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母猪女郎/重现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只要是经典,就不会被遗忘!本书是法国作家玛丽·达里厄塞克的处女作,1996年入围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大奖!全球畅销超过100万册,法国当代文坛定鼎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妙龄女子身体出现异常,变成“母猪”后所遭遇的一系列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写的是一个漂亮的妙龄女子,她深具魅力,她工作的化妆品店因她而生意大增,但她却因为常常受到性骚扰和为了保持性感的身材而胡吃海塞,身体出现了异常:眼睛变小,鼻子变大,身上长毛,头上掉发,胸前出现肿块,并逐渐变成了小小的猪乳。

顾客被吓跑了,男友抛弃了她,警察对她进行了追捕,政客埃德加利用了她之后把她一脚踢开。她被迫逃入阴沟,后来遇到了变成狼人的一个富翁,两人相依为命。在一次围捕中,狼人被打死,“母猪”侥幸逃脱后,回到家中,与母亲养的猪混在一起。母亲发现多了一头猪,喜出望外,想把她卖掉。凌晨,就在收购商来拉猪时,“母猪”展开了反抗,她夺过手枪,第一枪打死了收购商,第二枪瞄准了母亲……

目录

编委会荐语

给中国读者的话(中译本序)

关于玛丽·达里厄塞克

正文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在“水世界”的更衣室里,我得仔细地清洗我的裙子。在“水世界”的更衣室里,要永远小心,要看看门是否关严实了。当更衣室已被某对情侣占用时,你得知道如何溜走。那儿也总是有先生在旁边的门前等女人。在“水世界”里很好赚钱,但我总是不愿意进去,哪怕是在母亲威胁说要把我赶到外面去的时候。在空无_人的更衣室里,我匆匆脱掉衣服,穿上游泳衣。在那儿,在漂亮的镀金镜子里,我又发现自己——很抱歉这样说——我又发现自己漂亮得令人难以置信,就像杂志中的美人一样,而且更有魅力。我用很香的免费沐浴露样品洗澡。

门开了,但进来的只是几个女人,而不是男人。我们可以享受某种宁静。女人们笑着脱掉衣服。这是一群富有的穆斯林女人,她们穿着极长的漂亮裙子进来,淋浴时身子把透明的纱裙绷得紧紧的。这些女人围在我的身边,惊叫着说我真漂亮。她们给了我一支高级香水样品和几个散钱,我感到和她们在一起很安全。

“水世界”是放松精神的地方,但也还是要小心。所以当奥诺雷在水中接近我的时候,我拼命游着逃开了。可最诱惑他的,也许正是这一点(那时,我游泳游得很好)。但后来,当他在热带酒吧里送了我一杯酒时,我立即就发现他是个好人。在热带酒吧里,我们两人都大汗淋漓,穿着湿漉漉的游泳衣,汗不断地往外冒。

天花板上有许多镜子,我看见自己满脸绯红,一个身材高大的黑人在给我们扇扇子。我们喝着甜美的五颜六色的鸡尾酒,听着岛国的音乐,突然发现已游得很远。到起巨浪的时候了。奥诺雷告诉我,在某些私人招待会上,人们会在游泳池里放进几条鲨鱼,鲨鱼在淡水中五分钟就会死去。在这五分钟里,它们追咬着游得过慢的客人,这样似乎能在庆典中制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后来,我们又浸泡在红色的水中,直到黎明。

P4-5

序言

对于中国,我只认识上海和北京,但要真正认识这两个城市,我就需要两辈子。

那是在2006年3月。北京是一个平坦的大城市,风很大,布满灰尘,由于建筑工地多,沙漠又离得那么近。我很冷,因为我只披了一件雨衣,我还以为北京的3月很热呢!包子铺差不多到处都是:迎街开着一扇窗,里面蒸着一锅包子。我买了几个又圆又热的小包子,咬在嘴里的时候,我压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肉、蔬菜、玉米、还是巧克力。真让人惊奇!

