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净土宗三经/佛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净土宗教义的思想,主要表现于“净土宗三经”。《无量寿经》之重点,主要在于介绍阿弥陀佛因地的四十八愿,以及关于具有光明无量与寿命无量之德的阿弥陀佛;并详细地开示了他力自救之法。《观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受韦提希夫人的请求,引诱性地开示自力修行之法,而安乐能人阿弥陀佛,则在里面指示他力救济之道。也就是说,有些人执著于自力,不容易进入《无量寿经》所说的他力法门,因此有必要说这部含有表里两面法门的《观无量寿经》,其内容包括了十六个方面,即“十六观法”。《阿弥陀佛经》则重点介绍关于阿弥陀佛及其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是彰显第十八愿的旨趣被称之为“弘愿门”;《观无量寿经》说明第十九愿的旨趣,以定散二善诸行转入弘愿之法的肝要门户,被称为“要门”;而《阿弥陀佛经》广说第二十愿,即说明从他力回施来的名号,认作自己的所有物,称名念佛而往生净土,而被称之为“真门”。

序言

西方阿弥陀佛净土思想之滥觞,仍依据释迦牟尼佛于耆?崛山所说之《无量寿经》,王舍城所说之《观无量寿经》,祗树给孤独园所说之《阿弥陀佛经》。佛陀入灭后约九百年,世亲造《无量寿优婆提舍愿生偈》即《往生净土论》。此“三经一论”,由是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信仰这思想理论的核心经典。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教各宗派共同的目标,尤其是阿弥陀佛净土,乃是释迦牟尼佛极力倡导的大乘法门。在汉译的大乘经论中,述及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者,据统计多达二百余部。《四十华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妙法莲华经》卷七《化城喻品》说:“三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号大通智胜如来,其王子十六人之第九王子成佛,号阿弥陀佛。”同经卷二十三《药王菩萨本愿品》说:“闻药王菩萨本地之事而修行者,命终即生安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大般涅槃经》卷一、卷三、卷二十四等,皆有说及极乐世界之事。在论典中,早在部派佛教时代,《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及其他小乘异部之论中,均透露了净土思想之曙光。大乘佛教 第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马鸣,在其所造之《大乘起信论》中,明记着

受阿弥陀佛之摄护往生西方净土之语句。至公元2世纪,被尊为大 乘佛教八宗之祖的龙树,于《十住毗婆娑论·易行品》中,教“难 行”、“易行”之道;于《十二礼》专赞阿弥陀佛之德;并于《大智 度论》中,处处宣扬净土思想。世亲乃大乘佛教瑜伽行学派的创始 人之一,所造《往生净土论》,显示“一心归命’’之真髓。由此可 见,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思想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阿弥陀佛净土的信仰,盛行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中国西藏之藏传佛教,虽属密教,仍对阿弥陀佛极其推崇,格鲁教派两大活佛体系,班禅喇嘛即阿弥陀佛之化身,达赖喇嘛即观世音菩萨之化身。成熟的宗教,都有自己的“彼岸世界”,佛教历久弥新,正体现出净土思想的特色。净土信仰在我国东晋时,经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白莲社,勤行昼夜六时的念佛,取义生西方净土者由莲华所化生,而称极乐世界为莲邦,是为以净土创宗之始。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来华,在洛阳译世亲之《往生净土论》,授昙鸾《观无量寿经》,传承完备之净土经论,使我国净土法门有划时代之发展。至唐代经道绰、善导之发展,净土思想方始成为一佛教之宗派。公元719年,慧日法师在印度参学十八年之久后回长安,提倡禅、教、律、净四行并修,创禅净一教的念佛禅。但是,净土思想在我国虽然创宗。然与其他宗派不同,没有法统的传承,而只是一种宗教的实践法门,和其他各宗融合在一起而风行于教界,故在我国民间信仰中特别发达,有“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之赞誉。

随着净土思想在我国的弘传,净土法门在民间的普及,有关净土的经论倡印流通而经久不衰,我国的佛教信众几乎每人都有一本《阿弥陀佛经》,“四十八愿”和“九品往生”成了相互交谈的话题,《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往生净土论》的疏本或白译本,亦层出不穷。净土三经虽然都是弘扬净土的,但三经所叙述的内容,有繁简的不同,所处的地位因之而别。如以现代哲学分类来概括三经,《阿弥陀佛经》应是净土思想的本体论,《观无量寿经》是净土思想的方法论,而《无量寿经》则是净土思想的认识论。因此,《阿弥陀佛经》只是大略地提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庄严的概况,往生的方法则是一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乱,即可往生。《观无量寿经》除了较有系统地介绍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庄严以外,更提出了十六观法的阴罪往生方法。至于《无量寿经》就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何以如此庄严,净土行者为什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其中的道理阐述得很清楚,使净土行者有很正确的认识。三经的差别虽然如此,然其共同点都是在于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清净、庄严而无罪恶的世界。近年来,用很多的行者学人要求,希望能用以上之观点,将“净土三经一论”,合成一书,以能达“囊括始终,冠戴初后”之意。故命拙笔试而为之,以作“东施效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净土宗三经/佛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弘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97033
开本 32开
页数 17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8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2
出版地 四川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5: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