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凝视山神的脸谱--神奇的红河哈尼族梯田文化/秘境家园
内容
编辑推荐

来自秘境的报告,著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带您亲历秘境家园,在秘境家园里,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在秘境家园里,还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民族创造的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遗产等等;在秘境家园里,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妙风景,那“天人合一”传统孕育的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谐……以及置身其境的“仙境”感,让人觉得那里真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秘境家园》丛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一定的篇幅生动地记录了秘境家园百姓的真实生活,本书是系列之一。

内容推荐

原生态文明大多保存于乡村山野的“秘境家园”里,在那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俗、礼仪、服饰、建筑等等,构成了绚丽的人文风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秘境家园丛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秘境家园”的风采。丛书的作者多是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等,作品是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身历其境后,为读者奉献出的精品力作,本书是其中的一册。

目录

第一章:探秘哀牢山

一、进入哀牢秘境

二、云雾包裹的哀牢腹地

三、初识哈尼族

第二章:山神的脸谱

一、梯田显出真实面目

二、农业生态举世罕见

1.生存空间格局

2.水利系统世界一绝

5.施肥奇迹

三、梯田中的小精灵

1.活水养鱼

2.冬水田里拾螺蛳

3.月光下点黄鳝

四、劳动的一生

五、劳动是美丽的

第三章:热情大胆的“然密”

一、哈尼族的婚恋风俗

二、戴手表的阿哥

三、热情大胆的“然密”

四、“阿拔多”上谈情说爱

五、“金嗓子”的故事

六、“扎哈培”上斩断情丝

第四章:无私奉献的女人

一、“哭嫁”告别无忧岁月

二、别开生面的婚礼

三、兴高采烈来“抢婚”

四、“里夏夏”是等待与考验

五、家有好媳妇“聪葵然咪”

六、勇敢女性的故事

七、无私奉献的一生

第五章:对着大山歌唱

一、进山打猎试新枪

二、一部苦难深重的迁徒史

三、山神是他们的知音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五、居住半山蕴含深意

六、用歌声表露心怀

第六章:文化的脊梁

一、深山里的摩匹

二、追溯摩匹的历史渊源

三、依神意进行选举

四、“昂玛突”盛典隆重登场

五、摩匹的职能

六、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七、文化的脊梁与宝库

第七章:山一样豁达的人生

一、告别匹斗

二、迎接新生命

三、快乐来自于艰苦

四、父子连名记录血缘脉络

五、迈向人生旅途的终点

六、中庸平和的处世原则

七、山一样豁达的人生

后记

试读章节

这肉真香,但是太多,在众人的玩笑声中,我好不容易才将其吃完。哈尼族真是热情好客,又纷纷给我夹菜、劝酒,但我已经太饱,便只好一一谢绝了。

哈尼族对人直率,素以热情好客著称。他们认为客人进家是吉祥临门的征兆,远道而来的客人更是福音的使者,必须得到热情款待。在此后的哀牢山社会调查期间,我更对此深有体会。每到一处,都得到热烈的欢迎和盛情的款待。哈尼族的待客方式,表现出热烈豪爽的民族性格。客人进门,全家男女老幼立即站起来,面带笑容,表示欢迎,并安放凳子让客人就坐。男主人殷勤与客人攀谈,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的亲切;家中媳妇抬来烟筒,递烟点火,端来热茶或自制米酒给客人解除旅途疲劳;女主人则忙着做饭。哈尼族古歌说:“三个石头架口锅,有吃无吃同甘苦”,“你从九重山外来,走过山路好辛苦”,“你和我天各一方,心和心是一样跳动的”。表达了哈尼族对人的真诚。对于客人哈尼族从不吝啬,总是把最好的食物拿出来,诸如平时积攒的干黄鳝、山雀、野味等,杀鸡宰鸭则是必须的。若是稻谷扬花季节,定要叫家人到自己的梯田里捉养着的“谷花鱼”。哈尼族常说:“小气的人,是没有福气的人。”客人汗水一干疲劳一解,一桌丰盛的饭菜便端上来。请客人上席就坐后,全家围坐四周。先给客人斟上酒,后从老到少顺序斟酒。酒斟好后,主人热情洋溢,举杯在手,口中念念有词:尊贵的客人,你到我家,望你心情舒畅,幸福吉祥,万事如意。祝毕,与客人举杯痛饮。席间,杯互碰,殷勤备致。热酒下肚,哈尼族总是情动于衷,要唱“哈八”。“哈八”俗称酒歌,有“无酒不唱歌”之意,实为哈尼族“古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哈尼族的历史、风俗、人生经验、哲理等等。这种古歌仅在逢年过节、宗教活动、待客活动等酒宴上才唱。“哈八”不唱则已,一唱往往通宵达旦,彼起此伏,尽吐胸中情愫。热情奔放时,歌声嘹亮,翩翩起舞;唱到历史的悲哀时,往往泣不成声,泪水长流,令客人大为感动。每当这时,哈尼族热情豪爽的性格将得到最充分的表露。哈尼族认为,对客人的怠慢,是哈尼族最大的耻辱。客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外界的信息,不仅带来了家庭和村寨的欢乐,而且带来了使自己一展本民族宽阔胸襟和热情奔放性格的机会。所以哈尼族常说:“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家不来客,不会兴旺”。在哈尼山乡,往往一家来客,全寨欣然,争相宴请,蔚然成风。客人若要住下,主人由衷高兴,好房好床好被盖必让客人;客人离村,他们总是再三挽留,挽留不住就送上土特产品;送客到村口,依依惜别,其情之真,感人肺腑;客人远去,全家仍久站高坡,以目相送。哈尼族热情好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凡到哈尼族家中做客的人感到莫大的安慰、荣幸和感慨。

