在广义上或者说在本来意义上使用上述名词,为的是说明天主教也是基督教,天主教徒也是基督徒。

其二,如何客观介绍天主教信仰和经典、礼仪、传统、教阶制?在一位不信仰天主教的人士的脑海里,天主教信仰的许多甚至全部观念都是不存在的。因此从非信仰的角度看,对这些天主教信仰和以信仰为基础而存在的概念实在是能说的话不多,甚至无话可说。但是如果只从非天主教信仰的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对这些天主教概念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浅尝辄止,或什么都不说,像过去有些同类书籍做过的那样,那么读者仍然会对天主教信仰所知甚少或干脆什么也不知道,通过阅读增进对天主教的了解的目的也就无从达到了。为此,尽管本书只是普及性读物,本书作者仍力求深入到天主教信仰当中去,不仅介绍天主教信仰和经典、礼仪、典制等基本内容,而且尽可能简洁地述及相关的神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不同流派和重要争论,以便读者在掩卷之时,对天主教信仰有一个基本了解,即知道了天主教徒信什么和怎样信。当然,本书谈论的是天主教的信仰和立场,甚至不可避免地包括天主教会对不同的基督教派的评论,并不代表作者的任何价值判断。为此,本书在行文中尽量保持客观,在可能的地方都以“在教会看来”、“天主教认为”、“基督教认为”、“根据天主教信仰”等语句为前提。但为避免文字过于拖沓,不可能给每个段落都加上这些“引语”。不周到之处,还望读者谅解。

其三,如何考虑内容的取舍?首先,由于天主教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所以在介绍中国天主教时,理所当然地需要简单扼要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罗马天主教的产生及其历史、经典、法典、教阶制和传统等等。其次,本书不同于一般辞书之处在于,为增加可读性和系统性,不求面面俱到,条目设置尽量避免过细。曾经有过介绍一些著名教堂建筑的设想,终因缺乏资料、可写的条目文字太短,只好忍痛割爱。

本书作者分工如下:

“圣经”:王美秀撰写;

“天主教传统”:任延黎撰写;

“天主教信仰和神学”:谭立铸撰写;

“天主教礼仪、圣事、瞻礼”:谭立铸撰写绝大部分,王美秀撰写一小部分;

“中国天主教历史”:郭熹微撰写前半部分,任延黎撰写后半部分;

“中国天主教历史人物”:郭熹微撰写绝大部分,任延黎撰写一小部分。

任延黎同时担任本书主编,负责全书的框架设计及全部书稿的内容审阅和文字加工等工作。

由于本书篇幅不大,作者学识水平所限,加之行文方法如前所述属探索和尝试,所以对应入书的内容有所疏漏或发生谬误,都在所难免。不当之处,还望各界读者和方家不吝赐教。

任延黎

1998年12月初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天主教基础知识/宗教知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延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31772
开本 32开
页数 34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76.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