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谁引导了广州的文化潮流?这本《广州:文化与生活方式丛书》之一的通俗书籍力图从广告、交通、饮食和语言这四个方面,给予通透的回答。
图书 | 广州在期待解释/广州文化与生活方式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谁引导了广州的文化潮流?这本《广州:文化与生活方式丛书》之一的通俗书籍力图从广告、交通、饮食和语言这四个方面,给予通透的回答。 目录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代序) 一、广告:制造广州的商城名片 商城:广告的沃土 “墟市”之广告 “超市”之雏形 “洋”商的广告入粤 独步一时的民国商业促销手法 “广州制造”的广告形式 叫卖广告与广州市井风情 创意无穷的招牌广告 老字号中的浓郁粤味 在潮流浪尖上的广告与广告人 彰显时代特征的广告 “先行”:意识与观念的觉悟 标新立异的广告实践 “岭南风格”的独特性 二、路通财通:广州人的出行方式 一切从改变观念出发 扬名全国的“打的” 出行工具递变的背后 路通财通:从“瓶颈”到路网的转换 “通四海”·“达三江” 突破“瓶颈”的实践 “2小时交通圈”的创建 地铁创造的“新城市” 行:30分钟与小时 地铁与广州时尚生活 汽车就是新生活 汽车的消费观:在务实与时尚之间 要速度更要自由:一种态度 汽车改变了什么 三、饮食广州 粤菜作为广州的符号 粤菜与城市符号 粤菜是一套礼仪 从“埋单”风行全国说起 “和味”:有容乃大 “和味”:汤底与粥底的比喻 “头啖汤的意义”:改良与创新 生猛的仅仅是海鲜吗 物无贵贱与平民生活 物无贵贱物物平等 以“韫食”的名义 从早茶到宵夜:亦忙亦闲的生活节奏 广州的“饮和食德” 老字号:饮食是一种德行 饮食是最高的风雅 饮食与“意头” 四、双面”粤语的创造 “粤语”部落说 语言与文化的讨论 “开放与封闭”的双重性 推广普通话与学习粤语潮 粤语与岭南社会的特质 粤语的“机心” 趋利求吉的语言方式 粤语的古雅与传统民俗 “港化”下的粤语生活 粤语与开放窗口 从粤语词语的“北伐”开始 粤语创造“新文化” 新式粤语形态:流动与复合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广州在期待解释/广州文化与生活方式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大华//周翠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60274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5 |
出版时间 | 2006-10-01 |
首版时间 | 2006-10-01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69.3 |
丛书名 | |
印张 | 9.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36 |
宽 | 17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