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年生活感悟
内容
编辑推荐

老年再婚、子女孝顺、老年学习、隔悲的爱……这些都是现今社会老年人会遇到的常见问题。本书就这些问题展开叙述,多处以名人事迹为例,更具可读性。本书旨在启示人们关注老年人生活,让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目录

开篇语:谁不惜晚年 /1

离开岗位的日子“最难将息” /3

年老的利弊 /6

这个坐位该不该让 /9

“红本”遇到的尴尬 /11

办公室的“暗战” /14

能不能喜新而不厌旧 /17

夫妻争吵的对策 /25

养老遇到了新问题 /27

好难端平的一碗水 /29

不能把天伦之乐当唯一 /32

突然生死两茫茫 /35

晚霞影里浪漫情 /38

老年再婚是非多 /40

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 /43

黄昏恋不同于青春恋 /46

说说结伴养老 /49

感天动地一家人 /52

老年大学是个好地方 /55

钱包的故事 /58

她们为什么总落入骗子的圈套 /60

往事如金 /62

为民除害的动机,落了个身陷囹固的结果 /65

莫让“绝情话”出口 /68

子女能“孝”足矣,何必求“顺” /70

甭要求他人照我这样做 /73

玩笑的分寸 /75

管不了的与管得住的 /77

疙瘩宜解不宜结 /79

老年人的自知之明 /82

欢迎“啃老”和拒绝“啃老” /84

“知足不辱”三法 /88

拾“破烂”蛮好 /90

小议“清心寡欲” /92

“上帝”的风度 /94

闲时常思自己过,不论他人短与长 /96

“马季下蛋”的噱头 /98

“难得糊涂”与“不得糊涂” /100

遭遇高额利息的警钟 /103

悟到因缘切莫迟 /105

年逾古稀学电脑 /108

平流无石有沉沦 /110

我差一点儿就在马克思那儿报了到 /112

向“懒”开炮 /115

让绝症退却 /117

重新认识老年痴呆症 /120

一个母亲和她的4个瘫痪儿女 /122

面对死亡微笑 /124

说“坎儿” /126

你相信“缘分”吗 /128

“十叟歌”里挑骨头 /130

自己之心和他人之腹 /132

学习也是健身术 /134

建构和谐家庭 /136

隔辈的爱 /138

毛泽东的遗产 /141

诺贝尔的自传 /144

“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 /146

蔡元培向杂工鞠躬 /148

交谊舞班里的一对老夫妻 /150

谁不为儿孙做马牛 /152

跳舞热中说跳舞 /154

理解宣泄 /157

针对病痛进行锻炼 /159

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腰腿疼 /160

服老与不服老 /162

漫谈遗嘱 /165

向小孩子学习 /167

北京窝头 /169

豆汁、烧饼、油炸鬼与触觉衰减 /173

南瓜面 /175

藕馅饺子 /177

“蛤蟆吞蜜” /179

悔之勿晚 /181

佝偻腰挺直的秘密 /183

沐浴在歌声的海洋 /185

人生感悟三题 /187

“拣了36个爹”及其他 /190

陈毅为何孑然一身到外交部上班 /193

发现小偷抓不抓 /195

探望病号的联想 /197

点菜、自助餐及其他 /199

面子文化和里子 /201

说“牢骚” /204

物质和幸福相悖是一个怪圈吗 /206

心评、口评、离位评 /208

莫让“英雄之歌”留遗憾 /210

小议“吃里爬外” /212

快让您的欲望美起来 /214

榕树缠棕榈的哲理 /216

专家的假如 /218

一把手的愧疚 /220

手套情深 /222

同学,同学,你在哪里 /226

天上的凤凰与手中的麻雀 /228

“拣粪”也是基本功 /230

教材在身边,看你钻不钻 /232

书有书眼,报有报眼 /235

戴着镣铐跳舞 /237

人人都有“飞乐蒙”激素 /239

“猩猩嗜酒”的故事 /242

秦桧后人的一副对联 /245

岳飞被害的另一个原因 /247

与人交往无小事 /250

祗 /252

建立礼让、礼貌习惯 /254

请、您好、谢谢、对不起…… /258

约会要准时 /260

说情者最无情 /262

褒贬迥异的老人 /264

家有保姆 /266

“无奈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 /269

警惕莫做“负版虫” /271

何必淡化浪漫情怀 /274

后记 /276

试读章节

    “马季下蛋”的噱头

在一次晚会上,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他的弟子们合演了一个相声小品:有几个不认识马季的人,向马季传播一个“最新”消息——马季下了一个蛋。第一个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鸡蛋,第二个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鸭蛋,第三个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鹅蛋。不论马季怎样否认,说者仍坚持确有其事。为了使听者相信,说者还以亲眼目睹作为证明。

这种荒唐的传谣,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令观众大笑不止。

笑过之后,人们不禁会想,生活里有这样可笑的事情吗?

