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实用起名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名字虽然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但它要伴随人的一生;好的名字令人鼓舞和喜悦,名字不好会让人感到终身遗憾,名字涉及到千家万户,名字又连接着子孙后代,所以起个好名非常重要。本书作者从名字的本质、功能、意义、社会特点出发,深刻讨论了起名的思路与方法,并附上百家各姓起名以供参考。学会起名,就从本书开始!

内容推荐

起名看起来是个方法问题,但它涉及到许多学科中的许多问题。本书力求从新的角度,提出若干有别于其他同类著作的起名思路和方法,目的是想要在现今起名学上有所突破,引导读者开拓更广阔的起名思路,而且便于实际操作。本书对所举人名的解释,大部分是作者多年来阅读各种人物传记,各种回忆录和散见于各种报刊的人物介绍中直接搜集来的,同时作者提倡百花齐放,大胆创新,只有这样,中国人名才会多姿多样,异彩纷呈。

目录

前言 我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的/001

壹 名字的本质、功能及意义/001

 一、名字是名主的专有符号/001

 二、名字蕴含着名主的理念、情趣/004

 三、名字影响人生/006

 四、名字是与社会沟通联系的重要载体/010

 五、要把起名当做人生一件大事/013

贰 名字的社会特点/015

 一、名字的时代性/015

 二、名字的阶层性/019

 三、名字的性别差异/022 

 四、名字的地域性/023

 五、名字的家族性/024

叁 什么是好的名字/027

 一、整体含义好/027

 二、呼唤流畅,声音好听/034

 三、好认、好记、好写、好看/036

 四、有创新,不平庸/039

肆 当今中国人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41

 一、重名过多/041

 二、名字较俗/050

 三、表意过于直露/051

 四、用字冷僻/058

伍 人名含义的分类及其表达/060

 一、纪念类/060 

 二、修身类/078

 三、志向类/083

 四、期望类/088

 五、明示类/091

 六、象征类/095

 七、习慕类/114

陆 人名语音、语义和文字的选择/116

 一、声音要响亮/116

 二、声调要悦耳/120 

 三、不出谐音偏差/122

 四、慎用多音字/128

 五、字义要优美/130

 六、字义要深厚/132

 七、字义要丰富/134

 八、字义不重复/135

 九、字义不粗俗/137

 十、字义要有联系/138

 十一、表达意思宜含蓄/142

 十二、表达意思勿过狂/144

 十三、用字不杂凑/145

 十四、用字要规范/146

 十五、用事物名称做人名宜慎重/150

柒 名与字、号、小名、笔名、艺名、绰号、洋名、

 别名和改名/152

 一、名与字/152

 二、号/155

 三、小名/158

 四、笔名/163

 五、艺名/167

 六、绰号/169

 七、洋名/173

 八、别名和改名/179

捌 起名的思路与方法/192

 一、把握好起名的依据和原则/192

 二、运用多种构思方法/200

 三、进一步拓展人名用词范围/231

 四、善于选择和运用关键词/250

 五、从古代典籍和诗词中取名/257

 六、化成语为名/270 

 七、正确对待“五行八卦”起名说/279

 八、解放思想,实现人名多样化/288

玖 百家各姓起名参考/309

赵/311

钱/313

孙/316

李/318

周/321

吴/325

郑/327

王/329

冯/332

陈/333

蒋/336

沈338

韩/340

杨/342

朱/346

秦/348

许/350

何/352

吕/354

张/355

孔/358

曹/360

金/362

魏/365

陶/367

姜/370

谢/372

邹/374

苏/375

潘/377

范/379

彭/381

马/383

方/385

任/387

哀/389

史/391

唐/393

薛/395

雷/396

贺/398

汤/400

罗/401

郝/403

常/404

于/406

再/408

康/411

顾/412

孟/414

黄/415

萧/417

尹/420

姚/422

