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宗教知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有关基督教的普及性知识读物,共分为四大部分,对中国基督教的“历史、教义”、“经典、人物”、“圣礼、教制”、“文化、艺术”展开分析、梳理和研究。让你对中国基督教各个方面有一粗略认识和宏观了解。即知道了基督教教徒信什么和怎样信。

目录

总序  吴云贵

前言  卓新平

历史、教义

一、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1

“基督教”与“基督宗教”的界说/1

基督宗教的历史发展/2

“耶稣基督”与基督宗教/12

宗教改革运动与基督教/17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26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32

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37

清教运动与基督教在北美的传播/42

基督教教派发展/49

二、中国基督教的历史/58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发展/58

基督教在台湾的早期传播/64

马礼逊在华传教活动/65

其他欧美传教士在华传教活动/67

早期华人基督教教会/75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 /77

基督教差会及教派在华传教活动 /79

拜上帝会与太平天国/83

“教案”与反洋教运动/88

基督教在华教育、医疗及出版事业/92

中国基督教教会大学的发展/102

“非基督教运动”与教会回应/104

中国基督教自立和“本色化”运动/106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 /111

三、基督教基本教义/114

上帝论/114

“三位一体”论/118

基督论/121

创世论/125

救赎论/130

原罪论/134

末世论/138

教会论/141

圣事论/145

恩宠论/147

“摩西十诫”/151

“信、望、爱”/154

路德“因信称义”说/158

加尔文的“预定论”/161

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63

  

经典、人物

一、基督教经典的产生与影响/168

《圣经》的产生与价值/168

《旧约圣经》的内容/171

《新约圣经》的内容/193

《次经》/208

《伪经》/209

《死海古卷》/210

《圣经》的主要版本/214

《圣经》的中文译本/219

二、来华基督教传教士/222

马礼逊/222

麦都思/224

裨治文/226

郭士立/229

伯驾/232

文惠廉/234

理雅各/237

罗孝全/240

戴德生/242

倪维思/246

杨格非/249

嘉约翰/251

林乐知/254

狄考文/256

丁韪良/259

李提摩太/262

古约翰/265

穆德/268

三、中国基督教人物/270

梁 发/270

王元深/273

何进善/275

席胜魔/276

谢洪赉/278

诚静怡/279

余日章/281

吴雷川 /284

赵紫宸/288

陈崇桂/291

贾玉铭/293

吴耀宗/295

   

圣礼、教制

一、基督教的圣礼/299

洗礼/299

圣餐/301

礼拜/301

祈祷/303

《主祷文》/304

讲道/304

唱诗/304

祝福/305

二、基督教的教制与教职/305

主教制/305

长老制/306

公理制/306

牧师/306

执事/307

三、基督教的节日/307

基督纪元/307

圣诞节/307

复活节/309

主目 /311

     

文化、艺术

一、基督教文学与圣经文学/312

基督教文学/312

圣经文学/318

耶稣传记/322

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327

二、基督教音乐/332

基督教音乐的发展/332

基督教的圣乐体裁/339

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348

三、教堂建筑艺术/354

教堂建筑风格/354

基督教教堂特色/366

中国基督教著名教堂和会所/368

试读章节

末世论

又称终极论,是关于人类与世界的最终命运的教义。包括基督再临、死人复活、末日审判、千禧年及天堂、地狱等内容。一般认为末日审判时,信爱上帝者将在天堂与神相伴,魔鬼、不信者、恶人则将被打人地狱,接受永罚。审判前死人将复活,好承担赏或罚。但是对于死人复活、末日审判与千禧年、基督再临在时间先后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解释,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派别。

早期教会具有强烈的末世论期待,时刻准备着基督再临,接信徒上天堂。那时的圣餐与洗礼等仪式都体现了末世盼望,这也是当时严酷的政治与宗教迫害的一种心理折射。人们相信,世界末日快到了,在基督再临之前,灾难频出,自然变异,天使和魔鬼将激战,然后在地上建立起以基督为首的义人统治的新秩序,恶人则受到永刑,最后出现了新天新地。但这一盼望迟迟未能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代的改变,以及教会外部环境的改善(如成为国教),弥赛亚盼望不如初期教会强烈。对于福音书和《启示录》等经文中的末世论思想,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还用各种算法推测基督再临的日期,围绕着《启示录》20:4所说的“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作王一千年”等句子中“天国”的含意问题,出现了“无千禧年论”(Amillennialism)、“千禧年后论”(Postmillennialism)和“千禧年前论”(Premillennialism),其中后者又可分为“时代论千禧年前论”(DispensationalPremillennialism)和“历史性千禧年前论”(HIistorical Premillennialism)。

