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藏铁路
内容
编辑推荐

6年酝酿,5次进藏,200幅精彩影像,第一手体验文字,20幅详尽旅行地图,全世界最颠峰的旅程……本书以青藏铁路为线索,以青海、西藏壮美的自然地理、神秘的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为主轴,以独特视角记录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丰富详实的旅游资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精美实用的地图,打造了中国第一部以青藏铁路为主题的视觉旅行读本!

内容推荐

20天后,我手里握着那张揉皱了的浅粉色的火车票,嗅着城市春天里特有的味道,我从北京西客站庞大而壮观的人流中涌出,突然想起2800多里远的昆仑山脚下,那座小小的玉珠峰车站里孤独值守的扳道工小徐。在茫茫雪山的巨大身影下,他悄悄思念着家乡,就像古代的士兵那样坚守着小小的驿站。面前那条坚硬的铁轨在历史面前变得传奇而多情……

目录

第一幕 荒原腹地

西宁——格尔木

西宁

塔尔寺

青海湖

察尔汗盐湖

第二幕 颠峰体验

南山口——错那湖

南山口

三岔河大桥

玉珠峰

昆仑山口

索南达杰保护站

五道梁

风火山

沱沱河

雁石坪

唐古拉山口/车站

安多

错那湖

第三幕 灵魂旅途

那曲——拉萨

那曲

当雄

藏北八塔

纳木错

念青唐古拉山

羊八井

拉萨河特大桥

拉萨火车站

拉萨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八角街

试读章节

那个晴朗的傍晚,我终于爬上布达那拉宫对面的药王山。壮观的布达拉宫矗立在夕阳金色的光线下,很多内地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圣城,也许就是为了体验这一神圣的片刻。但也许他们会觉得拉萨不应该这么现代化,从充满商业氛围的酒吧、餐厅,到现代化的饭店、快餐厅。好像拉萨正渐渐失去它的历史,失去它厚重的神秘感,在这里就和在内地的—个省会城市一样。但是就算一条现代化的钢铁巨龙正给这座圣城带来巨大的希望和变迁,古老和现代仍然在这片土地上交织并行。到八角街的老城区去看看吧,这里才是真正的拉萨。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拉萨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和气息。

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掩映在绿树中的一片片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

当你步入拉萨那被历史的风雨洗礼过、被虔诚的灵魂叩拜过的石板路面时,你也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藏人的脚步,顺着藏人的方向前行。在这里,顺自然而行、顺时间而行才是自然法则。藏人,也许是因为离太阳最近,他们始终绽放着无邪的笑容;也许是因为离神最近,他们常常过着与神对话,与世无争的生活。只有在这里,人们才能体悟到一种异域文化的强烈冲击,因为这里弥漫着藏传佛教神威力量的震撼、演绎着生死轮回的续曲、散发着古老艺术超凡灵气的诱惑,还因为这里有着最坚贞的人性……

序言

一张火车票的史诗

大约3万年前,一群原始人进入青藏高原5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在这里打造石器工具、狩猎藉以生活下来。这些打磨精细的石器已被考古学家在昆仑山腹地发现,从而表明这些雪域先民对高原环境的适应与征服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同时证明了昆仑山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开垦这片高原的史诗在双手粗糙的打磨中慢慢变成缥缈的神话。昆仑山诞生了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中国众多的神话故事。有专家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认为,距今3000~5000多年前,青藏高原曾存在过一个以牧业为主的西王母国,而被赋予了浓厚神话色彩的西王母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16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吐谷浑国王驾着良马“青海骢”,日行千里地飞驰在这片亘古荒凉的土地上。此后的300余年中,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丝绸之路南移青海,形成了丝绸之路“青海道”,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641年,唐朝文成公主沿着唐蕃古道,历时三年来到吐蕃,下嫁藏王松赞干布,从此成就了一段汉藏和亲,千年好和的佳话。

转眼又是千年,1953年的一天,慕生忠将军在地上插下了他的手杖,把脚下的这片荒土取名为格尔木。他在自己的铁镐把上用烙铁烙上”慕生忠之墓”的字样。如果死了,这铁镐把就是自己的墓碑。短暂而漫长的七个月里,数万名英勇的战士和民工,组成浩浩荡荡的驼队,穿越巍巍昆仑、风雪唐古拉,深入外国探险家断言人类无法生存的可可西里,横跨泥泞的沼泽和湍急的江河……在慕生忠将军的率领下,一直把路修到了拉萨,全长1937公里的第一条穿越青藏高原的公路就这样横空出世。

