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做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抗战的十年当中至始至终发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战各个时期所担任的不同角色,深刻地分析了他对于抗战胜利的巨大贡献和伟大作用,从而展现了他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发动全面抗战

 1.卢沟桥事变发生/2

 2.洛川会议/16

 3.山西抗战/24

 4.《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45

第二章 反对王明右倾错误。坚持持久战

 1.十二月会议和三月会议/64

 2.深入敌后创建发展抗日根据地/78

 3.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97

 4.六届六中全会/110

第三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

 1.三大政治口号的提出/138

 2.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158

 3.《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政策》/179

第四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二)

 1.巩固华北,发展华中/208

 2.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湖

 3.不计前仇,合作抗日/255

 4.打退第三次反共高潮/272

第五章 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

 1.发起大生产运动/294

 2.《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305

 3.精兵简政/321

 4.减租减息和组织起来/337

第六章领导延安整风运动

 1.1941年九月会议/374

 2.全党普遍整风/394

 3.审干运动和甄别工作/442

 4.1945年九月会议和进一步讨论党的历史问题/451

第七章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1.向日军展开局部反攻/462

 2.抗战胜利前夕的外交活动/483 

 3.团结胜利的大会/510 

 4.《对日寇的最后一战》/529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毛泽东在会上就军事问题作了发言。他说,要充分估计战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中国抗战最后是必然胜利的,但必须经 过许多困难。国民党的腐败与共产党的力量不足,日本的兵力不足与野蛮政策,再加上复杂的国际条件,造成了中国抗战的长期性,即持久性。中国抗战应有战略退却,前一段没有大踏步的进退,只是硬拼,这是错误的。应该知道保存实力到最后 便能取得最后胜利。日军的继续进攻,将使中国被割断为许多块,由于战区将扩大,非战区缩小,这就可以创造许多根据地,聂荣臻部开辟和坚持的晋察冀区就是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 地。因此在原则上应分割指挥,以便于发展。将来战争的具体形势,是内线外线作战互相交错,日本包围我们,我们在战略上也包围日本。我们在抗战时期要创造几十个师以上的新军, 而创造新军的方向是从游击队到大兵团。八路军就是从许多游 击队中创造出来的。最后打败日本,要靠正规战。但把希望放在哪里?要依靠游击队和人民游击战争的发展,即从人民游击P76

毛泽东于7月1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和抗战6周年举行的干部晚会上的讲话中,对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形势作了分析。他指出,世界战争的形势已经有了根本的转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巨大胜 利、英美盟军在北非的胜利、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以及中 国的6年艰苦抗战是这一根本转变的主要因素。现在法西斯侵 略阵线已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同盟国已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今后的问题是彻底打垮法西斯。而解决这个问题要分两步:先消灭德国法西斯,再消灭日本法西斯。今后的一年是欧洲决战的一年。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说,6年来 也起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觉悟了,中国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 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必然要创造出一个更加进 步的中国,这就是大方向。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有了方向还 要有政策。就全国来说,我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四条建议:一 是加强作战,二是加强团结,三是改良政治,四是发展生产P265

序言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创造了一个弱国打败强国的范例。中国之 所以能够进行这场战争并取得完全的胜利,是由于中国各族人 民空前的觉醒和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这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

党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

我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期间,参加了《毛泽东年谱》中卷(1937.7-1945-8)的编写工作,接触到大量有关毛泽东抗战活动的文献资料,并对抗战中的毛泽东作过一些分段的或专题的研究。虽然《毛泽东年谱》早已出版,但仍希望有一本《抗日战争中的毛泽东》这样一本书出版,从而能把《毛泽东年谱》中已经公开的许多珍贵的文献史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业绩,以及他对民族 解放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

需要说明的有以下几占:

一、关于时限问题。本书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写起,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为止,共8年时间。 这是按照中共党史的传统说法,并不想涉及任何争论问题。毛泽东本人在《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章中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中国共产党在8年抗战中";另一种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 始了"。本书从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写起,并不等于否定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观点。特别是毛泽东在 "七七"事变发生之前就有许多抗日的活动和思想,如长征后奠基西北,瓦窑堡会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方针,东征 抗日,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的策略转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等等,都是 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是,限于篇幅,本书不得不从"七七"事变 写起,而且删减了若干背景材料。这样做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能 和已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中卷(1937.7-1945.8)的时限相吻合。

二、关于写法问题。写毛泽东的书社会上已经出版了不少,但是有关《抗日战争中的毛泽东》的专著还很少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题目不大容易写生动,特别是毛泽东在这个时期著述最丰,如何将毛泽东思想的精粹充分而又生动地表达出来,确是件费斟酌的事。写法无非是两种,一是按专题,二是按时间顺序。本书采取后一种写法。这种写法的好处首先是比较顺手,按事 件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一件一件的交代,条理比较清楚。其 次,与"年谱"体例一致,运用"年谱"上的材料比较容易。再次,这种写法更接近于人物传记,但是也存在缺点,就是有的事件时间跨度太长,如延安整风运动,其间夹杂着其他一些必须写的事,穿插叙述,显得比较零乱。为克服这个缺点,我根据毛泽东人活动的特点,基本上按时间顺序写,在个别地方相对集中一下,有的出现小标题,有的用空行的办法隔断,以使段落层次比较睛晰。

三、关于书名问题。书名定为《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中流"指河流中央水势最危处;"砥柱"指黄可中在三门峡东的一座石山。"中流砥柱"就是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 局的英雄人物。正如前面所言,我们用这句话是指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象砥柱山一样屹立在黄河的激流中。这 样的比喻与毛泽东的作用,范围似乎宽了一些,但实际上从遵义 会议开始,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是绝对分不开的,毛泽东已成为 中共中央的核心。张闻天曾经这样说过,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 出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经过毛泽东之手的。所以我考虑再三, 还是决定用这个书名。  四、关于引用文献问题。本书所据资料,基本上是公开发表过的最具权威的档案文献。《毛泽东年谱》中卷(1937.7一1945 .8)是本书最主要的资料来源。其次是《毛泽东军事文集》、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等。同时本书还参照了 近几年来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我认为比较真实可靠的 一些回忆史料。

五、关于实事求是的问题。如将在抗日战争中有关毛泽东的档案文献作一分析的话,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敌,即 对日伪斗争的;第二类是对友,即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第三 类是对我,即党的建设,根据地建设,包括反对王明右倾错误的 斗争等。从数量上来看,第一类多些,第二类次之,第一类少些。 这是客观情况,本书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根据档案文献来写,多就多写,少就少写,努力做到秉笔直书。毛泽东曾说:"我 们的目的就是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而奋斗,为达到这个 目的,我们的方针就是发展自己,团结友军。这个方针最初决定 于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直到现在都为执行这个方针而斗争。"他还说过:"党的一切政策,都是为着战胜日寇。"这就再清 楚不过地表明,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也好,同党内王明右倾错 误的斗争也好,都是为着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目的是为着 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我觉得只有真实地反映毛泽东,才能更 深刻地认识毛泽东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和伟大作用,而 这也决无损于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益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18722
开本 32开
页数 5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5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1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