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蜀国旁白/天下成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天下成都丛书》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成都平原的古蜀文明和民间生活,宣传成都历史文化的“城市新名片”。本书是丛书之一,内容侧重古蜀文化,介绍以成都为中心的“大成都”厚重的蜀文化底蕴和内涵,体现成都是一座唯美之城、独特之城、和谐之城,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出当代成都与历史成都之间的传承关系。

内容推荐

《古蜀国旁白》的书名很扯人眼球。我想,先从蜀国的国家形态释起。苏秉琦先生曾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途经有“三部曲”:从古文化(原始文化)到古城(城乡最初文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再到古国(高于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这大体相当于巴蜀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时期,即距今4500年至3800年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时期。由古国再向前发展,多个古国构成方国,方国的扩张则成帝国,这是一个国家形态发展的“三部曲”,代表着国家发展典型道路的三个历程。这大体相当于三星堆文化至十二桥文化(金沙遗址)再至战国早期开明王部族的巴蜀文化时期。从传说的古蜀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五祖来看,蜀方国的形成大约在杜宇时期。杜宇时期的方国“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沱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这已是北到汉中南达南中的大方国。从杜宇称望帝,开明称丛帝看,至少也可说已发展到帝国的前夜。可惜的是,这个发展进程被秦国阻断了。晚起的秦国,秦襄公时代才进入古国,秦穆公时代,才进入方国,远在蜀人之后。秦战国晚期灭掉巴蜀,凭借天府之国为根据地,成就了中华大一统,在秦始皇时代成为帝国。

目录

总序  郝康理

代序  谭继和

北纬30度青铜文明光耀成都平原

1.蜀:一字开出千年风

2.DNA:破译蜀人来源的秘钥

3.越南瓯雒:最后的蜀王朝

4.金沙人神秘的祭祀

5.图腾:巴蜀人的心灵史

6.青铜人头像:他是谁?

7.《诗经》中的巴蜀印象

8.屈原是巴人

9.三代蜀王谁挥师伐纣

10.巴蜀“内战”玉石俱焚

11.巴蜀图语比谜还深

12.巴蜀人在歌舞中沉醉

13.二郎神修了都江堰?

14.李冰:蜀人还是秦人

15.北偏西古蜀朝向之谜

16.三星堆古国无门之城

17.金沙象牙从何处来

l8.金沙石像为何赤身裸体?

l9.开明王朝留在成都的背影

20.黄帝:古蜀人的乘龙快婿

21.炎帝:千古一帝出华阳

22.大禹:蜀中羌人开夏朝

23.历代蜀王的命运与结局

试读章节

北纬30度,地球的一根纬线,奇迹诞生的地方。

这条纬线上,产生了人类最早最辉煌的上古文明:青铜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曾令世界为之倾倒。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青铜文明,曾经不被国际史学界看重,直到成都平原的大型青铜雕像破土而出,吸引了整个世界的视线。巨大的青铜人像改写了中国的青铜文明史,令中国迈上了世界青铜文明的制高点。

北纬30度,又一个人类文明的奇迹,在成都平原横空出世。

1986年三星堆的发现,被国际史学界称为“独一无二的青铜文明”、“中国的第五大文明”、“可与世界范围内的任何青铜器媲美”。但其重要意义还不止这些,它修正了国际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历史的偏见。

国际史学界认为,从文化过渡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金属冶炼技术。在三星堆发现以前,国际上一些史学者对于中国青铜文明的成就有非议。他们认为,中国的青铜文明塑造的都是像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那样的礼器,很少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神、国王、巫师等大型雕像。他们因此得出结论:雕像艺术是在汉代佛教传人中国后才产生的。

在西方学者的观念中,青铜雕像才能代表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首先,制造雕像要求更高的工艺水平,铸造起来更为困难。其次,雕像表现的是鲜活的当时的人,透过这些雕像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远古时代的人文风貌。司母戊大方鼎与四羊方尊自然不入他们的法眼。对于西方学者对中国青铜器的偏见,中国考古学家也在以行动回应。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没有青铜雕像,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为防六国遗民叛乱,命令军队收集天下的兵器,运到都城咸阳,令工匠销毁后铸成十二个金人,放在自己居住的咸阳宫中,以为这样便可以坐稳江山。司马迁所说的“金人”,就是铜人或铁人。

“十二金人”之谜

那么,十二金人到底在哪里呢?

