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雄厚基础,是中华文化存在的现实表征和鲜活载体,它最能凝聚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本书从巴蜀风俗、民族民俗、节庆民俗、民俗史态、民俗方法五个方面对民间文化进行研究,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节,更深入地研究中华文化,更好地把住中华文化跃动的脉搏。
| 图书 | 民间文化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雄厚基础,是中华文化存在的现实表征和鲜活载体,它最能凝聚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本书从巴蜀风俗、民族民俗、节庆民俗、民俗史态、民俗方法五个方面对民间文化进行研究,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节,更深入地研究中华文化,更好地把住中华文化跃动的脉搏。 目录 巴蜀风俗 谭继和:四川六大特色风俗区域的划分与文化强省建设 高梧:论文昌信仰的民俗特征 江玉祥:四川端午节传统食俗 彭邦本:源远流长的四川水文化 黄尚军、刘波涛:沧桑的尊荣——巴蜀地区牌坊掠影 蒋志:江油李白民俗文化与旅游 赵长松:四川狮灯的赞彩与赞彩词 民族民俗 李绍明:清《职贡图》所见绵阳藏羌习俗考 节庆民俗 祁和晖:承传优化中华节庆文化问题 江玉祥:四川端午节习俗研究 蔡东洲、文廷海:关羽信仰与行会、庙会 钟利戡、南冶平:传统节日系民心 民俗史志 龙显昭:古代民俗研究 陈世松:移民族谱——史料构成和文献价值 民俗方法 林向:考古学——观察民俗变迁的新视角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民间文化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梧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59787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5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127.71-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204 |
| 宽 | 14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