有,而且很普遍。

在小区里为此发生的矛盾很多。在某小区有一个Z二婶,60多岁,是个退休工人。老伴去世,儿女单过。她住2层一个两居室。他养了2条小狗,遛狗成了她的必修功课。她看到W二哥常和一个漂亮女孩出来进去,就断定那一定是“小蜜”。于是她作为一条爆炸性新闻传播开了。很快,就传到了W二哥的妻子耳里,本来一个和睦的家庭,顿时硝烟大起;她看到S大爷咧着嘴从家里出来,她怀疑S大爷一定是和儿子、儿媳吵了嘴,于是添油加醋地说起来,S大爷为此生了一场大病。

传言者为了显示自己消息灵通,又有可靠性,往往说得有鼻子有眼,即使你不完全相信,也没有可以否定的根据。而且传言者常常神秘兮兮地嘱咐听者,我只对你一个人说。可不用1—2天,那传言便人人皆知了。

这种不负责任的传言,并非始自今日。孔夫子就说过“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而途说”的行为,是道德所不允许的。可见早在春秋的时候,传谣便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了。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把“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列为自由主义的第二种表现,坚决反对不负责任的背后乱说。

尽管大多数人认为道听途说是一种很坏的现象,应该受到正直人们的斥责,但现实生活中不但没有绝迹,而且还有发展趋势。它的深层原因是值得探求的。传言的制造者往往把制造谣言,作为一种武器,来对付和自己有芥蒂的人。他们用有色眼镜观察问题,不惜把蚂蚁说成大象,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传言的人,出于好奇心,在嘻嘻哈哈之中做了传言者的传声筒,被人利用了还不自知。

传言者有一个不良的心态——说的是与己无关的人,没有自己的利害,当笑话一样地对待,也助长了它的传播。

不论是热衷于制造传言,还是热衷于传言,都是极不道德的行为。

不负责任的传言,影响团结,伤害好人,是一种庸俗作风,也是一种腐蚀剂。要使不负责任的传言减少,就要增强道德观念,从我做起。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听到流言,起码不再往下传。被流言伤害的人,也要心胸开阔,做到像庄子所说的“举世毁之而不加沮”。就是许多人都来诋毁你,你也不要沮丧。

伏尔泰说:“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P98-P99

序言

诗云:久雨天欲晴,鸟倦而知还。风雨大半生,谁不惜晚年?

仿佛“惜晚年”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并没有解决“陪晚年”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惜晚年”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人认为只是为了延长生命,这自然有很大的片面性,试想,一个人的自然生命虽然延长了,而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生命的延长又有什么意义!“惜晚年”是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使之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用一句俗话来说,使老年人活得有滋有味,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达到这样的要求,只有“惜晚年”的良好动机,还是不够的。没有“惜晚年”的方法,“惜晚年”自然成了一句空话。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将相都知道“惜晚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直至康熙、乾隆,哪个不想万寿无疆,他们企图采用炼丹的方法,延长寿命,结果如何?无益而有害,且有的人就死于炼丹。

看来“惜晚年”,既包括“惜晚年”的良好愿望,也包含“惜晚年”的正确方法。现在,政通人和,物资丰富,绝大多数老年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正过着美满幸福的老年生活。不能否认,有少数老年人还有这样那样的坎坷,生活质量比较低下。虽然是少数人,因为我国已步人了老龄化社会,即使有十分之一老年人,那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统计,我国已有1.3亿老年人,再加上即将到这个队伍里来的人,老年人是越来越多,这时候,把“惜晚年”的任务提出来,不是非常及时和需要吗!

老年是从壮年走过来的;壮年又是从青年走来的;青年又是从少年走来的。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是人生旅程,老年是人的必经之途。“为人莫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谁都会老,我们没有“长生不老”之术,也没有钉住时间不走的法门。年轮的老人,正迈着公正的脚步;敲扣穷人的茅舍,也造访富人的殿堂。

然而,不是老年人,就体会不到衰老的艰辛,当知道了老年的艰辛的时候,他已经进入老年人的行列了。

我们既然挡不住老年的到来,却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唯一的方法就是“惜晚年”。

有的人是因“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诗)走进老年人行列的,有的人则是通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走进老年人行列的,有的人是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走进老年人行列的;有的人又是“推着小车来送货”走进了老年人的行列,由于他们原来从事的职业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习惯,有着不同的社会关系,进入老年之后,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怎样“惜晚年”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然而,他们又都是老年人,又都有老年人的共性。这就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惜晚年”的基本要求又是一致的。

下面,只是对老年人遇到的共同问题,谈一孔之见,但愿抛出去的这几块砖,引来的则是璀璨夺目的玛瑙和钻石,“抛砖引玉”是也。

后记

2005年的春节,吃过了初一的饺子,我和老伴就去永跃家串门了。

这天大家都闲暇,他的夫人和儿女们都在,我们就和过去一样,谈了起来。我们去的时候,顺便带去了两本我写的《天梯——给儿女的129份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永跃说,这本书刚出版时,出版社就送来了两本。我看了一夜,从头看到了尾,非常有意思,有可读性,又有教育意义。做父母的都应该看一看,青年人也应该看。

他还说:老年人也有不少问题,你自己就是老年人,老年人最理解老年人,能不能依照这种短小的体例,针对老年人存在的问题,也给老年人写一本?他随即谈了一些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故事。

永跃关怀老年人的心情,溢于言表。我被他的话打动了。

此前,我已经下决心不再写书了。一来敲打电脑伤眼,弄得眼睛发涩难挨;二来常常遇到出书难,不是畅销书出版社不愿意接受;三来忙碌大半年,所得稿费不到半月的工资。我这个年龄,既不求出书扬名,又不稀罕少得可怜的意外收入,何必去做无用之功呢!而永跃的意思是,老年人存在的问题不解决,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不利于老年人过幸福生活。显然,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工作,是责任,是任务。

我怎能不认真对待呢!

这本书我不能不写了。写不好是我水平不够,写不写就是个态度问题了。只要我努力了,就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于是着手搜集材料,找老朋友交换意见。在这个基础上订了一个计划,每天至少写一篇(1--2千字)。到了“五一”节,就有了初稿。感谢鲁岚峰同志通读了全稿,并提了宝贵意见。

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老龄协会原会长李宝库同志的热情帮助,华龄出版社社长常振国同志的积极支持,责任编辑高志红同志的努力工作,在这里深致谢意。

          牛耕

        2005年7月1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年生活感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牛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82663
开本 32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