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第1版中国大陆)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过怎样的路?我们的归宿将在何方?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历史也从来没有走远。对于人类的任何行为来说,其发展史都是一个难于割断的实际存在,厚重的历史给我们明确的身份与位置,凝练的历史指示我们该往何处去,瞬间的历史片优让我们思索,绵长的历史让我们回味……

本书告诉读者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历史和未来的图书。她力图通过深刻平实的语言,在活泼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中贯穿以高度的思想性,对人类历史与未来做一个概述。她不仅涉及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事件以及处于人类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涉及人类的未来与生活与展望,这样读者就可以掌握人类的历史概况和总貌,可以明了人类的未来。

内容推荐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历史也从来没有走远。对于人类的任何行为来说,其发展史都是一个难于割断的实际存在,厚重的历史给我们明确的身份与位置,凝练的历史指示我们该往何处去,瞬间的历史片段让我们思索,绵长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回味……历史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而每一个人又将从中看到属于他自己的历史。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一个不知道自己出生前发生的事情的人,……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失去过去就会没有历史,而没有历史就会失去身份的认同感,没有认同感就会没有归属感,而没有归属感就会没有向心力与凝注力,没有向心力与凝注力就会让民族的特性消逝,精神疆域一旦崩溃,地理疆界的崩溃也将只在朝夕之间……

这部对于人类发展中的事件有着精准把握、事件背后有着深刻细致剖析、将历史史实与当前现实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想必应该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人类自身的窗口,读者可以通过把玩欣赏,在人文历史的浪漫风景中感受书中的睿智思想,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纵横驰骋、神游八荒,从而成为一个读“有趣的书”的“有趣的人”。

目录

前言

引子 生物的起源

第一篇 蒙昧时代

 导读

 人科的起源争论

 智人的日常生活与婚姻状况

 大辩论:现代人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

 母系氏族:女性当家

 冰天雪地的环境改变了人类自身

 人类是怎样开始牙牙学语的

 父系氏族:男权至上

 编年表

第二篇 文明之光

 导读

 神奇的“美索不达米亚”

 尼罗河畔的先民

 中国的“三皇五帝”

 “天下四方之王”:阿卡德帝国

 古希腊文明的主人

 印度河畔的浩劫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艰苦卓绝的犹太先民

 古巴比伦王朝的兴替

 超级帝国:埃及

 天生高贵与天生下贱:吃人的种姓制度

 穷兵黩武的亚述帝国

 从氏族到国家:古罗马王政时代

 “巴比伦之囚”与“空中花园”

 扩张与衰落:波斯帝国的盛衰转变

 深入人心的中国儒家学说

 民主政治权利的先行享受者:雅典公民

 希腊城邦的兄弟萧墙

 禅释人生:佛教的兴起

 印度河畔的超级大帝国时代:孔雀王朝

 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的扩张之路

 “六王毕,四海一”

 “勇士一生只死巡

 “米兰敕令”与“先知之城”

 古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

 新的奥古斯都:查里曼大帝

 阿拉伯帝国的疯狂扩张

 中国盛唐风采

 历史上的宗教闹剧:十字军东征

 “既非神圣又非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

 大元帝国

 百年英法之战

 影响西方人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

 大航海时代:伊比利亚扩张

 欧洲基督教教内的纷扰与战争

 一个管理他国的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资本主义的“基建材料”采集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编年表

第三篇 工业社会

 导读

 开启人类理性时代的启蒙运动

 改革与扩张成就强大的俄国

 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洲人民的权利之争

 一个实行君主制的共和国

 “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

 美国奴隶制与资本主义制度之争

 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个反复爆炸的火药桶”

 转嫁矛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影响世界政治的经济大萧条

 战斧挥舞: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球性的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警察”组织:联合国的成立