邵/424

汪/426

毛/427

戴/429

宋/431

熊/434

董/435

梁/437

杜/439

江/441

郭/443

林/445

钟/448

徐/450

邱/452

高/453

夏/455

蔡/457

田/459

梵/461

胡/462

万/466

占/468

丁/469

邓/471

石/473

崔/475

龚/476

程/479

陆/481

段/483

侯/484

武/486

刘/487

龙/490

叶/492

黎/494

白/496

赖/497

乔/498

谭/500

阎/501

寥/503

文/504

曾/506

欧阳/507

拾 人名用字新选/509

后记/573

试读章节

中国古代单字名多于双字名,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明显的反映。比如《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108将,其中单字名91人,双字名仅17人,这其中还包括孙二娘、扈三娘等等。再如《三国演义》从帝王到文臣武将,大多也是单字名,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诸葛”是复姓)、赵云、吕布、庞统、董卓等等。

中国古今单字名与双字名比例相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古代人比现代人少,取单名不会造成更多的重名,另外古今汉语词的结构也不同。古代几乎多是单音节词,也就是一个字一个词,所以单字名完全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现代很多是多音节词,而且人们更追求名字含义的丰富与多彩,所以多选双字名。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人除了用“名”外,还有“字”和“号”,而“名”和“字”“号”往往是同时出现、同时被称,有时用“字”称呼还多于其名,所以多用单字,在识别人名时也不易发生误解。另外,中国长期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不能直书直说,别人起名不可再用,早在西周时就有“二名不偏讳”之说,秦汉时这一制度更为完备,到了唐宋,要求七世之内的君主的名字都要避讳,宋代对七世外的君主的名字也要避讳,清代大兴“文字狱”,国讳更多、更严,为了避免在名中与这些“君主”、大人物同字和同音,于是一般平民百姓起名时就尽量少用字,以免因为和某些大人物同名而带来麻烦。这些都说明名字的含义和形式同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它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

P18

序言

我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的

引起我对起名的关注,最初是来自对自己及我的孩子名字的切身感受。所以先从我及我的子孙名字说起。

我“杨荫浒”这个名字,有人不解其意,有人觉得很怪,于是便引起种种猜测。比如有人将我的名字和上世纪30年代北京女师大校长杨荫榆、著名中国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四角号码新词典》编撰者之一杨荫琛诸先生联系起来,说我们是一家子。还有人根据我名中的“浒”字,说我要妄称水浒英雄。其实这都不对。出现这种误解,完全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少儿时名叫’“银虎”,长大后觉得这名字有点俗气,于是改谐音为,“荫浒”,没有什么特殊涵义,更没有想到此名以后带来不少麻烦。首先是字,好多人不认识,写不对。比如到医院看病和取药,轮到我时,‘几乎百分之百地喊“杨荫许”。至于书写,有的写成“杨阴许”,有的写成“杨萌许”,有的写成“杨阴呼”,有的写成“杨荫萍”,有的居然还在“浒”字上边加上草字头,造出个“■”字来,这种情况,几乎存在于管辖我居住地的所有水电、煤气、电信等服务行业之中。不过他们是来收费,只要给他们交了钱,至于名字对错就无所谓了。可是有一年邮局给我寄来一张汇款单,取款人是“杨阴许”,和户口及身份证上的名字对不上,邮局硬是不给款,后经单位出面多次证明,才算了结。哕嗦以上只想说明一点,由于名字没有起好,结果不仅给我、也给他人带来许多麻烦。这就是教训。

