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新中国路线图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天,中国的精英阶层已经到了突破这种两难困局的紧要关头。要害之处就是能不能拿出硬朗的自立精神,拿出融会中西两种传统的努力和智慧,既不只依赖西方的资源,也不只求助于老祖宗的古典传统,而必须真正学好西方,特别是学会如何在几经起伏的中国历史之上建立一套连贯性的论述,真正把握西方发展现代性和应对现代性问题的核心经验,在中西传统融会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具有普世性的传统,为世界历史带入新的推动力量。

人无自主则不能自立,国无自主则国不能立!

在一个很容易就能让人迷失的世界,让我们来探寻当代中国各个领域的自主创造的可能,来发现这些领域自主创造的能力!

内容推荐

人无自主则不能自立,国无自主则国不能立!

在一个很容易就能让人迷失的世界,让我们来探寻当代中国各个领域的自主创造的可能,来发现这些领域自主创造的能力!本书内容包括:中国软实力、新亚洲:对峙与融合、自主的良治、综合改革的动力学、司法进化论、环境安全观、WTO变局与中国基因、定价权力的转移、自主创新路线图、缺失的金融战略、伟大的博弈:中国道路。

目录

序一:瞧,那些新闻的圣徒

序二:天不负我辈我辈安负天

卷一 度量

中国软实力

关于中国的软实力

中国本身拥有力量

什么是中国的正身?

新亚洲:对峙与融合

中国崛起与新亚洲

卷二 建制

自主的良治

政府自主性与利益表达机制互融

自主性与国家长远利益

民间社会的自主性

新国际环境中的自主和平发展

综合改革的动力学

寻求“深水区改革”的新动力

税制改革平淡走过2005

外贸2005:下层生态决定上层精神

教育改革:公共政策的回归

寻觅医改良方

国资改革路线图:改革还是改良?

综合改革试点 浦东先行这半年

浙江:政府创新的基层动力

法治进化论

立法民主与公民参与:2005良好开端

话语权的公平论证:2005经济立法高潮

环境安全观

环保总局“动静”

吉林沉思:化工的机遇与威胁

数日子:北京奥运“蓝天计划”

卷三 脉动

WTO变局与中国基因

风靡全球的“中国蝴蝶”

中国汇率改革:一小步,一大步

中国农民的幸福生活?

定价权力的转移

“补充协议”的背后:中海油强化国家策略

中国钢铁业:攘外与安内

双面中铝:一个中国式寡头的诞生

环保指令:小家电出口成本“提升器”

中印制药研发:各自的朝圣路

国际化人才短缺求解:怎样“制造”总经理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制造业的价格关联

自主创新路线图

科技大会前夜:自主创新国策解读

东信合资猛回头:我们学到的只有制造

联想研发:1500项IBM专利如何消化?

上海创意瞬间:苏州河畔的“10%GDP”

谁在用技术优势定全球游戏规划?

“中国知识”外流代价

吕文举身份之谜:中国“知识警察”深圳起步

卷四 启明

缺失的金融战略

刘明康纵论四大行股改:国家不会第三次输血

建行引资“算术”

保险:一场资本与代言人之间的暗战

“汇率报复案”下的中美2005:与贸易大战擦肩而过

谢国忠细论3000亿美元热钱

伟大的博弈:中国道路

股改大考

股改博弈:即期和远期的辩证法

“休克疗法”后的中国股市:IPO何时重装上阵

大蓝筹:A股与H股之争

券商重组三分天下:2005年的最后一场雪?

宝钢董事会制度试点 国资委打造中国淡马锡

单边市的终结者:股指期货2006猜想

封闭式出路:在“次优时机”等待“完美方案”

QFII挑战紫禁之巅

新机构投资者厉兵秣马

试读章节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您在本报2003年特刊专访中指出,中国要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使现代中国立足于自己的文明源泉之中;2004年特刊专访又进一步提出新时期的“通三统”,主张融会中国的三种传统,来建构中国人的历史文化身份。这些思路是否也与晚近人们谈论的“中国的软实力”有关?

