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浪漫圈套
内容
编辑推荐

汉堡作家列昂在德国东部的沼泽边缘找到一所理想中的房子,此时,幸福的田园生活仿佛即将开始,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沼泽泥潭一样阴险,大群鼻涕虫和连绵淫雨破坏着围墙,漠视与冷酷侵蚀着列昂的婚姻。不男不女的凯伊和肥婆伊莎朵拉加速了这场毁灭……本书是卡琳·杜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无情而美丽,深不可测,但处处闪烁着光芒。

内容推荐

卡琳·杜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如同她描写的沼泽:无情而美丽,深不可测,而处处闪烁着光芒。

“杜维的才能少有人能及,她的作品娱乐性强却不会流于肤浅,她描写人间惨事却不夸张,不造作,描写可笑之事没有陈辞滥调。在这一代作家中,卡琳·杜维是一个特殊现象,行文简洁,才华横溢。”(《斯图加特日报》)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试读章节

多云,有零星阵雨,部分地区有大雨,最高温度11度至14度,西北风二至三级。

“你说什么?什么……?”

一个瘦削的年轻女人紧张地注视着下面的斜坡,侧耳倾听。她独自站在国道边一个空旷的停车场上,伴着她的是一辆黑色的梅塞德斯300,一个脏物已经溢出的垃圾桶,一辆门窗钉牢的餐车,没有轮子,顶上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吃”。这个瘦削的年轻女人名叫玛蒂娜·乌尔布利希特,几个星期前刚刚结婚,这次出门是和丈夫列昂·乌尔布利希特一起去看一所房子,如果合适就会买下来。然而一刻钟之前,丈夫却消失在灌木丛里,到现在也没有出现。她本来坐在汽车里等他,因为雨下得很大。可是后来她焦急起来,雨略微小了一点之后,她就下了车。外面很冷,在这五月底的时候,这样的天气可以说是太冷了。玛蒂娜只穿着一条短短的黄色麂皮裙子(用一排摁扣将两片裙身连起来的那种),薄薄的尼龙长袜,和一件过于宽松松的绿色T恤衫,后背上印着英文的“适应生活”的字样。仅过了一分钟,玛蒂娜的红色短发已经贴在了脸上,一缕头发粘在额上,写出了弯曲的花体字,雨水顺着额发滑落,流进她的嘴里。她的嘴很大——牙齿像一颗颗方糖,嘴角破了,带着丝丝痂痕,让她的脸部线条微微趋向猛兽般的威严。但在这张嘴的上方,却是挺直而适度的鼻子。她的眼眸单纯而惊恐地安放在眼窝里,好像那眼窝并不是眼睛本该驻留的地方,而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它的合法主人随时都会来到,提出合理的要求,把它们像两颗彩色弹珠一样塞进衣袋里。正是构成她外表的一切细微之处,让玛蒂娜赢得了优势。不论她出现在哪里,男人们肌肉绷紧,就像短毛大猎犬一样,紧张地嗅着猎物的气息,而女人们一看见她,则像没发起来的蛋糕一样软瘫泄气。

这时雨势微弱了些,也变得平稳了,雨滴均匀地落在光滑的地面上,没有积起什么水洼。停车场在不久之前刚铺过柏油。玛蒂娜向着列昂攥着一包纸巾消失的那个地方走去。碎石子在她的脚下发出卡嚓声。在一道由粗笨的方木搭成的及膝高的矮墙后面,有一条小路通向下面。这条路很窄,而且杂草蔓生,让人看不出它究竟只有几米长,还是沿着陡峭的斜坡,一直通到几公里之前出现在国道旁的河岸边。玛蒂娜喊叫起列昂的名字来,传来回答声的地方远得叫人意想不到,听着像是“下来”。

“你说什么?什么……?”

他又喊了一句什么,可就在这时候,在河对岸有一列火车轰隆隆地驶过,于是玛蒂娜还是什么也没听清。她犹豫不决地抬起一条裹着尼龙长袜的小腿,在另一条腿上搓搓,让自己暖和了一点。如果她把梅塞德斯丢下不管,会不会不太妥当?车没有锁,列昂把钥匙还留在锁眼里。玛蒂娜踩着嚓嚓响的石子,向着国道到停车场那条弯路跑了几步。她伸长脖子看看,不知是否恰在此时有一辆载着小偷的汽车拐下来呢?一辆白色的小面包车驶近——雨刷器急速摆动着,侧窗前悬着遮篷——水滴飞溅着,它驶过去了。之后又是一片寂静。只有雨声,和远处的火车声。玛蒂娜转身走回斜坡,向下走去。路上长满了各样的植物,滴水的树叶搭成了房顶,荨麻、接骨木和大黄茎的大叶子组成了两道墙,她就在这屋顶下和墙之间走着。一条隧道,一个绿色的大管子。雨滴打得树叶簌簌作响,肥厚冰凉的茎杆擦过她的手臂。空气中有烂泥、败腐的木头和蘑菇的气息,泥巴地软得像粥,留下了列昂的靴子的印迹,像是古生代节肢动物的槽纹化石。玛蒂娜扶着左右两边的灌木,抓住小桦树的树枝来稳住身子,尽量让自己那双黄色平跟麂皮鞋不要陷进泥里。但她的鞋跟实在太平了,走了还不到十步,她就一跤滑倒了,躺在了软软的落叶和滑溜的烂泥之间,仰面朝天,两腿滑稽地踢蹬着,裙子一直拉到了腰间,身旁是芬达饮料罐子、灰色的纸团、空的哈里波橡皮糖袋子和半腐臭的粪堆。一时之间,她几乎失去了意识,躺在那里咬着下唇,瞪着她抓在右手里的树枝。手刚放开,它嗖地弹了回去,一阵密集的雨珠打在她身上。玛蒂娜挣扎着站起身来,将裙子拉好,检查自己的状况有多糟糕。T恤衫像外敷治疗用的火山泥一样紧紧地贴在背上,左半边身子从上到下糊满了泥:胳膊,裙子,长袜——一切!左脚的鞋子估计彻底毁了,它完全陷进了泥里,此时就像做泥糕的模子一样。