我28岁那年,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鉴于我自己名字不佳的教训,所以这次想尽可能地给她起个较好的名字。想来想去,在内容的涵盖上最后集中锁定在她母亲身上。如此定向,基于两点:第一,孩子的骨肉是我和妻子共同精血铸成的,她的名中除了有代表我们家族的“杨”姓外,还应有另一半,即要表示出和她母亲的血缘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孩子是我们夫妻爱情的结晶。第二,她母亲怀她时正是1960年困难时期,不幸又患了黄疸肝炎,几次住院,身体很坏,工作又累,旧历大年三十午后放假回来还得紧赶着洗过年衣物,也许就是这次过累,睡到半夜,她的肚子便痛起来。送到医院后虽然打了保胎针,但孩子还是在大年初一一早就提前出生了。孩子小得可怜,母亲也为她遭了不少罪。为了纪念这特殊经历和感受,所以想要在孩子名中含有对她母亲亲近的意思。可是用什么字来表达呢?又经过一番思索,突然想到她母亲在大学读书时,同寝室女同学按年龄她排在第’九位,所以同学们都叫她“小九”或“九妹”。啊,就用这个“九”字代表她母亲吧。于是起名“向九”,意即向着她母亲。另外,“九”这个字还有许多好意。《说文》解:“九,阳之变也。”《易经》中称阳爻为“九”,“九九艳阳天”,“九九重阳节”,由此可将“九”引申为太阳,“向九”,就是向着太阳,这意思也很好。还有,“九”是数之极,最大个位数是9、两位数是99、三位数是999,以此类推,“九”是大数、多数。“九”又表示高,九重天、九云霄、冲九霄,都是表示天空的最高处。由“九”组成的一些词如九天、九门、九五、九仙、九华、九光、九英、九皇、九凤、九鼎,含义也很好。“向九”二字笔画简单,好认、好记、好写,当时也未见重名。姓名三个字都是开口音,声调又有变化,昕起来响亮,有节奏感。这就是我第一个孩子名字的由来。

1964年,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是我所希望的男孩。不怕诸位笑话,我那时头脑中真有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我17岁那年为抗美援朝独自远离家乡,来到东北之后在此当兵、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看来我老哥一个将来就在此地落脚了。为了不让我们杨家流落到关外这支断代,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祖先,于是给儿子起名“杨向榆”。因为我老家是山西榆社县,“向榆”就是向着榆社祖籍,希望他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另外,从“榆”字本意讲,榆树属乔木,虽普通,但高大挺拔,质地坚硬,生命力强,取名“榆”,也是希望他像榆树那样朴实、壮伟,将来成为有用之材。但未曾想到此名却出了谐音偏差。因“榆”和“芋”、“鱼”谐音,小朋友们嬉笑他时便叫他“洋芋”或“鱼头”。这称呼孩子当然不高兴,于是上小学的后期,改名为“杨沐阳”,意即沐浴阳光,茁壮成长。“沐阳”二字虽然普通,但它和姓氏字“杨”配起来,几乎没有重名,而且“杨”和“阳”是隔字叠音,听起来响亮,有很强的顿挫感。第二个孩子的名字就这样叫出去了。

1972年,妻子又怀孕了。根据孕期反应,有经验的人都认为很可能是男孩。又说,这时生个男孩,对恢复母亲身体健康会有好处,于是决定给将要出生的孩子的名字再和他母亲联结上。这回是从她母亲“孙秀英”姓名这三个字上做文章的。取其姓“孙”字的左部“子”为孩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取其名“秀英”“秀”的上部分“禾”和“英”的下部分“央”组成“秧”字,作为名字的第二个字,于是命名“子秧”。刚好生他时又是子时,“子”又是古代男子的一种美称,孔、孟、老、庄均称其为“子”。“子”又是地支的第一位,希望他上进争一,成为一棵茁壮的秧苗。“子秧”二字也不复杂,听起来也响亮。但姓名三个字联起来声音并不好,这主要是硬拆他母亲姓名三字而组名造成的。这便是我第三个孩子名字的由来。

之后,生了两个孙子,给外孙起名“植楠”(知难),给孙子起名迪扉(涤非)。由于这些孩子名字许多人不解其意,觉得有点意思,于是陆续有些人找我起名。记得有位同志是湖北人,他希望孩子记住祖籍,体格强壮,于是给他起名“张楚弓”。“楚”,代表湖北,“弓”,姓氏“张”字拆开为“弓”“长”,表示强劲有力。还有位女士的孩子生于六月六日,希望名中要有“六”字,将来能顺(六六大顺),有作为,于是给起名“鸣陆”。“陆”,即“六”字的大写,同时又指陆地、大地。“鸣陆”,意即其声音会鸣响大地,显赫于世。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尽管这些名字的含义及声音并不都很理想,但逐渐感到起名是件很有趣的事。不过当时并未认真进行过研究,更未想到要写这样的书。