2001年6月29日上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隆重开工了。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经过数万铁路建设者近5年的艰苦奋斗,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自然难题。五年之后,2005年10月18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线全线完成铺轨。这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上面短短的几句也许不能道尽这片土地上错综复杂的历史和沧海桑田的变迁,不过不要紧,如果你踏上火车从北京出发,穿过华北平原的大片青绿的麦地,跨过黄河,深入阡陌纵横的黄土高原,慢慢地爬上胸怀博大的青藏高原,在西宁清真寺一片此起彼伏的诵经声中来到藏传佛教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宁静故乡。塔尔寺大金瓦殿的金顶映日生辉,你随手拨开五彩经幡就能看到一片大海,深沉而凝重得让你屏住呼吸。浩瀚的青海湖是调节旅人心情的最佳之地。不远处,格尔木以一座在荒原上挺立起的新兴城市的身姿在招呼着你。当格尔木的喧闹还未散去,昆仑山坚实的臂膀正慢慢拥着你。你轻轻滑过可可西里的腹地,藏羚羊正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你。沱沱河以自己的身躯见证了世界第三大河的涓涓童年。在这纯净的水中洗把脸吧,猛抬头,唐古拉山如天神一般在半空以千里之翼护佑着你。一不小心你就会被纳木锚湖水的圣洁感染,加入磕等身长头去拉萨的朝圣者的行列。当脚下的公路几乎苍老到要退役成一种记忆的时候,青藏铁路的年轻身影正朝气蓬勃地奔驰,格萨尔王的传奇在等你探寻。……也许我们这段前言早该结束了,迫不及待的你早就想亲身上路了,西藏的神秘和神圣是不可言说的,只能等着你自己体悟。

突然我想起,20天前我手里握着那张崭新的浅粉色的火车票,涌入北京西客站庞大而壮观的人流的情景,当时我发现手中拿的不是一张火车票,而是一片粗糙的史前石器,一封千里走单骑的书信,一页虔诚的经文,一把执著的铁镐,一张五彩的经幡,一块刻满经文的玛尼石……因为我坚信,这些完美的幻觉一定会从你拿到这张直达拉萨的火车票的那一刻开始。

后记

终点就是起点

当高原的夕阳缓慢地刻画着布达拉宫的时候,青藏铁路的终点在这里完美得像一个神话。其实,我们的旅行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反而才刚刚开始。珠峰、山南、林芝、阿里、这些如雷贯耳的地名正招手等着你的到来。西藏这个词正前所未有地变为一种象征,青藏铁路正把这块净土变为热土,我们也将陆续推出主题鲜明、质量上乘的西藏旅游系列图书。

作为一个摄影师,很久以前我就很想以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和新藏公路等四条进藏路线为主题编写旅游图书,但是正当我2001年走进青藏公路的时候,青藏铁路正在筹备和初建中,我立刻意识到这条铁路和它串联起的雪域风情必将成为一段最精彩的传奇。

制作一本书就像建设青藏铁路一样是很多人心血的结晶,在这本书就要在青藏铁路通车之际出版之时,我要由衷地感谢很多人,特别要感谢《DEEF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以及杂志社的编辑梅冰,正是他们的部分资助使我得以完成了今年三月的采访任务。还要感谢我所供职的《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及其全体员工,他们设计制作的地图及封面给这本书增光添彩。

我的采访和拍摄也得到了青藏铁路有关领导的协助,在这里我要感谢首都铁路公共关系协会的秘书长赵向红女士,青藏铁路总指挥部的哈健主任,青藏铁路公司魏育梅部长及各位领导,感谢青藏铁路拉萨指挥部的干章林主任,他精美的摄影作品也出现在这本书中,是他们的无私协助才使我能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不能忘记的是我2000年第一次前往青藏公路采访时的合作伙伴——台湾著名电视人陈建鄂先生,我们之间很多次合作拍摄采访的经历都令人记忆犹新。另外要感谢今年三月采访时的同行伙伴王忠良先生,他对于铁路的专业知识和见解给了我莫大灵感。也感谢和我同行的首都铁路公共关系协会的李航先生和著名画家杨文跃先生,有他们同行非常愉快。我还要感谢北京邮电大学的巴桑多吉和湖北长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嘎玛平措,正是他们精心翻译的藏文书名和地名给这本书添加了更多雪域高原的气息。

最后,在这里,我要郑重地感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妻子,正是他们多年来的支持和鼓励使我在摄影创作的长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藏铁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845253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44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8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