“他妈的见鬼。”玛蒂娜自言自语,左手在一段白色的树干上擦了擦,树下长着颜色和形状都像小孩耳朵的蘑菇。P3-5

序言

卡琳·杜维(Karen Duve),1961年出生于汉堡,她没有上过大学,中学毕业后打工谋生,做过编辑、职员,后来开上了出租车,一开就是十三年。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职业,她又是一个女性,开的还是夜间出租。在这十三年中,她有过许多辛酸的经历,遭遇过赖账的客人,脸上挨过醉汉扔过来的啤酒罐子。更令她痛苦的是,这份职业令爱好文学的她没有精力搞创作。1990年,她决定以写作谋生,成为了一个职业作家。1995年,她出版了一本短篇小说集《积雪中宁静的家》,以此获得了多项文学奖。而她的处女长篇《浪漫圈套》(Regenroman)则在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好评如潮,《明镜》周刊资深撰稿人福尔克·哈格称她为最有才华的德国文学新人,作品被译成了十几种语言。她后来出版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一无所知》(1999)、长篇小说《这不是一首情歌》(2002)、故事集《和托马斯·米勒一起过圣诞》《2003)、长篇小说《被诱拐的公主》(2005)。

从整体上讲,《浪漫圈套》不能算是一部现代风味浓厚的小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讲究的是技巧,是手法,情节无足轻重。而《浪漫圈套》有着完整的结构,连贯的情节,作者在故事的安排上颇具匠心,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既紧凑而又不显匆促。作者做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安排,在每一章的前面都加上一段天气预报,在这些预报中,触目可及的是这样的字句:阵雨、预计有雨、阴雨、多雨……当最后一章中的大暴雨降临的时候,也是故事的终点。在书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晴天,作者杜维将自己这部得意之作称为“大洪水以来最湿的故事”。将十段天气预报连起来看看,便可以感受到书中刻意营造出来的阴沉压抑的氛围,似乎传说中史前的大洪水即将再次降临人间,将丑陋的世界冲刷得干干净净,世界末日就要到来。故事本身充满了悲剧色彩,主人公列昂·乌尔布利希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作家,经朋友哈里牵线,他与妓院老板普非茨纳达成了一桩交易,为之写一部传记,酬劳是十万马克。列昂携新婚妻子玛蒂娜来到德国东部荒凉的沼泽区,买下了一所房子,期待着在这里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然而噩运接踵而至,房子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大群鼻涕虫肆虐,捉之不尽,与普非茨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患上了腰痛病几乎半瘫,普非茨纳来家中寻衅,指使哈里强奸了玛蒂娜,两个凶徒被邻家姐妹杀死,沉尸于沼泽中,玛蒂娜伤心而去,后因走投无路有家难归自焚于家门前,与此同时,一场暴雨将列昂的房子压塌,也摧毁了他心中残存的一点生机,他将自己投入了沼泽,至此,善的,恶的,统统归于了尘土。

  《浪漫圈套》有一个颇似侦探小说的开头,在第一章里,两位主人公发现河中有一具女尸。不记得在哪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部小说以侦探小说的形式开头可又不是侦探小说,那么它探讨的一定是人性。”这句话放在《浪漫圈套》上是非常合适的。它探讨的是人性中极为丑陋卑微的一面。德国女作家、文评人埃尔克·海登莱希说:“她(指杜维)对她的人物没有真正的喜爱,仿佛拿着一柄解剖刀一样,让她的人物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浪漫圈套》里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更没有一个好男人,不要说普非茨纳的凶暴,哈里的助纣为虐,就连着墨不多的几个男性也是如此,杂货商是一个变态的人,患有对女性衣物的恋物癖,玛蒂娜的父亲则古板而冷酷,将女儿拒之门外。《圣经》里上帝心目中的惟一善民挪亚的名字,被冠在了一只狗的头上。这大概与作者杜维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有关,她曾说过,任何一个理智的女性都会将自己称作女权主义者。且来看看主人公列昂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吧:他在初次见到普非茨纳时,就领教了他的横蛮粗鲁,列昂心中不是没有涌起过反感,但他还是乖乖接受了这桩交易。在后来与普非茨纳的矛盾中,他也是唯唯诺诺,无力地反抗一下就驯服了。从表面上看,列昂是为五斗米而折腰,经不起名利的诱惑,他希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写出传世之作,过上风雅体面的生活。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暂且隐忍。但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一点,而是努力向着更深处挖掘,从而使列昂这个形象更为饱满生动,更能引发人的思索。