1991年,我突然罹患癌症,以后又几次反复,一直处于垂死挣扎之中。其间虽然大多是躺在病床上经受折磨,但有时也昕听广播,看看电视和各种小报,这些媒体常常要报道各种人物,听看多了,逐渐觉得有些人的名字很有意思。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此名显然从“居安思危”成语中来,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才会成功。此名充满辩证法。后来又听说成思危先生是我国早期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之子,“成舍我”此名也很好,用字普通,但含义独特,表达了名主的自我献身精神。由此,我又想到周围一些人的名字。我有一位朋友叫“谢又荣”,“谢”为姓,“谢”字除含感谢、道歉、辞去等意外,还有花或叶凋落、萎缩之意,应该说,这个字后边的含义是不好的。但是用“又荣”做名,虽然“谢”了,却又重新繁“荣”,形成一片花团锦簇、枝叶茂盛的新景象,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谢”姓字含义不好的一面,给人一种大地春回,欣欣向荣,前程似锦的感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谢又荣”一名,不正好是这一自然景象的写照吗?我有位中学女同学叫“路金籽”,虽然是路边的一粒“籽”,但它是“金籽”,播种之后,一路收获金银财宝,这还了得?它给名主以极大的满足和期望。我有位大学同学叫“衣洗尘”,意思谁都明白,衣服洗掉尘埃就干净了。但此名绝非仅指“衣”,主要是指洗涤自身思想和行为中的污垢,做个更纯正、清洁的人。名字通俗、形象,内蕴却相当深厚。

但也看到和想到一些不好的名字。有位人士叫“贾平安”,“平安”本来是好意,但姓“贾”,谐音就变成了“假平安”,本来是希望“平安”,但是“假”的,这哪有“平安”?有位人士叫“莫成刚”,“成刚”意思也是好的,但姓“莫”,姓名联起来却是不要成刚,这和起名者的愿望刚好相反。还有一位人士叫吴文化,“吴”、“无”同音,本来想要有文化,谐音却变成了“无文化”,如果将“文化”二字倒换为“化文”,“吴文化”变成“吴化文”,这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可见起名选字和组合是很有讲究的。

大家都承认现在重名者很多,不仅名主不满意,也带来许多麻烦。据报道某工厂叫张明的就有8人,劳资部门为加以区别,不得不按年龄编号;南方某县一个与商业局长同姓名的骗子,以局长手谕骗取彩电、化肥和钱款,弄得商业局长名誉扫地。又据报载,西安市某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在处理一起盗窃案时,误抓了一名与嫌疑犯同名同姓的人,但在将其铐上手铐、押上警车8分钟后就察觉出抓错了。然而,这名被误抓者却拒绝摘下手铐,拒绝接受派出所及分局领导的道歉,提出要拍照,要派出所在媒体上公开道歉,要求给予7万元的精神损害和名誉损失赔偿等。公安分局与派出所对此感觉棘手,决定求助于媒体,一方面“自曝家丑”,并给被误抓者恢复名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通过媒体“讨个说法”。你看这多尴尬,多麻烦!

从名字上“做文章”也牵涉到一些公众人物。比如民间有些人曾将某些名人的名字编成顺口溜加以调侃。必须指出,这些同志本人是好的,当初起名时本意也是好的,今天他们的名字被一些人编成顺口溜,成为调笑的对象,并非都是恶意,更不能认为是攻击,大不了就是借此宣泄一种情绪,是一种嬉戏,可就是这样也不好。尽管和名主本人的品格、能力、政绩无关,但如果起个更好的名字,不就没有这些“后果”了吗?可见起名绝非是小事。

