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书中内容涉及作者对中国早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文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图书 | 中国方术正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书中内容涉及作者对中国早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文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内容推荐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新版,李零教授作了全面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早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目录 图版目录 插图目录 九九陈愿——2001年修订本前言 绪论 数术方技与古代思想的再认识 一、从雅斯贝斯的“轴心期”说起 二、也谈“绝地天通”和“民神异业” 三、数术方技之书的分类 四、数术方技之书的年代 上篇 数术考 第一章 占卜体系与有关发现 一、星气之占 二、式 占 三、择日和历忌 四、刑德 五、风角五音 六、龟 卜 七、筮 占 八、占梦 九、厌劾妖祥 十、相马、相狗、相刀剑 十一、古代占卜的三大系统 第二章 式与中国古代的字宙模式 一、出土实例与研究讨论 二、式法源流与著录存佚 三、式图总说 四、式图解析(上):空间与时间 五、式图解析(下):配数与配物 六、式图与原始思维 七、阴阳五行学说的再认识 第三章 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 一、楚帛书 二、战国秦汉时期的日书 三、附论:十二生肖的起源 第四章 早期卜筮的新发现 一、商周甲骨和早期卜法 二、“奇字”之谜:中国古代的数字卦 三、楚占卜竹简 四、马王堆帛书和双古堆汉简中的两种《周易》 下篇 方技考 第五章 炼丹术的起源和服食、祝由 一、服食的概念:它与医术的联系和区别 二、炼丹术的起源:尸体防腐和冶金术 三、出土本草、医方中的服食之说 四、出土医方中的祝由术 第六章 出土行气、导引文献概说 一、《行气铭》与丹田学说 二、马王堆帛书《却谷食气》:辟谷与食气 三、马王堆帛书《十问》中的食气之说 四、马王堆帛书《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式 五、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 六、“引阴”考 七、上村岭铜镜和古代禽戏 八、行气导引与内丹术 第七章 马王堆房中书研究 一、古房中书的著录和遗存 二、马王堆房中书的基本内容 三、马王堆房中书的术语系统 四、与《房内》引文和《素女妙论》的比较 五、房中术与中国古代文化 第八章 “祖”名考实及其他 一、“祖”名考实:生殖崇拜物和“触器” 二、古代房中书的用药 附录一 马王堆房中书释文(校订本) 附录二 《医心方》卷二八引古房中书佚文 附录三 《素女妙论》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方术正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475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8.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