自己算不算一个真正的男人,对这个问题,在列昂的心灵深处一直是含糊的。对自己的作家身份,他引以为荣,对自己不断的风流艳遇,他沾沾自喜,甚至夸口说他能得到想要的任何一个女人。可是另一方面,他并没有什么优越感,反而觉得一个男人应当另有一套本事,应该能“大把大把地赚钱,有房子,能生孩子……一个男人应当是面对达官显贵也能挺直腰杆的人”。普非茨纳的骄横跋扈令他不满,但普非茨纳也包括哈里身上那种原始、野性甚至是兽性的“阳刚之气”,对他却有着难以名状的吸引力。想到普非茨纳身上结实的肌肉,他竟然对女人都产生了厌恶。一句话,在他眼里暴力强权就是男人的象征。当他屈服于普非茨纳的淫威之下的时候,压倒他的,不仅仅是对手的蛮横霸道,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卑心理。而他在对手面前表现出的怯懦,更加深了他的自卑。在最后一幕惨祸发生之后,他的男性自尊被彻底打垮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妻子在家中被好朋友强奸而他无力挽救,还因为替妻子报仇雪恨的是两个他看不起的女人,因为在事发之后他竟然想要推脱责任,几个女人的坚忍、冷静、果决更彰显了他的懦弱、奴性与自私。在故事的结尾,对于自己是不是一个男人这个问题,他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不,我认为我不是。”是明白的时候,也是了结的时候了,作为一个男人,他已经没有了存在下去的意义。于是,他选择了死亡。在他奔向死亡的途中,面前出现的幻影居然不是他那美丽苗条的妻子玛蒂娜,而是一堆肉山似的伊莎朵拉,不是“柔”的象征,而是“力”的象征。列昂一直在追寻着“力”,追寻着强权,在比他地位低下的人(如加油站工人),或对他不能形成威胁的人(如玛蒂娜的父亲)面前,他同样可以放肆横蛮。他的悲剧在于,他这种男性观是建立在一个并不稳固的基础之上的,在他心里也是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否则他也不会成为一个作家。然而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不相信美好与温情,只有像普非茨纳这样不择手段的人才能大行其道,正义与公理无足轻重,权势与金钱才是硬道理。在强权面前,列昂无法坚持自己的道德观与艺术观。书中在写到普非茨纳第一次来列昂家兴师问罪的时候,有一段流浪狗挪亚的内心独自,颇为耐人寻味,挪亚将这三个男人(在它眼里是三只狗)排了座次,它认为,既然列昂处在较低的地位,就要保持“毕恭毕敬而又冷眼旁观的态度……一只狗要有自知之明,要安分守己”。作者借助一只狗的眼睛,用平实的语言,尖刻地道出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

以上是我对于《浪漫圈套》的思想内容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至于杜维的语言,我想我无权再罗嗦什么了,因为读者诸君看到的是经我的译笔转换之后的杜维。我只想再次引用海登莱希的评论:“(阅读时)会感到一种战栗的狂喜,那是她的语言的功劳……她讲述的是残忍之极的故事,可是她所运用的语言,她的淡然,她的幽默,是我在德国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的。”在翻译过程中,我竭力保持原作的风格,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更由于我个人的水平有限,译本中的疏漏错误不尽之人意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我想也应该交代一下,杜维为写作《浪漫圈套》花了五年时间,多处投递未果(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有过类似的遭遇,看来的确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最终被埃希博恩出版社接受,但编辑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杜维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修改,删去了一百页左右,并且将一个人物完全删掉。在列昂第一次看见伊莎朵拉时,她赤身坐在泥潭里,两腿间有一个似人似兽的东西。杜维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解释道,那是一个侏儒,被亲戚霸占了房产,要将其送进疗养院,他拒绝前往,在沼泽区内搭了一个窝棚居住。杜维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类似森林精灵的人物。我在读到这段访谈之前很感困惑,不但书中的列昂在追问这个谜,我也一直在追问,因为在整部作品中唯独这个谜是无解的。编辑自然有其道理,但我觉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杜维本人也表示她基本同意编辑的修改,只是对这个人物有些难以割舍。

本书在翻译的过程中,得到了蔡鸿君先生的大力支持,书中运用了大量字典中查不到的现代词汇,承蒙蔡先生花费时间和精力一一帮我解决,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书评(媒体评论)

小说保持着速度却不会翻车,它汩汩地流动着向它的深渊而去,仿佛在它内部有一种吸力和离心力。——《时代报》

“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淡然,这样的幽默,我在德国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了……我想不起上一本这样好读这样有趣的德国作品是哪一本。”

——埃尔克·海登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叙述者。 ——《明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浪漫圈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卡琳·杜维
译者 杜新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45309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84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0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2:58:52