由此,我逐渐觉得应该写这样一本书。

此后,我陆续买了几本近年来出版的有关起名新书,我是认认真真读的,读后,对我确实有很大帮助:有的启发和拓展了我的思路;有的提供了一些资料;有的也纠正了我原有的一些不当的想法。说真的,我是诚心实意感谢这些书的作者的。但是,也正是读了这些书,才更促成了我写这本书的决心。第一,我发现近年出版的一些起名新书,有不少用相当多的篇幅,对“五行八卦”那套古老的起名理论和方法不厌其烦地加以讲解,并极力推行,这使我难以理解和接受。必须指出,作为一种起名文化,对这些理论和方法做一些介绍是可以的,有些普通百姓愿意用这种方法起名也是允许的,但是作为一个严肃的现代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其中一些缺乏科学根据、纯属宣扬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的东西,不是旗帜鲜明地加以指出,并给予必要的批判,而是打着讲授《易经》的旗号,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极力夸大和宣扬用“五行八卦”命名对人生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并以此作为起名的主要方法和依据,这实际是在误导民众,有的甚至如同街头巷尾命名算命先生一样进行骗财活动,对此我不仅不想苟同,而且持反对态度。第二,在我拜读的一些起名著作中,有的构成了自己的体系,有独到的见解,但有相当一些书内容是雷同的,其中有两本书是两个作者所写并由两个不同出版社出版,但许多大小标题、例证,甚至成章成段的语言竟完全相同。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书,是同一作者换笔名一稿两投呢?还是某某抄袭了某某的呢?这说明编写这类书也渗透了“腐败”。我决不这样做,必须走自己的路。为此,我想从整个中国人名及起名著作现状出发,从总体上加以研究,为改进和提高中国人名质量、实现人名多样化做一些新的探索,并提出有别于其他起名著作的框架体系和理论方法,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讨论,我认为这也是很有意义的。第三,我觉得现在出版的一些起名书,在起名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语言文字的选择与组合上,有的讲的较为抽象,有的讲的较为简单,还有些讲的过于繁杂、深奥,这对启发和提高一般起名者的实际能力帮助不大。为此,我想在实践和运用上多下些功夫,尽量多做一些具体分析和讲解,以便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容易接受,并确实能够学会自己去起名。第四,现在我国名字雷同和名字较平庸的人还相当多,许多人为了在名字上脱俗,通过名字表达自己新的理念和情趣,进一步张扬个性,所以热切希望更改或为后代起个新颖独特的名字,这种愿望本应理解和支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却常常遭到一些非议,某些户籍管理部门也提出种种理由加以限制。于是为改名起名出现了各种纠纷,有的甚至打起官司,严重伤害和影响了官民关系。对于新出现的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加以重视,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对此,我也愿提出我的意见,供广大社会民众及公安户籍等人口管理部门参考。以上诸点,就是促成我写本书的缘由。

那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书名《现代实用起名艺术》,就是本书内容的概括和性质的确定。

所谓“现代”,就是起名的指导思想是现代的。人类从有名字开始,已经几千年,这期间形成了各种起名理论和方法。对于这些理论和方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好的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现在运用的许多起名方法,就是对过去传统起名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吸收。但是不能也不应该盲目地一律照搬,更不能借用起名宣扬唯心主义宿命论。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倡导和树立现代科学的起名观,把起名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就要在总结和吸收好的传统起名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要有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社会的人名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起名的新的需求。

所谓“观代”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重视和研究人名和社会的关系。人的名字是为个人起的,但它实际也是社会的产物。人名既用于个人,又用于群体和社会。人的名字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书既是从研究个人起名开始,又将名字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在整个社会大的格局下,研究人名的功能、特点和对社会的各种影响,这样就打破了以往仅从个人“好名好运”出发的传统起名方法,把起名放在整个社会中,探讨名字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和各相关部门的关系,这对提高全社会的人名质量、改进人名管理机制、适应社会发展是会有相当的帮助和参考价值的,从这点说,它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

所谓“实用”,就是本书特别强调和突出应用。起名实际是一种行为操作、实践活动。一切名字最终都要落实在“起”上。所有好的名字,都是在不断操作实践中起出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本书既介绍了一些起名理论和知识,更为重视实践操作。本书提出的各种起名方法,介绍了许多人名的起名过程,分析了许多好与次的人名,特别另辟专章用相当多的篇幅,对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百家各姓如何起名一一分别提出了参考性的指导意见,还另新选出300个以往人名中相对少用的汉字,并从这些字的字义解释起出若干新的名字,所有这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应用,引导读者自己去实践和操作。

所谓“实用”,就是本书还特别重视了起名的思路和语言文字的选择与组合。起名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名字最终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如何选字,如何组合,这是起好名字的关键。本书将这两方面作为重点,从理论和具体方法上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讲解,这对一般读者掌握起名要领。是会有实用价值的。