但此时我初入哀牢山,语言不通,一切都还陌生,加之疲劳过度,肚子一饱,困倦便一阵阵袭来。看看手表,已是夜里三点,可人人兴致正浓,看样子,今晚的年饭将会通宵达旦,我实在打熬不起,想说安排我睡觉,又怕扫了大家的兴。突然有了个主意:我来敬酒,这样一则可以表示我的豪气;二则如果喝醉,自然就有睡处。P13-14

序言

寻访秘境家园——关于秘境家园及《秘境家园丛书》

人类创造的文明是多种多样、色彩斑斓的。今天,在现代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喧嚣声中,有一种文明越来越让人们怀想,那便是“原生态文明”。

“原生态文明”大多保存于那些“隐藏”的地方“隐藏”的家园——秘境家园里。多年来,我们一直想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去寻访越来越珍稀的秘境家园,将这些“世外桃园”的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及其美丽风光推介给读者。

一、绽放在秘境家园里的独特的文化之花是值得我们了解和开发的

生活在秘境家园里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建筑等等,构成了绚丽的人文风景。在秘境家园里,还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民族创造的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遗产等等,使秘境家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更加神奇的色彩。

二、幽藏于秘境家园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值得我们欣赏和亲自去看一看的

在秘境家园里,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妙风景,那“天人合一”传统孕育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谐……以及置身其境的“仙境”感,让人觉得那里真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尤其是长居都市、身心疲累的读者,“到此一游”,收获将是多方面的。

您的眼睛太痛苦了,

到这里来看看草场上的鲜花吧!

您的脚太疲倦了,

到这里来踏如茵的尤姝芳草吧!

您的手太疲倦了,

到这里来安心地取牦牛的奶汁吧!

——摘自秘境丽江纳西族古情诗

三、秘境家园是值得我们关心、关注和保护的

当今世界,由于全球化、现代化浪潮汹涌奔腾,“隐藏”的秘境家园越来越暴露在世人面前,使“秘境文化”和“秘境生物”面临严重挑战和冲击,因此,对“秘境文化多样性”和“秘境生物多样性”的着力保护显得刻不容缓。

但是,对于“秘境家园”,由于多数读者无缘认识庐山真面目,对其价值认识还不深。因此,我们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亲历秘境家园后撰写了《秘境家园丛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秘境家园的风采。其内容侧重“深度文化旅游”。“最先进、最赚钱的文化旅游就是看百姓的日常生活。”([美]杰罗德·阿德尔曼)本丛书以一定篇幅生动地记录了秘境家园百姓的真实生活。第一辑推出4种,即杨福泉著/摄影:《寻找丽江之魂——融入纳西古王国》、徐冶著/摄影:《横断山的眼睛——镜头下的西南边地人家》、郭净著/摄影:《仙鹤在哪里落脚——在旅行中朝圣》、王清华著/摄影:《凝视山神的脸谱——神奇的红河哈尼族梯田文化》等。

四、对于尚未被“发现”的秘境家园。我们将继续寻访下去

对于尚未被“发现”的秘境家园,我们将继续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寻访下去,并将推出《秘境家园丛书》第二辑、第三辑。感谢第一辑的作者杨福泉、徐冶、郭净、王清华四位先生!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读者可以从他们的“简介”、他们的作品和行动中,更多地了解、认识他们。

亲爱的作者、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认为秘境家园值得寻访,有意义,有价值,请关注我们的行动;如果您“发现”有新的值得寻访、介绍的秘境家园,请直接与我们的策划人欧光明先生联系(E—mail:hwbis02@sohu.com)。让我们一起享受秘境家园,珍爱并保护好这片片神奇的“飞地”。

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6日

后记

自1983年以来,我一直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民族学田野工作和研究,足迹遍及滇南、滇西、滇东北和滇西北地区。由于滇南哀牢山区是我的民族学田野工作的开始地,又是驻留时间较长的调查地,因而,我对它情有独钟。直到如今,每年我都要到哀牢山走走,看望那里的老朋友,看望那些早已被雕塑成梯田艺术的群山,仿佛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心安理得,才能获得生活的动力和精神的满足。

我想,我与哀牢山已有了某种解不开的“情结”,平常,与朋友、同事在一起,往往会情不自禁就把话题转向哀牢山,以及哀牢山中那些所见所闻所历的故事。于是,朋友们笑我,称我的这种“情结”为“大山之恋”。

1998年,正当我的哈尼族研究专著《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的生态农业》在昆明出版之际,恰遇台湾《大地》地理杂志总编辑吕石明先生到昆明讲学,闲谈时,我的话题又转到了哀牢山,谈得忘乎所以。最后,吕先生说,你何不写一本关于哀牢山民族学田野工作的书呢?那一定很有意思。

吕先生的话犹如石击深潭,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实际上这原是我一直萌动不已的心愿。

于是,迫不及待地提起笔来,逝去的哀牢山生活又回到了我的眼前。由于事情琐碎,篇幅有限,仅捡主要的经历略略道来,是为我的哀牢山田野工作之一。该书仅是我田野工作纪实的开始,准备继续写下去,将我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田野工作一一写出,以了“情结”。

在此,我再次感谢吕石明先生对本人的启示、点拨,同时感谢欧光明先生、罗小韵女士对该书写作给予的真诚帮助、支持和鼓励。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凝视山神的脸谱--神奇的红河哈尼族梯田文化/秘境家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清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67473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74.2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