1959年,以前仅见于史料的咸阳宫在陕西临潼附近被发现,考古学家燃起了寻找十二金人的希望。但是,除了遗址走廊留存的建筑、人物、车马壁画残片还隐约让人可以感受到这个昔日帝国的辉煌外,十二金人的下落依旧扑朔迷离。

P2-3

序言

九天开出一成都

郝康理

成都是一座唯美之城。杜甫用如椽之笔写下“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张艺谋用恢弘镜头阐释“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成都是一座独特之城。近3000年建城史,从未更名换址。中国古老城市仅此一例。

成都是一座和谐之城。儒释道在此共存共荣发扬光大;金沙遗址等成都出土文物中,竟没有一件兵器无不洋溢着和谐温馨的气息。

秦砖汉瓦,唐宗宋祖。5000年华夏文明有如舂夏秋冬,四季分明。3000年成都文明在春夏秋冬的铸造中,一步步走向辉煌。

中国第一大佛寺大慈寺,“天下第一名相”诸葛亮,中国唯一君臣合庙武侯祠,人类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世间第一张纸币交子……这些“成都之最”所折射出的,正是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

大凡这样的地方,正是孕育思想生发哲理铸造宏图的理想之地。

因为其唯一性和独特性,地处北纬30。线上的“成都”,浑身藏着诸多千古之谜和“十万个为什么”……

成都为何会成为古今文人的坛场,孕育了像司马相如、扬雄、李白、杜甫、陆游、郭沫若、巴金等大文豪?中国最本土的宗教——道教的发源地为何诞生于此?方圆400公里内4个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众星捧月,说明了什么?成都平原四周为何会成为生物活化石大熊猫的天然栖息地?远古时代的“八大遗址”在成都历史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作为古蜀国的都城,李冰和诸葛亮予成都怎样的智谋?

……

缘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轰动世界,更是给世间留下了无数个难解的“什么”和“为什么”……

老子日:“上善若水。”一部人类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治水的历史。,从李冰算起,中国人对水的深层次认识,比欧洲整整早了1000年。

岷江源头雪山之巅竞流下来的清澈的雪水,径直流到了成都人的茶碗。阳光哺育万物,水滋生万物。有都江堰这碗水垫底,其滋养在水中的独特的成都文化还浅薄吗?

“自古诗人例到蜀”。成都自古是诗人的坛场。成都人物的历史长廊,几乎全都由文人排定。从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才子佳人”成都,到盛唐李杜的诗酒成都,从杜甫草堂到陆游祠、到望江楼、到罨画池、到升庵祠……在这块久远而丰盈的诗歌后花园里,诗歌以其繁盛的生命力顽强地生长着。

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书,我们试图努力读懂她站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往往只能浮光掠影地翻到她的册页。

一年前,我们形成了万余字的论文《成都市文博事业“两中心,六体系”战略构架文化内涵阐释》,文中提出了“两中心,六体系”的历史文化体系构架,对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番梳理。

抚摸这些沉甸甸的文化遗产,我们心里会不时涌起阵阵感动与激动。我们只能变成一纸书签,嵌入其风骨深处,吮吸其精神乳汁。

呈现在您面前的读物,就是这样的书签。我们还会精心制作类似的书签,因为这样的书签越多,就越能帮助我们解读这座古老而厚重如山的城市。

“乙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那只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从古老成都飞出的“太阳神鸟”,激情澎湃,轻盈飞扬。当她飞越三千年时空隧道,再次惊现于世之时,便给了这座城市一个高远的志向。  成都一旦插上翅膀,就没有理由不选择飞翔。

乙酉年金秋于古蓉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蜀国旁白/天下成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51800
开本 16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1.3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2
出版地 四川
240
18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9: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