 编年表

第四篇 后工业社会

 导读

 一个全新的资讯时代

 亚洲近邻的不同道路选择

 天时、地利、人和:日本的崛起

 路在何方:阿拉伯人在历史问题面前的抉择

 改革与开放:中国人的强国富民之路

 人类的另类生殖方式:试管婴儿

 无药可用的艾滋病

 破解人类生命天书:人类基因组计划

 世界格局大变动:欧洲土地上的变化

 人类自身的复制技术与伦理问题

 让全球GDP下降一个百分点的9.11事件

 人类会用木棒生火做饭吗

 编年表

第五篇 人类的未来

 导读

 200年后的人类

 1000年后的人类

 人类的大结局:猜想之一

 人类的大结局:猜想之二

 外星人和人类的相处

 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

 人类的终极归宿

 宇宙的终结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大约50亿年以前,大量的气体尘埃云形成了太阳系,3亿年以后,原始的太阳星云经过分馏、坍缩和凝聚等过程,人类生活的摇篮——地球诞生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星子聚集成行星胎(尘粒在运动中发生碰撞,并相互结合而增大,当形成一些较大尘粒后,吸积过程开始,较大的尘粒吸附较小的尘粒,当壮大到不会因碰撞而破碎时,就成为星子。吸积过程继续进行,一些特大的星子就在目前的行星轨道附近形成。这就是星胎。星胎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把所有的星子吃掉,从而使自己加速壮大,最后形成八大行星),然后再增生而形成原始地球。原始地球所获得的星子是比较冷的,由于星子的冲击效应、压缩效应以及放射性衰变等,原始地球开始变热,于是开始了全球性的发育过程。

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几亿年,由于上述三种效应,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使得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等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由于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轻清者上升,重浊者下降,把热量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积。在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

最初的气体如氢、氦、甲烷、水和氨充斥于整个宇宙,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汽大部分逸散,从而形成大气圈,变成包围地球的、辐射线不易穿透的云层。在云层之下,地球的温度开始急速地下降,虽然地球中心仍是熔融状态,但地壳表面逐渐冷却凝固、挤压、褶皱和断裂,从而形成深谷和高峰。随着地表的继续冷却,云中的蒸汽变成水就开始降雨,大雨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大约30亿年前,瓢泼的大雨停止,由于水流冲击地球上不稳定的和有火山活动的地表,把岩石颗粒、碎块和含有化学物质的溶浆夹带入深谷形成海洋,在大自然的放电和太阳能的辐射作用下,这些化学物质开始构成复杂的分子。这些复杂的分子是怎么演变成生命的呢?正如生命的起源至今还是个谜一样,生命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目前对我们来说也还是个谜。

不过聪明的人类通过在实验室的演化得知:在经过10亿年的演化之后,在温暖的有荫蔽的海岸和河流出口处的水中,一些类似海藻的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和大气相接触的海面就是这些浮游生物的栖息地。通过它们的光合作用,释放出如今人类所需的四分之一的氧气。同时,光合作用使光能微妙地转变为所有生物必需的食品——糖类,并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的精巧程度超乎我们现代人的想像,它比现代所有的化学合成物的生产过程要精巧得多。同时,通过微小的海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最后产生了水及可用的能量。因此,在光合作用开始时吸进的水和二氧化碳,最后又被释放出来;而光合作用放出来的氧,又通过呼吸作用重新吸收回去。

