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望道传/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史料翔实,考证细致,论述客观,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陈望道追求真理与进步的一生经历,忠实地还原了陈望道的精神风貌、道德文章以及高尚的品格风范。这不仅为研究陈望道学术思想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材料,也为研究“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史提供了许多可贵可信的资料,特别是为现在和今后的青年一代,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内容推荐

陈望道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首任校长。本书史料翔实,考证细致,论述客观,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陈望道追求真理与进步的一生经历,忠实地还原了陈望道的精神风貌、道德文章以及高尚的品格风范。

目录

故乡/1

家庭/4

童年与少年时代/8

男儿立志出乡关/10

东渡扶桑/13

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17

“四大金刚”的冲击/22

浙江“一师”风潮/31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者/38

编辑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45

创建中国共产党有他一功/52

中国工运史上应有他的地位/57

浙江“一师风潮”与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2

未参加中共“一大”的缘由/70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78

旧式婚姻制度的丧钟/86

从事新文化教育事业/90

走在反帝反封建前列的上海大学/99

中华艺术大学校长/106

筹建大江书铺/111

《修辞学发凡》的问世/119

重建家庭/123

在救亡运动中/130

艰苦卓绝的文化反“围剿”斗争/135

发起“大众语”运动/144

创办《太白》半月刊/151

桂林师专的岁月/160

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联谊会/175

影响深远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183

任教在嘉陵江畔的复旦大学/188

新闻教育事业的创举/193

“潜庐”星火/204

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10

在百废待兴的日子里/227

新复旦的首任校长/233

在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242

风雨同舟肝胆相照/252

饮水思源颂党恩/262

知识分子的甘霖/268

倡导科研和新学风/276

语文革新的旗手/288

复旦师生的贴心人/315

情满复旦园/320

寄托/325

在“文革”风暴中/330

编后记/343

试读章节

辑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

1920年初,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把视线萦注于劳工运动。他们纷纷发表文章论述劳工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历史作用,同时还到工人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寻求革命的依靠力量。这年夏天,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工人一起联合举行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庆祝活动。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知识分子与产业工人开始结合的过程中,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被提了出来。就在此时,共产国际代表魏经斯基于1920年春来华。他先在北京访晤了李大钊,同北京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举行座谈。然后经李大钊介绍,于4月到上海会晤陈独秀,同上海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举行座谈。经过多次讨论和交换意见,取得了统一的认识,这就是中国必须“走俄国人的路”,成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杂志,曾经是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是激进民主主义者的号角。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新青年》逐渐由一个激进民主主义的刊物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例如,在1920年的5月1日,《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主持下,出了“劳动纪念号”专辑,刊有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及介绍苏俄和我国各地工人状况的材料和工人题词。

陈望道于1920年4月底应邀来沪后,由于原邀请单位《星期评论》突然被当局勒令停刊,他旋即应陈独P45秀的邀请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5月1日,他来沪仅数日,即偕同陈独秀、施存统等在上海澄衷中学,共同发起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紧接着又在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的空地上举行庆祝集会。参加这次纪念大会的有各行业工人和各界来宾500人。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自己的节日——国际劳动节。

同年5月至8月,他在参与筹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及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同时,又参与把《新青年》改组为党的机关刊物这一活动。同年12月,陈独秀应邀赴广东任职,遂由他接任主持《新青年》的编务工作。陈独秀于12月26日离沪时写给胡适及高一涵的信中曾提及将《新青年》交付给陈望道负责的事:“弟今晚即上船赴粤,此间事情已布置了当。《新青年》编辑部事,有陈望道P46

序言

邓明以教授编著的《陈望道传》出版了。

邓明以教授是复旦大学陈望道先生的学生,毕业后,长期任陈望道先生的秘书。她出于对陈望道先生的崇敬,花了数年时间,搜集、整理、研究有关材料,编写成这本传记。它的出版,使这位马克思主义第一批传播者、中国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著名学者、教育家——陈望道先生的一生经历,道德文章,精神风貌,如实地重现在读者眼前。这不仅为研究陈望道学术思想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材料,也为研究“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史提供了许多可贵可信的资料,特别是为现在和今后的青年一代,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我作为陈望道先生的学生,作为这本传记的第一个读者,向为编写这本传记不辞辛劳的邓明以教授表示感谢!

我愿意向青年读者推荐这本《陈望道传》。

后记

陈望道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首任校长。

纵观陈望道先生的一生,从少时东渡扶桑求学到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引领浙江“一师风潮”到率先翻译《共产党宣言》,从积极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倡导妇女解放运动,从坚持文化反“围剿”斗争到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联谊会,从迎接解放担任新复旦首位校长到革新语文,倡导科研和新学风,他是位始终站在时代浪潮与进步思潮最前线的勇士,他毕生都在追求真理和进步,为人类的文明与幸福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陈望道先生一生无限热爱党和人民,热爱祖国,他的精神风貌、道德文章以及高尚的品格风范,是那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也是所有青年人学习的楷模,无论在昨天还是今天,乃至于将来。

20世纪20年代初,陈望道先生应邵力子先生之邀赴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自此与复旦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因历史动荡中断数年之后,于1940年秋再度任教已迁至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自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样算来,陈望道先生先后曾在复旦大学战斗和工作了长达半个多世纪。

为表达对这位历史伟人和前校长的敬意,我社于1995年建校90周年之际曾出版这本由邓明以教授撰著的《陈望道传》、邓明以是在复旦大学毕业之后,以学部委员助手的名义分配至陈望道先生创建的语言研究室工作的,以后又兼任望老的秘书,追随望老达20余年。90年代初,经过多年深入全面的访问调查、严谨细致的研究考证,以及本人与望老长期接触的追忆,邓明以教授终于完成了这本背景深广、史料丰富、论述客观、记录忠实的《陈望道传》。该书于当年出版后深受各方人士的赞赏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2005年是复旦大学100周年校庆,我社拟出版复旦大学校长传记丛书以示庆贺,其中包括将《陈望道传》再度付梓。编辑原打算请作者修订后再版,奈何邓明以教授已于2002年辞世,留下了无可挽回的遗憾。邓明以女士为撰写《陈望道传》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在本书重新出版之际,我们也对邓女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此外,本书有关图片资料得到望老之子陈振新先生授权许可,陈振新先生并亲自撰写了部分插图说明,在此深表感谢!

编者

  2004年9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望道传/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明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43235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