所谓“起名艺术”,就是说起名实际是运用想像和情感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名字的内涵、声音及字形结构,都体现着美的理念和情趣。一个好的名字,也是一件极具美感的艺术作品。基于这一认识,所以本书用相当多的篇幅讲述了名字美的方方面面,列举的各种名字,大多也从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其目的是期望提高一般读者对名字的审美意识,增强对名字美的艺术鉴赏能力,并能在起名活动中较好地运用美的一般原理和表达美的各种技巧、技法。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起码是作者的一个追求。

坦诚地说,我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写这本书的。从我七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对名字的切身感受和近十年来对人名的关注、研究、直至写书,我深深意识到了人名的重要性。名字虽然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但它要伴随人的一生;好的名字令人鼓舞和喜悦,名字不好会让人感到终身遗憾,名字涉及到千家万户,名字又连接着子孙后代;名字是个人的,但它用于群体,用于社会,所以又是社会的。正由于如此,所以起个好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点我们的古人早有认识。大圣人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还有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这些话讲的极为中肯,对我们认识名字的意义极有启发。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学会为自己、更为我们中华民族千千万万子孙后代——

起个好名字!

作者

2005年元月5日

后记

经过断断续续七八年的劳作,本书终于要付梓出版了。在此作如下说明:

一、起名看起来是个方法问题,但它涉及到许多学科中的许多问题。要讲清和讲好这些问题,对我这个非专业者来说,深感力量不足。好在现在学术氛围很好,我也就斗胆表表达了一家之言。既期望对社会和普通百姓有所帮助,也期望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教正。

二、本书力求从新的角度,提出若干有别于其他同类著作的起名思路和方法,目的是想要在现今起名学上有所突破,引导读者开拓更广阔的起名思路,而且便于实际操作。但作者绝非认为仅以此为标准,更不希望限在这个框子里。作者提倡百花齐放,大胆创新,只有这样,中国人名才会多姿多样,异彩纷呈。

三、本书对所举人名的解释,大部分是作者多年来阅读各种人物传记,各种回忆录和散见于各种报刊的人物介绍中直接搜集来的,但同时也参考了一些起名著作对人名的解释,比如雷风行先生编著的《解读名人姓名》(华文出版社2002年2月版),在此必须说明,并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不过有些人名则是根据该名用字的字义及其组合,我自己解释的,这里有“望文生义”的成分。这样解释有的可能是对的,有的可能是部分对、部分不对,还有的可能全是错的。因为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不是从字面上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名中内蕴着起名者许多不被外人所知的涵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名主谅解,批评指正。好在研究姓名已成为一门学科,在不损害和贬低名主名誉的原则下,是可以讨论的。

四、本书从初稿、二稿到三稿,全是由我老友的女儿卢江玲和我的儿媳刘琳琳挤时间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我的妻子孙秀英除日复一日地在生活、治病等方面精心照顾我、使我有个舒适的环境和健康的心态进行写作外,她对本书的总体筇划、框架体系的设计、内容观点以及文字表述,都提出过许多宝贵意见,她既是本书的第一读者,实际也是写作的参预者。没有她们三人的劳作,本书是很难完成的。

五、本书出版,得到了友人的鼎力关照和支持;吉林人民出版社领导和本书责任编辑贾淑文女士也给予热情支持和精心编审,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许多同志、友人也曾用不同方式予以关怀、鼓励和支持,对他们也表示诚挚的谢意。

六、我今年已七十有三,又是位曾患过癌症的患者,体重只有44公斤,真可谓又老又朽矣。这几年过得虽然不算轻松,一直在研究和写点东西(这是患病后出的第三本书),有时甚至很累,但断断续续经过几年的劳作,总算完成了拙书的写作,对己是填补了精神和时光的空白,对社会和他人是想做件小不丁点儿的益事。这也算是自我安慰吧!余下的时光是什么样子呢?“最美不过夕阳红”,我期望和其他老年朋友一样,晚霞也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2005年9月28日于长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实用起名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荫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49064
开本 32开
页数 5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0.2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6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3: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