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易/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读书要讲究方法。一些大德说:读书贵在读经典,读经典贵在熟读。本套丛书包括《论语》、《孟子》、《周易》等九种图书,其中既有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又有中华文化的传统入门读物,言语隽永,含义深远;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非常适合儿童诵读。书中还介绍了精、熟、悟、用、巧、新六种读书方法。好书+好方法=事半功倍!

序言

经典教育在海內外开展十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中国人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求学世界的历程,与此同时,中华经典也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普及、弘扬和光大。这套“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就是诞生于这样的氛围之中。第一辑入选篇目有:《论语》、《孟子》、《札记(选)》、《大学.中庸.孝经》、《周易》、《道德经.黄帝內经(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弟子规。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共九种。这九种图书申,既有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又有中华文化的传统入门读物,言语隽永,含义深远;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非常适合儿童诵读。

本套丛书的体例是原文加注音,古今字、通假字以右下角黑框标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以改变拼音字体的形式标出。出于保护儿童视力的需要,我们采用了大字排版的版式,希望孩子能在轻松的阅读中进行背诵。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质量,我们请专业学者在这些经典通行本的基础上进行注音和校勘,并请权威专家进行审定,以保证本套图书的质量。

读书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一些大德告诫说:读书贵在读经典,读经典贵在熟读。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这也是经典诵读工程推出的初衷。总起来就是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其中,悟、用、巧、新这四个过程中是有解释的。但是解释最好在精、熟的基础上进行。至于在心无旁骛、一心熟读的过程申开悟、证悟,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一般所谓解释都用不着了。

读经典就是平素说的精读。精读就是选择最好的书来读,把它读熟,背出来,默写出来。一熟就把书本变成自己的东西,等于放在自家的仓库里,在哪个柜子的哪一层,都知道。随用随取,不会搞错。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不晓得哪里来的新思路,新主意,新做法。孔子在《周易。系辞》里说“阴阳不测之谓神”,浑然天咸,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

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中,精、熟是根基,悟字是关键。悟是左边一个心(忄)、右边一个我(吾),我自己心灵开悟、自己证悟。自己懒得去悟,等着别人讲解,久了自己大脑萎缩,心机不转,手脚不灵,把自己废了。或者好为人师,讲个不停,不给别人自悟的机会.造成他人大脑萎缩、心机不转,手脚不灵,等于把别人废了。古德说:“塞人悟门,罪莫大焉。”别人的悟门不要塞,自己的悟门不要堵,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的一大诀窍。

这个诀窍——

第一是充分相信每个人自己的力量。用现代话说,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反过来就不行,譬如母鸡孵小鸡,刚刚孵几分钟,就迫不及待,用喙把蛋壳啄开,结果连蛋黄蛋青都流出来,小鸡连影子都没有。这就叫塞人悟门。开门迎客,太客气了,热得烫手,搞得人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搞得人家不好意思再来,就是关门的高招,拒客的妙策。开早了、开多了、开宽了、开深了,都是塞。简言之,滥开就是塞,把学生耳朵捅开往里灌,就是塞。这里所谓学生,包括一切读经典的人,小孩子和人人都算,读经典的老师也算,因为老师读经典的时候就是学生。

第二是尊师重教。经典是圣人贤人的话,圣贤是大家的老师,我们读经典,就要对圣贤和圣贤的教导起恭敬心、尊重心,不要随意解释,不要望文生义,不要勉强猜测。怎么办?熟读了再说。熟读就是接触圣贤的原话,等于亲聆圣贤教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好比圣贤就在眼前,无比亲切,耳提面命。直接听圣贤讲话,直截了当,不掺水,无盗版,不需要中间人传话,不轻信道听途说。

第三,得意忘言,离名绝相。语言这个东西,难得说圆满。“名可名,非常名”,言不尽意,“一解释就错”的情况多,更何况意不尽理,理不尽事。圣贤的话,句句实在,不止是说说而已,根本是实证所得。实证所得之意,往往是普通的言语说不尽、道不明的,常常是囚人而异、看人说话、因材施教的。贵在对机,贵在得意忘言,离名绝相,付诸行动,在践行中体悟、证悟,而不是寻章摘句,死读书,死讲解。

第四,各类经典的解释,需要过来人,需要明白人,更需要圣贤身教。按照《说文》,所谓教,乃是上行下效的意思。身教重于言教。说多了,言过其实,自己没实证,别人也没实证,就容易把说教看破。看破了经典,谁还读呢?也许是没看破,真的看破就好了,得意忘言了。翻开《论语.阳货第十七》,孔子说:我不想说什么了。天说了什么呢?四季运行,万物生长,天说了什么呢?《论语.里仁第四》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如果没有实证的解释,没有严格的践行,没有得意忘言的功夫,很可能把经典解释咸离经叛道的空话、大话、怪话。有识之士预言:知识经济中,最大的风险乃是知识风险、经验风险。强不知以为知.就是风险的一种。这也是古人经常提醒的。这个提醒值得注意。在没有圣贤的场合,虽然人人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不可自以为是。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是可以的,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把一孔之见和主观臆测当作真知灼见,用以注释经典,就可能害人害已,很可能会把解经变成毁经,铸咸大错。

第五,自悟贵在无心。有心悟道,难得一悟。无心悟道吗?然而无心則无我,谁在悟道呢?都值得思考。《论语.子罕第九》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看来是主张把我字丢掉,把偏狭的臆测丢掉。虽然说代人吃饭、替人读书、替人悟道都做不到,然而自己亲自吃、亲自读、亲自悟的时候.却不能自以为是“皇上”,反而要放下这个“朕”,这个“我”、这个皇位,学“无位真人”,虚怀若谷,上下与天地同流,拜众人为师,才成。不过这样一说,似乎已经在解经典,进了自己所设的禁区,因此需要补充一句:此话属于自言自语,也可以作为畅所欲言的一孔之见,仅供交流。有了这种心理准备,虽然有所注释,有所交流,大概就不担心毁经之过了。正如《楞严经》历数修行中种种毛病偏颇时所说的三句话:“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又说:“悟则无咎。”用科学精神来说,就是主张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不要把阶段性成果(暂得如是)当作最终真理顶礼膜拜(非为圣证,不作圣心),明白了这一点(悟),有些毛病缺点也不要紧(则无咎),也是好事(名善境界)。否則就会把片面的东西当作全体(若作圣解),迷在局部出不来,很容易犯各种错误(即受群邪)。

第六,以经解经。经典读多了,融会贯通:这本经典讲得详细的,那本经典中可能只是提一下;这本经典没说的,那本经典可能说了。就一本经典而言,前文没说的,后文可能说了;一处简单提到的,别处可能详说。多读经典,用经典注解经典,靠经典领悟经典,是个好办法。

有了好书,有了好方法,那就开始读吧。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编委会

                   2005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易/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7639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1.5-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79
20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