无干禧年论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字面意义的、未来的千禧年,即基督会在地上与信徒统治一千年。无干禧年派认为,天国就是现今教会的时代,世代结束后,永世就开始,中间并无一个“千禧年”。该派认为《启示录》20:4~6是指“与基督同在天上的已死信徒之灵魂现在的统治”。上帝国(天国)就是“得胜的基督,正在用他的话语及灵统治人类,而人类都正在期待着来世一个新世界里的未来、荣耀及完美的天国。”该论主要是改革宗的。英国圣经学者杜德提出“实现的终极论”,认为耶稣的生平、教训和行为,即意味着天国的实现。该论的神学渊源,可以追溯至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寓意解经派,如克莱芒、奥利金和狄奥尼修斯。奥古斯丁也持该论,他说,现今这个世代,乃是教会与世界争斗的世代。还认为持千禧年论的基督徒对天国的理解是属肉体的,按字面解释千禧年是有问题的。

千禧年后论认为,基督再临发生在千禧年之后,正好与千禧年前论之认为基督在千禧年之前再临相反。该派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自由主义神学里兴盛一时,带有显著的乐观主义特征。主张通过福音的传布以及圣灵在个人心中的拯救工作,天国在现实世界中不断扩展。世界最后会基督化,基督再来时,正值一个长期的公义与和平时期的结束,这时期就是一般所称的千禧年。该派被新正统主义神学家斥为“天真的历史乐观主义”。二战以后衰落,因为这乐观主义被灾难打破了。

千禧年前论认为基督会在千禧年以前再临,在地上建立一千年的政权。其中时代论千禧年前论认为,基督再临前,世上罪恶横行,腐败黑暗,灾祸频频,教会在灾难前被提到天上。上帝会在灾难中审判不信的外邦人及不服从的以色列人。灾难结束时,基督与教会再来,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国。千年之后,撒旦会再被释放,猖狂一时,这时有末日审判,撒旦和一切恶人被打入地狱,跟着便是永世。该论认为上帝对以色列人和教会的计划是不同的,并且坚持按字面意思来诠释圣经。历史性千禧年前论则不对以色列和教会加以区分,也不使用字面的诠释法,而运用“灵意释经学”(spiritualizing hermeneutic)。该派认为,教会在灾难时期仍然留在地上,而不是被提到天上,以经历将临的灾难和试验。以色列与教会差别不大,教会就是属灵的以色列。总起来说,千禧年前论的观念在教会一开始就出现了,《十二使徒遗训》、安提阿的伊格纳修斯、尤斯丁、爱任纽、德尔图良等,都相信耶稣基督会再来,亲自在地上建立千年王国。

末世论在当代神学中甚受重视,如潘能伯格、莫特曼等人都有精彩论述,后者之神学甚至名为“盼望神学”。P138-141

序言

基督教作为基督宗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之一和中国现存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之一,在中西思想文化发展和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督教产生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但它作为基督宗教的重要一支而一方面上承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继承了基督宗教一千五百多年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精神遗产,另一方面又下导西方近现代发展,对西方工业社会的兴起和现代思潮的涌现有着巨大影响,并在基督宗教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基督教于19世纪初真正传入中国各地,在华历史不足二百年,但其传播迅速,影响广远,在中国近代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做出过历史性贡献,而且其“本色化”、“中国化”运动使中国基督教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并在全球化的现代形势下正成为中外思想文化对话交流与会通的一个重要渠道。

对于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宗教界和学术界虽早已起步,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留有许多空白。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基督教的历史与现状,弄清并了解其与中西思想文化的关联及关系,仍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极为艰巨、很有必要的任务。为了回顾历史进程、洞观世界变化、理解中国国情、积极引导宗教与我国当代社会相适应,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小书,尝试对中国基督教加以客观介绍和研究。希望读者能通过这部著作对中国基督教各个方面有一粗略认识和宏观了解,更希望我们的这一初探能作为引玉之砖而带来这一领域更多、更完美的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对中国基督教的“历史、教义”、“经典、人物”、“圣礼、教制”、“文化、艺术”展开分析、梳理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的王美秀、周伟驰、卓新平、段琦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庸先生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其中由段琦负责撰写本书第一部分“历史、教义”中第1章“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卓新平负责撰写本书第一部分中第2章“中国基督教的历史”和第四部分“文化、艺术”,周伟驰负责撰写本书第一部分中第3章“基督教基本教义”,文庸负责撰写本书第二部分“经典、人物”中第1章“基督教经典的产生与影响”和第三部分“圣礼、教制”,王美秀负责撰写本书第二部分中第2章“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和第3章“中国基督教人物”,由卓新平担任主编,负责全书框架设计和统理全稿。

本书是多人执笔写成,虽经通读和修改,仍存有一些构思、文笔和篇幅上的差异,失当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全书在编写中亦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许多著作,因篇幅和体裁之限可能没有在书中一一注出,借此机会谨向这些著作的作者们表示歉意和感谢。此外,全书组稿、编写、审阅和出版工作得到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戴康生、黄夏年以及宗教文化出版社王作安、陈红星、戴晨京等人的有力支持和帮助,特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卓新平

1998年9月30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宗教知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卓新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31789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