到达中国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什么东西在等待我。一切都比我想像得要现代、要大、要猛烈,一切都撞击着我,使我印象深刻,让我感到震惊。我没想到中国是这样的,跟我们在法国报纸上读到的不一样。在欧洲,许多人都说,未来属于中国。这是明摆着的事,是废话。这句话人们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却不清楚它究竞是什么意思。在来中国的十年之前,当我写《母猪女郎》的时候,我描写了一个可能出现的未来,一个噩梦般的未来,我希望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不要有这样的未来。

关于中国,我不知道跟我五岁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讲些什么。面对中国,我感到自己也像孩子一样无知。中国不是一个孩子能懂得的国家,于是,我力所能及地给他们讲。当我告诉他们,厕所没有门,可以透过开裆裤看到孩子们漂亮的圆圆的屁股时,他们都不信。我讲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都笑了。但当我告诉他们,在上海,夜晚的灯光让人忘了天空的存在,风筝像鲸鱼、像龙、像蝴蝶,桌上有二十种菜,有甜的,有苦的,有咸的,有酸的,有辣的,他们却都信了。当我跟他们讲起这些东西时,他们都陶醉了。对我的孩子们来说,上中餐馆,那是过节啊:尽管在我巴黎的家中,楼下就是中餐馆,但去那里就像是长途旅行。他们总是点同样的菜,小巴黎人的菜谱:洋葱炒蛋和花菜,薯条和豆浆,他们不敢冒太大的险,但用筷子吃东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巨大的冒险了。

15年前,我学过一点中文,因为我的第一任丈夫要去武汉工作。我仅上了34节中文课。后来,我离婚了,武汉没有去成,但我还记得一个句子,只记得一个句子,意思是:“这儿不是邮局,而是烟铺。”这个句子不是太有用,况且我现在已经不抽烟了,也不怎么寄明信片,但我至少学会了一个词:“这儿”。在北京和上海坐出租车,当我看到我想停下来的地方时,我就像个疯子一样大喊:“这儿!这儿!”

在北京骑自行车或在上海坐出租车时,我不断地在腻海里重复这个词——“这儿”,我在想我在哪里,这个如此遥远、如此强大、如此美丽、如此让人不安、如此陌生的奇异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在想中国人是否知道他们的国家是多么充满活力?人们能习惯吗?还有,“中国人”的人数是那么多,全都那么不同,一个中国人,又是一个中国人,又是一个中国人……

我在许多大学里用法语做过讲座,他们的法语水平都很高。我在所有的阶梯教室都问:“这儿,在座的谁有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回答。中文里的“兄弟”和“姐妹”这两个词会消失吗?在我出生之前,我的哥哥就死了,我的父母的生命因此而断成了两截。

在中国,还有别的东西让我感到伤心或困惑,但我在《母猪女郎》中已经描写过,读者们自己去寻找吧!

后记

许多欧美畅销书风靡全球,却在中国栽了跟头。文化是那么一种特殊而顽强的东西,不仅有着巨大的同化作用,更多的时候,它虎视眈眈地盯着外来物,做出抵挡的姿势,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优越感和自豪感使它对外来文化显得格外挑剔。

《母猪女郎》是幸运的,它不但被中国读者接受了,而且受欢迎和重视的程度,在法国当代的女作家当中,也许只有杜拉斯、萨冈等少数作家能够相比。1998年,这本薄薄的小书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在短短几个月内就重印了数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成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对象,法国“神话”似乎在中国得到了延伸。当时,作者在中国默默无闻,而且她走进这个她所向往的国家的时候,这个千年古国的文学图书市场正处于低潮,尤其是法国当代作家备受冷落,《母猪女郎》完全是靠自身的魅力征服中国读者的。

而就在那之前两年,这个叫玛丽·达里厄塞克的女青年在法国也同样默默无闻。她喜欢写作,这是事实,但在法国,十个年轻人里面就有四个人写过书投过稿,这是法国《费加罗文学报》最近调查所显示的结果。像伽利玛、格拉塞这些大出版社,每年都会收到上万部自来稿,被采用的有多少呢?也许一两部,也许一部都没有。所以,当27岁的玛丽把自己的处女作《母猪女郎》投寄出去时,她完全是没有信心、没有把握的。她在出版界、文学界和新闻界都没有熟人,而这种“关系”对一个想出书、想成名的年轻作者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所以,玛丽把自己的书稿打印了几份,分别投寄给几家出版社。谁知,几天后她就接到了电话,P.O.L.的老板保尔捷足先登,这个法国出版界有名的“伯乐”,长期以来致力于严肃文学的出版,不遗余力地扶持文学新人。当然,他当年也得到过老一辈出版人如子夜出版社的兰东的提携和帮助,杜拉斯的许多作品就是兰东让给他的。多年来,他惨淡经营,但对文学的爱好使他矢志不移,看到好书,他会不惜血本。他的出版社只有六七个人,窄小而窘迫,周围却聚集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作者,他们并不总是能给他带来财富,但保尔和他们一起在共同实现一个新的文学梦想。他看中《母猪女郎》,首先也是因为这本书的文学质量,但玛丽却意想不到地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挽救了这家可以说差不多已经摇摇欲坠的小出版社。

