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伦特/世界思想家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既介绍了二十世纪著名的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生平,又清晰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难得的佳作,也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丛书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丛书的每位作者都是研究该思想家的著名学者,对其本人及原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尤为可贵的是,丛书既介绍了每位思想家的生平,又清晰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难得的佳作。丛书的每位译者均是国内研究该思想家的专家,曾翻译过多本西方学术著作。

目录

1.出世与去世之间

2.极权主义

3.人类的境况

4.艾希曼

5.面对黑暗的时代

6.反思美国的经验

7.思考的意义

8.阿伦特与当代思想

生平及著作年表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求学经历

18岁时,汉娜·阿伦特就读于马堡大学,跟随神学家鲁道夫·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以及哲学家尼古莱·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和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学习。海德格尔当时正处于酝酿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的时期。阿伦特参加了他的讲座,并且被海德格尔开辟的激动人心的新的哲学路径深深地影响。尽管她自己的研究工作最终同海德格尔的分道扬镳,但是她的思想在根本上被她在马堡的这段求学经历所塑造。

当阿伦特到达马堡的时候,海德格尔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并且已经35岁了。他在获得一个大学教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并且刚刚开始建立起他在哲学界的声誉。阿伦特既为海德格尔的思想所折服,又被他作为一个成熟男人的风度所吸引。海德格尔冒着失去他的职位和婚姻的危险采取主动,开始了一段风流韵事。他们很快意识到这段恋情不能再继续下去,遂于1925年将其终止,尽管此后阿伦特又继续保持了数年同海德格尔之间的联系,并且在二战结束后重又恢复了与他的友好关系。在友谊重新恢复时,海德格尔告诉阿伦特,她是他许多思想的灵感之源。可是在1925年,他们心照不宣地就这段恋情达成默契,她离开了马堡,首先在弗莱堡,继而在海德堡继续她的学业。

在海德堡,她师从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espers)。他在她此后的生活中一直是她的导师和朋友。同海德格尔一样,雅斯贝尔斯也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他是从心理学半路出家投身于哲学的,相比海德格尔,他对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更为关注。他对阿伦特智性上的影响显然不如海德格尔,但是他以身作则为她示范了一种生活方式。阿伦特后来意识到,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是以沉思为其特点的。在雅斯贝尔斯的指导下,她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ove in Augustine)。

P4-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伦特/世界思想家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
译者 王永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9633
开本 32开
页数 1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712.59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0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