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對敦煌石窟自北朝到元代壁畫中的風景因素追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追行了細緻入微的分析研究,取得了許多新成果.如對說法圖中聖樹樣式與源流的探究,對風景壁畫空間構成與唐代晝風的分析,對水墨山水與丈人意識關係的思考,對榆林窟第3窟所體現的宋元山水晝風對敦煌影響的認識等等、都有創新的價值。
| 图书 | 敦煌壁画风景研究/华林博士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書在對敦煌石窟自北朝到元代壁畫中的風景因素追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追行了細緻入微的分析研究,取得了許多新成果.如對說法圖中聖樹樣式與源流的探究,對風景壁畫空間構成與唐代晝風的分析,對水墨山水與丈人意識關係的思考,對榆林窟第3窟所體現的宋元山水晝風對敦煌影響的認識等等、都有創新的價值。 序言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院長) 1984年,趙聲良同志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志願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其後一直孜孜不倦地對洞窟進行調查,從美術史的角度對敦煌壁畫進行研究。他的研究涉及到敦煌壁畫的山水畫、故事畫、飛天以及敦煌寫本書法藝術等方面。同時他又負責敦煌研究院编輯部的工作,對國内外敦煌學的發展狀況瞭解較多。 1996年由敦煌研究院公派到東京藝術大學作為客座研究員,進行了為期二年的研究,但是,他抱着深入瞭解日本的學術研究,借鑒他山之石以進一步研究敦煌藝術的想法,繼續在日本自費學習,於2000年取得了碩士學位,2003年又取得了博士學位。並毅然返回敦煌,繼續從事敦煌石窟藝術研究工作。 這本書是他在日本完成的博士論文,也是他以新的思路、新的研究方法來探索敦煌壁畫藝術的一項成果。不少學者都曾注意到敦煌壁畫中的山水風景,並分別作過一些研究,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作了更细緻人微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如對說法圖中聖樹的研究,探討了其樣式的類型及其源流;通過分析敦煌壁畫的空間構成,指出了對空間的探索和表現是唐代繪畫史上的一項重要的成果;從中國文人意識的角度來分析敦煌壁畫的水墨畫因素,指出了敦煌壁畫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轉變期的重要價值;對榆林窟第3窟山水畫的分析,對於探討這個洞窟的時代也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等等。這些方面的研究、探索,將對敦煌石窟藝術的研究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敦煌石窟藝術内容涉及的學科領域很廣,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惟方式來進行不懈的探索。美學、美術史方面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課題,但我們目前的研究還非常不夠。本書的研究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2003年11月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敦煌壁画风景研究/华林博士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赵声良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4447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9.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3 |
| 宽 | 140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