《母猪女郎》出版后,马上就在法国流行开来,好评如潮,不但玛丽成了名人,连“母猪”也跟着沾光了,不少商铺挂出母猪的头像招徕顾客。读者在抢读这本小书,记者在追寻那个叫玛丽的女青年,许多文学大奖的评委们都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法国评论界在关注文坛出现的这一“母猪”现象,国外的出版人也发现了这本不同寻常的小说,纷纷前来洽谈版权。迄今为止,这部小说已在35个国家翻译出版,全球销量已超过100万册,这对一本法语小说来说,是异乎寻常的。

《母猪女郎》写的是一个漂亮的妙龄女子,前往一化妆品店求职,老板见她长得性感便录用了她。她深具魅力,吸引了不少顾客,化妆品店生意大增,但她却因为常常受到性骚扰和为了保持性感的身材而胡吃海塞,身体出现了异常:眼睛变小,鼻子变大,身上长毛,头上掉发,胸前出现肿块,并逐渐变成了小小的猪乳。顾客被吓跑了,男友抛弃了她,政客埃德加利用了她之后把她一脚踢开。她走投无路,只好在公园的椅子底下过夜,在地上拱土,吃花吃草、吃栗子、挖蚯蚓。警察发现了这个怪物,对她进行了追捕,她被迫逃入阴沟,后来遇到了变成狼人的一个富翁,两人相依为命,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他们白天闭门不出,晚上叫外卖。“母猪”吃比萨饼,狼人则吃送比萨的伙计。在一次围捕中,狼人被打死,“母猪”侥幸逃脱,来到小教堂的藏尸室里,一藏数年。等她从阴沟里爬出地面,人间已经历了战争和瘟疫的劫难,但对她依然充满敌意。她逃回老家,来到母亲的猪圈里,与母亲养的猪混在一起,母亲发现多了一头猪,喜出望外,想把她卖掉。凌晨,就在收购商来拉猪时,“母猪”展开了反抗,她夺过手枪,第一枪打死了收购商,第二枪瞄准了母亲……

这是一部现代寓言,它借变形的手法,揭示了当今西方国家中的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小说的背景是法国当代社会:激烈的商业竞争,萧条的市场经济,糜烂的社会生活,淡薄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社会风气和生存条件下,不少人醉生梦死,自暴自弃,寻欢作乐。和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萨姆沙一样,《母猪女郎》中的女郎因变成了动物而受到社会的排挤,因为这个社会的一切联系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实用基础之上的。女郎不能再给老板提供利润,不能再给男友带来满足,她也就失去了她的价值,老板开除了她,男友抛弃了她,连母亲也要出卖她。她在人类社会中受侮辱,被追杀,任人宰割,没有立足之地。她曾与流浪汉为伍,但被抓进了收容所;她曾投靠旅店管理员,但管理员因是外国侨民而被驱逐出境;她一度把希望寄托在有“通灵”本领的非洲隐士身上,但隐士在关键时刻也是一“隐”走之。最后,她在动物世界里找到了温暖,和狼人伊万一起生活的那几个月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们不再过问世事,读书看报,午间还休息一阵子,“幸福得就像牲口”。

漂亮的女郎为什么变成猪而不是别的动物?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猪都是肮脏、愚蠢、懒惰和下贱的象征,没有比骂人“母猪”更恶毒的了,但在达里厄塞克的笔下,这头母猪不仅勤劳、正直,而且诚实、勇敢。她所遇到的狼人也是那么漂亮、潇洒、有教养,而人类却显得那么丑恶,奸淫杀戮,言而无信,道德沦丧,惟利是图。达里厄塞克曾说,人间是个大猪圈,天天在上演着荒诞的悲剧,它比动物世界更荒唐,更没有人性,人仿佛失去了理智和人性,成了疯狂的动物。

