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概览式介绍中国祭祀文化,并结合本人亲历的野外、乡村的实地调查所得等等,让大家对中国特殊的民间文化——祭祀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与情感世界有所认识,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一点的理解和启悟。
图书 | 祭拜趣谈/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概览式介绍中国祭祀文化,并结合本人亲历的野外、乡村的实地调查所得等等,让大家对中国特殊的民间文化——祭祀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与情感世界有所认识,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一点的理解和启悟。 序言 很多人以为儒家思想和文化占据且统领了中国人的大部分生活世界,其实不然,中国老百姓的民间生活实充盈着他们自己的深沉情感、浪漫想象和创造灵感。人们在经营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时,也不断关心宇宙的秘密:世界从何而来?谁是它的主宰?是谁播撒幸福?是谁降下苦难?怎样才能趋吉避祸?怎样才能逢凶化吉? 远古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神话和宗教应运而生。人们在神话和宗教中,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神仙。这些神灵具有超然的力量。人们在世俗生活中遇到无法排解的挫折和难题时,就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彼岸世界的神灵身上,与他们保持紧密良好的关系,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来解决人间的难题,直到一切重归和谐。于是祭祀、膜拜神灵的活动就成了人神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当然,祭祖以及一些对神化的历史人物的祭拜活动,也体现了人神“沟通”、寄托情感、调整现实生活秩序等特殊的需要。 老百姓精神上渴望什么神灵,他们就会制造出什么样的神灵。中华民族历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神仙世界、象征系统、祭祀表演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这怎么不能说是与儒家的“不语怪、力、乱、神”相去甚远呢? 丰富多彩的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是不常为人注意的一个侧面。走进中国民众的神圣世界,我们不能不为人们奇异多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倾倒,也不能不为他们的苦难和希冀所慨叹。本书旨在概览式介绍中国祭祀文化,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展台,让大家对中国特殊的民间文化——祭祀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与情感世界有所认识,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一点的理解和启悟。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以各种方式记载的信息和资料,以及许多学人的研究成果,如:陈思编著的《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祭礼》、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传统宗教综论》、高有鹏《民间庙会》、宋兆麟《中国古代节日文化》、马书田《中国道教佛教民间诸神》等;祭祀网站上的网络资源;并结合本人亲历的野外、乡村的实地调查所得等等。有这些坚实的基础,本书才得以完成。另外,由于丛书的体例及条件所限,书中所用插图无法——注明作者和出处,只能在此表示我们对这些文字作者和图片作者的深深谢意!惟愿大家能从传统文化中去粗取精,为建设当代文化生活提供一点教益! 林云 聂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祭拜趣谈/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云//聂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41324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1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92.2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73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