到距今18亿~13亿年的这一段时间里,出现了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绿藻等,以后接着又有了红藻、褐藻、金藻……它们组成了绚丽多彩的藻类世界。真核生物的出现,预示着一个熙熙攘攘的生命大繁荣时期即将到来。这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还在地球上空形成了臭氧保护层,减弱了日光中紫外线对生物的威胁力,使水生生物有可能发展到陆地上来,也为低等动物的兴起提供了食物。这些藻类是最初的多细胞生物,但是它们与现在的动物无关,更与人类无关。在有生命的历史已过去了5/6的光阴时,最初的多细胞动物终于诞生了。生命的形式开始出现分支,这段时期被科学家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从此,生命的形式就突然变得多姿多彩和生机盎然起来。  这一时期的单细胞生物如裸藻,能利用鞭毛不停地在水中运动,所以人们说它是动物。但是它又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食物,所以,毫无疑问它还属于植物。这种既像动物又像植物具有双重性的现象,充分证明了动植物的共同祖先,就是如同裸藻之类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在13亿~12亿年前,由于细胞结构的不断分化,导致了生物营养方式上的一分为二:一支发展自己具有制造养料的器官如叶绿体,朝着完全“自养”的方向发展,成了植物;另一支则增强运动和摄食本领以及发达的消化机能,朝着“异养”的方向发展,成了动物。大概在4.5亿年时出现了动物,海中的鱼类逐渐演变成了两栖动物,鳍像腿一样帮助它们爬过被海水冲刷的湖泊沼泽地。鱼鳃后来也发展成肺,能呼吸氧气。在大约7亿年的时间内,数以千万计的物种经历了形成和绝灭的演化历程。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整个生命起源和进化、演变的漫长历程。如果把地球生成以来的漫长的地质年代“压缩”到一年的12个月中,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地球一月形成,地壳二月凝结,原始海洋三月产生,最初的生命在四月里出现,最早的化石在五月里形成,恐龙在12月中旬主宰一切,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在12月下旬出现,而人的时代在一年最后一天才开始出现。事实上,它真正脱离动物变为人,应是12月31日夜晚10点钟左右。P2-5

序言

人类没有港湾,时间没有边岸;时间流逝,我们走过!

——阿尔方斯·德·拉马丁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历史也从来没有走远。对于人类的任何行为来说,其发展史都是一个难于割断的实际存在,厚重的历史给我们明确的身份与位置,凝练的历史指示我们该往何处去,瞬间的历史片段让我们思索,绵长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回味……历史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而每一个人又将从中看到属于他自己的历史。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一个不知道自己出生前发生的事情的人,……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失去过去就会没有历史,而没有历史就会失去身份的认同感,没有认同感就会没有归属感,而没有归属感就会没有向心力与凝注力,没有向心力与凝注力就会让民族的特性消逝,精神疆域一旦崩溃,地理疆界的崩溃也将只在朝夕之间……

47亿年前,地球是如何通过原始的太阳星云形成的?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从无到有演化的?人类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化的?我们的先祖最初是如何通过言语交流的?由同一祖先又是怎样在间冰期演化出了现在不同的四色人种?当人类征服地球的使命已经完成,当地球成为人类的家园后的如今,“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上如何发展,使之依然或更为动人”就成了我们眉睫之间的问题。巴比伦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帝国、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这诸多的王国是怎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走上历史舞台的?你能明白英法两国之间几百年来的貌合神离吗?你清楚中东战争为什么在以色列的立国欢呼声中爆发吗?为什么让美国世贸大厦坍塌的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成了极端主义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类的才智在纷扰与战争中得到了最直接的检验……《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不仅会告诉你从古至今人类几百万年的变迁过程,还会告诉你包括众多历史“迷雾”的真实面目。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化的?不同的人类史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古生物学家曾经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在1400万年前,而分子生物学家则认为人的历史肯定没有这么早,而且他们之间的分歧还很大,差不多相差了500万年。为了解决人类的起源分歧,在1982年,人类古生物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在罗马召开了一次人类起源学术会议,经过协商,最终将人类的起源时间确定为750万年。不过,由于纷争仍在继续,人类的起源时间与起源地点还没有最后确定。所以本书在书名方面取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人类的起源时间为300万年。最终的具体时间确定还是交给古生物学家和古分子生物学家吧。

我们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得到的教益就是从中汲取先进的文化,“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F.博厄斯如是说。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的接触除了经由短暂的战争和军事占领外,在其他时期,文化的传播多是通过点与线的形式来进行的。两河流域的文化传到埃及是通过商业往来传播的;佛教是通过中印僧人的互动来传播的;中国的丝绸之路更是著名的文化传播之路……在农耕时代,能够到处活动的主要是商旅和一部分文人,即使在工业化初期也是如此。到了工业化后期,由于交通和通讯的发达,文化的传播和接触的途径已经不限于人和人面对面,也不限于传统的载体如书刊和通信等,不同文化的接触开始具有全方位的趋势,WWW、Email、IM等多种工具纷纷登场。