甘阳:我想首先需要强调,在全球化时代提中国的软实力,不能只注重中国的特殊性,而需要同时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也就是说,真正有效的软实力总是具有某种普世价值意义的,不仅仅只是某一特定国家的价值取向,而是其他国家的人也能承认的。所以在谈中国的软实力以前,我们需要首先对现代社会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性作更深入的认识。我们要从现代社会共同具有的某些普遍问题出发,去思考和发展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但我们现在对“现代社会”这个大问题研究得很不够,对现代社会的了解非常片面,这反过来导致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原有的许多正面价值资源。

《21世纪》:你说的这些好像应该是社会学的任务?

甘阳:对,我以为中国下一步应该大力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中国最近十多年来经济学压倒一切,但经济学只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部分,如果完全只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现代社会,就会以偏概全,甚至在实践上出很大偏差。我们现在事实上就已经看到这方面的消极后果。2005年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现象是对经济学家的普遍不满和批评,虽然许多批评对经济学家不尽公正,但这个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几乎是必然的,它实际表明,单纯依赖经济学分析是不可能把握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的。就像你们现在提问的这个“软实力”问题,经济学家可以提供的回答可能就比较有限,更多地需要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文化学家,历史学家、人文地理学家以及哲学家等等的贡献。因此,从正面意义看,2005年批评经济学的象征意义在于,中国的“简单经济学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的发展在呼唤“中国社会学时代”的到来,呼唤“中国整体人文社会科学时代”的到来。

《21世纪》:社会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看法呢?

甘阳:晚近二三十年社会学在西方衰落得很厉害,已经失去昔日作为社会科学女王的地位。目前的社会学一部分成为经济学的附庸,一部分则成为后现代文学理论的附庸,整个学科的状况说实话很不理想。我想强调,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中国整体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不能靠简单的接轨主义的思路,否则就会把西方的时髦课题就当成我们的重要课题,例如西方几乎所有学科现在最时髦的就是研究性别、种族、同性恋,还有什么酷儿问题,但这些问题对中国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必须自主地研究对中国最重要的大问题,这就是要研究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现代社会,如何能够避免比较劣质或恶性的现代社会。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具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宏观视野,不要让鸡毛蒜皮的问题来模糊自己的基本方向和主导性问题。对于西方,我们不能只看人家现在的时髦话题,而需要深入地研究西方从16和17世纪以来现代社会出现和形成的整体历史过程,西方这四五百年的过程充满了战争、革命、内乱、动荡,中国现在是在极短的时间中经历西方近五百年遭遇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对现代社会的了解必须拉长历史的视野。我们需要详细考察,西方这五百年历程中哪些因素曾导致劣质和恶性的现代性,哪些努力则促成了比较良性的现代社会。

《21世纪》:能否简单说明一下你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看法?

甘阳:我个人的看法是,单纯只强调资本主义和市场机制只能导致劣质和恶性的现代社会,只有同时以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来平衡制约资本主义和市场,才能形成比较良性的现代社会。因此,我们现在除了要研究西方的市场机制以外,同时必须深入研究西方的社会主义传统和保守主义传统。

P1-2

序言

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沉湎于新闻的无限可能性是危险的,但也是必需的。

“新闻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相信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周而复始地处在这样一种天问之中。

这种问题必定会击到我们,但好在它击不垮我们。

因为这个工作的实质决定了,唯有尝试才能生存,才能解恨。

而无限的可能性,正贴在尝试者的额头上,

只有不停地敲击地面,才能把它刻在地上。

不停地做吧,这是我们的原罪;

就像每一个我们所采访的受难者一样。

原罪带来光芒。

应该尊重每一条新闻,尽管它有随时死去的无限可能性。

那就为它们修建一座教堂吧。  “怎样做究竟最好呢?”

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有反省的能力、质疑的义务,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修建自己的教堂的权利,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

“无限地逼近真相。”这句话应该写在新闻的圣经上。

每一条新闻问世,便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受难时。

新闻的无限生长速度,就是在那一瞬间暂停了一下。

不停地停止吧,新闻;因为你们都是一些必需的错误。

生长带来突破,停止带来颠覆。这就是我们的轮回。

轮回意味着永远。

即使新闻死了,

也会留下圣徒无数。

沈 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新中国路线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6975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7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