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文字,其结体、契刻都有鲜明的个性,因而甲骨文书法也就成为中国书法的一枝奇葩。本书两位作者多年从事书法教育,对甲骨文书法有一定研究,本书就学习甲骨文书法的各个步骤,均由浅入深的论述,对初学者可帮其寻找入门途径;对有一定基础者,可帮其再上层楼。书后附有常用字与甲骨文对照表,可供爱好者练习时参考。
| 图书 | 汉字书法通解(甲骨文)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文字,其结体、契刻都有鲜明的个性,因而甲骨文书法也就成为中国书法的一枝奇葩。本书两位作者多年从事书法教育,对甲骨文书法有一定研究,本书就学习甲骨文书法的各个步骤,均由浅入深的论述,对初学者可帮其寻找入门途径;对有一定基础者,可帮其再上层楼。书后附有常用字与甲骨文对照表,可供爱好者练习时参考。 目录 序一 邹晓丽 /1 序二 秦永龙 /2 引言 /4 第一章 /1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1 甲骨学的建立 /2 甲骨文与中书法 /4 第二章 甲骨文简介 /7 甲骨文的特点 /7 甲骨文的分期及其书风 /19 第三章 甲骨文书法的用笔技法 /23 甲骨上的契刻文字和朱墨书 /23 甲骨文书法的用笔技法 /25 第四章 甲骨文的结构体取势 /29 甲骨文的结构特点 /29 甲骨文的体势变化 /38 第五章 甲骨文的章法 /50 甲骨刻辞的章法 /50 笔墨书法中的特殊问题 /61 第六章 学习甲骨文书法的途径和用字问题 /65 甲骨文学习书法的途径 /65 甲骨文书法的用字问题 /67 第七章 名家名作赏析 /72 罗振玉 /72 王襄 /74 丁佛言 /74 董作宾 /76 叶玉森 /78 丁仁 /78 简经纶 /79 商承祚 /80 潘主兰 /80 陈恒安 /80 沙曼翁 /81 杨鲁安 /82 刘顺 /83 欧阳可亮 /83 饶宗颐 /84 跋 /86 附录一 常用甲骨文字形表 /89 笔画检索 /145 拼音检索 /151 附录二 第一期甲骨文拓片选辑 /159 参考文献 /185 编后 /187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汉字书法通解(甲骨文)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贾书晟//张鸿宾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1613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5-02-01 |
| 首版时间 | 2005-02-01 |
| 印刷时间 | 2005-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59 |
| 宽 | 183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