事实上,人类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中通过交流已取得了不断的成功,在这中间,“一切成功的实践,背后一定有一个正确的、可以认识和可以解释相关领域中的所有问题的一种理论的支持”,人类就是通过这种理论的支持,要么用来指导正确方向的实践,要么依靠其发现实践中的错误,并找到纠正错误的方法或启示,不断进步,从而走向更加文明的明天。  人类自有它的历史,同样会有它的未来,而且人类对自身的未来总是充满了好奇。在《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这本书中,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同样给予了足够的关注。200年、1000年后的人类是什么样的?人类的结局可能会是什么?归宿在哪里?也许在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后,外星人会来到地球,那时的地球已经进入冰河时代,而人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外星人对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感到惊奇,但他们也不知道人类最终去了何方。也许,当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人类会告别故乡,开始新的旅程。当人类寻找的太空站与太空殖民地其能量消耗殆尽之后,它们终将毁灭,到时候,人类或者说知性的生命体终将走向何处?而最终,地球、太阳乃至银河系、宇宙最终将回归于怎样的虚无?“生命原本来源于尘埃,最终又复归于尘埃”吗?

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思辨能力,是更宽的视角和更深的视野。为了了解人类的过去,为了从人类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获得人文思想的感受,提升人类自身的素质修养;为了从人类的现在中探寻未来,为了让人类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于是就有了《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这本图书,她是一本告诉读者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历史观和未来的图书。她力图通过深刻平实的语言,在活泼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中贯穿以高度的思想性,对人类的历史与未来做一个概述。她不仅涉及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事件以及处于人类拐点时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涉及人类的未来生活与展望,这样读者就可以掌握人类历史的概况和总貌,可以明了人类的未来。

在本书中,我们希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描述能给读者提供一种关于“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也许不是对于纵横的阡陌、低小的茅檐以及纯朴的父老的具体再现,而是一种故乡的时空交织,一种对故乡的温馨感受,一种对故乡的熟悉热爱之情。

我们在这本人文历史图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精美插图,当然,这些插图最大的价值并不在看图识史,尽管图文并茂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我们并不希望这大量的插图仅仅是文字的延伸,我们希望这些插图能让读者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引发更多更深的思考。

这部对于人类发展中的事件有着精准把握、事件背后有着深刻细致剖析、将历史史实与当前现实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想必应该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人类自身的窗口,读者可以通过把玩欣赏,在人文历史的浪漫风景中感受书中的睿智思想,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纵横驰骋、神游八荒,从而成为一个读“有趣的书”的“有趣的人”。

梅朝荣

2006.9

书评(媒体评论)

《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通过100多幅图片演绎历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给读者以读图时代的享受,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思索人类自身。

——(韩)学者 金荣在

历史的拐点会决定人类文明与命运发展的轨迹,《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依据社会影响力大、历史变革性强和思想意义重大等标准精选历史事件,让读者既能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又能更多地感受历史所蕴含的思想。

——(日)历史学家 吉田一郎

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图文并茂的优秀历史读物,一百多项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它包罗万象,涵盖了古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让人在趣读历史中领悟历史的真意。

——(美)人类学家 克罗德·弗罗斯特

《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中国大陆版)引发的销售狂潮将让人陆数以百万计的人对人类的历史、未来和宇宙的起源、终结比以前有更多的兴趣,比以前有更多的了解。

——社会学家 党书国

这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著作,其内容广博、见解独特、思想深刻,清楚地阐明了人类进化史、发展史的全部,我是一口气读完了它。

——(德)哲学家 韦伯

历史事件的精准把握、事件背后深刻细敛的剖析、纵横捭阖的飞扬神思,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类自身的窗口。怎么说呢,总之,《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这就是我想说的话。

——(英)人文学者 戴维·威廉姆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简史(我们这300万年第1版中国大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朝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52208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02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3
出版地 湖北
240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0: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