把荒诞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可笑的事情写得让人悲愤,通过异化,用变形的身体展示文明的危机和社会的堕落,对达里厄塞克来说,这还只是第一步。达里厄塞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在这个时代里写作。”言外之意是,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她生活在现在社会中,她要出名,要成功,可以说,她的这部小说是瞄准大众市场的。研究文学的达里厄塞克不可能不知道变形异化小说并非她所独创,且已不时髦,单靠这点“变”是难以吸引广大读者的,所以,她在写作过程中,十分注意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小说从书名开始就设置悬念,这本书的法文原名叫“Tmismes”,但法语中并没有这个词,是作者创造的,她把母猪一词“truie”后面去掉“e”,加了一个表示“主义”、“学说”的后缀。难道她想表示“母猪化”或“母猪主义”吗?“truisms”去掉最后的“s”,在法语中却有另一个词,意为“自明之理”,作者是在暗示这部小说的主题不言自明或言而不明?译者在写这篇译后记的时候,刚好看见法国电视一台在采访玛丽,问她:“为什么书名叫Tmismes?”她回答说:“答案就在书中。”本书中译本根据书中内容将书名译成了《母猪女郎》,而台湾的中译本则译成《母猪之道》,英文本译成了PigTales(《猪的故事》),但利用谐音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因为在英语里面tales(故事)和tails(尾巴或毛发)读音相同,“猪的故事”有可能被理解成“猪尾巴”和“猪的毛发”;西班牙的译本译成MarTanaclas(《脏猪》),巴西的译本译成Porcaijas,德语译成schweinerei,意思皆为“脏物”,芬兰语译成Sikatotta(《无聊的猪》),匈牙利语译成MalacplJder(《猪的化妆》),荷兰语译成了Zeugzoenen(《母猪之吻》),葡萄牙的译本则干脆抛开原文,译成了Estranhos perfrume,(《奇异的香口未》),但加了一个副题histmia de una metamoffose(一个变形的故事)。其实,这个书名在各种语言中都没有对称的准确译法,即使在法语里面也是模棱两可的,作者曾就书中的许多问题回答过译者,惟独不解释书名,因为,这是不能点破的。

几年前,我在一篇评介《母猪女郎》的文章中,曾把玛丽称为“畅销书作家”,她不是太乐意。其实,这并没有错,畅销并不等于通俗和低俗。但现在,不管她本人愿不愿意,她已经改变了畅销书作家或流行小说作家的形象,除了她后来的小说不再畅销这一事实外,更因为她在文学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也是我那篇文章所探讨的核心内容,但已经不属于这篇译后记所谈的范围了。

《母猪女郎》在法国问世十年后,玛丽来到了中国,这本书要出新译本,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事。1998年的那个译本,虽然当时受到好评,但现在看起来,还是有些粗糙,甚至有硬伤,因为当代文学的翻译,难点并不完全在语言和文字上,对作者的生活环境、所处时代、表述方式和文学追求的了解有时比文字本身更重要,许多老译者在感叹译不了当代的作品了,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新东西出现得太多,这些都不单是光懂得语言就能解决的,所幸这本书的翻译一直有作者做后盾,这次乘她来华之际,译者仔细对旧译本做了校改,我想,如果十年后有机会再改,可能还会改动很大。翻译,永远没有完美之说。

胡小跃

2006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它不仅是一本迅速走红的畅销书,更是一部震动世界的文学作品。

——风尚杂志

《母猪女郎》近乎冷酷地荒谬、反常,这样一部小说能够狂飙法国畅销书排行榜也不足为奇……整个故事诡谲而不可思议。

——经济学家杂志

《动物庄园》邂逅《变形记》……对于这本离奇、智慧的小说,读者既可以把它当作一则现代社会寓言,又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位异化为猪的女人的荒诞呓语。

——美国图书馆学会

一个急剧冷却、同时又无比荒谬的故事……是极富创作个性的法国青年女作家的一部震撼之作。

——华盛顿邮报

在这部惊世骇俗而又充满沉郁和愤怒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弗朗茨·卡夫卡与乔治·奥威尔的碰撞。

——亚马逊网上书店

奇异、荒诞,充满反叛和讽刺,《母猪女郎》在一个狂乱、失去节制的世界里找寻着自己的出路。

——波士顿环球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母猪女郎/重现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玛丽·达里厄塞克
译者 胡小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8248
开本 32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2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贸核渝字(2006)第5号
版权提供者 P.O.L.éditeur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